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好,想就“格物”的問題請教一下

時間 2021-06-20 19:55:46

1樓:匿名使用者

別叫老師吧,我自認為還不夠格,您也能夠有教於我呢,還是彼此兄弟相稱或者同學相論吧。

前次說過,格物的意義在於接觸天下萬事萬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去進一步**,以徹底認識萬事萬物的原理,所以其實本身並不需要涉及自我的情感。一旦自我的情感主導了對事物的分析人士,而不是以客觀清晰的物件(物)來認識,則所“格”的實際上是自我的“心意”,而不是人生所知所遇的世界,那麼可以肯定所致的知就一定不完整、不明確。

由這個目的而來的格物的方法,主要在於自我的控制,既要有自我的把握,也需要隨時提醒放棄自我的主觀執著。需要保持自我的覺醒,而不是放任自我的主觀意見,也不是放棄自我的行為思維。所以理學講內聖外王,說的是約束自我的各種狹隘、私慾、妄想,以處世做人的方法走向聖人之道。

瞭解事物所以然,明白自己的所以然,便能得到事物的理、自我的性。

如何控制自我的慾望和心念,這個就需要理解“中庸”,中庸和大學為什麼被單獨提取出來,其用意是非常深遠的。中庸,一是不逾越規矩,二是不過度。致中和,並不是趨向平庸,平庸是指自我的放棄、不思考、不努力,而是指經過充分思考後的正確分析和判斷。

中庸,指的是中道,不偏不依,是一種自我覺察的方法,一切事物都是需要通過中道來理解應化,這就需要有正確的“分辨”能力,對於由外物引起的自我情緒反應,既不是壓制,也不是放任,而是理解其來龍去脈,明白其根由,知道事物的過程和本末始終,所以仍然是建立在對外界的虛心認識分析上。

如你所說的疏導,用意可以理解,但是前提是需要建立在正確的觀念上,也就是對事物的道、理的把握上去疏導。這些都是格物所得的結果,是種依靠思想理論的隨時融匯貫徹、事物的具體身行禮道等等逐步積累的結果。

2樓:風歌造字

完整的說法為“格物致知”,格物是方法,致知是目的。

如果說格物必然會引起七情六慾是“目的”,那格物格實在也太狹隘了。

按照創始人朱熹的說法,以心觀照週遭事物,其意在以靜觀動,瞭解動之真相,由a物觀照到b物,由b物觀照到c物,,領悟物之真相及物物相應之規律,以此擴充套件至d、e、、、“以至於無窮也”

格物的重心非為對“物”的慾望,而是對“物”的領悟,如此,格物就是在洞悉事物背後七情六慾(表象)的本質,這是關鍵。

3樓:席八爺

額。。。偉大的陽明心學。。。。

這個說不上對錯 我說我的認為吧

既然是“以物喜,以己悲”,心學主張隨性,自然不太會是“抑制”和“降低”,我覺得更傾向於“疏導”。。。

朱熹是主張“抑制”的,而王先生是主張“隨性”的,後來王先生推崇的受到了廣大有識之士的認同和推廣,所以,我更願意相信王陽明老師的。

這門學問太深奧了。。。研究不來了的。。。我也只能算個門外漢。。。不對之處請見諒。

4樓:小錦蓮蓮

格物的後面好像跟著的是致知吧。

知與情兩者雖然可能有部分聯絡,但還不至於完全相等吧。

還有,“心”如何產生的?“心”產生的過程是一個對社會是世界認識學習的過程,但我們不能把這個過程跟“格物”完全相等起來。

至於,你所說的“格物”的方式,是去“抑制”或“疏導”或“降低”七情六慾,讓我想起一篇短篇**的情節。

有個婦女,她被強了錢,在搶回錢的過程中,她的手指被歹徒給切了,兩雙手,只剩下一隻手指。她茫然的坐在地上哭,有一個大學生看到了,上去想要幫她,在這個過程中,這位夫人跟那位大學生說,她的手指粘在了錢上面,到現在她還有錢的觸覺。大學生很明顯是理性的,他試圖跟這位婦人解釋說,當手指離開了大腦的控制,就不會有“觸感”傳回大腦,那些手指更加不可能粘在錢上面,不掉下來。

但是這位婦人明顯是聽不進去的,她說,事實明明就是她講的那樣。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格物”的本事,並不能帶給這位婦女太多的安慰,只是讓這位陷於悲傷的婦女更加迷茫而已。或許,“格物”對心靈是有作用的,不過很明顯並不是對所有人都有效。

所謂,心病還須心藥醫,如果“格物”真的有作用,也只能算是剛好開對了方。

老師好,請教英文閱讀理解的問題,老師好,請教乙個英文閱讀理解的問題

網上找 商志 他講閱讀 英語主要還是自己要用心,老師講得好也要自己付出行動,英語主要是閱讀和作文,近十年的真題一定要弄透,閱讀生詞一定要弄懂,很多都是反覆考的 商志 老師肚子裡乾貨不少,但是講課風格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吃飯被噎住了 考研英語誰的閱讀理解講的比較好?誰的書比較好?20 主要看你選擇在哪家機...

老師好,有一問題請教,老師你好,有個問題請教你一下。

女人嫁給乙個姓 劉 的的男人 但沒過2年就離婚了 之後又在外地隨緣 又結婚啦 從這一點看 兩個人居住地點一樣 個人的命運不一樣 但今年才發現 她嫁給的第二個人原來也姓 付 巧的是回去查家譜原來又是 同一家族 失散的兄弟。知道為什麼嗎 他倆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 儘管不是同時辰 但兩人人從小居住的地理環境...

你好,想請教您,您好,我想請教一下您?

你好,我請教你,你這句話應該是很謙虛的問答,我們應該對這樣的人做出回應 你想請教我什麼呀?我覺得都很好呀 請教什麼?一句話不說全 您好,我想請教一下您?談不到請教,只是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在這裡你知道的也就是我知道的,我知道的也就是大家知道的,利用好這個平台,是大家所期盼的 得先告訴大家你要請教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