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定應對蘇聯入侵的作戰計劃嗎

時間 2025-06-16 05:45:21

1樓:網友

20世紀60年代,中國**為了應對複雜的國際政治局勢以及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做出了「深挖洞,廣積糧,備戰備荒」的戰略性部署。其重點步驟之一就是在中國廣大的西部和西南部偏僻山區建設工業基地,特別是軍事工業基地。以期在戰爭爆發的時候,能夠儲存工業的生產能力。

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大批原來在東部相對發達地區的企業,向西部和西南部山區進行了搬遷。這種搬遷不僅僅是硬體設施,也包括這些企業的幹部和工人。**提出的口號是「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身獻子孫」,要求這些背井離鄉的員工紮根山區,一代一代地延續對國家的責任。

1964年至1980年的三線建設,在中國當代史上,是乙個規模空前滲慶的重大經濟建設戰略。長達16年、橫貫3個五年計劃的時間裡(如果算上三線調整改造,則延續到20世紀90年代),國家在13個省和自治區的中西部地區投入了億巨資(佔同期全國基建總投資的;幾百萬工人、幹部、知識分子、解放軍官兵和上千萬人次的建設者,在「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的時代感召下,打起揹包,跋山涉水,來到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峽谷、大漠荒野,露宿風餐,肩挑背扛,用十幾年的艱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個大中型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形成了中國可靠的西部後方科技工業基地,初步改變了中國東西部經濟發展不平衡的佈局,帶動了中國內地和邊陲地區的社會攔冊進步。

由於歷史的原因,「三線建設」曾經是個神秘的字眼,直叢衡握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才公開見諸報端,如今也鮮為當代青年人所知。

在東北地區曾經有上百萬青年下鄉,作為戰時的兵源。

2樓:網友

制定過,昌改從總參到三北的各軍區,都有預案;從全面入侵到邊境衝突預案都有。

當時最大的擔心就是蘇聯沿用昔日消滅關東軍的路子。

一路從蒙古經張家口直奔北京,一路切斷瀋陽軍區和關內的聯絡,一路從西北新疆方耐洞判向殺入。

當時的悲觀估計是72小時顫伏後,蘇聯到達北京,軍隊退過黃河。

蘇聯採取了哪些重大措施來進行戰略防禦?

3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主要有:第一,進一步完善領導體制,加強對部隊的統一指揮。第二,改革部隊的編制體制,以適應形勢變化。

為適應作戰部隊大量減員、**裝備嚴重短缺的實際情況,提高部隊的指揮效能和在困難條件下機動作戰的能力,作為應急措施,蘇軍**帥部大本營於7月15日作出集團軍小型化的決定,即暫時撤銷軍(含機械化軍)一級建制,集團軍直轄5~6個師(原轄9~12師)。第三,大力組建和有效運用戰略預備隊,作為扭轉戰局的「撒手鐧」。第四,根據戰場實際,及時調整主要防禦方向。

第五,擯棄消極保守的一線式防禦,代之以縱深梯次配置的防禦體系,以增強防禦的穩固性。第六,在以堅守防禦為主的前提下,輔之以可能的機動防禦。第七,在加強地面防禦的同時,大力提高對空防禦的能力。

第八,加強敵後鬥爭,陷敵於兩線作戰。第九,著眼戰爭全域性,精心組織防禦。第十,積極外交活動,以共同對敵。

這些中層戰略指揮機構的任務是:對在本方向遂行作戰任務的各方面軍和海**隊實施戰略指導,檢查其對大本營訓令的執**況和領導該方向的後勤工作。

德國入侵蘇聯的早期,蘇軍被打得沒有還手之力是受之前蘇聯大清洗的惡劣影響還是因為蘇軍不如德軍強大

虎踞江南 當然是前者。簡單的說,蘇德戰爭初期,蘇軍之所以被打的沒有還手之力,主因就在於1936 1939年 二戰爆發前最關鍵的三年 發生的大清洗運動。其他各方面的原因說到底,其實都跟大清洗運動有關,又或者說是其間接造成的嚴重後果。大清洗運動一方面致使大批有經驗和高素質的蘇軍中高階軍官被清理出部隊,由...

《關於希特勒入侵蘇聯的廣播演說》寫作背景

1314乖乖的 大環境,德國攻下了大部分歐洲大陸,並且把英國打的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而且還制定了登陸英國作戰的 海獅計劃 但狂傲的希特勒認為已經把英國人徹底地打趴下了,就大搖大擺地揮師東進,閃擊蘇聯。德國的小兄弟義大利也佔領了西班牙。亞洲的日本此時已經擴大了中國的戰線,並且準備偷襲珍珠港。當時...

中國常見的外來入侵生物,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是什麼?

中國地域遼闊,棲息地型別繁多,生態系統多樣,大多數外來物種都很容易在中國找到適宜的生長繁殖地,這也使得中國較容易遭受外來物種的入侵。由於長期以來對外來物種的入侵缺乏足夠的認識和系統的調查研究,至今中國仍不能提供較為權威的反映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的目錄資料,雖然國家環保總局曾公佈了首批16種 外來物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