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果體
周瑜,三國時期吳國將領,傑出的軍事家。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美姿容,精音律,多謀善斷,胸襟廣闊,人稱周郎。
西元208年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奠定三分天下基礎。後圖進中原,不幸早逝。 這是詞典裡周瑜的釋義,而周瑜的生平遠不止這些。
即生瑜,何生亮」這句話是眾所周知,用來比喻肚量狹小的人。而周瑜本身卻沒有像《三國演義》中寫的那麼沒肚量而是非常的寬巨集大量。 **《三國演義》為了美化演義第一主角諸葛亮,對周瑜這個接觸的一代名將做了大量的扭曲和貶低,以達到抬高諸葛亮的目的,演義與正史不同之處有:
1.諸葛亮三氣周瑜:周瑜氣量寬巨集根本不會被起氣死,當時也並未注意過諸葛亮,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正在零凌一帶搞後勤工作,地位遠不及周瑜高,也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
至於周瑜病逝後,蜀國弔唁的代表是龐統,而不是諸葛亮。 2.草船借箭:
造船借箭的人正史上是孫權,發生在曹譽枝操與孫權的濡須之戰,演義描寫周瑜嫉妒諸葛亮是徹頭徹尾銷臘的捏造,《三國演義》之祖【三國志平話】中借箭的是周瑜 3.賠了夫人又折兵:孫權自己要把妹妹嫁給劉備,單純的政治婚姻。
4.智激周瑜:純粹捏造,周瑜是東吳最有力的主戰派人士,孫權正是聽了他的勸說才又了赤壁之戰。
5.借東風:虛構,諸葛亮並未參與赤壁之戰,赤壁之戰乃周瑜一人之功。
6.荊州問題:正史上乃魯肅的聯劉抗曹計劃,把荊州暫時借給劉備,讓劉備發展以便共同抵抗曹操,與諸葛亮和三氣周瑜無關,並且荊州借給劉備是周瑜去世之後的事情。
所以,周瑜絕對是個寬巨集大量的人。 周瑜的才智也可以得到我們的肯定,不然怎虧虛滑麼能當上吳國的大都督呢? 總而言之,周瑜沒像《三國演義》裡說的那麼小雞肚腸,而且又可能他為吳國作出的貢獻比諸葛亮對蜀國作出的貢獻還要大!
陸遜與孫策是什麼關係?
2樓:柯玉
陸遜的妻子是孫策的次女。陸遜是孫策的女婿。
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歷任吳國大都督、上大將軍、丞相。世代為江東大族。
章武二年(222年),陸遜在夷陵擊敗劉備所率蜀漢軍,一戰成名。夷陵之戰也成為戰爭史上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以後陸遜在東吳出將入相。
晚年因捲入立嗣之爭、力保太子孫和而累受孫權責罰,憂憤而死,葬於蘇州,至今蘇州有地名陸墓。
孫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孫堅長子,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孫吳的奠基者之一。
三國演義》中綽號「小霸王」。為繼承父親孫堅的遺業而屈事袁術,後脫離袁術,統一江東。在一次狩獵中為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
其弟孫權接掌孫策勢力,並於稱帝后,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
3樓:小奇
遣其將孫策政康,圍城數重。(陸)康固守,吏士有先受休假者,皆遁伏還赴,暮夜緣城而入。受敵二年,城陷。月餘,發病卒,年七十。宗族百餘人,遭離飢厄,死者將半。
ps:陸康是陸遜的爺爺。
陸遜娶的是孫策的女兒。
4樓:高邦故里
陸遜(183-245),本名陸議,字伯言,漢族,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東吳名將,歷任吳國大都督、上大將軍、丞相。東吳大帝孫權兄長沙桓王孫策之婿,世代為江東大族。
從上面看:陸遜是孫策的女婿,也是孫權的侄女婿,並且是由孫權主婚將孫策的女兒嫁給他的。
周瑜是孫策的連襟,孫策為什麼還會忌憚他呢?
5樓:法明知
任何對自己造成威脅的人都會被忌憚,別說是連襟了,親兄弟為了皇位還自相殘殺呢。
6樓:一一邊邊
無論是計謀還是實力周瑜都要比他強很多。即使是連襟,有親戚關係。如此優秀的人站在自己面前,他也會感到十分忌憚。
7樓:三四么洞洞么
因為孫策覺得周瑜是乙個非常有才能的人,甚至於可以和他媲美。如果站在對立面。是非常不好對付的。
陸遜與孫策是什麼關係,孫權 孫策 孫堅是什麼關係?
柯玉 陸遜的妻子是孫策的次女。陸遜是孫策的女婿。陸遜 183年 245年3月19日 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 今江蘇蘇州 人。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 政治家,歷任吳國大都督 上大將軍 丞相。世代為江東大族。章武二年 222年 陸遜在夷陵擊敗劉備所率蜀漢軍,一戰成名。夷陵之戰也成為戰爭史上著名的積極防...
陸遜到底葬在哪裡 陸遜去世後葬在哪裡?
陸遜死後葬於富春江南岸的環山鄉的陸墓村的陸遜墓地。陸墓村因陸遜墓而得名。程普死後葬於程墳村。程墳村因程普墳而得名。用二人姓氏和墓來作村名是自然的結果,並不是人為地命名該地應叫什麼名。是先有墓,後有村。可以肯定,在埋葬程晉,陸遜二人時,這二處地方是沒有人居住的。如果某地有人定居下來,該地的名稱也就產生...
陸遜火燒連營不現實,陸遜如何火燒連營?
蜀漢章武元年 221年 劉備為報吳奪荊州 關羽被殺之仇,率大軍攻吳。吳將陸遜為避其鋒,堅守不戰,雙方成對峙之勢。蜀軍遠征,補給困難,又不能速戰速決,加上入夏以後天氣炎熱,以致銳氣漸失,士氣低落。劉備為舒緩軍士酷熱之苦,命蜀軍在山林中安營紮寨以避暑熱。陸遜看準時機,命士兵每人帶一把茅草,到達蜀軍營壘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