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皮鸚鵡如何選種,該怎麼選虎皮鸚鵡?

時間 2025-07-07 20:10:07

1樓:匿名使用者

選顏色比亮麗的,活潑一點的,食慾強一些的,經常叫的。羽毛看起來要整齊爛念陵,光滑,不要有粗糙、支出來的感覺。不要選過老和過小的,老的很不美觀,小的容易飢戚生病。

眼睛上羽毛的紋路要清晰一點,否則是年齡較大的鳥。還有,虎皮紋路也要清晰,叫聲很清脆,發音清楚,鼻孔較乾淨,羽毛豐滿,眼睛有神,顏色鮮豔。好有一點,尾巴也要漂亮,又長又細有俊俏又光滑。

記住要高喚及時餵食哦!我家養虎皮鸚鵡幾年了,經驗豐富。樓主有什麼問題儘管說!

希望能夠哦!

2樓:匿名使用者

選的時候一對最好不要在一窩裡邊選擇,在乙個窩裡選的時候就像樓上說的,選顏色比較好的,活潑點的,食慾強的,喜歡跳鬧頃來跳去的。要是選擇公鳥的液返陸時候,還要注意看哪個鳥喜歡喂別的鳥,這種鳥比較好。另外選擇的時候最好選擇一年多點的鳥做種鳥,不要選過老和過小的。

如果你準備繁殖小鳥賣的話,一定要注意純色,要是自己玩的話,可以搭配不同的顏色,這樣會生出花世派色,有的也比較好看。

3樓:匿名使用者

同一窩鳥個頭大,顏色正,精神好,體質強的都可以算做種鳥。

該怎麼選虎皮鸚鵡?

4樓:乾萊資訊諮詢

挑選乙隻健康的虎皮鸚鵡應該從很多方鋒前面結合 方法如下1、鸚鵡的毛應該乾淨而且有光澤。

2、羽毛應該是緊貼在身上,而不是蓬鬆。

3、鸚鵡應該保持活潑。不能總是在乙個地方鄭滑縮頭閉眼4、凡是有縮頭閉眼,羽毛松亂,目光呆滯,嗜睡,翅膀下垂,肛周汙染,拉稀等等異常行為,均是病態銀叢清,不要購買。

虎皮鸚鵡(學名:melopsittacus undulatus)是鸚形目鸚鵡科的鳥類,又名嬌鳳,屬小型攀禽品種,原產於澳大利亞的內陸地區,野生的虎皮鸚鵡棲息於林緣、草地等處。結群活動。

以植物種子等為食。繁殖期為6-1月。營巢於樹洞中。

每窩產卵4-8枚。孵化期為18天。性情活潑且易於馴養,在中國是大眾最喜歡的寵物鳥之一,野生種群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如何選購虎皮鸚鵡

5樓:侃民生看社會

鸚鵡的種類比較多,有些鸚鵡比較好養,如虎皮鸚鵡,有的在飼養的時候並不容易,如金太陽,就要有時間多陪它玩,在飼養前,一定要清楚它們的生活習性。

1、在家飼養虎皮鸚鵡首先應該為它準備乙個舒適寬敞的鳥籠。此外,由於虎皮鸚鵡嘴殼堅硬,足趾與利嘴配合攀緣靈活,非常善於拆毀籠舍,所以在選擇鳥籠的時候一定要注重鳥籠的質量,防止以後鳥籠被虎皮鸚鵡拆毀。

2、總結性來說,人工飼養虎皮鸚鵡還是比較容易的。從飼養的目的來說,如果是作為休閒觀賞鳥,那麼可用小型電鍍的金屬籠來飼養,籠內需要設定有棲槓、吊環,供鸚鵡玩耍,也提高鳥兒的欣賞度。而如果是作為繁殖鳥,就應採用較大的方型金屬籠。

此外,飼養者每天應該清理鳥1次鳥籠內的糞便,夏季注意不要在強光下直曬鸚鵡。

3、在寒冷的冬季,飼養者需要為鸚鵡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室內的溫度一定不能低於16攝氏度。而在炎熱的夏季又要做好降溫防暑的工作,加強室內的通風,確保環境溫度不要超過30度以上。

4、此外,餵養虎皮鸚鵡的食物可以以穀子、稗子、小公尺為主。在餵養的過程中可以適當的新增一些青菜、牡蠣粉或骨粉作為常備飼料是。每天餵養及時定量,同時要為虎皮影虎準備足夠新鮮的飲水,保證它每天都能有足夠的飲水。

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還要及時的更換新的飲水,以保證虎皮鸚鵡的飲食健康。

6樓:姑蘇老師

其實最主要的是選乙個健康的,因為你可以看看他的一些精神狀態,精神狀態一般比較好的話,這乙隻鸚鵡都比較健康的。

虎皮鸚鵡跳上籠子睡覺怎麼回是,為什麼虎皮鸚鵡出籠子又進籠子

愛啾如命 沒什麼,這只是它的習慣。 一枚浪 嗯我原來的也是,逃出來站在籠子上 感性的櫻花天使 他可能很喜歡哪兒,不用擔心 為什麼虎皮鸚鵡出籠子又進籠子 你問的這個問題,不知道這樣出籠子進籠子,假如你籠子門開著,進出籠子很正常的啊。我的一對虎皮鸚鵡有時候在籠子裡尖叫一會跳上跳下的一會又趴到籠子上是怎麼...

我家的虎皮鸚怎麼還不生蛋,我家的虎皮鸚鵡幾年不生蛋,請問這正常嗎

不是一雄一雌就可以繁殖的 有很多種情況,鳥不會繁殖 1,老齡鳥,已經過了繁殖季節,有些鳥商會賣給顧客淘汰的種鳥,很常見這種情況 2,營養不合適,應該保證每天餵給鳥雞蛋公尺,和新鮮的蔬菜葉,水果,以及調製合理的保健沙,3,籠子裡沒有合適的人工鳥窩,或者根本沒有鳥窩4,那兩隻鳥沒有配對成功,如果鸚鵡沒有...

虎皮鸚鵡怎麼養,虎皮鸚鵡如何散養

波奇網 虎皮鸚鵡飼養容易,深得愛鳥人士的喜愛,如何讓虎皮鸚鵡變得溫馴不怕人,就需要有耐心,且方法要正確。方法一 定期的接觸訓練 1 耐心 輕柔語氣 這種方法是需要耐心的,如果有配合剪羽會使這個方法變的更容易些。這個方法包括時常與您的虎皮鸚鵡講話 用輕柔的語氣使他們能夠鎮定下來。慢慢地將你的手放進籠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