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幾篇有關三阮的民間傳說,雖然說法不一,但是對於彌補《水滸》的這個遺漏還是有所裨益的。乙個傳說提到:山東省梁山縣銀山公社的石廟村,即當年的石碣村。
村東有個四墳坑,當地老鄉講述,這凱橡就是阮氏另四位兄弟的埋葬地。老鄉們說,阮氏兄弟原是七人,以打魚為生,又具有豪俠的性格。兄弟七人不堪漁霸的殘酷剝削和官府的橫徵暴斂,聯合眾漁民進行反抗。
結果遭到官府、漁霸的鎮壓。於是他們鋌而走險,抗官府、殺漁霸、劫富濟貧,同前來清剿的官兵對抗。在一次鏖戰中,七兄弟中四人戰死,只有小。
二、小五和小七逃脫。事後,漁民們便把犧牲的阮氏四兄弟葬在四墳坑裡。這個傳說的可信程度液嫌還是有的,不過卻有乙個疑點:
雖有四兄弟戰死,那三個活口,官兵是絕對不會放過的,會時時前來緝拿的。後來這三兄弟又怎能在石碣村待下去,直到吳用撞籌才上梁山呢?
另乙個傳說曰:阮氏三雄原是一胎所生的孿生兄弟。母親早喪,家境貧寒,長到十幾歲還沒取個名字。
一次老父患病,聽郎中說要吃一種叫「泥裡鑽」的鯰魚才能治好。三個兒子聽說此事,冒著嚴寒,潛入水底各摸來一條鯰魚。阮老漢要三個兒子將魚都稱一稱。
結果是一條二斤,一條五斤,一條七斤。老漢就按魚的重量為這三個孿生的兄弟取名字,因此他們三人也就分別叫做阮小。
二、阮小五和阮小七。這則傳說雖然有些離奇,但是頗有趣味。不過這裡面還是有點問題。《水滸》第十五回「吳學究三阮撞鬧孫手籌」中吳用在阮小。
二、阮小七的陪同下找阮小五時,書中這樣寫道:
劃到乙個去處,團團都是火,高埠之上有七八間草房,阮小二叫道:「老孃,五哥在麼?」那婆婆道:「…出鎮上賭去了。」
這一段就說明阮氏三雄的母親還健在,而且一直跟著阮小五生活,這就有矛盾了。傳說中說父親健在,《水滸》里根本未提阮氏三兄弟父親之事,這又平添了些是非了。
2樓:匿名使用者
3個。阮小。
二、阮小。五、阮小七、
水滸傳阮小七的結局是什麼?
3樓:有事找丁揚
可以說,阮小七是整個梁山好漢中,最清醒散搭最瀟灑的乙個人,也是108將命運的見證者!
正如金聖嘆豎激所言:「《水滸傳》起於石碣,亦應終於石碣。」
看懂了阮小七的人生,也就才真正看懂了梁山泊為何最終以失敗告終。
在攻打方臘時,梁山108將損失慘重,五十九名好漢相繼陣亡。阮小七的兩位哥哥也戰死疆場。
阮小二遇到餘掘襪伏兵,為了避免受辱自殺而死,阮小五則是在當細作時,被方臘的婁丞相識破殺害。
曾經的石碣三傑,轉眼間便煙消雲散。
朝廷「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用意,再明顯不過了。
所以,阮小七對朝廷、對梁山的前途,徹底絕望。
打漁,贍養老母,善終。
水滸阮氏三兄弟怎麼死的?
