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發展工業的不利條件
1樓:腦袋控控
日本發展工業的不利脊腔條件:地域狹小,資源貧乏。
日本工業發達,是充分利用本國有利條件的結果。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充足的勞動力資源,較高的科技水平;並氏島國,海上運輸方便,這是本國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地域狹小,資源貧乏是本國發展工業的不利條件。
日本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
海運便利、工業基礎雄厚、科技發達、人口密集。日本的工業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區。主要有京濱、名古屋、阪神、瀨戶內絕野散和北九州五大工業區。
這種工業分佈被稱為「臨海型」工業佈局,無論是原材料的進口還是工業產品的出口都極為便利,減少運輸成本,而且日本優良港灣眾多也為海運提供了便利。日本工業雖然在二戰中受到嚴重破壞。
但是戰後日本先後從美國等工業國家引進先進技術,開發新產品,確立了本國的技術體系,工業迅速發展。無論是輕工業和重工業,還是電子星系產業都形成完善的體系。
日本重視教育和科技創新,汽車,機床,機械人,計算機,金屬冶煉等高科技行業在世界有重要的地位。日本地形狹小,人口眾多,是世界人口密度很高的國家之一,勞動力資源豐富使使日本成為製造業大國。
日本發展工業的條件,經濟發展措施?
2樓:載高繆正
1.有利:海岸線長,多優良港口。
2.不利:地狹人稠,礦產資源缺乏,對國際市場的依賴強烈。
3.措施:利用其地理優勢,把製造業發展的重點放在太平洋沿岸地區,大量進口工業原料和燃料,產品大部分出口到國際市場。
3樓:詹古香喬慧
有利:四面環海,多優良港口。人口密集,勞動力充足。勞動力素質高。工業基礎好。資金,技術雄厚。
不利:地小物稀,很多資源只能靠外國進口。用地緊張,發展空間小。
4樓:僑美如天蔚
有利:1多天然良港,2勞動力豐富且素質高,3管理經驗豐富,4資金技術雄厚不利:1資源匱乏,2國內市場狹小,對國際市場依賴太大。
日本工業發展有何利和不利條件
5樓:網友
利:1.技術卓越,研發能力強。
2.歷史性(長期以來日本都是乙個擅於吸收他國文化並加以改善的民族)3.產品質量高。
4.品牌效益(日本產)
5.現今匯率有利於做進口(海外生產-國內消費)6.有團隊精神(教育程度高,容易吸收,工作配合)弊:1.缺乏原料(對海外依賴性極高)
2.生產成本過高(特別是人件費,所以才有那麼多日企在亞洲開廠)3.缺乏長期戰略(日企一般目光都很短淺,而且老闆大多數是理科出身,對情報不夠敏感)
4.缺乏研究資金(普遍小企業為了減少開支,開始緊縮政策,導致本來的強項越來越弱)
5.現今匯率不利於出口(日本生產-海外銷售)6.過分的集體意識(日本人整體缺乏主見,10個人中8個說黑,剩下2人跟著說黑)等等等。
6樓:網友
懸居海外,擁有良好的海上交通;國民受教育程度高,擁有穩固的社會人才儲備;經濟發達,對風險有一定抵抗力。
國內資源嚴重匱乏,缺少工業必須原材料;生產成本高昂,不利於國內擴大生產規模,只得海外建廠,但會受到當地各種問題影響。
7樓:網友
好處:海岸線曲折漫長,多優良港灣,便於原料、燃料進口和產品出口。發達的科技和高度的管理技術。
壞處:日本國土面積狹小,資源缺乏,工業生產所需的原料、燃料靠進口,產品靠出口,對外依賴大。
8樓:網友
日本的教育制度和培育人才的方式 和對於原材料的依賴。
日本發展工業的條件,經濟發展措施?
9樓:寸元修舜倩
有利:四面環海,多優良港口。人口密集,啟世勞動力桐旁備充足。勞動力素質高。工業基礎好。資金,技術雄厚。
不利:地小物稀,很多資源只能靠局毀外國進口。用地緊張,發展空間小。
日本在二戰後是如何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歷史問題。
10樓:路戍人
二戰後,日本實行優先發展重化工業的經濟發展路線,在太平洋沿岸建設了京濱(東京、橫濱、千葉)、中京(名古屋)、阪神(大阪、神戶)等多個臨海工業地帶。以這些地區為中心,日本不僅建設了大批鋼鐵、煉油、石油化工、造船、發電等工廠,而且興建了為它們服務的高速公路、鐵路、機場等基礎設施,從而導致各種公害的發生源頭集中到了這些特定的地區。
加之,日本由於國土面積狹小,人口集中,人口密度2874人/平方公里,為西歐的。
二、三倍,美國的20倍,俄羅斯的26倍,使得公害對於居民身心健康的損害也以空前嚴重的形式表現出來。
在日本,公害的受害者除了城市居民,更多的是農民、漁民等低收入階層,因此,公害問題又與貧富差距等社會問題密切相關而變得更為引人注目。
11樓:綻放
1、發展外向型經濟2、擴大對外**3、大規模固定資本投資4、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發展本國技術工業5、實行經營管理的現代化。
12樓:匿名使用者
①在恢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確立了**、金融機構、社會經濟團體、企業以及從業人員、消費者等相互協調的經濟體制,利用協調的力量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的經濟優勢,克服社會競爭不足和競爭過度兩方面的不利影響;
用聯合的力量對外,吸收海外的技術、資源、管理,同時,為防禦海外資本的侵入,組成各種**組合等;
建設加工**型經濟,一方面進口海外廉價資源,引進海外先進技術,另一方面將加工的產品出口到海外;
加強質量管理,創造出一整套全面質量管理體系,以優質、低價、服務周到的產品佔領海外市場;建立強有力的金融組織體系和相應的金融制度,解決企業資金不足問題等等。
差不多吧?
13樓:陽城幹部
是韓戰的需要,美國給它調整的。
二戰後日本是如何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14樓:小龍人
不採取製造軍用品,不發展重工業,向外進口產品。
二戰後日本的主要措施,列舉二戰後日本實行民主化改革的主要內容
海上風電踐行者 日本進行了比較廣泛的社會改革,進一步廢除了生產關係中的封建落後因素,為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美國對日本的扶植。實行國民經濟非軍事化,全力進行經濟建設。制定了外向型的經濟發展戰略,引進最先進的科學技術,調整國內產業結構,促進出口。例如,60年代末,日本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視機生產國之一,...
二戰後日本是如何重新崛起的,二戰後的日本是如何重新崛起的?對日本的崛起之路有什麼啟示?
招財貓 重新擁抱文明,脫離野蠻和愚昧,加入文明大家庭。 云云 日本本來就是發達國家!基礎本來就好!日本發明創造的東西技術非常多!二戰後的日本是如何重新崛起的?對日本的崛起之路有什麼啟示?50 東zi東 日本為什麼發展那麼快,首先人家技術科技水平都很先進,而且二戰給他們帶來了不少的財富做家底 靠美國支...
看看歷史,二戰後日本為什麼快速崛起
新左右 主要是老美的幫助,美國為了扶持乙個在亞洲對抗中國 前蘇聯的哨兵,所以幫助日本快速恢復和發展經濟。先是抗美援朝時期,日本雖沒有參戰,但成為美聯軍後勤補給站。日本的地理位置,日本九州島 本州島之間僅隔一條朝鮮海峽,對聯合 兵力運輸 物資運輸 戰略轟炸提供良好的母港。並且日本利用抗美援朝為美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