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培養科學精神的作文

時間 2021-09-14 20:24:36

1樓:吉友安

生活中,科學是無處不在的,有時它很有可能就從你的指間滑過了,能不能抓住它就要看你能不能發現它了。生活中有很多事值得我們關注,我們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往往一件小事,它就能引起眾多人的探索與思考有些甚至成為千古之謎。

所以說: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記得有一次我整理房間,翻出了小學時的作業本。這些本子亂七八糟地堆在我的書桌上,我偶然發現這些本子上鉛筆、鋼筆、圓珠筆的字跡,藍藍黑黑的粗細不同,清晰程度也不同,這是為什麼呢?

我一下子心血來潮,做了一個小實驗。我首先向大人們瞭解一下紙的構造。原來紙的主要成分是微細的纖維。

我還了解了三種筆的筆芯和筆墨的成分:鉛筆的筆芯由石墨與黏土攪拌燒製而成;鋼筆的筆墨是一種染料;圓珠筆的筆墨是由油和某種特殊顏料調配得來的。接著我找來三種紙:

一種十分光滑、一種非常粗糙、一種是我們普通作業本的紙。我用鋼筆、鉛筆、圓珠筆分別在三張紙上畫了一條直線,結果發現:光滑的紙上畫鉛筆的直線比較模糊,其它兩條都非常清晰。

我用手一抹,鋼筆的字跡幾乎消失,而圓珠筆基本維持原樣。粗糙的紙上,三條直線區別很大;鉛筆直線像排列整齊的一排螞蟻,斷斷續續:鋼筆直線像一條毛毛蟲,周圍有毛邊;而圓珠筆直線則連續圓潤,光滑而沒有毛邊,普通作業本紙上的三條直線區別不大。

通過我的研究,後來我又去請教老師。最後我發現,原來,用鉛筆寫字時,鉛筆附在紙的表面上,粗糙的紙凹凸不平,鉛粉只附在凸出的地方,而凹面就沒有留下痕跡,因此字跡斷斷續續。光滑的紙,鉛粉不容易吸附,所以只留下一條模糊的痕跡。

鋼筆和圓珠筆的筆墨能滲入紙的纖維,而圓珠筆的筆墨中含有油,吸附力較強,留下的痕跡也比較圓潤。但是由於這些油時間長了會滲透,影響字跡的清晰和書面的整潔。

瞧!這就是生活中的科學。科學是發現出來的。

要知道,好多科學家就是從平凡的小事中發現科學,再深入思考而得出結論的。比如說牛頓,他就是從蘋果成熟落在地上這一件極其平凡的小事中,而發現了“萬有引力”這麼一個偉大的成果。還有“愛迪生孵小雞”的故事。

這些都能說明科學在我們生活中,我們要善於發現它。

處處留心皆學問。就像前面說的紙張、筆墨等這些文具對我們來說,是再普通不過的了,也因其普通而被人忽視。但是,只要我們善於發現它,研究它,我們就能從中得出可貴的結果。

願我們都從平凡小事的細緻觀察中做起。朋友們,讓我們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科學吧!相信你一定會有所收穫!

2樓:雪花心中的夢想

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執著的探索精神。根據已有知識、經驗的啟示或預見,科學家在自己的活動中總是既有方向和信心,又有鍥而不捨的意志。 ( (2)創新、改革精神。這是科學的生命,科學活動的靈魂。

(3)虛心接受科學遺產的精神。科學活動有如階梯式遞進的攀登,科學成就在本質上是積累的結果,科學是繼承性最強的文化形態之一。

(4)理性精神。科學活動須從經驗認識層次上升到理論認識請採納我的吧,祝學習快樂

3樓:皮吉孛載

從生活中學習我始終相信,知識不僅僅侷限於書本,生活中的知識更值得學習,不是嗎?生活是多彩的,也是複雜的,他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學習,那是書本上所學不到的,不知道你有沒有在現實生活中發現,如果一個人,他的知識僅來自於書本,他永遠也成長不了,因為,他不懂得生活,也不明白生活的含義。或許你會問道,怎樣從生活中學習?

