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窯洞的簡介
1樓:手機使用者
窯洞是中國西北黃土高原上漢族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這一「穴居式」民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在中國陝甘寧地區,黃土層非常厚,有的厚達幾十公里,漢族勞動人民創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鑿洞而居,創造了被稱為綠色建築的窯洞建築。
一般窯洞為用石頭或者磚頭砌,窯洞上面覆蓋厚厚的夯實的黃土,規模大的可做成並列多間或上下多層,外部也可另建房屋形成院落。下沉式是在平地上向下挖院式天井,再在井壁橫向挖窯洞,分正房和廂房,入口坡道在東南角。獨立式實際上是窯洞形的地面建築,冬暖夏涼。
它與一般四合院沒有太大不同,前面有木構簷廊,屋頂覆土成平頂。
2樓:網友
土穴搖動建築居住心是最早發生在黃河中游,晉陝峽谷兩岸的黃土高原上。
修建堅土窯洞長200公尺,寬4公尺高4公尺的馬鈴薯儲藏庫造價得多少錢?
3樓:網友
現在有建嗎,我可以建。
4樓:佘亦玉
那要看什麼樣的環境下,遠近,
介紹陝北窯洞的一段話
5樓:angela韓雪倩
窯洞,是中國北方黃土高原上特有的漢族民居形式,具有十分濃厚的漢族民俗風情和鄉土氣息。窯洞分為土窯洞、石窯洞、磚窯洞、土基子窯洞、柳椽柳巴子窯洞和介面子窯洞多種。
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物,陝北漢族勞動人民的象徵。窯洞一般有靠崖式窯洞,下沉式窯洞、獨立式等形式。靠崖式是在天然土崖上橫向挖洞,寬3~4m,深可達10多m。
延安楊家嶺的資料
6樓:網友
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延河是黃河的一條支流,它流經延安。當年人們常在延河邊上漫步,討論革命的道理。
棗園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約七公里,曾是***所在地,***的《為人民服務》等著作就是在這裡寫的。南泥灣在延安南部。當年八路軍120師359旅響應***的號召,在這裡墾荒種糧,開展大生產運動。
著名的歌曲《南泥灣》就是歌頌359旅的,教師唱給學生聽,加深理解詩句內涵。楊家嶺在延安西北,距離市中心約三公里,那裡有**禮堂和**辦公樓,許多重要的會議曾在這裡召開。作者追尋的是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革命精神。
7樓:網友
原延河鎮位於延壽縣城西17.5公里螞蜒河北岸。東至八里橋與延壽鎮相連,南靠螞蜒河與延安、平安隔河相望,西至八里崗與尚志為鄰,北與青川鄉接壤。鎮**駐地柳河屯,東經128°08′,北緯45°23′。
全鎮總面積133.47平方公里,轄14個村、43個自然屯。3 672戶、17 277人,其中朝鮮族1 548人、滿族448人、黎族1人,餘為漢族。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建屯,叫常家油坊,因一姓常的開油坊得名。偽大同元年(1932年)因靠近柳樹河改名柳河屯。是年設柳河鄉。
偽康德元年(1934年)為柳河甲,屬平安保管轄。偽康德5年(1938年)為柳河村,下轄6個區。1946年3月改為柳河區。
1949年9月與平安合併為第九區。1955年8月又改為柳河區。1956年1月又併入平安區。
1958年3月成立柳河人民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時,因與木蘭縣柳河公社重名而改為延河公社。1984年改為延河鎮。
2001年區劃調整後,原平安鄉合併到延河鎮,轄區管轄17個行政村,79個自然屯,人口萬。
南泥灣是位於延安城東南45公里處的一條狹窄溪谷,此地野獸出沒,杳無人煙。 1941年春,由於當時國民黨反動派對陝甘寧邊區及抗日根據地實行經濟封鎖,所以,中共**命令八路軍三五九旅進駐南泥灣,實行屯墾,生產自救。沒有房,自己動手挖窯洞;沒有菜,挖野菜吃;沒有工具,就自制鋤、鏟,他們以驚人的毅力,在荒山野嶺種上了莊稼。
短短的三年,由**旅長率領的三五九旅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把荊棘遍野、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處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陝北好江南。 現在,南泥灣供遊人參觀的有當年開墾的大片梯田、南泥灣大生產運動展覽館、***同志視察南泥灣時的舊居、九龍泉和烈士紀念碑。其中「南泥灣大生產運動展覽館」通過實物、**詳細介紹了當年南泥灣大生產運動的經過。
延安的資料
8樓:兩萬公尺深藍
延安市概況。
延安市總面積36712平方千公尺。總人口210萬人。
市人民**駐寶塔區,郵編:716000。**:610600。區號:0911。拼音:yan'an shi。
地理狀況。延安市位於陝西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介於北緯35°21′~37°31′,東經107°41′~110°31′之間。北接榆林市,南連咸陽市、銅川市、渭南市,東隔黃河與山西省臨汾市、呂梁市相望,西依子午嶺與甘肅省慶陽市為鄰。全市總面積37037平方公里,共轄1區12縣,市府駐寶塔區,196個鄉鎮,3426個行政村,總人口萬,其中農業人口萬,人口密度52/平方公里。
屬內陸乾旱半乾旱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年均無霜期170天,年均氣溫,年均日照數2300—2700小時,年均降水量500公釐左右。
歷史沿革。延安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發祥地之。
一、軒轅黃帝的陵寢就安臥在延安境內的橋山之巔,被炎黃 子孫尊稱為「人文初祖」。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延安以其「邊陲之郡」、「五路襟喉」的特殊戰略地位,吳起、蒙恬、范仲淹、沈括等許多中國古代名將在此大展文韜武略,上演了一幕幕金戈鐵馬的悲壯史劇。
二十世紀上半葉,延安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民族英雄劉志丹、謝子長。
楊家嶺講話的故事,楊家嶺講話的故事40字?
1946年8月,在楊家嶺窯洞前的小石桌旁,會見了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針對當時流行的 恐美病 提出 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的著名論斷 回答楊家嶺講話簡介 1942年在楊家嶺建成 大禮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 大禮堂隆重召開了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1946年8月,在楊家嶺窯洞前的小...
關於白鯨的資料 20,關於白鯨的資料
關於白鯨的資料 學名del phinapterus leucas,一種小型齒鯨 原產北極的淺海域和河流中。成體白色,無背鰭 食魚,槍烏賊,甲殼動物和軟體動物。屬獨角鯨科 對愛斯基摩人來說,白鯨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因為其肉好吃,而且它們的油用來點燈不僅明亮,還能釋放出大量熱量,使簡陋的冰屋保持溫暖。除...
李廣的全部資料 50,李廣的全部資料
李廣的全部資料 將軍李廣,隴西郡成紀縣人。他拆談差的先祖叫李信旅皮,秦朝時任將軍,就是追獲了燕太子丹的那位將侍哪軍。他的家原來住在槐裡縣,後來遷到成紀。李廣家世代傳習射箭之術。我剛查完,上百對搜。李廣的資料簡介 李廣的資料簡介如下 李廣,漢族,隴西成紀人,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先祖為秦朝名將李信。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