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將進別》李白將進灑那裡

時間 2025-06-18 03:10:18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李白的將進灑

1樓:網友

《聽義勇軍進行曲》

糾糾壯士行,愛恨兒女情。國難沙場靜,戰士夙夜驚。

江山飛血狼煙急,中華遍地炮火鳴。

喑喑古戰場,群鷲繞殘營。奔波流離盡汙腥,萬家破敗萬墳塋。

嗚呼亡國奴,嗟苦血淚盈。遍頌義勇曲,切盼大軍贏。

血肉長城築,吼聲滿郊京。眾志忠魂在,壯我河山誰可凌?

李白將進灑那裡

2樓:歲月不寒

任志巨集 詩歌朗誦---李白《將進酒》

3樓:我是正方形哦

連個都是配樂的,但我個人認為第乙個比較不錯。

李白《度進門送別》中擬人句是

4樓:大愚若智

《渡荊門送別》中的擬人句是:「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詩人順著長江遠渡荊門,江水流過的蜀地也就是曾經養育過他的故鄉,初次離別,他怎能不無限留戀,依依難捨呢?但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而說故鄉之水戀戀不捨地一路送我遠行,懷著深情厚意,萬里送行舟,從對面寫來,越發顯出自己思鄉深情。

5樓:網友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李白為什麼沒有進入唐宋八大家之內?

6樓:說好_不流淚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散文八大家"的簡稱。 李白的特長是詩,而不是"文".

7樓:武若南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三蘇(蘇洵和他兒子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唐宋八大家」的稱謂究竟起於何時?據查,明初朱右將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編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於此。

明中葉唐順之所纂的《文編》,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它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這為唐宋八大家名稱的定型和流傳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後不久,推崇唐順之的茅坤根據朱、唐的編法選了八家的文章,輯為《唐宋八大家文鈔》,唐宋八大家之稱遂固定下來。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家古文運動的中心人物,他們提倡散文,反對駢文,給予當時和後世的文壇以深遠的影響。 而,李白主要寫不是散文,他主要寫的是文體詩和近體詩,所以他們的最根本的是不同的。

8樓:熊貓00096寂

李白進了不就唐宋九大家了。

9樓:來海瑤

唐宋八大家 主要是詞,不是詩。

李白的將進令

10樓:網友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11樓:網友

你想問:將進酒,還是:將軍令,啊。

12樓:網友

額 你會問問題為什麼不會在網上自己找。

3將進灑大唐李白

13樓:匿名使用者

將近酒。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賣悄不復回。

畢鏈君不見,高堂明鏡中數渣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將李白的《望天門山》改寫成寫景短文,左右

天使芝吻 一天,李白去天門山觀賞風景,他乘上小船,順著楚江,一路遊來,小船到了天門山,李白被眼前的美麗景色吸引住了。李白抬頭看著這兩座高大的山,看起來真像一座天門一樣,在楚江兩岸互相對立著,高而雄偉的山峰像兩個守護神一樣,守護著楚江。漫山的樹木鬱鬱蔥蔥,有的樹木彎著腰,像歡迎來遊玩的客人 有的像一把...

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將廬山瀑布的雄偉氣勢

12345肖冰 巍巍香爐峰藏在雲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如從雲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象是一條銀河從天而降。它誇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全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象的餘地。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 望廬山瀑布 全文 望廬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爐...

如何解讀藝術課程將進中考的舉措

如果學校開設藝術課程進中考可以理解,如果學校不開設藝術課程,進中考讓人無法接受。我覺得沒有必要,這樣會加大中學生的學業負擔,重點把主科學好就行了。國家逐漸開始重視學生的藝術培養。藝術課程進入中考,有利於藝術文化的傳承與傳播。這樣的做法是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展的一種認可,也是倡導學生全方位發展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