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騎著蝸牛上高速
吳王夫差。1978年初,在距離固始城中心四里路的地方,桃花塢水庫旁,發現古墓「侯古堆」。固始縣城關鎮東關磚瓦廠的工人在一座土丘上取土時,意外發現這個土丘是一座人工堆積的古墓。
侯古堆主峰高出周圍地面 60 公尺,揭開主墓後,發現主棺,主棺周圍有 17 人為其殉葬,還隨葬有成組的灰陶、印紋硬陶和原始瓷器和青銅器,其中的陶瓷器具有濃厚的吳文化特色。在主棺內墓主人身上佩戴有各種玉器和銅飾物,彰顯高貴身份。經河南省醫科大學基礎部專家鑑定 :
墓主人系一女性 , 年齡30歲左右,17 具人殉為5男12女,最大者40歲,最小者20歲。
侯古堆。在陪葬坑中發現的銅重銘文記述 :「有殷天乙唐孫宋公率作其妹勾郚夫人季子滕匡( 重 )」其中的「有殷天乙唐孫」即「商湯的子孫」。
宋公轡,即宋景公(西元前516年—451年),《春秋》稱景公,名欒,《史記》作『頭曼』。宋國位置在河南商丘,距固始侯古堆約500裡。由此判斷,這是宋國的宋景公之妹嫁到吳國,為勾郚夫人。
墓中銅器編鐘上,還有 「鄱子成周」的字樣。《吳越春秋》載:吳王闔閭立夫差為太子後,曾「使太子屯兵守楚,留止,自治宮室」。
時期是吳王闔閭在位期間(西元前515年至西元前495年)。《左傳》記載西元前 504 年「吳王闔閭派太子 ( 夫差 ) 伐楚取潘」, 番即鄱或潘,即現在的固始。
由此可見,勾郚夫人季子應當是當時還是太子的正在番國征戰的夫差的夫人。從而可以推知,宋國的國君之妹嫁到吳國作勾郚夫人,吳宋兩國修好。太子夫差掛帥遠征,攜帶夫人一同前往 取勝後,夫妻二人可雙雙到宋國 ( 今河南商丘 ) 探親。
然而,就在剛剛伐楚取潘、佔領潘國城的初戰告捷之後 , 勾郚夫人卻去世了。其時天氣炎熱 , 又系初戰告捷,元帥夫人病卒 , 若歸葬吳國,路途遙遠,只好就地擇塋。
不過,勾郚夫人季子去世十年之後,夫差得到越王勾踐送來的西施,勾郚夫人季子去世二十多年之後,黃池會盟結束之時,吳國與宋國出現矛盾,吳王夫差(此時夫差在黃池會盟,已經去掉王號,準確地說應該稱為吳公夫差)率軍燒宋國城門而去。
從這裡也可以推斷,西元504年的夫差,年齡在三十歲左右,與他的夫人年齡相仿。吳國亡國之時,夫差約六十歲左右。
2樓:網友
勾郚夫人季子應當是當時還是太子的正在番國征戰的夫差的夫人。
3樓:帳號已登出
吳王夫差的夫人。夫差是臥新嘗膽滅掉越王勾踐的了不起的乙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