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再加上黃巾起義的沉重打擊,東漢政權名存實亡。各方諸侯也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勢力不斷強大,形成割據紛爭的局面。當時諸侯當中,以曹操和袁紹勢力最大。
曹操採用袁紹謀士許攸的建議,打敗了袁紹,統一了北方,又「挾天子令諸侯」,為後來魏國的強大奠定了基礎。但魏之滅亡也是源於曹操的: ①曹操不能以民為貴。
孟子說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而曹操不僅認為君貴民輕磨祥,而且認為「己貴民輕」,這從他的「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 這句話中就可以看出來。瞎纖搏② 曹操忌賢妒能,重武輕文。
他十分愛慕像關羽、趙雲這樣的武將,但卻殺許攸、斬楊修,使魏國無出謀劃策之人,以致在蜀軍進犯時,不得不起用像司馬懿、司馬昭這樣的野心家。司馬氏父子在滅蜀的過程中勢力不斷壯大,最終滅掉了魏國。
在曹操統一北方的過程中,北方諸侯之一的劉備倉皇逃竄。劉備三顧茅廬,請來了臥龍先生——諸葛亮相助,此人用博望之火、白河之水擋住了曹軍,又遊說東吳聯兵抗曹,使曹操大軍敗於赤壁。從此以後,曹操退回北方,劉備直取西川,孫權雄踞東吳。
諸葛亮不僅為蜀政權做出了傑出貢獻,而且也促進了三國鼎立之勢的形成。
蜀之盛成於諸葛亮,毀於諸葛亮。昭烈帝劉備死後,蜀後主劉禪無能。按照劉備的遺囑,諸葛亮是完全可以自立為帝的,然而他不僅沒有這樣做,還未能及時而有效地規勸劉禪。
街亭之戰又因用人不當而丟失了重要糧道——街亭。最後又將自己平生打仗的經驗傳於姜維,姜維雖有匡扶漢室之志,領兵作戰之能,但終因蜀主劉禪無能,不能重用他而被魏軍所滅。
孫策踞於江東,孫策死後,孫權即位。赤壁一戰,又使曹操滅亡東吳的美夢化為泡影,因此,孫權對東吳政權的穩固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孫權同時也是東吳滅亡的源頭:
赤壁大戰後,孫權不顧眼下抗曹大計,強奪荊州,殺死關羽,致使劉備惱羞成怒,興兵伐吳,吳蜀聯盟破裂,造成兩國元氣大傷,給魏國乙個可乘之機;② 吳國與魏國聯盟伐豎棚蜀,伐蜀未成,反倒使東吳處於到底是聯魏伐蜀,還是聯蜀伐魏的進退兩難的境地。
綜上所述,我們就不難看出魏、蜀、吳三國滅亡的原因了,它們都有乙個共同點: 為國家的興盛而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同時也是國家衰落的源頭。為此我們可以說:
魏、蜀、吳三國的興亡是曹操、諸葛亮、孫權所決定的!
2樓:匿名使用者
計劃地方;歷代蠟花但是; 拉薩河道路喀什多哈上好; 奧斯陸擴大哈喇灑家了後來 按時衫州道路喀什開啟拉手 哈崑崙山大力士開會的 按時打算擴大哈崑崙山 老喀塌鄭什道團塌頌路喀什道路卡 撒賴擴大。
三國滅亡順序的問題
蜀國最新滅亡的原因不是樓主說的那麼簡單,這裡面有好多複雜的問題 1.劉禪確實不是明君,他對蜀國基本沒有任何貢獻,蜀國後期的治理是靠孔明,姜維,蔣琬,費依等部分內政大臣。2.蜀國人才缺乏。孔明在時,蜀國上下對其唯命是從,孔明則獨自承擔治理全國的重擔。蜀國後期,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 無論是內政還是軍事...
求答案準確的街機三國自動答題器,求乙個答案準確的街機三國自動答題器!!!
夏侯侯吉 雖然我基本都是在前10,但我沒用過答題器。那個19.00的題一共就100多道題目,要是讀過幾遍三國演義的基本沒什麼問題。我剛開始的時候也不知道答案,後來在論壇的精華區裡找了個答案大全,記下自己不會的,慢慢的就保持在前20,現在要是沒什麼的差錯基本能保持在前5。題目不多,來來回回就那麼幾題犯...
三國是怎麼滅亡的,三國是什麼時候滅亡的?
基本比拼的是人口。地形上,東吳向 擴張都不容易!中國歷史上,由南向北統一的朝代幾乎沒有!幾乎所有的朝代都是北方過來的!經濟中心還沒有南移,那是五代及宋以後才大規模發展的 在沒有科舉的時候!冷兵器時候!那時候中國可沒有13億人口,讀書人比金子要貴重,心理學上不認為這是乙個可以有大作為的人!政治文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