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稅計算時,以前沒有設定營業成本,是收入減去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

時間 2022-07-25 07:10:05

1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肯定是要設定營業成本的,不然不好計算虧盈!這是其一,其二是相關稅務不好計算繳納!只能是被稅務局的人牽著鼻子走!

其三,掌握好這個,可以方便管理。收支得當!如果季度中沒有收入,那就是虧的!

既然是虧的,當然就要設定營業成本,方便季度總結,或者方便年終總結。間期費用是間期費用,不能亂填,亂填要出大問題的!嚴重的話,稅務局的人要罰款的!

報所得稅的時候,根據上面的要求吧,不要求就不填了,要求什麼填什麼!!!求加分

2樓:趙古風

如果你是生產型企業,必須設定營業成本

如果你是服務類企業,可以不設定營業成本,支出都在費用中反應就可以在報所得稅的時候,期間費用是要填入計算的

清楚了嗎?

3樓:勤勞的老螞蟻

你是說的是所得稅季度申報表吧,營業成本在所得稅申報表中含三費

但是在平時的科目設定中無需增加。明白嗎,仍然用原來的三費科目,當然,三費和主營業務成本及其他業務成本合併填列在營業成本這一欄

4樓:林楓伊諾

有成本發生當然要設定營業成本啦,應納稅稅所得額=營業收入-營業成本-期間費用-資產減值損失+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營業成本減去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於本年利潤對嗎?

5樓:匿名使用者

不對。不是營業成本減去費用,而是營業成本也要被減去。沒有收入就是收入為0,那利潤就是0減去營業成本減去費用。

你這樣計算的話,是把成本當成了收入了,是錯誤的。

6樓:會計學堂

毛利潤不包括管理費用,毛利潤為收入減產品成本(銷售成本),產品成本中包括工人工資。

營業利潤為毛利潤再減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及營業稅金及附加利潤總額為營業利潤加上(如果是損失則為減去)其他業務利潤、營業外收支淨額、投資淨收益或淨損失等

淨利潤是指利潤總額減去企業所得稅後的餘額。

7樓:匿名使用者

利潤表計算公式:

1、營業利潤=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支出-營業(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2、利潤總額=營業利潤+補貼收入+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3、淨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

8樓:百曉科

是的,差不多就是這個樣子,半年的成本。

9樓:緣來在此

這樣的情況,當結算本年利潤的時候,是拿成本減去費用的

為什麼企業季度所得稅申報的利潤總額是營業收入減營業成本而沒有減去期間費用啊,跟年度申報不一樣?

10樓:之何勿思

季度是報稅款,年度是報清繳稅款,概念不一樣。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2023年版)等報表》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23年第31號

現將國家稅務總局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a類,2023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月(季)度和年度納稅申報表(b類,2023年版)》、《企業所得稅彙總納稅分支機構所得稅分配表(2023年版)》等報表及相應填報說明予以發布,並就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a類,2023年版)》適用於實行查賬徵收企業所得稅的居民企業預繳月份、季度稅款時填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月(季)度和年度納稅申報表(b類,2023年版)》適用於實行核定徵收企業所得稅的居民企業預繳月份、季度稅款和年度匯算清繳時填報。

11樓:匿名使用者

季度申報的所得稅,屬於預繳,不需要申報完整的資料,因此要求不嚴格。

實際上季度報的「營業成本」包括期間費用,而不單純是商品成本

12樓:香溪兒

是定額預繳吧,由稅款往前推的

13樓:cct張豫

您的理解有誤,季度和年度並沒有不同,只是不用填寫那麼多項。

季度所得稅申報表中(《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a類)》),行次2「營業收入」、行次3「營業成本」、行次4「利潤總額」。這裡並不是用算式「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利潤總額」算出的「利潤總額」。有算式關係的項,表中會明確寫出。

例如季度表的第9行、第11行等。

所以季度表這裡的「利潤總額」也是像年報表中那樣,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準備+公允價值變動+投資收益=營業利潤;然後,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利潤總額。

只是季度報表中沒有列出這些專案,只列了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利潤總額這三項。但計算利潤總額還是要按年報表中的方式來算。

