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第一卷佛多次提到眾生輪迴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時間 2021-08-30 09:17:02

1樓:法華三昧

第一卷的話,你是說這句:汝等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就是眾生迷失真心,以現在這個識心為自己,所以有輪迴。學楞嚴經就能找到不生不滅的常住真心,自然了生脫死,見性成佛

還有這句: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

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

也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們要找到真心,要明心見性,明心見性的當下就能了生死

2樓:匿名使用者

就如楞嚴經中所說,輪迴的根本一是哪個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就是產生智慧生命的那個根本自性佛性菩提,也就是現在說的那個智慧生命之謎。因為我們生命有這個自性根源,所以才能有輪迴,如果像磚頭瓦塊一樣,就無所謂輪迴還是不輪迴了。所以這個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是第一個原因。

第二,因為我們生命有這個元清淨體,所以就有了明與無明。明則成佛,無明則入輪迴。我們不能明白這個道理,又被業力習氣牽引控制著生生死死,所以常在輪迴之中。

如果能明白生命生死的這個元清淨體,並修習盡無始以來的業力習氣,則本無輪迴與不輪迴。所以眾生輪迴,佛不輪迴。

3樓:仙人

淨心(第8識)具足一切功能,產生了意根(第7識能見功能),能見能照,此功能自以為“”我“”(俱生我執),自此12因緣開始了,能見功能產生意識(第6識 分別心分別外界物件苦樂),分別心因為無明反向執著能見功能和肉身以為是“”我“”(分別我執)

悟道只能解決分別我執,證道才能去掉俱生我執,才是聖人。

楞嚴經第一卷是講的什麼意思,不是很明白

4樓:月升滄海

第一卷講七處徵來心,就是破析眾生普源遍的七種幻妄

bai,就是對破除“du我”“

zhi存在”的七種假設,這七種dao存在感是被眾生依著習氣妄想出來的,非常堅固,就算體驗這七種錯誤,也需要深入思考、觀察——儘管它們是錯的。對部分幻妄的體驗,已經到了世間所謂“思想”家的境界,比如迪卡爾的“我思故我在”就是其中一種幻妄。

讀不懂可能有兩種原因:

一、心還比較粗,缺少深入的內省、觀察。這就需要嚴格持戒、懺悔來清淨身心,才能與**相應;楞嚴經有個修學前提:就是要發起足夠的出離心。

二、名相纏繞,對**的語法不習慣。這可以通過反覆讀誦前兩捲來適應,熟悉第二卷有助於對第一卷的理解。

另外,讀佛經一定要身心清淨,莊嚴,並祈求諸佛、**加被,在清淨的氛圍中研習,才容易相應。

佛教語。謂妄為分別而取種種之相。 《楞嚴經》:“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

5樓:t深深海底行

樓主您好!

第一句話:“謬執不真,名之為妄。妄心取相,目之為想。”

這句話是對妄想的定義:

妄,就是“不真實”“虛妄”的意思。所以也叫“虛妄不實”。為什麼不真實呢?是因為無常變易。因此,一切法莫不是妄。因為“一切法無常”。

“謬執不真,名之為妄”,其含義是:凡夫誤將虛妄不實的一切法,執取為真實,就是“妄想”的妄。

想,是“了知”的意思,這是覺知心的“心所法”之一。這個含義很重要:比如有人說:

“坐在那裡想東想西,念頭起起伏伏,經中說過:這是輪迴生死的原因,所以,你不要打妄想啊!要一念不生啊!

這樣才是無妄想”。他這個說法是“依文解義”,本質上是不懂“想”的含義,同時錯會了“無妄想”的含義。可是,這樣的“開示”卻很多。

根據“想即是知”的含義,即便什麼都不想,心裡空空的,“一念不生”。覺知心卻一定還是在想,為什麼呢?可以做個實驗:

我手裡拿個東西,告訴你:現在看著我,什麼都不要想,一念不生。然後我開啟手掌一秒鐘就合上,再問你“我手裡是什麼?

”你肯定能知道正確答案。為什麼呢?因為你的覺知心每一剎那都運作,所以即便是一秒鐘,也能馬上知道我手裡是什麼東西。

這就是說:很短時間內完成了了別。所以,如果有人在清醒狀態下說自己“無妄想”“無分別”“一念不生”。

肯定是妄語(撒謊)。

可是,覺知心的知,卻有區別:凡夫能知我手裡拿的是什麼,而且會毫不動搖:“你拿的就是一支筆嘛!

