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是什麼官對國家有什麼影響

時間 2025-05-29 21:25:15

1樓:匿名使用者

姜太公是齊國的締造者,亦是御沒中國臘蘆古天地人鬼同齊封神(齊封鎮局納臺)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被尊為「百家宗師"。

2樓:匿名使用者

他是周文王的宰相,著名的政治,軍事家,有'管仲'之稱。

3樓:匿名使用者

姜子牙,姜姓,呂氏,名望,字子牙,號飛熊,也稱呂尚。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嶽伯夷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於呂地,因此得呂塵純氏。姜子牙出世時,家境已經敗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輕派宴咐的祥敗時候幹過宰牛賣肉的屠夫,也開過酒店賣過酒,聊補無公尺之炊。

但姜子牙人窮志不短 無論宰牛也好,還是做生意也好,始終勤奮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為國家施展才華。

姜太公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

天地人鬼同齊封神(齊封臺)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姜子牙是誰 有什麼功績

4樓:愛創文化

1、姜子牙,本名姜尚,又名呂尚。姜子牙的祖先被封在呂地,因此他以地為姓。姜子牙在封神演義當中,是一位非常傳奇的人物。

而在史書當中姜子牙則實有其人,姜子牙在史書當中是輔佐周朝,推翻紂王的統治,統一天下的重要人物。

2、傳說姜子牙年輕的時候是乙個屠戶,雖然他出身卑賤,但是他不忘學習,始終研讀兵書。待到他年老八十的時候,有一次周文王出巡,聽說了他的大名,於是就前去拜訪,此時姜子牙正在河邊用一根直鉤在釣魚,見到周文王來訪,於是就欣然同意周文王的邀請,輔佐其成就霸業,這也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來歷。

3、在姜子牙的輔佐之下,國力漸漸昌盛,這就遭到了紂王的猜疑,於是就將周文王抓去首都囚禁起來,而正是由於姜子牙的計策,才將周文王姬昌解救了回來。在姬昌去世之後,姜子牙輔佐他的兒子姬發,也就是後來的周武王推翻了紂王的統治,建立了周朝。

4、此時姜子牙被尊稱為尚父,並且封地在今天的齊國,姜子牙到了齊國之後,勵精圖治,大力發展經濟。當時紂王的子孫被管叔、蔡叔、霍叔看管起來,但是這三個人心生不軌,意圖利用紂王的子孫意圖反叛,於是姜子牙再次受命,平息了管叔、蔡叔、霍叔的叛亂,史稱三監之亂。

5、據說姜子牙最後活到了130多歲,可以說是非常長壽,由於姜子牙盡心輔佐周王室,忠心耿耿,於是姜子牙在後世被封為武成王,與孔子同等祭祀,而姜子牙也遺留下了所謂的太公兵法,成為後世研讀兵法的典範。

姜子牙是什麼官

5樓:網友

姜太公歷任或兼任大司馬、軍師、丞相、「三公」之太師,是周代齊國的建立者、始祖。

周文王圖商、武王克殷的主謀、周朝的開國元勳之一,齊文化的奠基者,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追認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韜略鼻祖。

唐宋以前,姜太公被歷代皇帝追封為武聖,唐肅宗追封姜太公為武成王,宋真宗時,又追封姜太公為昭烈武成王。

6樓:網友

姜子牙是乙個丞相,為周朝的建立立下過大功勞。

7樓:韋氏野渡

丞相,就是國師或最高行政長官吧。

姜子牙是哪個朝代君主的宰相?

8樓:網友

姜子牙是商末周初緩虛讓朝代的。

1.姜子牙,姜姓,呂氏,名望,號飛熊,是河內郡汲縣(今河南省新鄉市衛輝市)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周朝開國元勳,商末周初兵學創始人。

2.姜子牙本身不是神,但他是封神的人,因此有「太公在這裡,諸神退位」之說。

3.姜子牙的背景:他祖上曾參與過大禹治水,由於他治理洪水時有功勞,所以被封了官。

姜氏家族是乙個遠古大家族,只是姜氏的基業並沒有傳承擾局,因此姜氏家族是個很大的家族,所以姜氏家族是乙個遠古大族,但姜子牙統治下的時候,姜譽纖子牙是個很窮的人,所以姜子牙的成長旅程,和遠古大族的豪奢壓根就沒有一點關係,姜子牙年輕的時候什麼都幹過,自己做過生意,還賣過肉,但是這一切所得到的回報只夠餬口,並不能夠讓姜子牙發達起來,所以姜子牙的大半生,其實都是在得過且過中度過的。

9樓:歸期

姜子牙是商末周初人。

姜子牙,周朝開國元勳、中國商末周初兵學奠基人、齊文化始祖。姓姜,名尚,字子牙,號太公虛罩望,亦稱「飛熊」。殷末周初東海之濱人(今山東沿海一帶),古史傳說中的智謀人物,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

因其先祖佐禹掌四嶽有功,封於呂,故亦稱呂尚,或呂望。

姜子牙早些時候只知道釣魚,家裡貧困,其妻馬氏嫌棄姜尚,欲圖離去,姜子牙勸她說遲譽雹:「我有朝一日會得到榮華富貴,你可別這樣做。」馬氏不聽勸告,離開了姜尚。

後來姜子牙幫助周王建立了周朝,馬氏見其地位、財富都很好於是想和姜子牙破鏡重圓,但姜子牙早碼帆已經看穿了馬氏的為人,就將一壺水潑在地上讓馬氏去撿回來,馬氏只能拿回淤泥,姜子牙於是說:「若言離更合,覆水已難收。」

姜子牙做過哪些貢獻?

