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聞徵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兩句是什麼啥意思?

時間 2025-06-27 07:01:03

1樓:匿名使用者

李商隱《霜月》

初聞徵雁已無蟬,百尺樓臺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

註釋](1)青女:主霜雪的女神。素娥:月中嫦娥。(2)嬋娟:美好的姿容。

譯文] 剛開始聽到遠行去南方的大雁的昌敏雹鳴叫聲,蟬鳴就已經銷聲匿跡了,我登上百尺高樓,極目遠眺,水天連成一片。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拿絕冷霜中爭妍鬥俏,比一比冰耐帆清玉潔的美好姿容。

這詩寫的是深秋季節,在一座臨水高樓上觀賞霜月交輝的夜景。它的意思只不過說,月白霜清,給人們帶來了寒涼的秋意而已。這樣的景色,會使人心曠神怡。

然而這詩所給予讀者美的享受,卻大大超過了我們在類似的實際環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詩的形象明朗單純,它的內涵是飽滿而豐富的。

2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描寫初秋時節風昌洞景的詩句,剛剛聽到南去大雁的枯迅賣鳴叫,此時已經不再有蟬鳴了,站在百尺高的樓上看遠處水天沒逗相接。

3樓:匿名使用者

清宵的月影霜痕,顯得分神頌外光明皎潔。樹枝上已聽不到聒耳的蟬鳴,遼闊的長空裡,時時傳來雁衝舉陣驚寒之聲。在月白霜清的宵夜,高樓獨倚,水光接天,望散瞎碧去一片澄澈空明。

4樓:泣昌茂

初聞徵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意思: 剛開始聽到遠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鳴叫聲,蟬鳴就已經銷聲匿跡了,我登上百尺高樓,極目遠眺,水天連成一片。

出自:唐。李商隱的 《霜月》。

請問這一首詩是什麼意思?初聞徵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

5樓:一書閣

《霜月》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絕。這首詩意在寫深秋月夜的美景,但偏又未直接做秋夜的靜態描寫,而是借月宮神話來側面描述月夜的冷豔,將幻想和現實交織在一起,意境空靈,冷豔絕俗。

初聞徵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求譯文

6樓:衷令東郭可

剛開始聽到遠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鳴叫聲,蟬鳴就已經銷聲匿跡了,我登上百尺高樓,極目遠眺,水天連成一片。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爭妍鬥俏,比一比冰清玉潔的美好姿容。

「初聞徵雁已無蟬,百尺樓臺水接天」是什麼意思

7樓:天地間一頑童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

李商隱的詩句。

這是描寫初秋時節風景的詩句。有兩種翻譯(呵呵,你覺得哪乙個好自己選擇就可以了):

剛剛聽到南去大雁的鳴叫,此時已經不再有蟬鳴了,站在百尺高的樓上看遠處水天相接。那天上的嫦娥一定不怕冷吧,正在白霜裡和月亮比美。

清宵的月影霜痕,顯得分外光明皎潔。樹枝上已聽不到聒耳的蟬鳴,遼闊的長空裡,時時傳來雁陣驚寒之聲。在月白霜清的宵夜,高樓獨倚,水光接天,望去一片澄澈空明。

初聞徵雁已無蟬 百尺樓高水接天的雁指的是什

8樓:

譯文:剛開始聽到遠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鳴叫聲,蟬鳴就已經銷聲匿跡了,我登上百尺高樓,極目遠眺,水天連成一片。

9樓:見瀧原

《塞下曲》月黑雁飛高。

聞雁全詩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聞雁韋應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亢浩宕 這首詩寫在作者背發配邊疆時所寫的,主要表達了作者對未知世界的感情,還有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但是不能報國的感情 聞雁韋應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填詞柳三變 唐 韋應物的 聞雁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懷鄉!光從文字看,似乎詩中所抒寫的不過是遠宦思鄉之情。但滲透在全詩中...

文徵明的詩歌《雁聲》求現代文翻譯

到現在還不有收到好朋友寄來的信,心裡很是失落茫然,等到酒醒時正看到大雁往北飛翔,讓自己也吃了一驚,又是一年春天到了。那大雁聲聲應該是帶來了北方大漠的氣息,帶來了北方朋友的問候,歲月蹉跎,歸來的思念可是好比衡山,裝滿了湘水。這些年來常常是孤燈伴風雨,半夜時常點起燈來思念朋友和親人,一直到早晨五更了還不...

哪句歌詞讓你初聞不識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醉美 屋 經典歌曲 開始懂了 初聽不識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反傳銷資訊諮詢 怎麼剛剛學會懂事就老了 怎麼剛剛學會包容就老了 怎麼剛剛懂得路該往哪走 怎麼還沒走到就老了 怎麼剛剛開始成熟就老了 怎麼剛剛開始明白就老了 怎麼剛剛懂得時間不經用 怎麼轉眼之間就老了 最早聽大叔的 一晃就老了 在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