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進士一次招多少個,古代科舉秀才,舉人,進士一次錄取幾人?

時間 2022-02-01 19:49:53

1樓:

100-300人,根據需要。因為是三年一招。

2樓:清語悠揚

344鄭 燮(鄭板橋)在二甲倒數第三名

3樓:匿名使用者

根據需要,一般在100-300人之間

4樓:匿名使用者

乾隆元年(2023年)丙辰科共有344名進士

具體名單如下:鄭 燮(鄭板橋)在二甲倒數第三名

第一甲賜進士及第

共3名 金德瑛 - 黃孫懋 - 秦蕙田

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共90名 蔡 新 - 曹秀先 - 遊得宜 - 黃永年 - 葛祖亮 - 李玉鳴 - 趙青藜 - 楊景曾 - 陳九齡 - 華 栻

葉 昱 - 何達善 - 鄒永綏 - 錢應霖 - 曠敏本 - 俞鴻慶 - 史 圜 - 方 簡 - 張必剛 - 李夢元

甄 ■ - 範廷楷 - 徐 鐸 - 屈成霖 - 吳岳圭 - 張大宗 - 劉世佐 - 萬年茂 - 周承勃 - 孫 略

張陳興 - 張麟錫 - 屈筆山 - 李為棟 - 王士俊 - 周資陳 - 宗紹彝 - 金門詔 - 姚述祖 - 顧之麟

季芳馨 - 張 尹 - 黃世成 - 吳 鼐 - 張孝挰 - 王見川 - 倪嘉謙 - 金四德 - 吳龍見 - 龍鵬程

黃登賢 - 詹豹略 - 錢 度 - 聞 棠 - 葉弘遇 - 童國松 - 王秉和 - 史 調 - 王 孚 - 伍澤梁

吳聯珠 - 羅源浩 - 楊黼時 - 郝世正 - 史積琦 - 顧維鍅 - 黃 詠 - 楊士重 - 凌應龍 - 李 袞

沈宗湘 - 李清芳 - 卜大川 - 費元龍 -烏爾登額- 黨偉元 - 李 果 - 塗錫禧 - 蘇襄雲 - 壯 德

黃 弘 - 彭樹葵 - 潘乙震 - 湯 聘 - 袁鍾秀 - 沈廷光 - 王 瑋 - 鄭 燮 - 鄧時敏 - 孟 瑛

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共251名 興 泰 - 鄭 鼒 - 範 芝 - 梁秉睿 - 朱霖億 - 羅 炳 - 李肖先 - 吳烷安 - 何師軾 - 林其茂