不是打火機!”對不對?對,但是,這只是現象界的對。

屬於“取相分別”:執取某一法的法相,由此區分此一法與另一法各個不同。這就是凡夫的妄想。

而且,能夠具有“妄想”這個功能的,一定是妄心:覺知心,也叫做意識心(第六識)。

“妄心取相,目之為想。”,可以直譯為:生滅變易的覺知心,取相分別,就是“妄想”的想。

經由上述解釋,應當瞭解了什麼是妄想。這就是說:“生滅變易的妄心(覺知心),取相分別,誤將同樣虛妄的一切法,執取為真實”

如上,一切凡夫都是這樣:認妄為真,這就是凡夫最大的妄想。其實,凡是不符合法界實相的認知,都屬於妄想。只不過,認妄為真是凡夫流轉生死的原因。所以是最大的妄想。

您引用的經論,直接忽略其他種種妄想(不如法的認知),而將“認妄為真”與“妄想”等同起來。可見這個妄想的嚴重。

這裡。留下一個問題:“那麼,如果是已經明心的菩薩,看到我手中的那支筆,又是怎麼看待的呢?”。這個問題暫時存下。

*************************===

第二句話:“凡夫迷實之心,起諸法相。執相施名,依名取相。所取不實,故曰妄想”

經由上述對第一句話的解釋,可以看出第二句話的意思,其實與第一句話是一樣的含義,這就是“佛法同一味”。既然已經知道了他的意思,下面就略去解說,直譯如下:

凡夫迷於“一切法真實不壞”的心(覺知心),生起種種功能,執取一切法虛妄不實的法相,施設種種名稱。而所取之法都是虛妄不實的生滅法,所以把這個過程叫做妄想。

*************************====

第三句話:“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這句話可以解釋第一句話留下的問題。先做直譯:

一切凡夫眾生,無始劫以來不斷生死輪迴,都是因為不知道永不壞滅,真實常住的真心清淨而光明的體性。而是生起認妄為真的妄想。這個認知是不符合法界真實相的,因此才會輪迴生死。

意思很簡明,但是,顯示出了一個根本的問題:如果凡夫的,不如法的認知叫做妄想,那麼,有沒有“真想”呢?有的,這就是悟後菩薩的“如實想”。叫做“如實知”“如實見”或者叫“正見”。

這個如實見中,“實”,即是**中所說的“常住真心”。這個心,不是覺知心。而是開悟明心所明之心:

真心。之所以叫做“真”,是因為永不壞滅,真實常住。他沒有一剎那的間斷,所以是常。

有人可能會問:“既然一切法無常,這個真心卻不是無常,難道他不在一切法的範圍內嗎?”恭喜,答對了!

《金光明最勝王經》說:“法身含藏一切諸法,一切諸法不攝法身”。可見,真心不在“一切諸法”的範圍內,反而是含藏者一切諸法。

之所以把真心叫做法身,是因為他“無以為身,以法為身”。這就是“一切唯心造”,或者如《六祖壇經》所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這個真心,是輪迴三世的主體,無始劫以來,我們每一世的色身及六識妄心,每一世都會壞滅,乃至每一夜都會斷滅(熟眠無夢之時,無覺無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妄心斷滅)。唯有這個真心永不壞滅。因此才會一世又一世的輪迴下去,才會說:

“久遠劫前,我為鹿王”等語。才會令往昔所造善惡業在今生顯現而受報。才會每天晚上睡著了,卻能在次日醒來。

一切有情各各本具的真心,也叫做“真如”“實際”“如來”“涅槃”“法身”“自性”等等,有幾十種名稱。唯此一心,性如金剛,真常不壞。故名真實。

以其永不出生故,而能永不壞滅;以其永不壞滅故,永遠無需出生。所以《心經》說他“不生不滅”。一切萬法,無一法不是真心直接或間接出生。

何以故?《華嚴經》雲:“一切唯心造”故。

因此,一切萬法,不過是真心顯現出來的法相。所以,如果我問悟後菩薩:這是什麼?

他會回答:諸佛法身。而不是回答“一支筆”。

所以,他的見解不會如凡夫一樣“取相分別”。這就是第一句話遺留問題的解答。

那麼,見聞者將來為了不至於取相分別,為了“遠離顛倒夢想”,學著悟後菩薩說:“諸佛法身”。是“如實見”還是“妄想”呢?

