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剪梅塑造了乙個怎樣的詩人形象?

時間 2025-07-29 03:08:08

1樓:暮靜雨

本篇抒寫培橡的是普通的秋日別情,是作者為懷念其夫趙明誠。

所作。上闋從秋日獨自泛舟出遊寫到明月高照閨樓,無論是白天或晚上,出外或者歸家,無時無刻不在掛念著心上之人,盼望他從遠方寄來「錦書」。

下闋以花落水流比擬丈夫離開自己以後的寂寞寥落之感,說明彼此伉儷情深,兩地相思難以消除。我們可以見到,柳眉。

剛剛舒展,心中又見翻騰,詞語淺近,感情深摯,體現了漱玉詞的藝術風格。

婚後不久,明誠因事遠遊,相親相愛的小兩口眼看就要暫時別離了,清照運公升情緒怏怏,依依不捨送走了明誠,這是她新婚以來,首次品味到配悄旁這離別孤獨難奈的滋味。於是她在錦帕上寫了《一剪梅。

寄給明誠: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的《一剪梅》的內容? 內容,背景,詩人簡介,詩的含義?

2樓:剛陽文化

頭。 就是說,這種相思之情是沒法排遣胡簡悄的,縐著的眉頭方才舒展,而思緒又湧上心頭。一句話就是時刻在相思著。

這裡,作者對「愁」的描寫,極其形象。人在愁苦時總是縐著眉頭,愁眉苦臉的。作者正是抓住這一點才寫出「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兩句,使人若見其眉頭剛舒展又緊蹙的樣子,從而領會到她內心的綿綿痛苦的。

才下」、「卻上」兩個詞用得很好,兩者之間有著連線的關係。所以,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種感情在短暫中的變化起伏,表現得極其真實形象。這幾句和李煜《烏夜啼》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意境相似,有異曲同工之妙。

王士禎在《花草蒙拾》褲渣中說:「然易安亦從範希文『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語胎出,李**耳。」誠然,李作比之範作已勝一籌。

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總不及「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那麼形象地反映李清照愁眉變化的情景,怪不得成為千古絕唱。

由上看來,李清照這首詞主要是抒寫她的思夫之情。這種題材,在宋詞中為數不少。若處理不好,必落俗套。

然而,李清照這首詞在藝術構思和表現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富有藝術感染力,仍不失為一篇傑作。其特點是:一、詞中所表現的愛情是旖旎的、純潔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單純思夫或怨其不返,大異其趣。

二、作者大膽地謳歌自己的愛情,毫不扭捏,更無病態成份;既象蜜一樣的甜,也象水一樣的清,磊落大方。它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態的愛情,涇渭分明。三、李詞的語言大都淺俗、清新,明白如話,這首詞也不例外。

但它又有自己的特點,那就是在通俗中多用偶句,如「咐咐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等等,既是對偶句,又淺白易懂,讀之琅琅上口,聲韻和諧。若非鑄詞高手,難能做到。(鄭孟彤)

李清照 一剪梅 原文拼音,李清照一剪梅注音

大麥君 一剪梅 宋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 dian 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譯文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蓆,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脫換下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 lan 舟。仰頭凝望遠天,那白...

《一剪梅》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一剪梅》詩詞大意

說太多不如沉黙 意思如下 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蓆,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脫換下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仰頭凝望遠天,那白雲舒捲處,誰會將錦書寄來?正是雁群排成 人 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花,自在地飄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種離別的相思,你與我,牽動起兩處的閒愁...

李清照的一剪梅應如何誦讀 5

李清照的一剪梅應如何誦讀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本篇抒寫的是普通的秋日別情,是作者為懷念其夫趙明誠所作,上闋從秋日獨自泛舟出遊寫到明月高照閨樓,無論是白天或晚上,出外或者歸家,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