朱嘉善 - 羅世芳 - 甘志道 - 鄭廷楫 - 陳 策 - 沈 濤 - 李 珌 - 李 漋 - 周 雷 - 胡中藻

劉汝巽 - 朱秉中 - 李光泗 - 邵 鐸 - 王顯緒 - 仲永檀 - 吳孫逢 - 朱 璂 - 蔣拭之 - 王雲煥

沈沛然 - 趙秉義 - 許 宰 - 顧錫鬯 - 李 蓁 - 全祖望 - 虞欽元 - 汪文在 - 匡聖時 - 朱永年

上官謨 - 李師中 - 包 桂 - 鶴 年 - 陳 杓 - 雙 頂 - 周祖壽 - 任震行 - 姚士林 - 龔 渤

泰 保 - 何 玠 - 兆 麟 - 王治國 - 黃瑤觀 - 方 騫 - 周聯縉 - 唐若時 - 張惟寅 - 汪 錩

張若潭 - 鐘 音 - 溫必聯 - 戴源亨 - 潘 郕 - 蘇國矩 - 七十四 - 安 泰 - 徐崇熙 - 王甘敷

蘇兆龍 - 張壯國 - 劉叔堂 - 張仰垣 - 孫惟哲 - 胡 傑 - 李世基 - 陳紹學 - 觀 光 - 張泰炯

張汝潤 - 吳喬齡 - 王緝祖 - 王今遠 - 王一槐 - 宋若臨 - 吳 泰 - 徐上正 - 李宜青 - 朱 泌

姚錦川 - 閻公銑 - 執 謙 - 江 漢 - 張日旼 - 吳 琇 - 邱元遂 - 陳文燦 - 倪益齡 - 葉一棟

鄧 均 - 郭 擢 - 邱肇熊 - 張聖功 - 劉麒符 - 孔傅大 - 竇需書 - 胡邦盛 - 頓 權 - 馮中存

甄汝舟 - 方鳴球 - 吳之璘 - 黃崗竹 - 沈逢舜 - 黃士鈞 - 範容治 - 何御龍 - 李兆鈺 - 吳興宗

郭為嶠 - 魏國珖 - 丁思顯 - 嚴以治 - 邱日增 - 楊廷枚 - 董可成 - 李錦輝 - 黃 垣 - 熊郢宣

王育柟 - 吳達善 - 黃 璋 - 周應宿 - 鄧泌科 - 洪汝勣 - 趙 釗 - 蔡 蕃 - 段修仁 - 張予介

何序美 - 黃文則 - 賈 霖 - 慄榮訓 - 卓斯義 - 懷蔭布 - 萬方極 - 龍於飛 - 王兆曾 - 程後濂

劉育矩 - 閻式復 - 詹 易 - 王瑩中 - 萬世寧 - 燕侯然 - 孟履中 - 陳同威 - 鄭毓善 - 賴萬程

趙朝棟 - 李精基 - 範宗佺 - 陳 恂 - 侯陳齡 - 李國祚 - 胡 淳 - 劉 樸 - 王曰仁 - 桂 蓁

路元公升 - 單作哲 - 李應辰 - 杜三德 - 伊應鼎 - 原承猷 - 梁 棟 - 李青選 - 衛 璜 - 方楚正

蔣 偰 - 蕭 潤 - 楊富侖 - 李 甡 - 茹 璽 - 張偉綜 -佛爾清格- 張文杜 - 南宮秀 - 楊 普

沈榮光 - 張 瑚 - 鄒錫彤 - 孫 嶐 - 王維翰 - 王 璪 - 馮 澎 - 李愨存 - 鄭玉弼 - 趙允涵

梁為經 - 劉文彥 - 塗學烜 - 黃 雲 - 陸 儀 - 劉繼倫 - 沈 清 - 胡在甪 - 鄭大進 - 張光華

李方榕 - 胡 泰 - 周 紱 - 王所掄 - 陳天秩 - 鄭廷烈 - 王 翊 - 安依仁 - 張足法 - 龔乃癒

王雲萬 - 林雙鯉 - 塗武公升 - 黃瑞鶴 - 牛毓嵩 - 龔生達 - 慄培初 - 吳 璉 - 王時臨 - 吳 慎

三 格 - 翟全仁 - 徐 衡 - 張體銓 - 牛玉怡 - 陳若璉 - 沙如珣 - 馬紹曾 - 陳 材 - 方嘉發

凌之調 - 文 瑄 - 譚卜世 - 林簡士 - 華恆泰 - 馬正午 - 侯 紘 - 周懷濟 - 郭 琮 - 劉起振

舒偉才 -

5樓:匿名使用者

那一年的進士表

乾隆元年丙辰科(1736)(鄭板橋那年)一共是344名。

古時候,進士一次招多少個?

6樓:楊旭y澈

古代進士的人員一般都不是固定的。下面以明朝為例一、古代進士的人數受到兩個因素影響:1、應試者數量的多少,也就是參加考試的舉人數量。2、是根據具體的官缺的狀況。

二、這個是明朝初期的鄉試錄用名額(部分)每乙個時間短錄用的舉人人數不定,進而影響進士的人數。

三、這是明朝初年選定的進士人數,洪武四年有120人,洪武十八年472人,永樂四年為219人。所以明朝的進士沒有定數。縱觀明朝一代最多的為洪武十八年和永樂二年都是472人,最少的為洪武二十四年為31人,這些都是特例。

其他時間都為三四百人左右。

古代科舉秀才,舉人,進士一次錄取幾人?

7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太難了。我反正算不出來。

光是進士就可能一次有好幾百人。舉人到進士,淘汰率奇高,只怕高於90%。而秀才就更不用說了。

進士和狀元有啥區別

8樓:

進士的第一名為狀元。

封建科舉制下,鄉試第一名為解元,禮部主持的會試第一名為會元,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所取第一甲為「賜進士及第」,第二甲為「賜進士出身」,第三甲為「同進士出身」。

第一甲只取三名,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

9樓:匿名使用者

進士就相當於我們現在考上了大學一樣

落榜了就是沒考上進士

古代科舉考試和我們現代的情況不是很相同

因為古代總人口沒有現在人口那麼多

參加考試的人數也比我們現在要少得多

能夠考上進士的少則幾十人,多則幾百人

凡是能夠參加進士考試的人,都要先從本地進行考試選拔比如你得先參加本地府縣(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市縣)的考試,通過後可以獲得秀才功名