生活有什麼東西值得學習?孰不然,如果我們能夠看到生活中的忍耐,我們就可以學會耐心,如果我們能夠發現生活中的認可,我們便可以學會自愛,如果我們能夠發現生活中的分享,我們便可以學會分享。

小學生如何在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培養科學精神的作文 15

4樓:匿名使用者

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是課程改革對科學學科提出的要求。我國的科學(自然)教學一向有重知識傳授、輕實驗**的傳統,這就使得受教育者無法親身經歷科學**的過程,對科學**過程中必須具備的科學精神更是無以培養。新一輪課程改革清醒地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新的科學課程標準就“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明確提出了小學生在科學學習中要形成的科學精神,包括注重事實,克服困難,善始善終,尊重他人意見,敢於提出不同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

這些精神與一般的科學精神相比,在內容方面應該是一致的,只不過作為對小學生的要求,在程度方面要比一般的要求低一些,以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

一、在科學閱讀中接受科學精神的薰陶

科學教育離不開科學閱讀。在閱讀中,學生可以閱讀到科學家的成長故事、科學研究的過程以及為之付出的努力。如居里夫人的小女兒艾芙·居里,在母親去世3年後寫成《居里夫人傳》,該傳記詳細敘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紹了其丈夫皮埃爾·居里的事蹟,並著重描寫了居里夫婦的工作精神和處事態度。

在瞭解了居里夫人的光輝一生以後,我們從中得到的教益和啟迪是深刻而廣泛的。第一,受壓迫、處於困境的人們,只要意志堅強、不畏艱難、勤奮學習、勇於攀登,勝利與成功之路是可以走通的。第二,要接受和支援新生事物,要用創新精神去從事科學研究和其他一切工作,並且要有百折不撓的毅力和勇氣去完成它。

第三,在科學的道路上,有時可能會遇到不應有的壓抑和歧視,但只要有信心,有腳踏實地的忘我工作精神,保守的枷鎖和禁錮是可以打破的。第四,在科學研究和其他工作中,一定的物質條件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自己動手,自力更生地去創造條件,永遠保持艱苦奮鬥的精神。

這些對孩子們的影響將是終身的。2023年諾貝爾化學獎授給了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的***教授等3人。***在初一時就吐露了想做個偉大科學家的理想,促使他形成獻身於科學的思想正是《居里夫人傳》。

偉大科學家的勤勞不懈、熱愛生命的高貴情操和理想,為***的生命旅程照亮了一條光明大道,使他確立了一生追求的目標。由此可見,科學閱讀在培養科學精神方面所起到的獨特作用。

二、在科學**的實踐中形成科學素養

科學教育離不開科學**的實踐活動,如實驗操作,資料的收集、整理與分析,以及形成結論時的邏輯推理等。在開展此類活動時,學生就在逐步地形成相關的科學素養。實驗操作必然要求學生做到尊重事實,資料的整理與分析必然會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提出自己新的見解,並在形成結論時聽取他人的意見,形成自己獨具創新意識的結論。

在這個活動的過程中自然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一些困難,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又是意志與品質的考驗。

筆者在“研究家鄉的汙染”這一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首先組織學生對汙染的現狀進行調查。在調查中,學生對家鄉被汙染感到痛心,由此激發了學生立志用科學知識改造家鄉的決心。在研究汙染物的分類時,學生對生活汙水是否屬於汙染物產生了分歧。

有的認為生活汙水能給土壤增加肥力,能給水生動植物提供養料,不應該屬於汙染物,也有人認為應該屬於汙染物,可是又說不出理由。於是筆者組織專題研究,讓事實說話。在最後一個環節“給家鄉的汙染開藥方”主題活動中,學生們各抒己見,創新思維的火花感染了每一個人,大家獻計獻策。

由這個案例,筆者切實感到,科學精神的培養在這次活動的過程中貫穿始終,雖然並沒有刻意將科學精神的內容具體化呈現給學生,但卻比任何形式的呈現更能感染學生。

5樓:匿名使用者

應從科學實踐中入手,***給自己多大的感悟,描寫心理和感受!

談談如何在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培養科學精神的作文 5

6樓:水銀燈點點

88年前,中國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標誌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中國人民進一步覺醒了。

“五四”運動雖然已經成為歷史,但是“五四”精神卻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

中國青年從來就有敢為天下先的傳統,“五四”運動倡導的民主,科學精神就是一種創新精神,“五四”運動以來,無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還是社會主義建設中,青年都是一支最積極,最有生氣,最少保守思想,最富創新精神的力量。

創新精神既是中國青年的光榮傳統,又是時代的要求,尤其是21世紀對青年一代的要求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迅速興起,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國要在未來國際競爭中佔據戰略上的主動地位,全面實現現代化建設的巨集偉藍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提高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創新的希望在青年,只有提高青年的創新能力,才能提高國家的創新能力,形成國家的創新體系。

