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歲孩子總是讓我陪著一起玩呢

時間 2021-06-16 08:59:13

1樓:飛雪開心

要是有個同齡的小朋友,那他肯定不會纏著你一起玩了。3歲的寶寶,正是纏人的時候,寶媽一定要珍惜母子之間這段最珍貴的時間哦,陪孩子做做遊戲、講講故事、說說兒歌聽聽**,要做的有趣事很多,寶媽一定要捨得時間陪孩子,即增加了母子親情又讓寶寶增長了見識,是一舉多得的好事。等到孩子8歲以後,你再想陪孩子,孩子還不耐煩你陪了呢。珍惜哦

3歲不肯自己單獨玩會,時刻都要有一個大人陪著一起玩

孩子為什麼都三歲了總是跟著我一步也不離開

2樓:匿名使用者

有分離焦慮吧。試著讓孩子和其他親人呆在一起玩,一開始你離開個五分鐘,慢慢增加到十分鐘,二十分鐘。讓孩子感覺到你不在他也可以安全地玩耍,有人照顧他,他就不會那麼焦慮了。

為什麼我兩十多歲老是被別人當三歲小孩子玩

3樓:在天都峰放風箏的蕙蘭

在長輩面前哪怕你60歲,在它們眼裡也只是孩童

4樓:茂名卓哥

平時高冷一點就行了,行為別猥瑣!要大大方方

5樓:無感的刺痛

多讀書,書是人生的濃縮,是智慧的提煉,如果你不能短時間裡行萬里路,閱千人面,那就多讀書吧,閱歷多了,自然腦子就自會成長了

6樓:小紅花

1個是智商問題,覺得你苯逗你好玩

2是你的底線很低,你開始剛認識的時候別人對你還挺尊重的,慢慢的覺得你這個人一天到晚嬉皮笑臉的,沒見你很嚴肅過,所以覺得你好欺負。 這些都是可以改變的

我家孩子快3歲了,為何總是讓人抱

7樓:匿名使用者

許多寶寶因為總是要人抱著而捱罵,特別是當大人走路時他們堅決不肯走,儘管他們樂於在坐著的大人周圍跑來跑去。

這種惱人的行為看起來像是懶惰,或是對“該回家了”的大膽違抗,但其實很少是出於這些原因。寶寶早期的走路並不是從甲地走到乙地的過程,而是遵循一種以大人為基地來回走的模式。如果大人這個“基地”移動了,模式就被打亂;寶寶可能會坐到地上大哭大嚎。

即使你慢慢走,他也不會跟著你,因為他不會。如果你走回去拉著他的手,他可能會跟著你走幾步,但即使是用那種身體相連的方式,他也不能保持一直在你身邊走。寶寶要你抱他是因為直到3歲左右,那都是他可以維持與你在一起的唯一方式。

如果你的寶寶還沒有發展到和你一起走的能力,你又不想(或不能)抱著他,那麼顯而易見的答案是用小推車,即使那不是他的第一選擇。即使已經能跟上別人走了,幾乎所有的小孩生命中都至少有一段時間想要被抱的時間遠遠多於大人樂意抱的程度。被抱著是一種親密和愛撫,所以在情感上是很有益的。

此外,從身體上來說,也不只能讓寶寶走累了的腿得以解脫。當你抱起寶寶時,他的視野從腿和車輪的高度提升到了你所能看見的世界;他比任何那些似乎危險的東西都高出很多,他還可以看到大人的臉,聽到你們說話。

如果讓寶寶走在你和小推車之間,你的手在他的手兩邊一起推著車走,或者如果有一段安全的路,你們可以互相追趕或賽跑,走路就會變得很有樂趣,也能感到安全。如果他的小推車是面朝你坐的那種,你給他唱歌、講笑話、做鬼臉,或假裝拉車的大馬讓他“趕”,坐小推車也能很好玩。要是所有的方法都不行,而他只想讓你抱,就試試輪流的方法:

“我抱著你到那棵大樹,然後你自己走(或坐車)到前面的拐角……”。沒有樹或拐角怎麼辦?試試用數數來代替;他可能甚至在你數到100之前注意力就已經轉移了。

8樓:化工儀表交流

寶寶這屬於依賴性比較強,平時估計是和媽媽經常相處在一起,要經常帶寶寶去外面接觸其它小朋友,多和孩子們一起玩後,依賴性會慢慢減少的。

小孩確實是疲累的情況讓人抱也屬於正常現象。

9樓:青色畫板

因為一開始你就做錯了。。。。現在有點晚了。。。。。

我總是對寶寶提出要求:比如說。我們先走到前面那棵大樹前再抱。

或是用突然發現的事物轉換他的注意力。

10樓:匿名使用者

給他講故事、和他一起唱歌兒、和他說話,轉移他的注意力,慢慢會好的。

11樓:xy戴

帶他多做運動

說運動身體好,就能幹嘛幹嘛。。。(他高興的事,願望,比如能當海軍啦之類)

12樓:蔡旭坤

讓他和小朋友一起玩

就是他什麼沒小孩才對大人很依賴

13樓:

矯情唄 小時候抱多了吧

小孩子是讓他自己玩還是大人陪著玩好呢?

14樓:囡奇

嬰、幼來兒階段:最好有大人陪著。自因為孩子們需要模仿大人的動作和技能;另外,從安全的角度來看也需要大人的照看。

學齡階段:適當陪護。主要是方法和習慣上的指導、建議,要尊重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成果。同時,也可以為青春期建立下良好的交流紐帶。

青春期:在孩子需要時陪伴,並能正確答疑解惑。

15樓:撩四肯幹

當然大人陪同啊。這是最基本的

16樓:落梔雲溟

如果太小大人還是陪她玩

三歲的孩子應該玩的點什麼

17樓:操愛景高釵

拼圖(可以是中國地圖之類的)、積木

還可以儘早開發智力。

18樓:齊恕圭胭

嬰幼兒是大腦開發的關鍵時期。小學是性情形成的時期。這2個時期關係孩子的一生。

多去書店逛逛看看怎麼教育孩子,祝您好運

19樓:匿名使用者

叫我說現在的玩具太多啦不用說小孩大人都眼花繚亂的!我的童年就是一隻蹦青蛙也就這樣啦!現在的孩子童年真好啊!!!!!!上面說的都很好啊

20樓:匿名使用者

這時期的兒童適合玩沙盒及木製動物玩具、推拉玩具、小三輪車、樂器玩具、積木、簡單火車、手動玩偶、不同形狀的盒子及塞入的塊狀玩具、**、,可換衣服的娃娃、玩具屋、筒單工具組合、簡單建築組合、智力玩具、粉筆、小型運動裝置、牽線木偶、簡單的計算數字的遊戲及各種樂器如木琴、鐵琴、鈴等。 這些不僅孩子感興趣,而且對智力有開發,都是孩子自己玩的遊戲

21樓:匿名使用者

親子拼插遊戲,既鍛鍊孩子動手能力又鍛鍊孩子動腦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3歲孩子總哭鬧,不聽道理,怎麼能管好?

22樓:匿名使用者

2到3歲寶寶到了第一次叛逆期,我們做父母的要幫助他度過難關,多和孩子氫互動,告訴他不滿意可以說出來我生氣了不要哭鬧,情緒是一個小怪獸,我們要打敗它,所以寶寶不能哭!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

23樓:跟我學會計

小孩子總是會這樣的,我們做家長的只能加以疏導,要有一定的耐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教育好的,準備好打持久戰。

24樓:享受科學生活

我覺得,男孩子的話,這麼大了,還不聽話,揍就好了,女孩子嘛,稍微批評幾句

25樓:匿名使用者

也曾遇到和你一樣的事不過我也在網上查了一些資料,不知你要不要借鑑一下,如下:

孩子在2歲左右愛發脾氣是一種正常現象。因為這一年齡段的孩子易衝動,自制力差,對挫折的容忍程度是有限的。孩子要到外面玩,家長不允許,為什麼不允許,他不明白,有可能就要通過發脾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情。

而4歲以上的孩子,對挫折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初步明白了一些事理,如果還頻頻哭鬧、經常發脾氣,其原因大多在家長身上。說明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存在問題,使孩子養成了好發脾氣的習慣。

脾氣發作不僅嚴重損傷孩子的情緒和生理狀態,而且也使家長狼狽不堪,感到很棘手。所以您要想方設法制止孩子哭鬧、發脾氣。怎樣制止呢?一定要根據發脾氣的原因“對症下藥”,方能奏效。

一、因為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由於家長的溺愛,有的孩子稍不如意便大哭大鬧,家長決不要讓步和造就,不然會助長孩子的脾氣。最簡單的辦法是把他單獨放在房間裡,作短暫的隔離,冷落他一會兒,讓他有時間冷靜下來重新考慮下一步怎麼辦。

