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業《西遊記》讀書筆記(人物點評),急需

時間 2021-09-07 12:16:44

1樓:crystal的屋頂

唐僧從表面看來,《西遊記》中的唐僧的確存在著不少缺點。他備受批評的其中一個大缺點就是為人貪生怕死,沒有骨氣,碰見妖怪就只懂哭著求饒,毫無大將之風。所以人們普遍認為唐僧是個懦弱之輩。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唐僧若是一個徹頭徹尾貪生怕死的人,他初時根本就不會接受取西經這項使命了。當日唐太宗問誰肯上西天拜佛求經,唐僧即表示願為太宗至西天,並表示若得不到真經,則死也不敢回國,永墮沉淪地獄。他那些洪福寺的**聽聞他要前往西天,都對他說“西天路遠,又多虎豹妖魔,只有去無回,性命難保”,唐僧依舊沒有動搖,只是堅定地表示自己必須取得真經,以報國恩。

唐僧並非不知道往西天之艱苦危險,但他仍堅持要往之取經,可謂非常難得。所以,這就已經證明唐僧並不是人們所認為的那般軟弱。再者,唐僧只是個凡人而已,既無七十二變的本領,又無法寶,我們當然不能要求他像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下凡的天神一樣,一碰到妖魔鬼怪,就和它們動手。

作為一個凡人,當他碰到妖怪時驚恐萬分,這實在無可厚非。**描寫其它凡人碰到妖怪時也是一副驚慌的樣子,如在第二十回中,當王老者看見豬八戒,“就唬得一步一跌,往屋裡亂跑,只叫‘關門!關門!

妖怪來了!’”他的家人則嚇得“東倒西歪,亂蹡亂跌”,他們的反應和唐僧遇見妖怪時的表現是一樣的,所以唐僧在遇見妖怪時嚇得魂不附體,實在是人之常情,是可以理解的。即使連孫悟空這些本領高強的天神,也有哭哭啼啼的時候,在第五十七回中,當悟空再次被唐僧驅逐後,他無處可投,便找觀音菩薩,望見菩薩即“止不住淚如泉湧,放聲大哭”。

悟空此等英雄式的天神人物,在絕望時尚且放聲大哭,那作為凡人的唐僧在碰到妖怪時絕望流淚,也就不足怪了。事實上,我們從**中的某些地方,可以得知唐僧本身不是一位懦弱可欺的人。如**第九回敘述唐僧在講經中難倒一個酒肉和尚,那和尚怒罵唐僧是“姓名也不知、父母也不識”的“業畜”,唐僧遭此侮辱後哭求方丈告知身世,在得悉父母之仇後,大哭說“父母之仇,不能報復,何以為人”,便毅然千里尋母,最終使其父母沉冤得雪,大仇得報。

在這裡,唐僧表現了可殺而不可辱的氣節,並非我們普遍所認為的那般懦弱。照這樣看來,本來並不懦弱的唐僧在後來的取經途中表現得“貪生怕死”,大概也有更深層的原因了。這一來是因為在取經過程中,唐僧所要面對的並非一般的凡人,而是一群具有法力的妖魔,因此唐僧在這個時候變得懦弱,也並不代表他本來就是一個懦弱之人;他在妖怪面前表現得貪生怕死,只是為了保住性命以完成取經大業,為了不辱使命,才不惜向妖魔低頭。

在整個取西經的過程中,孫悟空、八戒都曾想過放棄,惟獨唐僧的信念從未動搖,在一路以來的生死關頭中並未曾真正屈服,足見其剛毅。所以,說唐僧為人貪生怕死,是不實的。

唐僧亦屢被批評說善惡不分、愚昧而容易上當。在**中,唐僧的確經常被妖怪欺騙,例如他曾將由妖怪化成的小雷音寺當作是聖地,入寺朝拜,結果要悟空等來營救;紅孩兒扮作弱者請求他救助,他亦不虞有詐,最後又令自己陷入危險的境地之中。這樣的例子在書中多不勝數。

但正如上面所言,唐僧只是個凡人而已,我們不能要求他像擁有金睛火眼的悟空一樣,可以一眼洞悉害人的妖怪。一個“肉眼凡胎”毫無特殊力量的凡人受到妖魔的欺騙,似乎是情有可原的。而且,唐僧經常受騙,並不全然是因為他愚昧,而是因為他有善心,堅持行善,因此妖怪都看中他這一點而引他上當。