4樓:冰冰大柚子
阮小二自刎而死,阮小五戰死,阮小七無病而終。
1、阮小二,在征討方臘攻取烏龍嶺時失利,逃生無路,自刎身亡。
2、阮小五,在征討方臘攻取清溪縣時被婁敏中所殺,後被朝廷追封為忠武郎。
3、阮小七,受招安後,阮小七被封為蓋天軍都統制,未及數月,因穿著龍袍戲耍,得罪朝廷**,被剝奪官職,貶成平民,重回石碣村打魚,侍奉年邁的老母親,活到七十無病而終。
北宋時期,東平湖與梁山泊一脈相通,統稱「八百里水泊」。石碣村就在這依山傍水,周圍茫茫的蘆葦中,阮氏三雄就生活在這個村子裡。
據考證,當年的石碣村與南欒付、北欒村毗鄰,明朝萬曆年間,在石碣村修建了七間全是石頭結構的廟宇,頗有特色,當地人習慣稱這裡叫石廟,久而久之,原來三村的名稱漸漸被後人遺忘,而石廟村名稱,卻流傳至今。
5樓:楊子電影
阮小二兄弟率水軍大出風頭,建立奇功偉業。在征討方臘攻取烏龍嶺時失利,逃生無路,自刎身亡,後被朝廷追封為忠武郎。
阮小五在水中奮勇殺敵,屢次挫敗敵軍。在征討方臘攻取清溪縣時被婁敏中所殺,後被朝廷追封為忠武郎。受招安後,阮小七被封為蓋天軍都統制,未及數月,因穿著龍袍戲耍,得罪朝廷**,被剝奪官職,貶成平民,重回石碣村打魚,侍奉年邁的老母親,活到七十無病而終。
三阮屬於典型的水上豪傑,在數次梁山保衛戰中發揮了獨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招安之後梁山集團大本營撤出水泊梁山,三阮獨特的水上本領失去了用武之地。徵大遼、徵田虎和王慶,一直是馬軍和步軍唱主角,水軍能做的只能是搞搞後勤,押運糧草。
因而三兄弟在梁山集團的地位一降再降,並一度被邊緣化,這段時間無疑是三阮最壓抑最不得志的日子。當初在梁山泊,三阮雖受到宋江的冷落,不過三兄弟至少還可通過樑山保衛戰顯示自身價值。離開梁山後就不一樣了,失去水泊就意味著失去了體現價值的載體。
6樓:網友
三個裡面死了兩個,阮小七被貶為庶民,但沒死。
打方臘時,在烏龍嶺戰役, 阮氏三雄阮小二等乘駕船隻,從急流下水,搖上灘去。方臘手下四個總管準備下五十連火排,上面堆放草把,草把裡暗藏硫黃焰硝引火之物。把竹索編住,排在灘頭。
只見烏龍嶺上把紅旗一招,金鼓齊鳴,火排一齊點著,望下灘順風衝將下來。背後大船一聲喊起,都是長槍撓鉤,盡隨火排下來。阮小二急下水時,後船趕上,一撓鉤搭住。
阮小二心慌,怕吃他拿了去受辱,扯出腰刀自刎而亡
在清溪縣戰役,李俊叫阮小。
五、阮小七扮作梢公,童威、童猛扮作隨行水手,乘駕六十隻糧船,船上都插著新換的獻糧旗號,卻從大溪裡使將上去。向方臘詐降。方臘封李俊為水軍都總管,阮小。
五、阮小。七、童威、童猛為水軍副總管。宋江軍馬攻城甚急,方臘出陣督戰。只聽得大內城中喊殺連天,火光遍地,兵馬交加,卻是李俊、阮小。
五、阮小。七、童威、童猛在清溪城裡放**來。方臘見了,大驅御林軍馬,來救城中,入城混戰。阮小五被方臘左丞相婁敏中所殺
阮小七因為穿了方臘的龍袍被請降了聖旨,行移公文到彼處,追奪阮小七本身的官誥,復為庶民
水滸裡的阮氏三雄為什麼是,水滸裡的阮氏三雄為什麼是2 5 7?
他們就是親兄弟,書書上說了啊!他們的父親去世時,出計謀說在水泊中一種魚可以治他的病,讓兄弟三人去捕這種魚,但是這種魚在水越深的地方就越大,藥性也越好,讓他們三個分別去撈。小二只撈到2斤的,小五撈到5斤的,小七撈到7斤的,父親看著他們撈的魚告訴他們說其實是為了試探他們的本領,現在看來三弟的水性最好,本...
《水滸傳》中,阮家兄弟為什麼不叫阮老大阮老二?而叫阮小二阮小
茅廬論古今 因為這是施耐庵根據歷史上的故事改編的,歷史上確實有宋江起義,而阮氏三兄弟在歷史上確實叫這個名字。 千年書蟲 因為他們的排名是老幾就叫老幾。阮家兄弟並不是同父同母,可能是同族同宗,中間還有其他人。 我真的是柳上惠 第一種可能 他們這樣的名字跟他們排行有關,排行是他們整個阮氏家族的排行,阮小...
問幾個關於《水滸傳》的問題,關於《水滸傳》的 幾個問題
特技什麼都可以辦到的,一般,近景用真人,遠景就用替身或者假人。替身主要用在武打的鏡頭和動作難度大的鏡頭,這裡應該都是用的假人。呼保義宋江 玉麒麟盧俊義 智多星吳用 入雲龍公孫勝 大刀關勝 豹子頭林沖 霹靂火秦明 雙鞭呼延灼 小李廣花榮 小旋風柴進 撲天雕李應 美髯公朱仝 花和尚魯智深 行者武松 雙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