即使在外面也一樣。如此反覆幾次,孩子就會感到自己發脾氣、哭鬧都毫無意義,得不到家長的注意,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慢慢地就不再亂發脾氣了。每次發作平息後,家長要記住為孩子講道理,及時進行下面教育。

要告訴孩子剛才的行為是不好的,採取發脾氣的辦法要挾父母滿足自己的需求,是達不到目的的。要讓孩子知道父母還是愛自己的孩子的,只是不愛自己的孩子的撒潑行為。這樣既可以教育孩子今後不再亂鬧,也可以避免孩子疏遠父母的親情。

二、由於受忽視而亂發脾氣。對於這樣的孩子,要安撫他們並轉移注意力。孩子越小,情感越不穩定,注意力也越容易轉移。

當發生不愉快時,要採用活動轉移法,讓他們在遊戲活動或體育活動中宣洩內心的緊張。比如,孩子想媽媽了,而媽媽加班還未回家,孩子委屈得不得了,亂扔東西,怎麼勸都不行。這時,家裡人可以有意識地提起孩子平時最感興趣的一件事,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例如,給孩子講個愛聽的、好玩的故事,或者帶孩子去玩最喜愛的盪鞦韆遊戲,等等。一定要從愛心出發,從感情上安撫他,哄勸孩子不哭;要有耐心,千萬不要訓斥指責,更不能動怒打罵。否則,孩子的脾氣只會愈演愈烈。

三、由於不被理解而發脾氣。3歲以上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對某一件事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提供充分表達內心想法的機會。有時候當孩子喋喋不休地向家長講述某件趣事時,家長們卻常因忙於自己的事情,漫不經心的點點頭或哼哼兩聲,那麼孩子會十分惱火的。

所以,家長不妨暫時放下手中的事務,以專注的神情傾聽孩子的話語,以欣賞的態度理解孩子的話語,並饒有興趣地和孩子聊一聊,說一說,那對孩子將會是莫大的支援和鼓勵。

四、因為不能延遲滿足而發脾氣。多數學齡前階段的孩子對於自己想要吃的或想要玩的東西根本沒有耐心多等待一會兒,尤其對於就在眼前的**物。曾經有過一個心理學實驗,要求幼兒等待15分鐘作為取得好吃的糖果的條件,否則,只能得到不好吃的糖果。

結果,幼兒的表現依實驗條件不同而變化;糖果不在眼前時,幼兒堅持等待的時間最長;有一種糖果(好吃的或不好吃的)在眼前時,幼兒能等待的時間減半;兩種糖果都在眼前時,幼兒能等待的時間最短。說明幼兒對眼前的**物不易抵制,自制力比較弱。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有意識地在平日裡訓練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從一件件小事做起,不要讓孩子學得,只要是我想要的,爸媽都會立刻滿足,形成一種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感覺。

這樣當孩子偶爾不能如願以償的時候,就容易大發雷霆。

除了以上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之外,家長還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家長的言行是孩子行為的一面鏡子。

一、家長的教育態度要一致。當孩子發脾氣時,千萬不要在**中間形成幾派,有人不理睬,有人去哄勸,有人離孩子而去,還有人跑到孩子面前討好,更不要當著孩子爭論。**彼此之間一定要溝通好,一旦孩子發作,全家人採取一致的態度。

否則他就會更加哭鬧不止。

二、家長切記自己不要經常發脾氣。有一次在商場的玩具部我看到了驚心動魄的一幕。有個媽媽突然抬高聲音說:

“上個星期剛買過,又要買。”儼然在告訴大家,我的孩子不講理,我不給他買的原因是剛買過,不是不給他買。我覺得這個媽媽有點心虛,不給孩子買玩具有什麼丟臉的?

不買就是不買,給孩子講清道理就行了。可她的方法有點走樣,而孩子又非要不可,她就拖著孩子向外走,孩子則鬧著往裡拽。媽媽脾氣大發,啪啪打了孩子兩下,孩子哇地哭了起來。

於是,這個媽媽不上分說拖著哭著的孩子慢慢消失在人群中了。有了這麼一個好發脾氣的媽媽,不想讓孩子發脾氣都難。

因此,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不亂發脾氣,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氛圍,讓孩子保持積極情緒,控制不良情緒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