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面壁九年,到底是為什麼?

時間 2025-07-16 09:50:23

1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菩提達摩祖師在《入道四行觀》中,已經道出了什麼叫面壁或者說祖師面壁幹什麼,可嘆世人不能理解。

菩提達摩大師入道四行觀》中說:「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種。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者,謂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為客塵妄想所覆,不能顯了。若也舍妄歸真,凝住壁觀,無自無他,凡聖等一,堅住不移,更不隨於文教,此即與理冥符,無有分別,寂然無為,名理入也。」

理入」,就是頓悟,就是見性。頓悟見性後,就要守性。在儒家稱為「不遷怒,不二過」,「守性不移」之功。

在佛教稱為心無分別,四相不生之功。因此說,「面壁」,講的實是心無分別,守性不移,面對一切境界四相不生,自心如如不動的內在功夫。

凝住壁觀」就是「面壁」,意在讓人們不要著四相,即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遇到一切境界,心無貪愛取捨,不生煩惱嗔恨。此與人們在形式上面壁打坐沒有必然的關係。

為什麼要說九年面壁呢?九是乙個虛數,不是實數。因為從一數到九後,就要重新開始計數賣蘆,九實是數中之最大者,也是數的極限。

意思是說,人們只有修行修到極處,功行圓滿,才能夠明心,開始新的生命。

什麼叫功行圓滿呢,就是私慾克盡;就是遇到一切境界,四相不生。在四相中,唯忍辱最難行,因橋者為人們面對辱境,一念不忍,便生四相。這也是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特別著重說明的乙個問題。

釋迦牟尼佛往昔因中,單就一忍行,修了五百世的忍辱行,作了五百世的忍辱仙人,可見離四相之難,功德圓滿之不易。因此說,真正的面壁之功(就是守性不移,四相不生之功),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傳燈真解》中說:

在儒為之克己復禮。在道曰七返九還。……其功行宜多,非可一二次了事也。

孔子說:「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周易闡真》中說:

超凡入聖之事,其中火候細微,工程悠遠。」因此說,乙個人要想明心成佛,並不是九年就能夠完成的。究竟時間需要多長,還要看個人的根性,個人行持的功夫。

那些不識自心,不明白菩提達摩面壁真實義理的人,拋家舍業,鑽到深山的山洞中面壁修行,甭說修九年,就是修無數劫,也別想見性明心。因為,面壁在於內心,其與外在形式,實無關敏配薯系。

2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他的壁為石頭所制並摸上白色,那是為了美白,如果壁為木材所制,那是為了驗證此壁有多牢,如果壁為鐵說制,那是為了考驗心靈相吸的穿透能力.

第一年他想"人人都可為的,那就失去了意義"第二年他想"已經有一年了,再坐一年也不防"第三年他想"前兩年都比沒瞎較順利,而且可能還得到不少好評,繼續."第四年他想"四年會不會多了,還是少了?數數枯叢空手指頭,乙隻手都還未齊"

第五年他想"鄭備雖然齊了,但人有雙手,數字成雙多吉利呀"第六年他想"算了,算了,都六年了,再加幾年也無所謂了"第七年和第八年一直都為繼續還是停止而煩惱。

第九年終於想通了,做事情還是要留點分寸,要不會被後人所叱罵。

3樓:匿名使用者

為了給牆上印個影子```

達摩面壁悟出的四句話是什麼?

4樓:枕流說教育

達摩面壁悟出的四句話如下:

達摩面壁九年悟出四句是: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

外息諸緣」,外界一切環境都要丟掉,我們學佛修證不成功,就是這一句話做不到。我們的心都是攀緣心,這件事做完了,又去抓那件事,事情永遠做不完,外緣也永遠息不了。

內心無喘」,就是十念中念安般法門裡頭,做到不呼不吸,進入四禪八定的境界。

心如牆壁」,內外完全隔絕了,外界任何事情心都動不了,也沒有妄想出現,也無妄念起來。

可以入道」,做到這樣的就可以入道了,可以去證悟菩提,可以去證「道」。

達摩面壁傳說:

相傳達摩在嵩山西麓五乳峰的中峰上部、離絕頂不遠的一孔天然石洞中面壁九年。他就在這個石洞裡,面對石壁,端端正正的坐在那裡,兩腿曲盤,兩手作彌陀印,雙目下視,五心朝天入定。開定後,他就站起身來,作一些徑行活動,鍛鍊一下身體,待倦怠恢復後,又是坐禪入定。

就這樣進行了長達九年的修性坐禪。

達摩為什麼要面壁九年,達摩祖師面壁九年 什麼意思啊?

菩提達摩九年面壁的真實含義 因為一些愚痴鈍根,沒有研讀菩提達摩的經典,真正領悟菩提達摩經典所表達的義理,所以對菩提達摩九年面壁,產生出種種的曲解,以致以訛傳訛,誤傳誤導,造罪眾生。其實菩提達摩祖師在 入道四行觀 中,已經道出了什麼叫面壁,可嘆世人不能理解。菩提達摩大師入道四行觀 中說 夫入道多途,要...

人活著到底是為什麼

我這幾天也正在為這個問題煩惱 我是這樣認識的 如果硬要說為什麼要活著 這就象水和魚的關係 因為我們也屬於自然的一分子 唯一不同的就是人類有思想 思想和理想是不同的概念 要弄清這問題首先要確定自己的思想是什麼 我們因有了思想而存在 確定這個過後 要明確自己的人生觀 自己喜歡什麼該做什麼想做什麼 最重要...

養兒子到底為什麼,養兒子到底是為了什麼?

你的思想很現代,他們則很傳統,我支援你的想法,有利於你孩子成長。但是,家庭內部不要爭論這些爭論不清的問題啦,容易傷感情,也不必要。而且,我覺得,人生階段不同,想法也許會變,也許你七老八十的時候,也會非常非常想依賴子女。有時候,這表示一種感情上的依賴。人年紀大了,就會退回到孩子狀態,還怕孤單,還怕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