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新婚別》前幾個句子運用了什麼手法?有何作用

時間 2021-10-27 20:12:39

1樓:空彌雨

運用了類比和襯托的手法。

作用:反映出嫁女和征夫在戰爭環境下遭受的悽苦景象,也間接影射出戰亂帶給廣大人民群眾的災難。

2樓:和珅與紀曉嵐

當前位置:**首頁 > 詩文鑑賞 ​杜甫《新婚別》賞析陳才智新婚別

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

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

結髮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

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養我時,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腸。

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

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

自嗟貧家女,久致羅襦裳。

羅襦不復施,對君洗紅妝。

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

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

題解 這是杜甫著名的新題樂府組詩“三別”之一,作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詩中描寫了一對新婚夫妻的離別,塑造了一個深明大義的**形象。頭天結婚,第二天新郎就去當兵,這完全違背當時新婚者不服兵役的常理和習俗。

一想到丈夫就要到九死一生的戰場上去,新娘悲痛得心如刀割。但她同樣認識到,丈夫的生死,愛情的存亡,與國家民族命運,是不可分割地連結在一起的,要實現幸福的愛情理想,必須作出犧牲。於是,她強抑悲怨痛楚,在離情別緒中,平靜而深情地鼓勵丈夫,同時熾熱堅定地表達至死不渝的愛情誓言。

這首詩寫出了當時人民面對戰爭的態度和複雜的心理,以及他們對正常人生和親情的留戀,他們為國家承擔責任的勇氣。

句解 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

兔絲附在又短又矮的蓬麻身上,它的蔓兒自然不會很長。把女兒嫁給出徵打仗的人,還不如把她扔在路旁!“兔絲”,一種蔓生植物,多纏附在別的植物上生長,古人用以比喻女子之依附男子。

這裡是新娘用以自比。“蓬麻”,兩種低矮植物,用以比征夫。

開篇以“兔絲附蓬麻”這一自然現象,比喻婚後女子依附丈夫的不可分割的關係,比中有興,貼切巧妙,恰到好處,不僅準確地把握了結婚僅一天的新嫁娘的特定身份、語氣口吻、感**彩及心理動態,也符合詩歌程序的需要。比興意義並不侷限於表示夫婦的依存關係,而是更形象深刻地表達了新娘對新郎那種依依不捨、纏綿悱惻的情意,這樣婉轉入筆,比開門見山效果更佳,而且從新婦的角度敘述,不宜直截了當。丈夫應徵入伍,吉凶難卜;自己依託無著,生活前景難料。

一想到此,她又怎能不痛斷肝腸,無奈悲傷?

結髮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

自從結髮作了你的妻子,到現在還沒坐暖你的床。昨晚成婚,今晨你就告別,這豈不是過於匆忙?這裡語氣由重加急,以通俗而富有個性化的語言,描畫出一位愛怨交織、感情細膩的新嫁娘形象。

“結髮”,古時婚禮,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髮,因以指成婚。

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你此行雖說不甚遙遠,但奔赴河陽也是去守衛邊防。我的身分尚未明確,叫我如何去拜見公公和婆婆?前兩句的弦外之音是,守邊守到了河陽,邊境竟在自己的家門口。

昔日強大的唐帝國窮兵黷武去開邊,現在戰火都打到王朝統治的中心地帶,這是何等辛辣的諷刺!後兩句是感怨嫁與征夫為妻的痛苦。新婚竟成生離死別,本是痛不欲生,但一想到自己還是剛過門的新娘子,所以態度不免矜持,語帶羞澀,備極吞吐,這是完全符合人物的特定身份和精神面貌的。

“河陽”,今河南孟縣西。當時為郭子儀的駐防地。“姑嫜”,即公公和婆婆,丈夫的父母。

古代兒媳婦稱婆婆為姑,稱公公為章,“章”即“嫜”。古時禮制,女子出嫁三天,要告廟上墳,才算成婚,人妻的身分才確定。

父母養我時,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

回想父母撫養我的時候,日夜都叫我深居閨房。女兒一旦嫁了出去,無論丈夫是雞是狗也得把他跟上。這幾句娓娓道來,字字悽惋,所謂發乎情也;細細追憶,深深感人,終能止乎禮義。

後兩句所採用的俗語,增加了詩的真實性和親切感。“藏”,意謂不輕易見人。“歸”,指女子出嫁。

“將”,跟隨。“雞狗亦得將”,就是俗語所說的“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腸。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

