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慧語》書裡所寫的「為而不有,善而不居」,是該如何解釋呢

時間 2025-06-07 00:35:39

1樓:在珍珠泉打麻將的木槿花

意思是:就是隻求作為而不求一事一報;做了一件別人做不到的事不要有優越感。只有心無雜念,將叢碰賣功名利祿看穿,將勝滲逗負成敗看透,將譭譽得失看破,才能使心潔淨而無汙染。

出自慧律大師編著之《佛心慧語》一書。

節選:乙個人,不能瞭解生命,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改變別人,不如先改變自己。擁有財富的人,不如擁有智慧的人。

常常原諒自己的人,往往得不到上蒼的原諒。常常責備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諒解。人很奇怪,不瞭解自己,卻又每天想去幹涉別人,弄得痛苦不堪。

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是非,把它看作很正常,你就不會難過,因為是──人嘛!

2樓:匿名使用者

本老慧著真善美之心去洞局做人做事,卻不必因為納含讓沒有得到相應的報酬而失望,不以善人自居而謀求回報,惟求問心無愧。

3樓:匿名使用者

什麼是「為而不有」?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努力工作,都必須有自己的正業。我們努力追求良好的工作成果,但卻不必因為自己沒有得到相對的報酬而失望,也就是「禮運」大同篇講的「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我們每個人追求的應悄物該是貢獻自我的基迅機會,而不是自我標榜、自我功利,我們抱著這種心態去工作,就是為而不有。我們努力創造,但是並非為了自己佔有更多。

什麼是「善而不居」?我們做了一件很完美的事情,但我們勿須沾沾自喜;我們做了一件別人做不到的事情,我們不要有優越感,能夠如此的話,我們就會活得無愧無怍、心安理得,就能夠得到內心的安祥。

有很多人,有了貢獻沒有得到相對的報酬,就充滿啟鋒液了牢騷抱怨,而破壞了內心的平衡。有些人品學兼優,不被重視,就感覺有一種被遺忘、被冷落、被否定的落寞感,像屈原就是這樣。這樣的人他絕對活不下去,活在自憐裡的人那多悽慘,當他撐不下去的時候,最後必定是自己毀滅自己。

所以我們要獲得安祥,首先就是要有隻求心安的生活理念與生活態度。

4樓:匿名使用者

每個人慶亂蘆的陪拍內心深處都是友善的 , 只不過是因為某些事請而改變了。 我們往往是因為外界環境而改譽帶變自己 所以就有了好人和壞人 有善和不有善之分。

求優美且是有名作家所寫關於景色的語段如果可以請寫明出處越

窗前的一滴淚 四季生命 一股發源於高山的洪流,浩浩蕩蕩得衝出了峽谷,流向那廣大的海洋。它呼喚了小草,驚動了柳芽,跳出了那冬眠的松鼠,它令萬物復甦,揭開了春天的帷幕,了生命的長河。春天是溫暖的 幸福的,它無憂無濾,盡情的歡歌,盡情的跳躍。它哭得是風和細雨,鬧的是清風扶面,穿的是嫩綠的花衣,給人一種天真...

原告為共同訴訟的,起訴書裡原告怎麼寫

原告有數人,並且是必要共同訴訟人的,在寫起訴狀時可以一一列明原告身份就可以了,如果是普通共同訴訟則需要每個原告單獨提起民事訴訟。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一條 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 原告的姓名 性別 年齡 民族 職業 工作單位 住所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 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 職...

葉聖陶的 「口頭為語,書面為言。文字於語,不可偏指,因合而言之。」這句話在他的那本書有啊

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 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8月版,第138頁。葉聖陶 1894年10月28日 1988年2月16日 原名葉紹鈞,生於江蘇蘇州,現代作家 教育家 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有 優秀的語言藝術家 之稱。他的教育思想對中國特色現代教育理論作出了具有獨創性 系統性的重要貢獻,代表作有 隔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