企業所得稅季報營業成本是否包括期間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

14樓:袁錕崇貞怡

所得稅季度報表中(a類)營業成本=所有成本費用的合計,營業收入也是所有收入的合計,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利潤總額。

15樓:匿名使用者

包括,營業成本就是在這個經營期間主營成本和所有的費用支出,就是:收入減去支出=利潤總額

16樓:匿名使用者

營業成本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不包括期間費用,期間費用單獨反映

17樓:富家蓉兒

企業所得稅季報營業成本應該不包括期間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稅金-期間費用=營業利潤,營業利潤-營業外支出+營業外收入=利潤總額,如果沒有調整專案的話,利潤總額就等於應納稅所得額,就此計算所得稅。

18樓:一鶴逍遙

營業成本包括期間費用

請教各位,企業所得稅季度申報表中的營業成本是單指營業成本還是包括管理費用等期間費用呢?

19樓:拼命考滿分

企業所得稅季度申報僅僅是預申報,沒有特別強調收入、成本(費用)、利潤總額之間的鉤稽關係,通常按照會計核算的資料來填列,這裡的營業成本是單指營業成本,不包括三項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利潤總額也不是營業收入一營業成本之差,具體見企業所得稅季度申報填表說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a類)

填報說明

一、本表適用於實行查賬徵收方式申報企業所得稅的居民納稅人及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的非居民納稅人在月(季)度預繳企業所得稅時使用。

二、本表表頭專案:

1、「稅款所屬期間」:納稅人填寫的「稅款所屬期間」為公曆1月1日至所屬月(季)度最後一日。

企業年度中間開業的納稅人填寫的「稅款所屬期間」為當月(季)開始經營之日至所屬季度的最後一日,自次月(季)度起按正常情況填報。

2、「納稅人識別號」:填報稅務機關核發的稅務登記證號碼(15位)。

3、「納稅人名稱」:填報稅務登記證中的納稅人全稱。

三、各列的填報

1、「據實預繳」的納稅人第2行-第9行:填報「本期金額」列,資料為所屬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後一日;填報「累計金額」列,資料為納稅人所屬年度1月1日至所屬季度(或月份)最後一日的累計數。納稅人當期應補(退)所得稅額為「累計金額」列第9行「應補(退)所得稅額」的資料。

2、「按照上一納稅年度應納稅所得額平均額預繳」的納稅人第11行至14行及「按照稅務機關確定的其他方法預繳」的納稅人第16行:填報表內第11行至第14行、第16行「本期金額」列,資料為所屬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後一日。

四、各行的填報

本表結構分為兩部分:

1、第一部分為第1行至第16行,納稅人根據自身的預繳申報方式分別填報,包括非居民企業設立的分支機構:實行據實預繳的納稅人填報第2至9行;實行按上一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額預繳的納稅人填報第11至14行;實行經稅務機關認可的其他方法預繳的納稅人填報第16行。

2、第二部分為第17行至第22行,由實行彙總納稅的總機構在填報第一部分的基礎上填報第18至20行;分支機構填報第20至22行。

五、具體專案填報說明:

1、第2行「營業收入」:填報會計制度核算的營業收入,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按其會計制度核算的收入填報。

2、第3行「營業成本」:填報會計制度核算的營業成本,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按其會計制度核算的成本(費用)填報。

3、第4行「利潤總額」:填報會計制度核算的利潤總額,其中包括從事房地產開發企業可以在本行填寫按本期取得預售收入計算出的預計利潤等。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比照填報。

4、第5行「稅率(25%)」:按照《企業所得稅法》第四條規定的25%稅率計算應納所得稅額。

5、第6行「應納所得稅額」:填報計算出的當期應納所得稅額。第6行=第4行×第5行,且第6行≥0。

6、第7行「減免所得稅額」:填報當期實際享受的減免所得稅額,包括享受減免稅優惠過渡期的稅收優惠、小型微利企業優惠、高新技術企業優惠及經稅務機關審批或備案的其他減免稅優惠。 第7行≤第6行。

