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劇起源
1樓:神樣大賤賤
越劇:清末起源於浙江嵊州,即春秋越國所在地而得名,最初是從曲藝「落地唱書」發展而來,後又有稱為「女子科班」、「紹興女子文戲」、「紹興喜戲劇」、「紹興文戲」、「紹劇」、「嵊劇」等演變過程,1925年9月17號首次《申報》廣告上稱越劇,1939年,《大公報》記著樊迪民等,給《戲劇報》寫稿,才給「越劇」正名。越劇起源於浙江紹興嵊州,發祥於上海,聞名於全國,流傳於世界。
2樓:網友
又有稱為「女子科班」、「紹興女子文戲」、「的篤班」、「草臺班戲」、「小歌班」、「紹興戲劇」、「紹興文戲」、「髦兒。
越劇發源地
3樓:天然槑
越劇的發源地是浙江嵊縣,發祥於上海。 越劇前身是浙江嵊縣一帶流行的說唱形式落地唱書,清朝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春開始演變為在農村草臺演出的戲曲形式,曾稱小歌班、的篤班、紹興文戲等。藝人初始基本上是半農半藝的男性農民,故稱男班。
越劇名稱由來:越劇清末起源於浙江嵊州(即春秋越國所在地而得名),最初是從曲藝落地唱書發展而成,後又有稱為女子科班、紹興女子文戲、的篤班、草臺班戲、小歌班、紹興戲劇、紹興文戲、髦兒小歌班、紹劇、嵊劇、剡劇等。第一次稱越劇,1925年9月17日,在小世界遊樂場演出的的篤班,首次在《申報》廣告上稱為越劇。
1938年起,多數戲班、劇團稱越劇。但各戲報上的稱謂依舊不統一,記者與投稿者經常各用各的檔擾亮。1939年,《大公報》記者樊迪民,兼為姚水娟之越吟舞臺的編導,受李白《越女詞》之啟發,兼考慮紹興是越王勾踐生聚教訓擊敗吳國的復興基地,而越劇發源地嵊縣是紹屬之一,又受越劇名伶姚水娟我就是要越唱越響,越唱越高,越唱越遠之豪言觸動,遂給茹伯勳編的《戲劇報》寫稿,刊出正名為越劇的動機和意義的文章,告諸觀眾。
自此以後,各報女子文戲的廣告陸續改稱為越劇,新中國成立後,更是統一稱為越劇。新中國成立後,在黨的文藝方針指引下,在越劇藝人的努李鬧力下,越劇以其真切細膩的表演行寬、委婉動聽的唱腔、優美抒情的風格,贏得廣大觀眾的歡迎,促進了自身的繁榮發展,成為全國性的大劇種。
敦煌的簡介,敦煌的起源和歷史
莫高窟。莫高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俗稱千佛洞,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 北朝 隋 唐 五代 西夏 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公尺 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
元宵的來歷簡介,正月十五元宵節來歷,起源簡介 為什麼要吃元宵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乙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 上辛夜 在甘泉宮祭祀 太一 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史記 樂書 漢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時夜祠,到明而終 隋書 志 日 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
廣東醒獅的簡介,醒獅有什麼特色?
醒獅是融武術 舞蹈 等為一體的漢族民俗文化。表演時,鑼鼓擂響,舞獅人先打一陣南拳,這稱為開樁,然後由兩人扮演一頭獅子耍舞,另一人頭戴笑面大頭佛,手執大葵扇引獅登場。舞獅人動作多以南拳馬步為主,獅子動作有睜眼 洗須 舔身 抖毛等。主要套路有採青 高台飲水 獅子吐球 踩梅花樁等。其中採青是醒獅的精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