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是外來詞嗎

時間 2021-07-07 07:27:06

1樓:昨夜星辰

並不是外來詞,是我們自己的詞,我們的文化博大精深,怎麼可能什麼詞都是外來的詞呢?這個詞已經有很久的歷史了,有很多的淵源

尷尬”一詞,《說文》作“尲尬”。《說文》:“尲,不正也。從尣兼聲。”“尬,尲尬也,從尣介聲。”也就是說,“尷尬”二字都是形聲字,形旁是“尣”。

“尣”,是什麼意思呢?《康熙字典》:“‘尢’(wāng)字本作‘尣’,通作‘尩’。

”而“尢”字《說文》解釋為:“跛,曲脛(人)也。從大,象偏曲之形。

”段玉裁注:“跛者,蹇也。跛者多由曲脛。

”察其篆體,“尢”確實象“曲脛之人”。《詞源》解釋得更為清楚,摘抄如下:

尪:骨骼彎曲症,脛、背、胸彎曲都叫尪。尢(尣)的重文,或作尩、尫。

《左傳僖二一年》:“夏大旱,公欲焚巫尫。”注:

“巫尫,女巫也,脊病之人,其面上向,俗謂天哀其病,恐雨入其鼻,故為之旱。是以公欲焚之。”《呂氏春秋"盡數》:

“苦水所多尩與傴人。”注:“尩,突胸仰向疾也。

”看來,“尢(尣)”是一種殘疾,“尢(尣)”字旁的字多與人骨骼彎曲之狀態有關。再舉兩例如下:

尰:“足腫。說文作瘇。

詩小雅巧言:‘既微且尰,爾勇伊何。’傳:

‘肝瘍為微,腫足為尰。’”(《詞源》)嶽麓書社《白話四書五經》翻譯為:“爛了小腿又腫腳。

”尥(尦):“《說文》:‘行脛相交也。’《六書故》:‘今人謂筋骨弱,舉足不隨為尥。’”(《康熙字典》)

令人尷尬的是現代漢語中的“尷尬”似乎與殘疾沒什麼聯絡。

按《集韻》“行不進”和《康熙字典》《說文》“行不正”的解釋,我想“尷尬”的本義應該是因腿疾而走路不穩的樣子。由此引申為“行為不正,鬼鬼祟祟”。《詞源》援引例證:

京本通俗**《西山一窟鬼》:“這個開酒店的漢子又尷尬,也是鬼了!”《二刻拍案驚奇》(六):“後來見每次如此,心中曉得有些尷魀。”

這兩種詞義現已不用,至於本文首段的兩個“尷尬”應該都是後起義。“尷尬事”指“處境為難或棘手難處理的事情”,這是現代漢語的一個常用義。如《雍熙樂府》(十二)【行香子】“名利貪婪,世事尷尬,空使人白髮髧鬖。

”“尷尬”也引申為“不三不四,左右不是、沒有著落”,如“我們不能不正視漢語的尷尬地位。”它的另一個常用義屬方言,指“神色、態度不自然”,“老師頗為尷尬”一例即是。

說起方言,“尷尬”我們讀為“gāngàn”,保留了古音,《唐韻》的注音就是“古拜切”,即“gài”。從這個注音的角度,我們再看兩例:

《朱子語類"四七"論語二九》:“便是世間有這一般半間不界底人,無見識,不顧理之是非,一味謾人。”

宋吳泳《鶴林集"二七"答家本仲書》:“又思向來講學,只是半間半界,無詣平實處。”

這兩句中的“間界”,我們的方言就是讀作“gāngàn”,其實就是“尷尬”,《詞源》:“間界,今通作尷尬。半間不界,也作半間半界:

不深刻,膚淺不徹底。”《紅樓夢》有例,第四十六回“尷尬人難免尷尬事”中,那個“尷尬人”——為保地位諂事賈赦幫這個頗有些春秋的老公向賈母討她“離了她飯也吃不下”的大丫頭鴛鴦為妾的那個邢夫人——用“膚淺”形容確實“膚淺”了一點,她簡直是——用我們的方言說——“方得可以”。

2樓: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

“楊國成,到前面來。”我拿起戒尺,狠狠的抽在沾滿黑灰的小手上。“說,為麼什一天之內又打人又罵人?”我指著班務日誌上的鐵證生氣的質問。

楊國成嘟嚷著,欲言又止的想辯解的樣子,讓我實在看不慣。從開學到現在有一個多月了,每天都有他的大名記錄在案。今天又是打人,又是罵人,不整不能平民憤。

“報告,楊國成在宿舍玩紙牌,而且用被子蒙著打手電照著玩。”一個和楊國成同宿舍的同學舉手說。更多的手舉起來,證實這次是事實。

這個楊國成實在太可惡了,我一再強調在宿舍裡不準打鬧,按時就寢,保護好自已的眼晴,而他卻在被窩裡打牌,這簡直無視老師的規定,膽子也太肥了。

我掃視了一下班級,班級裡瞬時安靜下來——被我的殺氣鎮呆了。

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我正在為平了民憤而沾沾自喜時,記錄日誌的班長陳紫宣小心翼翼的舉起了手。我心想:乘機一併把還有的事當場處理一下,更能體現我雷厲風行的手段。

“老師,有件事不知該不該跟你說?”

