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流傳千古的中外史學名著和歷史名著

時間 2023-05-15 12:33:06

1樓:三z哥

史記,世界通史,荷馬史詩。

古今中外名著有哪些

2樓:金色盛典歷史

1、《竇娥冤》是我國古代悲劇代表作。

2、《西廂記》是我國古典戲劇之現實主義傑作。

3、《牡丹亭》是湯顯祖的代表作,我國戲曲史上最著名的浪漫主義傑作。

4、《三國演義》是我國章回**的開山之作。

5、《水滸傳》是對後世影響巨大的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優秀作品。

6、《紅與黑》是司湯達代表作,標誌著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正式開端。

7、《高老頭》是巴爾扎克最重要的代表作。

8、《歐也妮·葛朗台》是巴爾扎克代表作。

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四大名著是什麼?

3樓:過異的人

1、按照時間順序為:《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

2、按故事時代順序為:《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

3、《水滸傳》(1296-1370),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水滸傳》,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主要故事背景、型別上屬於英雄傳奇的章回體長篇**。

4、《三國演義》(1330~1440),元末明初洪武年間,作者羅貫中。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

5、《西遊記》(約1500-1582),明代,作者吳承恩。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這部**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6、《紅樓夢》(約1715~1763),清代,作者曹雪芹。中國古代章回體長篇**,又名《石頭記》。

中國史學名著有哪些?越全越好!

4樓:東籬酒後

是史學還是歷史學??這有普很大區別的!!

史學:《文史通義》、《史通》、《文心雕龍·史論篇》《中國史學史》

歷史學:最主要是二十四史,《通典》《通志》《文獻通考》《續通典》《續通志》《續文獻通考》《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獻通考》稱為「九通」再加一部《續皇朝通考》合合稱為「十通」。《資治通鑑》《唐鑑》《東觀漢記》《春秋》《左傳》《國語》等等!!!

5樓:匿名使用者

《尚書》 《春秋》 《春秋》三傳 《左傳》(附《國語》《國策》) 史記》上 《史記》中 《史記》下 《漢書》 范曄《後漢書》和陳壽《三國志》 綜論東漢到隋的史學演進 《高僧傳》、《水經注》、《世說新語》 劉知幾《史通》 杜佑《通典》上 杜佑《通典》下(附吳兢《貞觀政要》) 歐陽修《新五代史》與《新唐書》 司馬光《資治通鑑》 朱子《通鑑綱目》與哀樞《通鑑紀事本末》 鄭樵《通志》 馬端臨《文獻通考》 黃梨洲的《明儒學案》、全謝山的《宋元學案》 從黃全兩學案講到章實齋《文史通義》 章實齋《文史通義》

6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史,史記,宋史, 《尚書》 《春秋》 《春秋》三傳 《左傳》(附《國語》《國策》) 史記》上 《史記》中 《史記》下 《漢書》 范曄《後漢書》和陳壽《三國志》 綜論東漢到隋的史學演進 《高僧傳》、《水經注》、《世說新語》 劉知幾《史通》 杜佑《通典》上 杜佑《通典》下(附吳兢《貞觀政要》) 歐陽修《新五代史》與《新唐書》 司馬光《資治通鑑》 朱子《通鑑綱目》與哀樞《通鑑紀事本末》 鄭樵《通志》 馬端臨《文獻通考》 黃梨洲的《明儒學案》、全謝山的《宋元學案》 從黃全兩學案講到章實齋《文史通義》 章實齋《文史通義》

7樓:匿名使用者

資治通鑑,應該是最值得看的啊。

8樓:9依樓聽雨

有好多啊!最起碼的就是二十四史!太多了難以例舉!還有清史稿什麼的。

積累詩經中流傳千古的名句,詩中流傳千古的名句有哪些?

詩經 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後經孔子編輯刪定。詩經 中的10句千古名言,打動人心,讓人百看不厭!1.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出自 詩經 靜女 城隅 幽僻之處。嫻靜美麗的女孩,正在城牆的腳下等待我我去相見。心儀的人不知道為何還沒有出...

含有千古名言的詩有哪些,詩中流傳千古的名句有哪些?

大漠孤煙直在哪 李白的千古名句 1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嚐。金陵酒肆留別 2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3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渡荊門送別 4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把酒問月 5 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長相思 6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遊天姥吟留...

孔子曾說過很多流傳千古的名言警句

段憑欄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子曰 巧言令色,鮮矣仁!子曰 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子曰 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子曰 君子不重,則不威 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