7、第8行「實際已預繳的所得稅額」:填報累計已預繳的企業所得稅稅額,「本期金額」列不填。

8、第9行「應補(退)所得稅額」:填報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的本次應補(退)預繳所得稅額。第9行=第6行-第7行-第8行,且第9行<0時,填0, 「本期金額」列不填。

9、第11行「上一納稅年度應納稅所得額」:填報上一納稅年度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本行不包括納稅人的境外所得。

10、第12行「本月(季)應納所得稅所得額」:填報納稅人依據上一納稅年度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的當期應納稅所得額。

按季預繳企業:第12行=第11行×1/4

按月預繳企業:第12行=第11行×1/12

11、第13行「稅率(25%)」:按照《企業所得稅法》第四條規定的25%稅率計算應納所得稅額。

12、第14行「本月(季)應納所得稅額」:填報計算的本月(季)應納所得稅額。第14行=第12行×第13行

13、第16行「本月(季)確定預繳的所得稅額」:填報依據稅務機關認定的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出的本月(季)應繳納所得稅額。

14、第18行「總機構應分攤的所得稅額」:填報彙總納稅總機構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預繳所得稅額為基數,按總機構應分攤的預繳比例計算出的本期預繳所得稅額。

(1)據實預繳的彙總納稅企業總機構:

第9行×總機構應分攤的預繳比例25%

(2)按上一納稅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額預繳的彙總納稅企業總機構: 第14行×總機構應分攤的預繳比例25%

(3)經稅務機關認可的其他方法預繳的彙總納稅企業總機構:

第16行×總機構應分攤的預繳比例25%

15、第19行「**財政集中分配稅款的所得稅額」:填報彙總納稅總機構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預繳所得稅額為基數,按**財政集中分配稅款的預繳比例計算出的本期預繳所得稅額。

(1)據實預繳的彙總納稅企業總機構:

第9行×**財政集中分配稅款的預繳比例25%

(2)按上一納稅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額預繳的彙總納稅企業總機構: 第14行×**財政集中分配稅款的預繳比例25%

(3)經稅務機關認可的其他方法預繳的彙總納稅企業總機構:

第16行×**財政集中分配稅款的預繳比例25%

16、第20行「分支機構分攤的所得稅額」:填報彙總納稅總機構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預繳所得稅額為基數,按分支機構分攤的預繳比例計算出的本期預繳所得稅額。

(1)據實預繳的彙總納稅企業總機構:

第9行×分支機構分攤的預繳比例50%

(2)按上一納稅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額預繳的彙總納稅企業總機構: 第14行×分支機構分攤的預繳比例50%

(3)經稅務機關認可的其他方法預繳的彙總納稅企業總機構:

第16行×分支機構分攤的預繳比例50%

(分支機構本行填報總機構申報的第20行「分支機構分攤的所得稅額」)

17、第21行「分配比例」:填報彙總納稅分支機構依據《彙總納稅企業所得稅分配表》中確定的分配比例。

18、第22行「分配的所得稅額」:填報彙總納稅分支機構依據當期總機構申報表中第20行「分支機構分攤的所得稅額」×本表第21行「分配比例」的數額

計算企業所得稅時增值稅要加入收入中嗎

默美男子 是的。增值稅是價外稅,是銷售商品過程中單獨收取的部分,是不計入會計的利潤的,在核算時不影響會計利潤,因此增值稅不用加入收入中。但另說明增值稅是城建稅 教育費附加的計稅基礎,在企業所得稅的匯算清繳中會間接影響企業所得稅的,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增值稅的核算需要準確,避免錯誤。核定徵收是對企業正常生...

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准予扣除的基本專案有哪些

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的准予扣除專案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 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 費用 稅金 損失和其他支出。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八條 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 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 費用 稅金 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第十條 在計算應納稅所得...

企業借款需要繳納的利息,在計算所得稅時,利息扣除嗎

己戌 要根據借來款項的用途,當期費用化利息允許當期稅前扣除,資本化利息則要計入相關專案的成本,待以後期間費用化時,才可稅前扣除。企業向個人借款,支付利息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嗎 遼寧地稅 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規定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 七 利息 股息 紅利所得 第三條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