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詩歌中自然意向的特徵,李白詩歌中自然意象的特徵是什麼

時間 2022-03-29 16:20:18

1樓:匿名使用者

答:李白的詩歌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學效果,所以他在意象的選取方面,也多選擇和大自然有關的自然意象,並形成了一些獨有的特徵:

首先,李白詩中頗多吞吐山河、包孕*月的壯美意象。他對體積巨大的壯觀事物似乎尤為傾心,大鵬、巨魚、長鯨,以及大江、大河、滄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歡吟詠的物件,李白將它們置於異常廣闊的空間背景下加以描繪,構成雄奇莊偉的詩歌意象。如《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雄奇壯美的意象組合,給人以崇高之感。

其次,李白詩歌中又有一些清新明麗的優美意象。如「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裡」。(《清溪行》)「綠水淨素月,月明白鷺飛」(《秋浦歌》其十三),「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玉階怨》)這些有清溪、明月、白鷺、白露等明淨景物構成的清麗意象,極大地豐富了李白詩歌的藝術蘊含。因此,李白的詩歌意象便有壯美與優美兩種型別。

第三,李白對白色透明體有種本能的喜歡,他最感親切的就是月亮,其《月下獨酌》雲:「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月的形象在李白詩中反覆出現。在李白詩裡,用得最多的色彩字是「白」,其次是金、青、黃、綠、紫等。他天性開朗,喜歡明麗的顏色,不喜歡灰暗的顏色。

2樓:匿名使用者

無形中有形真實淳樸。

李白詩歌中自然意想的特徵是什麼?

3樓:

帶有浪漫,神奇色彩,豪放,大氣,高遠,豐富

李白詩歌中的意象

4樓: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所以,詩歌的閱讀鑑賞,必須以解讀詩歌的意象為突破口,以熟知詩歌意象為突破點。

鴻雁傳書的典故大家比較熟悉,鴻雁作為傳送書信的使者在詩歌中的運用也就普遍了。古詩意象的解讀。意象是詩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揣摩、體味從而準確把握意象是品味詩歌意境。

5樓:曠世奇才

**唐代兩大詩人——李白與杜甫

唐詩,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高峰。唐代的經濟發展導致了文化的繁榮,同時,政治比較開明,各種思想也相容並存。這些都形成了唐詩發展的基礎。

加之唐代以科舉取仕,詩賦是進士考試的主要內容。文人學子都以此為進身之階,求取功名而得登入仕途,因而更加促進詩歌的創新和發展,使得唐詩創作盛況空前,異彩紛呈,而成為文學藝術的最高峰。唐代詩人輩出,有重大成就者多逾百人。

學習唐詩,就不能不深切關注李白和杜甫這兩位偉大詩人,他們是唐代詩壇上突出的兩顆燦爛明星。正如韓愈所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他們是自唐代以來一千多年文人和詩人景仰的楷模,學習的榜樣。

我試圖以個人淺陋的理解,對這兩位大師的思想傾向和作品風格,作不成熟的**。

6樓:在石花洞洗衣服的咖啡樹

意象是詩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揣摩、體味從而準確把握意象是品味詩歌意境。

李白詩歌的意象

李白詩歌意象

7樓:探尋起源

在大唐多若滿天繁星的詩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們譽為既有俠肝義膽,又有仙風、道骨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傳奇的一生,豪放飄逸的詩風,確實給人們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們一說起李白,就可以想見乙個飄然不群的詩仙形象。  迄今為止,無論是研究者筆下的李白,還是活在一般人心中的李白,都不外乎此。

其實自賀知章稱李白為謫仙人起,李白的形象就定型了。這種定型化了的歷史人物形象,增加了李白的傳奇色彩,使後世騷人望塵趨拜。然而這種定型化了的詩仙形象,也使人們與李白產生了一種近乎膜拜者與偶像之間的距離,一種霧裡看花、雲中觀月的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限制了我們循著詩人外化了的思想情感軌跡——詩歌,走入李白心靈的殿堂。

  其實,李白的性格既有灑脫不群、追求自由的一面,又有執著、深沉的一面。它的情感中感傷亦如影子一樣與歡樂相隨,詩人與社會的矛盾以及詩人性格自身的原因,使李白一些看似充滿歡樂、飄逸灑脫的詩篇中,夾雜著失望的悵惘、焦慮的痛苦與孤獨的感傷。無論是希世之嘆,亦或是出世之望,乃至對現實的抨擊,其中往往寓藏著這種心態。