你如今前往九死一生的戰場,怎不讓人痛斷心腸!我本來決心要隨你前去,又怕落個事與願違的下場。這一席話語,如泣如訴,慷慨悲涼,哀婉真摯,充分表現了這位新婚女子為公忘私,識大體,送郎參軍,奔赴國難的愛國情操。

元代劉壎《隱居通議》說,以下八句“沈鬱頓挫,哀而不傷,發乎情止乎禮義之言也”。“蒼黃”,本指青色和黃色。《墨子·所染》:

“見染絲者而嘆曰: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後因以“蒼黃”比喻極大的變化或事與願違。

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

請你不要以新婚為念,努力去當兵打仗。有女人在軍隊中,士氣怕要受到影響。前兩句是新婚妻子對丈夫的勸慰詞,一變哀怨沉痛的訴說為積極的鼓勵,為使丈夫一心一意英勇殺敵,她表示了自己深明大義、生死不渝的堅貞愛情。

這是人民的呼聲,時代的呼聲,是詩人通過新娘之口發出的愛國號召。後兩句是說,她怕觸犯軍隊的忌諱,不能跟隨前去。這一典故出自《漢書·李陵傳》,李陵與單于作戰,李陵說:

“吾士氣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軍中豈有女子乎?陵搜得,皆劍斬之。

”自嗟貧家女,久致羅襦裳。羅襦不復施,對君洗紅妝。

可嘆自己是貧家女兒,積攢許久才得到這身嫁衣裳。這漂亮的衣裳今後不能再穿,當著你的面兒洗掉紅妝。由勸夫轉為自勸,由慰夫轉為自誓,莊重沉鬱的語氣,也隨之轉為婉曲纏綿,欲斷又續,語氣抑揚有致。

“襦”,短衣。年輕的姑娘,又是新娘,而且還是貧苦人家的女兒,哪能不想穿漂亮的衣裳,然而積攢許久、好不容易才製成的漂亮的衣裳,卻偏偏穿不上身,豈不可悲可嘆?這可悲可嘆卻無一語直言,全是通過寫實的敘述來體現,詩人真是揣摩入微,寫得真是深刻而又逼真。

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

仰望天空飛著的百鳥,無論大小都成雙飛翔。人間之事卻多不如意,但願我們的情意能地久天長。篇終仍比興兼用,與開篇相照應。

至此,將國事、家事、個人事綰成一個絲絲相扣的同心結。“永相望”三字,扣題目中的“別”字。“錯迕”,雜錯交迕,即不如意。

評解 《新婚別》的敘事抒情主人公是新娘,其傾訴物件為新郎。詩歌所述內容,主要是這對新婚夫婦暮婚晨別時的複雜情愫。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說:

“此詩以比體起,比體結,語出新人口,情緒紛,而語言澀。”情感與心理的發展主線上,只有悲與壯的起伏,所以,詩人的語言運用注重清淳、自然、樸實、雅正,集中體現了儒家溫柔教厚、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詩教要求。

這一首感人至深的千古佳作,其最大的閃光點就是對新娘這一敘事抒情主人公的塑造。一方面,在新娘的身上傾注了作者浪漫主義的理想色彩,另一方面,在具體刻畫上,既鮮明地體現了現實主義的精雕細琢的特點,同時也運用了大膽的藝術虛構:實際上杜甫未必有這樣的生活經歷,也不可能聽到新娘子對新郎說的私房話,況且洞房之夜,即是生離死別之夜,如此巧合,本是現實生活中可能有而不一定有的事。

但詩中的這一主人公形象,有血有肉有發展,人物的語言生動而逼真,絲毫不感到勉強和抽象。她通過曲折劇烈的痛苦的內心鬥爭,最後毅然勉勵丈夫從軍,表現戰爭環境中人物思想感情的發展變化,顯得非常自然,符合事件和人物性格發展的邏輯。

詩中一連用了七個“君”字:“君妻”、“君床”,見出聚之暫;“君行”、“君往”,見出別之速;“隨君”,見出情之切;“對君”,見出意之傷;“與君永望”,見出志之貞且堅。如此頻頻呼君,出語沉痛,動人心魄,幾乎一聲一淚,充滿生死離別之感。

在押韻上,《新婚別》和《石壕吏》有所不同。《石壕吏》多次換韻,《新婚別》則一韻到底,這大概與它所採用的人物獨白的方式有關,一韻到底,一氣呵成,更有利於主人公的訴說,也更便於讀者的傾聽。

原載:《杜甫詩精品賞讀》,五洲傳播出版社2023年10月出版

新婚別詩歌開頭幾個句子運用了什麼手法?