還是妄想!因為這是鸚鵡學舌。悟後菩薩卻是親自觀察到,因此是如實語。

如果有一天,樓主能真正看到一支筆的的確確就是法身出生,與法身“非一非異”。那麼您就是開悟明心的菩薩,是遠離“妄想”的菩薩。如果不能,即便“一念不生”也一樣不能離開妄想。

因此,經雲:“一切凡夫都無正見”,皆是妄想故。這麼說,對修行人是個打擊。

但是,卻也有值得欣慰的地方:我總算知道了這些道理,將來閱讀佛經時,可能看得懂一部分了。這就是“相似般若”,又叫“凡夫隨順正見”。

這樣下去,或遲或早,也許要不了幾世,就能有遠離妄想的一天。

南無十方一切佛

南無甚深微妙法

南無大乘勝義僧

6樓:踏雪尋梅

【妄想】[佛學大詞典]

梵語vikalpa。又作分別、妄想分別、虛妄分別、妄想顛倒。與‘妄念’、‘妄執’等語同義。

即以虛妄顛倒之心,分別諸法之相。亦即由於心之執著,而無法如實知見事物,遂產生謬誤之分別。

據宋譯楞伽經卷二舉出十二種妄想:(一)言說妄想,謂計著種種妙音歌詠之聲,而認為其有自性。(二)所說事妄想,謂凡所說之事,窮其自性,唯聖者所知,凡愚不了,僅依彼事而生言說。

(三)相妄想,謂隨事而起見,於一切法相,虛妄計著。(四)

利妄想,謂樂著世間種種財利,不知其物本為虛幻而起貪著。(五) 自性妄想,謂執持諸法,起自性之見,以自為是,餘皆為非。(六)

因妄想,謂於因緣所生之法,起有、無等見,妄想分別而形成生死之因。(七) 見妄想,謂於五陰等法,妄計有無、一異,起諸邪見,執著分別。(八)

成妄想,謂於假名實法上,計度我、我所而起言說,成決定論。(九) 生妄想,謂妄計一切法,若有若無,皆從緣起而生分別。(十)

不生妄想,謂妄計一切法皆先有自體,不假因緣而生。(十一)相續妄想,謂於一切諸法,執著此與彼遞相系屬,無有斷絕。

(十二)縛不縛妄想,謂於一切法,以情生著之故,則成繫縛,若離妄想,則無繫縛,凡夫不了,而於此無縛解中產生計著。

此外,菩薩地持經卷二真實義品則舉出自性、差別、攝受積聚、我、我所、念、不念、俱相違等八種妄想。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十,舉出堅固、虛明、融通、幽隱、罔象虛無等五種妄想。[舊華嚴經卷

五、大佛頂首楞嚴經卷

一、觀普賢菩薩行法經、宋譯楞伽經卷

四、瑜伽師地論卷三十

六、佛性論卷

二、注維摩詰經卷

三、大乘義章卷

三、卷五]

格列佛遊記第一卷的情節,格列佛遊記第一卷的3個情節

第一卷 利立浦特 小人國 1699年,外科醫生格列佛隨 羚羊號 出航南太平洋.不幸中途遇險,格列佛死裡逃生,漂到利立浦特 小人國 被小人捆住.利立浦特人用專車把體積巨大的格列佛運到京城獻給國王,他的出現幾乎吸引了小人國所有的人.格列佛溫順的表現逐漸贏得了國王和人民對他的好感,他也漸漸熟悉了小人國的風...

為什麼全國高考題分一卷和二卷,高考全國一卷與全國二卷分別是哪些省用啊?

新課標全國卷簡稱全國卷,是教育部考試中心組織命制的適用於全國大部分省區的高考試卷,目的在於保證人才選拔的公正性。從2016年開始,全國 卷分別改稱為全國乙 甲 丙卷。小語種 日語 俄語 法語 德語 西班牙語 高考統一使用全國卷,各省均無自主命題權,且不分甲乙丙卷。1 全國高考第一冊和第二冊是教育部統...

牆紙一般多少錢一捲,一般貼牆紙多少錢一捲

一 什麼是塑料牆紙 1 塑料牆紙的概念 塑料牆紙是以一定材料為基材,在其表面進行塗塑後再經過印花 壓花或發泡處理等多種工藝而製成的一種牆面裝飾材料。2 塑料牆紙的分類 常用的桌布牆紙一般分為普通桌布和發泡桌布。普通桌布是以80 100g m2的紙作基材,塗塑100g m2左右的聚氯乙烯糊,經印花 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