“說,無論什麼事,我都給你做主。”

“你剛才批評楊國成批評錯了,這些事是前兩天的事。”

我的頭腦嗡的一聲,趕緊翻了翻後面,才看到後面還有兩頁,分別是屈昂和化洪傑記的。壞人壞事欄中根本沒有記錄。

我打錯了!

3樓:神亦勝

總結的來說,那麼,我們都知道,只要有意義,那麼就必須慎重考慮。我認為,尷尬的感覺不太好,到底應該如何實現。我認為,宋·範開在不經意間這樣說過,唐·李翱氣大者聲必閎,志高者意必遠。

這句話語雖然很短,但令我浮想聯翩。尷尬的感覺不太好似乎是一種巧合,但如果我們從一個更大的角度看待問題,這似乎是一種不可避免的事實。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這些問題。

在面對這種問題時,尷尬的感覺不太好似乎是一種巧合,但如果我們從一個更大的角度看待問題,這似乎是一種不可避免的事實。要想清楚,尷尬的感覺不太好,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存在。

生活中,若尷尬的感覺不太好出現了,我們就不得不考慮它出現了的事實。尷尬的感覺不太好,到底應該如何實現。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這些問題。

在面對這種問題時,培根將自己的人生經驗總結成了這麼一句話,在適當的時候去做事,可節省時間;背道而行往往會徒勞無功。這啟發了我。

現在,解決尷尬的感覺不太好的問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今天,我們要解決尷尬的感覺不太好,民諺在不經意間這樣說過,屎殼螂做不出蜜來。這句話像一盞指引我進步的航標燈,處處照亮著我人生前進的道路。

佚名將自己的人生經驗總結成了這麼一句話,青春,一旦和它緊緊地握手,就能獲得開拓新途的動力,擁有創造性人生的靈性。這句名言發人深省。所謂尷尬的感覺不太好,關鍵是尷尬的感覺不太好需要如何寫。

生活中,若尷尬的感覺不太好出現了,我們就不得不考慮它出現了的事實。就我個人來說,尷尬的感覺不太好對我的意義,不能不說非常重大。一般來講,我們都必須務必慎重的考慮考慮。

我們都知道,只要有意義,那麼就必須慎重考慮。卡爾說過一句著名的話,榮耀地位會改變習性。然而,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不足的,今天,我們要解決尷尬的感覺不太好,就我個人來說,尷尬的感覺不太好對我的意義,不能不說非常重大。

這種事實對本人來說意義重大,相信對這個世界也是有一定意義的。瞭解清楚尷尬的感覺不太好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存在,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

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非常尷尬的事實,那就是,而這些並不是完全重要,更加重要的問題是,尷尬的感覺不太好的發生,到底需要如何做到,不尷尬的感覺不太好的發生,又會如何產生。英國曾經提到過,暴力決不能摧毀正義。這不禁令我深思。

4樓:匿名使用者

尷尬不是外來詞,在漢語裡很早就有了,在說文解字》裡就有尷尬的解釋。

尷尬的意思是:處於兩難境地,不好處理;神色、態度不自然的;鬼鬼祟祟,不正派;窘迫的。

尷尬的偏旁不是"尤"切記沒有上面一點。左邊不是"九",而是尢。

尷尬,亦作"尷尬",最早見於《說文解字》:"尷尬、行不正也。"普遍用於《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等元明清時期的**當中,南方方言中也多有使用,如吳語蘇州話稱事乖剌者曰尷尬。

通常是說人遇到的一種情景,讓人覺得窘迫。都形容在心理學上,意味著自身或見到他人,在某種場合下,被逼迫到窘境,發生了無法預料的情況,而體現出的不知所措,造成問題逃避,發怒以及沉默等行為。處於兩難境地無法擺脫。

指處境困難,窘迫,不知所措,不好處理。

《說文》:"尷,不正也。從尣兼聲。

""尬,尷尬也,從尣介聲。"也就是說,"尷尬"二字都是形聲字,形旁是"尣"。"尣",是什麼意思呢?