3樓:不醉—不歸

通過類比和襯托,反映出嫁女和征夫在戰爭環境下遭受的悽苦景象,也間接影射出戰亂帶給廣大人民群眾的災難。

~保證對哦,老師剛講過的啦

新婚別詩歌表現了新婦怎樣的情懷 表達了怎樣的主題 新婚別開頭的幾個句子運用了什

4樓:沒羽毛也要翱翔

18(1)怎麼能 (2)怎麼可以(3)古代女子出嫁稱“歸”(4)軍隊19.開頭使用比喻和白描的手法,從“兔絲附蓬麻”到“何以拜姑嫜”,主要是寫新娘子訴說自己的不幸命運.“菟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

”這是運用的比喻,引起故事的開端.

20.詩中新婦形象有血有肉,通過曲折劇烈的痛苦的內心鬥爭,最後毅然勉勵丈夫“努力事戎行”,表現戰爭環境中人物思想感情的發展變化.

21.詩歌表達了兵役的黑暗,批判“天地終無情”卻不得不面對現實的主題.

5樓:匿名使用者

沒看到詩,不知怎麼回答

新婚別中 引蔓故不長 中的“故”,何以拜姑嫜 中的“何以”, 努力事戎行 中的“戎”分別是什意思?

6樓:在妍_海

故:所以 何以:怎麼可以 戎:軍隊,軍事

通過類比和襯托,反映出嫁女和征夫在戰爭環境下遭受的悽苦景象,也間接影射出戰亂帶給廣大人民群眾的災難。

作者在新娘子的身上傾注了浪漫主義的理想色彩。另一方面,在人物塑造上,《新婚別》又具有現實主義的精雕細琢的特點,詩中主人公形象有血有肉,通過曲折劇烈的痛苦的內心鬥爭,最後毅然勉勵丈夫“努力事戎行”,表現戰爭環境中人物思想感情的發展變化,詩歌表達了人民面對戰爭的態度和複雜的心理,深刻地揭示了戰爭帶給人民的巨大不幸

杜甫《絕句》一二句運用了什麼手法?

7樓:木石

1,手法:動靜結合

“黃鸝鳴”、“白鷺上”為動,“翠柳”“青天”,“千秋雪”含於窗,“萬里船”泊於門為靜

2,原詩:

《絕句》

唐代: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3,譯文:

兩隻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衝向蔚藍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隻。

4,賞析:

詩人偶有所見,觸發了內心的激情,信手把詩人自己的感受寫下來,一時不去擬題,便用詩的格律“絕句”作為題目。杜甫用這一形式寫了一組詩,共四首,用“絕句”為總題。《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詩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種清新輕鬆的情調氛圍。前兩句,以“黃”襯“翠”,以“白”襯“青”,色彩鮮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機初發的氣息。首句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下句寫白鷺飛翔上天,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

“窗含西嶺千秋雪”上兩句已點明,當時正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這就給讀者一種溼潤的感受。末句更進一步寫出了杜甫當時的複雜心情——說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戰亂平定,交通恢復,詩人睹物生情,想念故鄉。

5,創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嚴武入朝,當時由於“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

6,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

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新婚別》的作者別稱是,《新婚別》這首詩,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新婚別 新婚別 詩意畫 兔絲附蓬麻 引蔓故不長。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結髮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 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 妾身未分明 何以拜姑嫜 父母養我時,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歸 雞狗亦得將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腸 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 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婦人在軍中,...

新婚姻法頒布前結婚新婚姻法頒布後繼承父親房產的離婚時該房產是否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天傑地靈青島人 新婚姻法頒布前結婚,新婚姻法頒布後繼承父親房產的,離婚時該房產屬於夫妻共同財產,二人均有平等處理權。請參閱 婚姻法 的如下規定 第十七條 夫妻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 工資 獎金 二 生產 經營的收益 三 智財權的收益 四 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

別董大前兩句描寫了什麼,別董大中前兩句寫景用了什麼描寫的手法所描寫的景物有何特點

王禛祺 在唐人贈別詩篇中,那些悽清纏綿 低徊留連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種慷慨悲歌 出自肺腑的詩作,卻又以它的真誠情誼,堅強信念,為灞橋柳色與渭城風雨塗上了另一種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適的 別董大 便是後一種風格的佳篇。這兩首送別詩作於公元747年 天寶六年 當時高適在睢陽,送別的物件是著名的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