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中國近海海流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時間 2021-05-08 14:57:20

1樓:直到遇見你天蠍

這種海水環流通常由兩種因素引起:首先海面上常年吹著方向不變的風,如赤道南側常年吹著不變的東南風,而其北側則是不變的東北風。風吹動海水,使水錶面運動起來,而水的動性又將這種運動傳到海水深處。

隨著深度增加,海水流動速度降低;有時流動方向也會隨著深度增加而逐漸改變,甚至出現下層海水流動方向與表層海水流動方向相反的情況。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南北兩半部以及印度洋的南半部,占主導地位的風系造成了一個廣闊的,也是按反時鐘方向旋轉的海水環流。在低緯度和中緯度海域,風是形成海流的主要動力。

其次不同海域的海水其溫度和含鹽度常常不同,它們會影響海水的密度。海水溫度越高,含鹽量越低,海水密度就越小。這種兩個鄰近海域海水密度不同也會造成海水環流。

海水流動會產生巨大能量。據估計全球海流能高達5tw。潮流能隨潮汐的漲落每天2次改變大小和方向。

2樓:

現在影響中國近海海域的主要因素就是海洋的汙染和海洋的沒有真正的開發利用的

3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因素是季節變化和地球自轉的影響。季節變化影響海域的水溫,引發洋流。

4樓:羅二虎

影響中國近海海流的主要原因是大自然的環境的原因。因為海流影響一般都是由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所造成的。

5樓:匿名使用者

影響中國近海海流的主要因素,就是現在的全球變暖,導致冰川融化。

6樓:

影響中國近海海流的主要因素是很多的,所以要看一看

中國地理:全球氣候變暖及對我國海域環境的主要影響是什麼?

7樓:養飛光

海平面上升海洋災害頻發

我國近海蘊藏了豐富的油氣和生物資源。“十一五”海洋發展規劃指出,到“十一五”末,我國海洋經濟點gdp比重要超過12%。海洋動力環境和生態環境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其變異會顯著影響海上軍事活動和海洋經濟的開發利用。

氣候變化對中國沿海和海岸帶的影響主要表現為海平面不斷上升,各種海洋災害發生頻率和嚴重程度持續增加,濱海溼地、珊瑚礁等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多呈惡化趨勢。我國易受極端天氣和海洋過程影響的海洋災害主要有風暴潮、巨浪、鹹潮等,受全球大氣和海洋增溫影響的災種主要有赤潮等,其他災種如海岸侵蝕、海水入侵和土壤鹽漬化等和海平面上升有密切關係。20世紀90年代以來,極端天氣過程和海洋災害頻發,沿海地區由各類海洋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平均150多億元。

“十五”期間,海洋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630億元,死亡人數約1160人,特別是2023年的海洋經濟損失就有近330億元,佔同期海洋經濟總產值的近2%,全國各類自然災害總損失的16%。2023年海洋災害造成死亡152人,直接經濟損失206億元。海洋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在整體上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由此,極端氣候事件加劇了海洋災害,並已成為制約我國沿海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海水增溫海洋災害加劇

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海水溫度升高,進而引起全球尺度的海洋動力環境變異,如年際變化的厄爾尼諾現象和年代際變化的北太平洋濤動。海洋變暖,導致海洋生態環境變異,極端天氣事件和海洋災害加劇,如赤潮、動物種群變化等。因此,氣候變暖對海洋環境具有重要影響。

ipcc在2023年第四次評估報告中指出,全球海洋增溫已伸展到水下3000米深度。這一增暖引起海水膨脹和極冰融化,全球海平面持續上升,並有加速跡象。目前海洋已經吸收了80%以上增加到氣候系統的熱量,並且仍在吸收,這些熱量的再分配,已經使海洋的環流和熱力狀況發生變異。

全球海洋的變異,最後導致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和海洋災害的加劇,如南北極冰蓋融化、北大西洋經向翻轉流變弱等。海平面的升高,降低近海和近岸工程設防標準,海岸侵蝕、颱風災害和厄爾尼諾事件強度加強等。同時,海溫的上升還會導致海洋生態系統的災害發生變化,如海洋酸化、紅樹林被淹沒、珊瑚礁白化等。

適應措施建議

我國將繼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大力開展海洋適應氣候變化的技術研究,完善有利於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相關法規,依法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增強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推進中國氣候變化重點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工作,加強氣候變化科技領域的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氣候變化公眾意識,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建立地方應對氣候變化的管理體系。

在加強減緩氣候變化的政策與措施落實的同時,逐步加強了提高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加強適應氣候變化相關研究、不斷增強適應氣候變化的體制機制等方面的政策與措施。繼續積極推動和參與《氣候公約》框架下的技術轉讓,努力建立有利於國際技術轉讓的國內環境;推動《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專項行動》和《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的實施。(左軍成:

河海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物理海洋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