圓周率是誰發明的歷史上圓周率的發明人是誰

時間 2021-08-11 18:03:10

1樓:蘑菇西餐

圓周率是一個概念,一個定義,不存在由誰發明的問題。 而對於圓周率精確計算,在各個時期達到如何的精度是有記錄的。數學家祖沖之為圓周率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中國古算書《周髀算經》(約公元前2世紀)的中有“徑一而週三”的記載,意即取π=3。漢朝時,張衡得出π²除以16約等於8分之5,即π約等於根號十(約為3.162)。

這個值不太準確,但它簡單易理解。

中國數學家劉徽用“割圓術”計算圓周率,他先從圓內接正六邊形,逐次分割一直算到圓內接正192邊形。劉徽給出π=3.141024的圓周率近似值,劉徽在得圓周率=3.

14之後,繼續割圓到1536邊形,求出3072邊形的面積,得到令自己滿意的圓周率3927除以1250約等於3.1416。

數學家祖沖之進一步得出精確到小數點後7位的結果,給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過剩近似值3.1415927,密率是個很好的分數近似值,要取到52163除以16604才能得出比355除以113略準確的近似,在之後的800年裡祖沖之計算出的π值都是最準確的。

2樓:汽車資訊推送

人類使用圓周率π有著相當漫長的歷史,古人早就知道任何一個圓的周長和直徑之比是一個常數,這個常數被定義為圓周率,相關證明方法並不複雜。

如上圖所示,假設有兩個同心圓o1和o2,圓心為o,它們的半徑分別為r1和r2,並且r1

圓o1和o2內接正n邊形的周長p1和p2分別為:

p1=n·ab

p2=n·cd

如果圓分成的等份越多,那麼,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就越接近於圓,所以圓o1和o2的周長c1和c2與p1和p2有如下的關係:

c1≈p1=n·ab

c2≈p2=n·cd

如果取極限,當圓分為無窮多等份時,即n趨於無窮大時,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就會等於圓的周長,所以有如下的關係:

把上述兩式經過變形可得如下的形式:

由於相似三角形的關係,ab/r1=cd/r2,所以可以得到如下的關係:

因此,任何圓的周長與直徑之比是一個常數,這個常數就是我們所說的圓周率π。

當然,圓的周長與半徑的比值也是常數(記作τ,大約為6.28),之所以數學家沒有把這個常數定義為圓周率,是因為用圓的周長與直徑定義的常數使用起來更為方便,例如,用公式表示圓的面積時,πr^2顯然比τ/2r^2來得更方便。雖然曾有人主張把π替換成τ,因為在某些公式中用τ會更簡潔,但也僅限於少數公式,所以π的地位無可撼動。

3樓:匿名使用者

圓周率,用π來表示,是圓形之周長與直徑之比值。是古代許多中外數學家各自求證而得。中國古算書《周髀算經》( 約公元前2世紀)中有“徑一而週三”的記載,認為圓周率是常數接近於3。

更早的古希臘歐幾里德《幾何原本》(約公元前3世紀初)中己提到圓周率是常數。如古埃及紙草書(約公元前1700)中曾取π=3.1604 。

第一個用科學方法尋求圓周率數值的人是阿基米德,他在《圓的度量》(公元前3世紀)中用圓內接和外切正多邊形的周長確定圓周長的上下界,從正六邊形開始,逐次加倍計算到正96邊形,得出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的π值。中國數學家劉徽在註釋《九章算術》(263年)時用圓內接正多邊形,一直算到圓內接正192邊形,得出π≈根號10求得π的近似值,也得出精確到兩位小數的π值約為3.14。

中國南北朝時代著名數學家祖沖之進一步得出精確到小數點後7位的π值(約5世紀下半葉),給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過剩近似值3.1415927,還得到兩個近似分數值,密率355/113和約率22/7。

他的輝煌成就比歐洲至少早了2023年。其中的密率在西方直到1573才由德國人奧托得到,2023年發表於荷蘭工程師安託尼斯的著作中,歐洲不知道是祖沖之先知道密率的,將密率錯誤的稱之為安託尼斯率。阿拉伯數學家卡西在15世紀初求得圓周率17位精確小數值,打破祖沖之保持近千年的紀錄。

德國數學家柯倫於2023年將π值算到20位小數值,後投入畢生精力,於2023年算到小數後35位數,該數值被用他的名字稱為魯道夫數。2023年英國數學家梅欽計算π值突破100位小數大關。1873 年另一位英國數學家尚可斯將π值計算準確到到小數點後527位。

到2023年英國的弗格森和美國的倫奇共同發表了π的808位小數值,成為人工計算圓周率值的最高紀錄。2023年美國馬里蘭州阿伯丁的軍隊彈道研究實驗室首次用計算機(eniac)計算π值,一下子就算到2037位小數,突破了千位數。2023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用克雷-2型和ibm-vf型巨型電子計算機計算出π值小數點後4.

