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天文學張衡認為天若斗笠,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天文地理

時間 2022-04-18 17:15:09

1樓:寶格格

我國東漢時期天文學家(張衡)認為:渾天如雞卵,地如卵黃,居於內。天表有水,水包地,猶如卵殼裹黃。渾天說

中國古代的一種宇宙學說。渾天說的代表作《張衡渾儀注》中說:「渾天如雞子。

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子中黃,孤居於天內,天大而地小。天表裡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天地各乘氣而立,載水而浮。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又中分之,則半一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覆地上,半繞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見半隱。其兩端謂之南北極。北極乃天之中也,在正北,出地上三十六度。

然則北極上規徑七十二度,常見不隱。南極天地之中也,在正南,入地三十六度。南規七十二度常伏不見。

兩極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強半。天轉如車轂之運也,周旋無端,其形渾渾,故曰渾天。」可見渾天說比蓋天說進了一步,它認為天不是乙個半球形,而是一整個圓球,地球在其中,就如雞蛋黃在雞蛋內部一樣。

不過,渾天說並不認為「天球」就是宇宙的界限,它認為「天球」之外還有別的世界,即張衡所謂:「過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謂也。

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靈憲》)

2樓:眉尖刀

古代中國人都認為天圓地方

中國古代的張衡和古希臘學者亞里斯多德認識地球的手段有什麼發展

3樓:識與知

古希臘學者柏拉圖從哲學出發,認為圓是最完美的對稱形,演繹出圓的地球位於宇宙中心。這是地圓說的最早概念。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前384-前322)則根據實驗和觀測結果進行了歸納判斷,科學地論證了大地是球形的。

古希臘學者亞里斯多德看到了月食的情況後認為地球是球體或近似於球體的。

我國古代天文學家張衡提出的「渾天說」,認為「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在一些人的想像中,地球像乙個蛋黃。

中國古代的人早就知道地球是圓的了,可很多人都認為是外國傳入的,為什麼。古代張衡說的那句話不說了,在

4樓:匿名使用者

現代科學就是誕生在西方,所以科學的解釋權就是在西方。中國科學體系就剩下這乙隻在苟延殘喘。我們今天中國取得的科學成果,也是建立在西方科學體系上的。

5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西元前六世紀,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就指出地面是球形的,西元前四世紀亞里斯多德也多次提出地球是球形的,2023年麥哲倫環球航海第一次證實了地球是球形的。希望對你有用。謝謝。

6樓:匿名使用者

說出來要殺頭,誰敢說!再說大多數人說方的那就方的了,轉化下不就是天才啊

7樓:金融投資中介

古代天文學家張衡知道地球是圓的

8樓:東i方i俊

最早提出地球是圓的確實是中國古人,但是當時只是假設,並沒有完全真正可信力,能證明地球是圓的還是西方!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天文地理

9樓:素之子葉

現在人們對地球的形狀已有了乙個明確的認識:地球並不是乙個正球體,而是乙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但得到這一正確認識卻經過了相當漫長的過程。

在我國,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存在著一種「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蓋天說。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大,於是便有人提出了拱形大地的設想。這就產生了「渾天說」。

著名的漢朝科學家張衡在所作的《渾天儀注》中寫道:「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中黃,孤居於內,天大而地小。天表裡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

天地各乘氣而立,載水而浮。」 古代中國人:天圓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盤→地如蛋黃、天如蛋白( 渾天說)

10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2023年歷史悠久啊

中國古代發明的天文學

11樓:凝帝系列0kuw刨

張衡天文學 東漢時期 漏水轉渾天儀、候風地動儀張衡--是中國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對在宇宙結構的認識上,張衡是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為:

天像個雞蛋殼,地像雞蛋黃,天大地小,他認為天殼之外還有無限的宇宙。張衡設計和製造了漏水轉渾天儀、候風地動儀,並對日月星辰做了許多觀測和分析。他測量出了太陽和月亮的角直徑是周尺的1/736,即29'24'。

他統計出在中國的中原地區能看到的恆星約有2500顆。國際天文學會為了紀念張衡對天文學的突出貢獻,將月球上的乙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     郭守敬 天文學 元代 高表、玲瓏儀、觀象台計 16 種儀表 郭守敬--是中國元代傑出的天文學家。

他創制了高表、玲瓏儀、觀象台計 16 種儀表,儀器專門測量天體使用。還製作了簡儀,現存紫金山天文台。郭守敬測定了黃赤交角。

法國科學家 laplace 提出黃赤交角變小理論,引用的根據就是郭守敬的。丹麥天文學家第谷所做的同類測量比郭守敬晚300年。    石申 天文學 戰國時期 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 石申--戰國時期的天文學家,石申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

西漢後,人們尊稱「天文」一書為「石氏星經」。書中標有 121 顆恆星的位置,書中還記有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執行及交食等情況。石申編制了最早的星表。

並稱之「少陽」已認識到能自身發光。     劉焯 天文學 隋代 《皇極曆》 劉焯--隋代天文學家。創制了《皇極曆》,他首先考慮到了日、月視運動的不均勻性,創立了等間距二次差內插法。

計算日月視運動的速度。同時他把差歲改為 75 年差一度。     一行 天文學 唐代 《大衍曆》 一行--唐代天文學家。

他編制出一部新的曆法《大衍曆》,它包括十篇歷議,是古代非常先進的曆法。早在西元前 13 世紀,中國人以太陽和月亮運動為依據,創立了一種陰陽曆法。     楊忠輔 文學家 南宋時期 《統天歷》 楊忠輔--中國南宋時期天文學家。

他創制了《統天歷》,他確定回歸年長度為 365.2425 日。並發現回歸年長度有消長現象。

    洛下閎 天文學 漢代 赤道式儀器 洛下閎--中國漢代天文學家。改創了赤道式儀器,定下了赤道式渾儀的基本結構。     蘇頌 天文學 宋代 天象儀 蘇頌--中國宋代天文學家。

和韓公廉合作製成了天象儀及水運儀象臺,是中國古代第一架天象儀。有 8 人高,每層有門,一到時間門開,木人出來報時。(後面有漏壺和機械系統)。

古代天文學是什麼樣的,“三五”在古代天文學中指的是什麼

別玲玉 讀古代天文學著作。魏國人石申著的 天文 後人將這兩部著作合為一部,稱作 甘石星經 這是我國 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一部天文學著作。甘石星經 記錄了水 木 金 火 土五大行星的運 況,以及它們的出沒規律。書中還測定了121顆恆星的方位,記錄了800顆恆星的名字。這是我國 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恆星表,...

“三五”在古代天文學中指的是什麼

哇哎西西 在古代天文學中,三五指的是三辰五星。史記 天官書論 為天數者,必通三五。譯文 為自然數的,必通三五。司馬貞索隱 案 三謂三辰,五謂五星。譯文 案 三是三辰,五對五顆星。晉葛洪 抱朴子 勖學 考七耀之盈虛,步三五之變化。譯文 考察七耀的盈虧,步三五的變化。雲笈七籤 卷二十 九靈交度,三五相推...

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好的我追加50)

張衡 公元78 139年 字平子,南陽西鄂人 今河南省南陽市石橋鎮夏村 曾任尚書和河間相等職。他 天資睿哲,敏而好學,如川之逝,不捨晝夜。道德漫流,文章雲浮,數術窮天地,製作侔造化,奇技偉藝,磊落煥炳。他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科學家 文學家 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