發揚創新精神,就要用現代化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創新不是在沙上建塔,也不僅僅是標新立異而是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有所創造,有所前進,繼承是創新的基礎,學習是創新的源頭,在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已成為人生第一要義,要取得工作的權力靠學習,作出成績靠學習,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跟隨上時代步伐而不是被時代拋棄,創新意味著走在時代前列就更要加強學習,青年時期是學習的**時期,要珍惜寶貴年華,如飢似渴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創新、創業奠定堅實基礎,開啟廣闊空間,提供永不枯竭的資源。

同時發揚“五四”精神也就是發揚愛國主義傳統,但時至今日,愛國主義不能只停留在喊口號上也不能動輒就叫“打”。當北約炸彈“誤中”我駐南大使館時,當美國蟲子偵察機公然闖入我領空並撞毀我軍戰鬥機時,當我海軍防空兵王偉經多方尋救至今杳無音信時,填充在你心中難道僅僅是憤怒嗎?我想,在這個高科技的時代,我們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用科技振興祖國,因此一個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必須是一個熱愛知識、勤奮學習、勇於創新的時代新人。

作為青年學生,我們應當在瞭解中國的歷史,堅定理想信念的基礎上,勤奮學習,勇於創新,艱苦創業,展現21世紀中國青年的時代風采,實現中華民族在二十一世紀偉大復興的願望。

五四精神必將在新世紀裡發揚光大

如何在學習和生活中培養自己的科學精神

7樓:灬獨特ヤ小龍

科學精神

開放分類: 科學、信念、行為規範、實踐活動、價值標準

科學精神是人們在長期的科學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共同信念、價值標準和行為規範的總稱。它一方面約束科學家的行為,是科學家在科學領域內取得成功的保證;另一方面,又逐漸地滲入大眾的意識深層。科學精神應包括12個方面的特徵:

(1)執著的探索精神。根據已有知識、經驗的啟示或預見,科學家在自己的活動中總是既有方向和信心,又有鍥而不捨的意志。 ( (2)創新、改革精神。這是科學的生命,科學活動的靈魂。

(3)虛心接受科學遺產的精神。科學活動有如階梯式遞進的攀登,科學成就在本質上是積累的結果,科學是繼承性最強的文化形態之一。

(4)理性精神。科學活動須從經驗認識層次上升到理論認識層次,或者說,有個科學抽象的過程。為此,必須堅持理性原則。

(5)求實精神。科學須正確反映客觀現實,實事求是,克服主觀臆斷。

(6)求真精神。在嚴格確定的科學事實面前。科學家勇於維護真理,反對獨斷、虛偽和謬誤。

(7)實證精神。科學的實踐活動是檢驗科學理論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8)嚴格精確的分析精神。科學不停留在定性描述層面上,確定性或精確性是科學的顯著特徵之一。

(9)協作精神。由於現代科學研究專案規模的擴大,須依靠多學科和社會多方面的協作與支援,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務。

(10)民主精神。科學從不迷信權威,並敢於向權威挑戰。

(11)開放精神。科學無國界,科學是開放的體系,它不承認終極真理。

(12)功利精神。科學是生產力,科學的社會功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應當為人類社會謀福利

如何在職場中培養創新精神,你是如何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及投身創新實踐的

職場中,越有創新能力的人,往往越有核心競爭力,觀點和想法就越多,能力就越強,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一個職場人士,特別是一個領導者,如果缺乏創新精神,沒有創新能力,墨守成規,畏首畏尾,必然影響組織的發展方向,充其量只能是一個 兵 而不能成為一個 將 更不能成為一個 帥 下面是創新過程中如何把握好分寸的...

如何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 泥越 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學習就會積極主動,學得輕鬆而有成效。但是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於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能創造性地學,最終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語文教學應該怎樣去激發...

怎樣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如何在數學學習中培養興趣?

己自主養成對數學的熱愛,然後會有那種感覺 一有空,你就會想著數學題,或一見題目,就想去有解決它的慾望。而後,不要怕自己困在題裡,考試時候就別鑽鑽鑽,現做其他的,在平時,如果時間夠的話,就不要怕自己走彎路,你要試才能突破重圍。試著用自己的方法理解和記住題目,別粗心,碰到不會的題目,就要去弄懂,或許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