所以,即使有時候他雖然懷疑那個假意要他幫忙的是妖怪,但終因為善心而上當。譬如在第八十回中,一個妖怪化身為被綁在大樹上的女子,哭喊著要唐僧來救,唐僧頓時善心大發,要他的徒弟們前去把女子解下來。當悟空及時阻止並告知那是妖怪時,八戒不信,唐僧當時便說:

“也罷,也罷。八戒呵,你師兄常時也看得不差,既這等說,不要管他,我們去罷。”由此可見唐僧並非真的如此愚昧,他雖不能認出那是妖怪,但也不是毫不聽從別人的勸告的。

只是後來妖精用法術在他耳邊道:“**呵,你放著活人的性命還不救,昧心拜佛取何經?”這時唐僧就再也不能袖手旁觀了,馬上要徒弟把妖精解下來,並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又對悟空說:

“徒弟呀,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還去救救他罷。

”所以悟空也只能苦笑說“**要善將起來,就沒藥醫”,只好任由唐僧去救那妖怪。可見唐僧即使有所懷疑,但為了幫助別人,還是義無反顧、一次又一次地協助那些存心害他的妖怪。故唐僧經常被妖怪欺騙,其實多少是受他那種為善的本質所影響。

唐僧的行為在我們看來無疑是有點迂腐,但這其實是因為這個現實社會容不下他那理想主義的人格而已,事實上,他為善的行為本身是值得欣賞的。

唐僧另一為人所詬病的就是他有時候自私自利,不顧師徒之情。在第五十六回中,當孫悟空替他打死搶劫的強盜時,他竟焚香為強盜祝禱道:“你到森羅殿下興詞,倒樹尋根,他姓孫,我姓陳,各居異姓。

冤有頭,債有主,切莫告我取經僧人。”這番自私自利的禱詞令孫悟空不禁說:“**,你老人家忒沒情義。

為你取經,我費了多少殷勤勞苦,如今打死這兩個毛賊,你倒教他去告老孫。雖是我動手打,卻也只是為你。你不往西天取經,我不與你做徒弟,怎麼會來這裡,會打殺人?

”。若單看這一情節,唐僧大概真的是一個自利而不顧情義的人了。但若我們看**第四十六回,卻會發現唐僧並不是如此無情無義。

當唐僧以為悟空在與羊力大師的比試中不幸犧牲時,唐僧對車遲國國王表示“我那個徒弟自從歸教,歷歷有功。今日衝撞國師,死在油鍋之內,奈何先死者為神。我貧僧怎敢貪生?

......只望寬恩,賜我半盞涼漿水飯、三張紙馬,容到油鍋前,燒此一陌紙,也表我師徒一念,那時再領罪也”,後祝禱稱頌悟空“護我西來恩愛深”、“生前只為求經意,死後還存念佛心”。後來在第六十五回中,唐僧被困於由妖魔化身而成的小雷音寺,他身陷險境時仍記掛被困在金鐃中的悟空,哭說“金鐃之內傷了你,麻繩捆我有誰知” 。由這些情節可見,唐僧並不是那些推卸責任,不顧師徒感情之人。

所以,唐僧後來在悟空打死強盜後說出這樣不負責任的禱詞,只是一種“愛之深,責之切”的表現,他惱悟空一路以來動不動就殺人,始終不能戒殺,因此才會說出這種晦氣的話。正如他自己後來說:“徒弟呀,我這禱祝是教你體好生之德,為良善之人。

”這番祝禱實際上是要說給悟空聽的,望悟空能夠悔悟,並不是真的要和悟空劃清界線。因此,說唐僧是個自利可恥之徒,這並不恰當。

很多人認為唐僧是個無能的人,只懂礙手礙腳,他能成功取得西經,完全是靠孫悟空等的幫助和保護。唐僧當然沒有甚麼超凡的本領,不過說他一無是處,這卻不大正確。在**第四十六回中,我們就可見唐僧的過人之處。

在那一回裡,虎力大仙要與唐僧比試坐禪,這個叫作“雲梯顯聖”的坐禪比試“要一百張桌子,五十張作一禪臺,一張一張迭將起去,不許手攀而上,亦不用梯凳而登,各駕一朵雲頭,上臺坐下,約定幾個時辰不動”,可見這個比試並不是等閒之輩所能參與的。孫悟空聞言後亦沉吟不語,並坦白說:“若是踢天弄井、攪海翻江、擔山趕月、換鬥移星諸般巧事,我都幹得;就是砍頭剁腦、剖腹剜心、異樣騰那卻也不怕;但說坐禪,我就輸了。