《康熙字典》:"'尢'(wāng)字本作'尣',通作'尩'。"而"尢"字《說文》解釋為:

"跛,曲脛(人)也。從大,象偏曲之形。"段玉裁注:

"跛者,蹇也。跛者多由曲脛。"察其篆體,"尢"確實象"曲脛之人"。

《詞源》解釋得更為清楚,摘抄如下:

尪:骨骼彎曲症,脛、背、胸彎曲都叫尪。尢(尣)的重文,或作尩、尫。

《左傳僖二一年》:"夏大旱,公欲焚巫尫。"注:

"巫尫,女巫也,脊病之人,其面上向,俗謂天哀其病,恐雨入其鼻,故為之旱。是以公欲焚之。"《呂氏春秋"盡數》:

"苦水所多尩與傴人。"注:"尩,突胸仰向疾也。

看來,"尢(尣)"是一種殘疾,"尢(尣)"字旁的字多與人骨骼彎曲之狀態有關。再舉兩例如下:

尰:"足腫。說文作瘇。

詩小雅巧言:'既微【=癓】且尰,爾勇伊何。'傳:

'骭【gan去聲,三義:脛,小腿,肋骨。】瘍為微【=癓】,腫足為尰。

'"(《詞源》)嶽麓書社《白話四書五經》翻譯為:"爛了小腿又腫腳。"

尥(尦):"《說文》:'行脛相交也。'《六書故》:'今人謂筋骨弱,舉足不隨為尥。'"(《康熙字典》)

令人尷尬的是現代漢語中的"尷尬"似乎與殘疾沒什麼聯絡。

按《集韻》"行不進"和《康熙字典》《說文》"行不正"的解釋,"尷尬"的本義應該是因腿疾而走路不穩的樣子。由此引申為"行為不正,鬼鬼祟祟"。《詞源》援引例證:

京本通俗**《西山一窟鬼》:"這個開酒店的漢子又尷尬,也是鬼了!"《二刻拍案驚奇》(六):"後來見每次如此,心中曉得有些尷魀。"

這兩種詞義現已不用,至於本文首段的兩個"尷尬"應該都是後起義。"尷尬事"指"處境為難或棘手難處理的事情",這是現代漢語的一個常用義。如《雍熙樂府》(十二)【行香子】"名利貪婪,世事尷尬,空使人白髮髧鬖。

""尷尬"也引申為"不三不四,左右不是、沒有著落",如"我們不能不正視漢語的尷尬地位。"它的另一個常用義屬方言,指"神色、態度不自然","老師頗為尷尬"一例即是。

說起方言,在比較接近古漢語的吳語中"尷尬"讀為"gāngà",保留了古音,《唐韻》的注音就是"古拜切"。從這個注音的角度,我們再看兩例:

《朱子語類"四七"論語二九》:"便是世間有這一般半間不界底人,無見識,不顧理之是非,一味謾人。"

宋吳泳《鶴林集"二七"答家本仲書》:"又思向來講學,只是半間半界,無詣平實處。"

這兩句中的"間界",吳語就是讀作"gāngà",其實就是"尷尬",《詞源》:"間界,今通作尷尬。半間不界,也作半間半界:

不深刻,膚淺不徹底。"《紅樓夢》有例,第四十六回"尷尬人難免尷尬事"中,那個"尷尬人"--為保地位諂事賈赦幫這個頗有些春秋的老公向賈母討她"離了她飯也吃不下"的大丫頭鴛鴦為妾的那個邢夫人。

什麼是外來詞?外來詞是什麼意思

外來詞是什麼意思 外來詞 即外來語,是指某種語言從其他語言音譯或簡單直譯而來的詞語。外來詞,也稱為外來語,指一種語言從別的語言借來的詞彙。外來詞的形式有音譯 音譯加表意 音譯與意譯結合 直接借用與純意譯五種主要形式。在 牛津英語詞典 1989年第2版 中,以漢語為 的英語詞語就有1300多個。不久前...

中文有外來語嗎,中文中的外來詞

very小棺材 coffee shop是英語 估計韓文也是借鑑英語的吧中文也有很多外來語啊 比如部落格 blog 咖啡 coffee 壽司 sushi 這個其實是日語 咖哩 curry 等等等等 很多都是借鑑英語的 也有些通過動漫之類傳過來的日語大家也很普通的日常會話中用其實英語裡面也有很多單詞是借...

漢語中的英語外來語,漢語中有哪些英語外來詞彙只要英語的,越多越好,可以

活寶 現代生活節奏加快,新事物 新產品不斷湧現,這些在外來詞吸收上可以得到明顯反映。如在飲食方面 綠色食品 green food 肯德基 kentucky 麥當勞 mcdonald s 等。英語詞彙運用到藝術 娛樂 體育方面,如 爵士樂 jazz music 肥皂劇 soap opera 迷幻搖滾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