8億位數,後又繼續算到小數點後10.1億位數,創下最新的紀錄。2023年1月7日——法國一工程師將圓周率算到小數點後27000億位。

2023年8月30日——日本計算機奇才近藤茂利用家用計算機和雲端計算相結合,計算出圓周率到小數點後5萬億位。2023年10月16日,日本長野縣飯田市公司職員近藤茂利用家中電腦將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10萬億位。

看了上面的敘述,你說圓周率是誰“發明”的?

4樓:寵愛此生

古希臘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約公元前3世紀初)中提到圓周率是常數,中國古算書《周髀算經》( 約公元前2世紀)中有“徑一而週三”的記載,也認為圓周率是常數.歷史上曾採用過圓周率的多種近似值,早期大都是通過實驗而得到的結果,如古埃及紙草書(約公元前1700)中取π=(4/3)^4≈3.1604 .

第一個用科學方法尋求圓周率數值的人是阿基米德,他在《圓的度量》(公元前3世紀)中用圓內接和外切正多邊形的周長確定圓周長的上下界,從正六邊形開始,逐次加倍計算到正96邊形,得到(3+(10/71)) < π < (3+(1/7)) ,開創了圓周率計算的幾何方法(亦稱古典方法,或阿基米德方法),得出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的π值.

中國數學家劉徽在註釋《九章算術》(263年)時只用圓內接正多邊形就求得π的近似值,也得出精確到兩位小數的π值,他的方法被後人稱為割圓術.他用割圓術一直算到圓內接正192邊形.

南北朝時代數學家祖沖之進一步得出精確到小數點後7位的π值(約5世紀下半葉),給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過剩近似值3.1415927,還得到兩個近似分數值,密率355/113和約率22/7.

其中的密率在西方直到1573才由德國人奧托得到

5樓:麋鹿時往前走

圓周率不是誰發明的,而是形與數的自然規律。

因為正6x2ⁿ邊形的周長與過中心點的對角線的比數是3.1415926...(為正6x2ⁿ邊率),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數是6+2√3/3或3.

1547005383...(為圓周率)。

所以圓周率是6+2√3/3或3.1547005383...,正6x2ⁿ邊率是3.1415926...。

6樓:我是問答小能人

歷史上是祖沖之發現的圓周率,祖沖之是我國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數學家。

7樓:眼裡有星星的獅子

人類不斷研究發現的。圓周率的發現並不是一個人的功勞,是人類不斷研究發現的,而阿基米德就是歷史上第一個通過計算而得到圓周率近似值的人。

8樓:青島小魚聊創業

數學家劉徽得出較精確的圓周率。劉徽(約225年—約295年),漢族,山東濱州鄒平市人,魏晉期間偉大的數學家,中國古典數學理論的奠基人之一。在中國數學史上作出了極大的貢獻,他的傑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是中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

9樓:渾以寒

約2023年前有中國有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他計算出圓周率應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我值精確到七位小數的人!

10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人世界最早發現和確立,三國時期著名數學家劉徽及祖沖之等多位中國古代數學相關,以南北朝人祖沖之最具權威,中國至少比歐洲人早了約1000多年。

祖沖之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祖沖之提出的“祖率”對數學的研究有重大貢獻。

直到16世紀,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才打破了這一紀錄。

圓周率和的來歷,圓周率的「 」 是如何計算的?(講解)

圓周率是乙個極其馳名的數。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開始,這個數就引進了外行人和學者們的興趣。作為乙個非常重要的常數,圓周率最早是出於解決有關圓的計算問題。僅憑這一點,求出它的盡量準確的近似值,就是乙個極其迫切的問題了。事實也是如此,幾千年來作為數學家們的奮鬥目標,古今中外一代一代的數學家為此獻出了自己的智...

圓周率是誰測出來的

強調,我這是引用別人的答案 古今中外,許多人致力於圓周率的研究與計算。為了計算出圓周率的越來越好的近似值,一代代的數學家為這個神秘的數貢獻了無數的時間與心血。十九世紀前,圓周率的計算進展相當緩慢,十九世紀後,計算圓周率的世界紀錄頻頻創新。整個十九世紀,可以說是圓周率的手工計算量最大的世紀。進入二十世...

圓周率是有理數嗎,圓周率是否是有理數

是無理數.圓周長與直徑之比,稱為圓周率,記號是 我國古代很早就得出了比較精確的圓周率。魏 晉時期的數學家劉徽曾算出圓周率的近似分數為,如果化為小數的話,相當於3 1416。而西元前3世紀,古希臘的阿基公尺德知道的 和公元2世紀時托勒密所取的 值3 141667,皆比劉徽所得的要粗疏。我國古籍 隋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