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善用兵者,因天地之常,與之俱行」說明了什麼道理

時間 2022-04-12 07:15:08

1樓:

因情用兵乃是「天道」執行規律在軍事鬥爭領域的衍化,是「天道」作用於「兵事」的必有之義。范蠡認為,「天道」的執行是「贏縮轉化」的,即所謂「陽至而陰,陰至而陽;日困而還,月盈而匡」。世間萬事萬物同樣也處於不斷變化、迴圈往復過程之中。

這就要求人們善於相因,「因陰陽之恆,順天地之常」。這一基本原則同樣也可應用於軍事鬥爭。他為此而指出:

「因而成之,是故戰勝而不報,取地而不返,兵勝於外,福生於內,用力甚少而名聲章明」。這裡所說的「因」,就是因情用兵,因敵制勝,也即根據戰爭的客觀實際情況的變化來決定作戰行動。在這一原則指導之下,後發制人和先發製入的內在關係乃是辯證的、相輔相成的。

後發制人固然佔據主導地位,但這並不排斥一定條件下的先發制人。善於用兵打仗的人,在作戰指導上,後發制人和先發制人方針的不同應用,都必須隨時隨地,靈活機宜加以處置。在實行後發制人的原則時,要取法於陰象,即沉著應付,不動聲色,持重待機;而在先發制人時,則要取法於陽象,即雷厲風行,迅猛進攻,所向披靡!

2樓:萬事通也

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客觀形勢對人的行動有時有利,有時不利,人了解天地自然的實際情況,依此而行事叫「人事」與「天地相參」,「人事必將與天地相參,然後乃可以成功」(《國語·越語》)。

3樓:匿名使用者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應根據具體條件而做出決定,順應客觀規律。

與之俱行:萬物都聯絡發展變化 作戰方案應根據條件變化而變化。

武王善述日幹幹 怎麼解釋

4樓:匿名使用者

《易·幹》:「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孔穎達 疏:「言每恆終竟此日,健健自強,勉力不有止息。」

另外,述,有「遵循道理行動」的意思。

所以武王善述日幹幹,意思是:周武王長於履行著終日乾乾、自強不息的品格

5樓:松鼠珊笛

武王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也。

述,遵循。

武王善於遵循舊禮,且終日乾乾。

《杞人憂天》中,杞人 憂天地崩墜曉之 者的話你贊成

布吉島該叫啥 杞人憂天 中,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曉之者 的話,我不贊成。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是物質,不是光,是有質量的。如果真掉下來肯定會傷害人類的,就像隕石。杞人憂天 戰國 列子 原文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 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 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 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

費莫淑珍藩鵑 譯文 有一個楚國人,既賣盾又賣矛。他誇耀自己的盾,說 我的盾堅固無比,沒有什麼東西能夠穿透它。又誇耀自己的矛,說 我的矛鋒利極了,任何堅固的東西都穿得透。有人問他 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結果會怎麼樣呢?那人張口結舌,一句話也回答不上來。出處 先秦韓非的 矛與盾 擴充套件資料 矛與盾 說...

蘇軾的那一句到底是”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看補充

樹下的孤影 古之立大事者 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蘇軾 晁錯論 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於不可救 起而強為之,則天下狃於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傑之士,為能出身為天下犯大難,以求成大功 此固非勉強期月之間,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