我那裡有這坐性?你就把我鎖在鐵柱子上,我也要上下爬蹅,莫想坐得住。”這個比試連神通廣大的孫行者也感到力有不逮,但虎力大仙與唐僧比試多時,也分不出勝負。

之後鹿力大仙使法術變了一個臭蟲叮唐僧的頭頂,唐僧即使感到又痛又癢,依然能忍著不動手,當臭蟲被悟空弄走後,唐僧便“不痛不癢”,繼續“端坐上面”。後來雖是因為悟空變了一條蜈蚣去叮虎力大師,令虎力大師坐不穩而勝了該比試,然而即使沒有悟空的幫助,唐僧也不見得就會輸掉這場比試。對於一個凡人來說,能在雲端上端坐多時,可算是一種很高強的本領了,又怎能說唐僧是個無能無用之人呢?

由上可見,唐僧的形象並非表面看來那般負面。這並不是說唐僧完全沒有缺點,他有時候的確比較胡塗、迂腐,又無為師之才,作為一個領導,卻不懂得團結眾人,致使“孫大聖有不睦之心,八戒、沙僧亦有嫉妒之意,師徒都面是背非”。唐僧確實有其短處,但是人們對於他的缺點,並沒有追究它背後的深層原因,而且總愛拿他和孫悟空作比較,以天神的標準來要求他,把他的缺點過份誇大,亦因而淡化了他對取經事業堅定不移、輕視財色等優點。

就是因為這些緣故,《西遊記》裡的唐僧向來在人們心目中,就變得比較負面了。

觀音觀音菩薩這個人物,決不僅僅是一般認為的佛教中講的那位受信眾頂禮膜拜的偶像菩薩,而是你我心中的妙觀察智慧。佛教、道教都講妙觀察智或者妙觀察智慧,乃是由閉目存神、收視返聽、內觀自心所出現的心理狀態,在整個修煉過程中至關重要。我們一般的文學批評家都把《西遊記》看成是三流**或者神魔**,就是因為孫悟空打不過妖魔的時候,一定要去請觀世音菩薩,彷彿包公斷案總有鬼神託夢指點一樣。

但這確實是小瞧了《西遊記》,因為根本就沒有弄懂它所揭示的奧祕和整體的結構。

因為孫悟空是人類心靈最完美的象徵,所以一路上所消滅的妖魔鬼怪全是我們心靈中的私心雜念,靠凡心是消滅不了的,只有靠智慧心。當我們閉目內觀的時候,就能夠看到我們自己的心靈。孫悟空靠著三個“瞑目蹲身”,找到了“水簾洞”:

“明晃晃鐵板橋”是道家講的“水中金”,橋下之水衝貫於石竅之間,倒掛流出去,形成了一股飛簾瀑布。這是人心的“心”字。我們看到的是人類心靈。

再靠內觀自心,便見到了觀音菩薩——心中的慈悲心。“紫竹林”,紫色象徵心臟之色,竹子中空為心臟之形;“潮音洞”乃是海潮之音,如心跳之“咚咚”聲。

觀音還有心在,有心就有相對,所以必須無所從來、無所從去的如來佛來解決。第五十八回《二心攪亂大乾坤,一體難修真寂滅》中,如來對四大菩薩、八大金剛等講經,便說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競鬥來也。

”真假美猴王,便是真假二心。有真即有假,有假也有真。觀音有慈悲心,一定有與之相對的邪妄心。

如來佛已經去掉了對待,已經無心,或者成就了智慧心、寂滅心、涅盤心,所以能夠識得真、假。二心不可有,所以有詩說:“人有二心生災禍,天涯海角致疑猜。

”修心的路,便是從“多心”修致“一心”,由“一心”成“智慧心”,最後到達無心,才能取得無言語文字的《心經》。第七十九回《尋洞擒妖逢老壽,當朝正主救嬰兒》中,孫悟空變做假唐僧,剖開肚皮滾出一堆心來。那個妖鹿說他是個“多心的和尚”,正因為我們常說“心頭鹿撞”。

人有“二心”就會生出災禍,更何況這多心。收伏了這個妖鹿,心頭也就沒有鹿撞,則多心就會變成一心。

孫悟空所以西遊記的靈魂人物應該是孫悟空。孫悟空本來是仙山上一塊靈石,變化而成的猴子。因為膽識過人,受到群猴的推舉為王。

但是有一天他忽然感悟到生命有限,美猴王雖然在水簾洞中過著「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的快樂生活,但是不能夠天長地久。於是他拋下了一切,離家拜師學習仙道,從此就叫做「孫悟空」。