有人認為:李白的詩豪中見悲,有極為深沉的悲感。這種認識從較深層次揭示出李白詩歌的個性特徵以及流露於詩中的李白心態。

  讀李白的詩,常常在豪放、樂觀、灑脫的感受之餘,品味道一種孑然特立、漂泊無依、四顧茫然的孤獨悲哀。李白的詩有時看似樂觀灑脫,實則在詩仙那瀟灑的一笑中,飄曳的紫霞仙裳下掩藏著一種孤獨的痛苦心態。  孤獨感伴隨著李白的一生,到其去世都不曾擺脫掉。

李白作於臨終前的《臨路歌》雲: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余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左袂。

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很顯然,這位以揹負青天,摶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大鵬而自負的浪漫主義詩人,是帶著終生的孤獨與遺憾,離開他既憎惡然又執著的熱愛著的世界的。  李白的孤獨意識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懷才不遇、生不逢時,是李白詩歌的常調,與這中常調相伴隨的則是政治上的遭棄感和無歸依感。李白少時就有很強的功名事業心,「以當世之務自負」。這強烈的濟事觀念,顯然是來自儒家的治國平天下的思想。

不過,李白不是乙個普通的本分的讀書人,它的豪俠性格以及作為浪漫主義詩人所特有的非凡氣質,即豐富的想象力和脫離實際的異想天開,是來自儒家的濟事思想,溶入了來自詩人自身的主體精神的催化劑,自然地膨脹為天下捨我其誰的自大、自負與功名唾手可得的狂妄。然而,李白的自大與自負,又常常與現實相忤,是詩人陷於政治前途無依無託的心境。  (二)如果說政治上的遭棄感和無歸依感的孤獨心境,是詩人的理想、詩人的性格與環境的衝突所造成的話。

那麼,李白陽春白雪、曠世無知音的寂寞與孤獨感,則只能說來自詩人主體、詩人性格的本身。這是詩人孤高傲世、目中無人、不願與世同流的孤獨,我們姑且稱之為自我放逐的孤獨。自我放逐的孤獨,尤其能顯示出詩人性格的力量與光輝。

李白具有十分強烈的自我意識。豪俠、浪漫的個性,加之天賦才華,良好的教育,使他常常有自命不凡的特異感和優越感。尋找知音,又反映了李白強烈的希世之年;而知音安在的感嘆,也反映了世無同類的孤獨之感,當然也流露出陽春白雪的驕傲。

  (三)李白的一些詩裡,還表現初一種天地過客的悲。「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

」正是因為詩人認識到生命與宇宙的不可逆的自然法則,才可能在這有限與無限,遷逝與永恆的強烈對比中,感悟到這種蒼涼的孤獨意識。  李白雖為詩仙,卻非一味地飄逸,它的內心深處,常有無法派遣的孤獨意識。這種孤獨意識,直接影響到它的詩歌,給他的詩帶來崇高感和悲感。

雖然李白詩風格豪放已成定論,然而孤獨意識給其作品帶來的崇高感和悲感,使其相當一部分作品具有了豪中見孤崛,豪中見悲的風格特點。

鑑賞李白詩歌,快快快啊 o ,850字鑑賞李白詩歌,快快快啊 o

清拉米 李白詩歌賞析鑑賞大全 一 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 雜文參考 作品賞析 2012 02 26 手機版 塞下曲六首 其一 李 白 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此詩從 天山雪 開始,點明 塞下 渲染邊地苦寒 五月 在內地屬盛暑,而天山尚有 ...

結合作品談李白詩歌的藝術特色,分析李白詩歌的藝術特徵(結合作品分析)

阿沾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強烈地表現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獨特個性,因而他的詩歌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對權豪勢要,他 手持一枝菊,調笑二千石 醉後寄崔侍御 二首之一 看到勞動人民艱辛勞作時,他 心摧淚如雨 當社稷傾覆 民生塗炭時,他 過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劍擊前柱,悲歌難重論 南奔書懷 那...

描寫李白詩的成語

別有天地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27歲的詩人李白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 輾轉來到安陸。在這裡,他與唐高宗時的宰相許圉師孫女結婚。隨後,居住於離許宅10華里的碧山中。李白為何落腳安陸,不僅是現代,即使在當時,都有許多人不理解。至今民間還流傳乙個故事 有一天,安陸在朝中做官的一位何姓閣老回到碧山腳下的老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