然後再參加鄉試(本省省試),通過後可以獲得舉人功名就相當於小學公升初中,初中公升高中

當然這是個比喻,方便大家理解

現代是因為有義務教育,小學公升初中不用考試,按戶籍地區分配學校就讀古代就要經過層層考試選拔,通過鄉試者(本省省試)才有資格進京參加科舉會試

強調,要獲得朝廷的官職委任,必須得進京參加會考,殿試通過皇帝和主考官的篩選,就可以獲得進士功名(相當於高等學歷)當然不同朝代會有不同情況,但大致基本如此

狀元是從考上的進士裡擇優選取第一名,也叫進士及第(狀元)榜眼是第二名,探花第三名

在古代一般只要考上了進士,就可以委任官差,也就是朝廷命官古代還分一甲,二甲,三甲等進士分類

類似於我們現在的重本,二本,三本等等

一甲第一名就是狀元了,二甲第一名就相當於我們第二本科批次第一名,差不多這個意思

但提醒一點,一甲名額只有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剩下來的進士就是二甲,三甲了

總之,進士排名越高,比如像一甲的狀元,榜眼,探花等一般委任的差事,職務起點會比較高一點

其他考上的進士按照不同甲,不同排名分別安排各種官職有些是直接編入朝廷**官職,就是在京城當官有些是分配到地方任職,有些是分配到軍營中任職一般像狀元,榜眼,探花等,沒有什麼意外情況一般會分配在京任職

10樓:絕代國王坎通納

打個簡單比喻,現在的全國高考第一名就是狀元,而考取一類大學的都是進士。

11樓:東壁野老

進士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科舉殿試時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

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

一、二、三甲統稱進士。通俗的講,考中

一、二、三甲都可以叫進士及第。

12樓:匿名使用者

殿試第一名為狀元。狀元就是類似今天高考的榜首。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類似於今天考上大學的人。

13樓:匿名使用者

考上的都叫進士,考第一的才叫狀元,也叫進士及第

14樓:匿名使用者

狀元一定是進士,但進士不一定是狀元,因為狀元只有乙個。

狀元是第一名進士的專稱。

科舉殿試時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

就像今天考大學,有一本、二本、三本,分數線不同,錄取的成績也不一樣!高分的你就上名牌。狀元呢就是名牌中的第一名!呵呵

15樓:商州民間文化

通俗的講,考中

一、二、三甲都可以叫進士及第。 都可以叫「進士」吧

古時候,狀元,榜眼,探花,秀才,進士,這幾個頭銜什麼關係?

16樓:可昀昀

進入三學的就叫秀才

第一是狀元,第二是榜眼,第三是探花,前三都可以稱為進士

17樓:秦國來的小混混

鄉試: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舉行的考試。考中者稱「舉人」,以有做官的資格。第一名稱「解元」。由於是直隸和各省舉行的地方考試,所以又稱鄉闈。

會試:每三年一次會集各省舉人在京城舉行的考試。考中者稱「貢士」(或「中式進士」)。第一名稱「會元」(「會魁」)。

殿試:亦稱「廷試」,是皇帝在殿廷親自對會試考中的貢士所進行的面試。按成績分為「三甲」(即三等)。

一甲:三名,叫「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狀元」(亦稱「殿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三人同稱「三鼎甲」。

嘿嘿求鐵觀音用法用量,鐵觀音在古時候多少價錢

鐵觀音 7克一次味道比較好,你可以在賣茶的店裡買到蓋碗,應該1元左右,茶葉放在蓋碗裡,90 的開水沖泡,蓋上蓋子,10秒到20秒,倒出去,不喝 然後繼續沖泡第二泡,10秒到20秒就可以倒出來品味了 好茶一般可以衝很多泡,但不要喝隔夜的哦。喝鐵觀音以紫砂壺為好。頭一遍為洗茶,倒入沸水後,快速倒掉。第二...

古時候一兩銀子等於多少錢,古代一兩銀子等於現在多少錢?

清朝中晚期一兩銀子價值人民幣150 220元左右 在明朝中期價值人民幣600 800元 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如果當時一石約為94.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 現在我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間,以中間價1.75元計算,可以算...

知識 一詞的由來,古時候 江湖 一詞的由來

問題是 知識 一詞的 而不是知識的 古時候 江湖 一詞的由來 學習一詞的由來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學習 這個詞的具體來歷?在中國,學習這一詞,是把 學 和 習 復合而組成的詞。最先把這兩個字聯在一起講的是孔子。孔子說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 yu 乎?意思是,學了之後及時 經常地進行溫習和實習,不是一件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