孫悟空他天資聰敏,思想跟行動都敏捷如風,學得一身高強的法術,吹一口氣,就能夠七十二變,並且有法寶金箍棒,縮小如針,放大如銅棒,筋斗雲一駕,就能夠上天下地。悟空仍有猴性,他精明頑皮,愛作弄。他故意叫豬八戒去巡山探路,自己則變作小蟲,暗中監視愛偷懶的八戒。

可見他心思細密和不減頑皮的本性。

孫悟空天不怕,地不怕,所以他敢一鬧海龍王,二鬧地獄府,三鬧天宮,並且還和佛祖打賭。由此可見他叛逆、不願受拘束、不墨守成規的個性。充沛的生命力、大無畏的精神、篤實的性格和樂觀的個性,使得他不怕吃苦,勇於面對挑戰。

他這一種冒險犯難的精神,充份顯現了英雄的特質。但是爭強好勝,心高氣傲以及性急如火卻是他的弱點。

豬八戒而另外代表逸樂角色-豬八戒,雖然也有法力,但是隻能夠三十六變,和悟空相比較就顯得憨蠢笨重,所以他常常被悟空來取笑。因此他常在唐僧的耳邊挑撥悟空的不是,使得悟空受苦。

八戒的特色就是貪吃懶惰,又重視物質享受,遇到困難他就喊散夥,無法堅持到底.在旅途中受到美女和金銀的**,幾乎拋下其他人而中斷修行之路。沒想到那卻是菩薩化身來考驗他的。這些出乖露醜的行為,在吳承恩筆下寫來不批判,只是幽默的嘲諷。

而豬八戒也就在一次次的出醜笑料當中,給予讀者對人性貪慾的省思。

沙悟淨而另外一位徒弟沙悟淨,他則著墨較少,但是呈現的是剛毅木訥,沈默踏實的性格。

羅盤先生(作家):

歷史上是真正有一位偉大的高僧到印度去取經。但是西遊記的唐僧絕不等於真正的唐僧。真正的唐僧不但是學問好,而且非常有毅力及勇氣。

他遇到困難,他不害怕不退縮,一心一意的取得真經。但是在西遊記當中的唐三藏,他遇到困難就膽小如鼠、個性儒弱,甚至從馬上摔下來。西遊記取經這一個小小的集團,其實代表的就是一個王國。

唐三藏代表的膽小、儒弱、不明是非、不辨忠奸的昏君。

西遊記的主題其實就是修心,因為這一趟到西方取經的過程,不就正象徵著我們人類不斷地修正自己個性缺點的過程嗎?而故事當中所出現的各種妖魔鬼怪,其實也就是人類各種慾念的化身。貪婪、懶惰、軟弱、甚至愚昧,其實都是人類一直需要修正的一些特質。

同樣的,善良、憨厚、和勇敢也是人類性格當中的寶石。這些特質就透過故事當中各個角色,還有跟神魔鬼怪之間的交戰一一彰顯出來。故事是告訴我們,生命是需要鍛鍊的,這樣才能夠達到真正的真、善、美的境界。

西遊記讀書筆記,西遊記讀書筆記15篇。

熱量。這是胎兒生長發育的能源,主要來自孕母主食如公尺麵,脂肪也是熱量的 之一,且對胎兒生長發育特別是神經系統發育有影響。西遊記讀書筆記15篇。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 蝗和局競 剛到家一點也胡好如家惡化 的踟躕。脫離了象牙塔的少年們,在別人的目光中跌跌撞 西遊記讀書筆記20篇...

西遊記的讀書筆記,西遊記6 10回讀書筆記

鐘闊 西遊記 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吳承恩先生的傑作,講述的是乙個潑猴和唐三藏及師弟八戒,沙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這本書我雖然看了一遍,但是以這本書編輯的電視機不知道看過多少遍了,它給人一種百看不厭的感覺,讓人看了就喜歡上了它.看完這部 有很大的感悟,我覺得學習唐僧的全心全意,孫悟空的不怕艱難險阻,...

西遊記讀書筆記2019字,西遊記讀書筆記2000字

西遊記 向人們展示了乙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象面前驚嘆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一定社會生活的反映,作為神魔 傑出代表的 西遊記 通過 西遊記 中虛幻的神魔世界,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實社會的投影。悟空是 西遊記 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