10樓:網友

1,順應民意,收容難民,助西歧國富民強!

2,招降納叛,厚德載物,幫文王強兵備戰!

3,聯絡受迫各地諸侯國,彰顯古代外交豐釆!

4,八十歲統兵八百諸侯一舉定周朝八百餘年基業,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5,功封齊侯,開荒拓土、教化國人創齊國文化!

6,開技散葉是呂、丁、高、聶、賀、崔、蘆、齊等幾十個姓氏的始祖!

7,所著《六韜》閃耀著三千年前的偉大智慧,影響深遠而被後世尊為百家鼻祖、武聖!!

偉哉!敬拜!

11樓:衡

懲惡揚善,匡扶正義!用現在的說法就是弘揚正能量!

12樓:糯公尺糰旅行

討伐商紂,為民除害,其次還有修築封神臺封神。

姜子牙扶持的誰

13樓:黛妮

周文王。

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周太王之孫,季歷之子,周朝奠基者,岐周(今陝西岐山)人。其父死後,繼承西伯侯之位,故稱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稱王,史稱周文王。

在位5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文王在位期間,「克明德慎罰」,勤於政事,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禮賢下士,廣羅人才,拜姜尚為軍師,問以軍國大計,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收附虞、芮兩國,攻滅黎(今山西長治)、邘(今河南沁陽)等國;建都豐京(今陝西西安),為武王滅商奠基;舊傳《周易》為其所演。除此之外,創周禮,被後世儒家所推崇。孔子更是稱文王為「三代之英」。

周文王五十年(前1056年),文王崩,葬於畢原。西周王陵(周公廟遺址)位於陝西寶雞岐山縣鳳凰山南麓。

前1046年,姬昌嫡次子周武王姬發滅商建周,追尊姬昌為文王。

690年,武則天稱制時自稱武家為姬昌後代,追尊周文王為始祖文皇帝。

姜子牙什麼時候被啟用?

14樓:君家濃酎我狂歌

姜子牙約生於西元前1156,於蟠溪垂釣,72歲被封為丞相,開始輔佐周文王,約是西元前1085年。

春秋以前的史料,如《尚書》 、易經》 、詩經》 、甲骨文、金文等,沒有明確涉及太公年齡的內容。戰國至兩漢的著述,多把初見周文王時的姜太公,說成是一位老者,儘管在形容老的程度上各有不同。如《荀子》和《韓詩外傳》裡就說:

初見文王時的太公是「夫人行年七十有二,渾然而齒墮矣。」 尉繚子》裡說:「太公望」年過七十「及遇文王」。

孟子》說:太公和叔齊「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 楚辭》說:

太公九十乃顯榮兮,誠未遇其匹合。」《史記》說:「蓋太公之卒,百有餘年。

淮南子》說:「呂尚使老者奮,項託使嬰兒衿。以類相慕。

說苑》裡有太公望「七十而相周,九十而封齊」等等。

關於姜子牙的年齡,是個爭議的話題,故不能詳解。

註解:焦安南、李建義的《姜太公傳》 (泰山出版社 1998年)擬訂的太公享年是「約西元前1155--1045年」,即110歲;郭慶良等六人合著的《軍事家、政治家姜太公》 (姜太公故里實業開發公司印贈本)擬訂的是西元前1160--1021年,即139歲。前書的作者為山東日照人,後書的作者為河南衛輝人,均言其家鄉為太公故里。

另據盧美松編著《中華姓氏譜·盧姓卷》 (現代出版社、華藝出版社 2002年)稱:「據《古本竹書紀年》載:『周康王六年(西元前1073年),齊太公望卒。

故有人推算,姜太公出生約在殷王庚丁六年或七年(西元前1212年)。」由此, 對太公享年的認識,可見一斑。

15樓:網友

周文王執政末年,在被紂王拘於羑里之後,回到西周在渭水邊遇到了姜子牙。

只是說姜子牙「年已垂老」

具體年代無法考證。

16樓:匿名使用者

七十多歲的時候才被啟用。

中國多山地,對國家有什麼影響,概述中國山地格局的地理意義是什麼

使我國氣候型別複雜多樣,有利於農業的發展 中國的山地 mountains in china 中國是多山之國。據統計,山地 丘陵和高原的面積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69 就海拔而言,世界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共14座,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和喀喇崑崙山脈的中國國境線上和國境內者即達9座。世界第1高峰 珠穆朗瑪...

姜子牙的屬相是什麼,姜子牙的屬相是什麼

有說姜子牙生於西元前1211年,卒於西元前1072年,享年139歲,這樣就是屬雞。姜尚,名望,呂氏,字子牙,或單呼牙。也稱呂尚,因是齊國始祖而稱 太公望 俗稱姜太公。東海海濱人。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為 太師 武官名 被尊為 師尚父 輔佐文王,與謀 翦商 後輔佐周武王滅商。因功封於齊,成為周代齊國的始...

你對敘利亞這個國家有什麼印象,對敘利亞戰爭的看法 5

不錯,可惜戰爭破壞了 鬼子炮樓 最開明的穆斯林國家之一。你能看出這是一個穆斯林國家嗎?對敘利亞戰爭的看法 5 敘利亞內政的確不淑,這一點我的確還沒有找出有說服力的反對觀點,只好承認。但是西班牙起義報說,一些強國忘記了歷史 中東今天的教派矛盾,是西方殖民時代製造的。當年下種,現在發芽,卻又成為西方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