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思想很僵化把佛和道分開其實佛和道的目的一樣都是修身修心只是在過程中不一樣有贊同者嗎

時間 2022-03-05 13:15:12

1樓:雪落三千紅塵

關於佛道合流在唐朝鍾離權,呂洞賓就提出紅花綠葉白蓮藕,三教本來是一家。元王重陽所開龍門派從形式到性法修持更是近佛,南傳五家白玉蟾等師其性法修持更是脫胎佛法心宗。安世高法師第一部梵譯漢安般守意經就是講呼吸吐納的經。

隋唐時三家鼎力,宋元時三教都在內在修養上加強理論闡述和實踐修持,理學的產生在形式和方法上為三教合一提供新的條件。心性問題,生死問題,修養問題及內在修養,外在作用顯示了三家的一致性。但合一為時尚早時至今日合一的過程未完全終結還要發展。

2樓:已隱藏答案

現在的人很多還是有思想的,只是你不了解罷了。至於你說的佛道一家我不敢苟同,至少在目前來說是不可能的,就好像國家與國家,各自有各自的法律,各自有各自的習俗,想要統一需要努力,而且需要很長的時間。

佛與道的區別

3樓:

1、宇宙觀不同

佛家認為神就是物,物就是心,心也是神;然而神也可以說不是神,物也不是物,心也不是心。佛教說明「三界本無一法建立,皆是真心起妄,生萬種法」,宇宙間本來就無所謂事事物物,都是由真心引起妄念,生出千千萬萬的事物。

道家認為萬物的生成就是毀滅。萬物之所以毀滅的原因,是在區別萬物的時候,它們已經違反了道本身絕對統一的原則,而各具備獨立的形體。人之所以生是因為「氣」的積聚,氣聚便是生,氣散便是死,生死是互相迴圈的。

2、主張不同

道教相信感應,主張修心煉性;佛教主張慈悲,修心明心見性。

3、人生觀不同

道家思維以順應規律為主,突出的是人在宇宙中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其特點是靜,其工作是疏導,是非常客觀地思索著人的渺小和宇宙之道的博大。

佛教認為宇宙間有較好享受的高階生命,他們不存在脫離苦惱的需要;低階生命如牛馬畜生之類,智慧型低劣,又被人們所奴役,也沒有追求真理的可能。人們在各種苦惱交迫的情況下,又都有解脫的要求。

4、目的不同

道教徒希望得道成仙,神仙是道教的最高人格表現;佛教徒希望涅盤成佛,極樂世界是佛教徒嚮往所在。

4樓:匿名使用者

請問在哲學範疇內佛與道的區別是什麼?

其實道與佛的區別,主要在於對宇宙認識上的方法不同---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說「道」---並非我們口頭上所說的那個樣子,更不是「道教」所幻想的所謂神仙。老子所說的道,實際上就是宇宙的客觀存在,其存在的形式就是陰陽之間的對立,互補,互相轉化。由於陰陽始終是互動的,所以莊子歸納老子的學說為「相對論」。

大也無窮,小也無窮,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道的修煉,並非一般道教那樣修煉成神仙,老子並沒有說修神仙,那都是後人的虛託演繹。但老子的確在修煉中感悟到「道」的存在,這就是氣功態中的「虛室生白」,他感悟到了宇宙的本相,隨有五千言傳世。

佛與佛教是不同的,前者是哲學概念,後者是社會學概念。佛教可以簡單的看作是社會人----和尚的生活方式;而「佛」卻是人類對世界和宇宙的看法,就是我們所說的「禪」。佛學認為世界或宇宙的存在,就是「禪」---這個「禪」,可以用修練達到第八識(阿萊耶識),能感知到禪的存在,也就是宇宙的本相。

由此可見佛與道,在認識宇宙的過程中是殊途同歸的。只是他們採取的方法不同,對宇宙的描述也有所不同:道對宇宙的描述更為具體或辯證唯物一些;佛(禪)對宇宙的看法,較為抽象且又辯證唯心一些。

然而,我認為無論是所謂的唯物或唯心,其實都是宇宙的一種存在--精神和物質都是宇宙本相固有的存在,陰陽互補,缺一不可

5樓:帥得丹身

佛和道是對人和事的理解和看法,佛家渡人,道家渡己。佛家向善,給信徒改過自新,渡萬物,最後達到佛之心境。道法自然,道分千萬,人道,畜牲道,商道,小人道等等…各有自己的道,不越位,順道,逆道,符合萬物規律。

6樓:大自在金牛

佛和道都是一種哲學思想,讓我們更清楚的認識這個世界,提公升我們的思想境界!神佛之說只是愚者無法覺悟,把道和佛具體化和肉身化!鄙人淺見,不喜勿噴。

7樓:昊天皇帝

最基本最簡單的回答:佛講究普渡眾生,道講究的是自身修養。

8樓:匿名使用者

道與佛追求的是同乙個內容,只是殊途同歸,都是在追尋世間真理。都是哲學的分支,道與佛即使宗教,也是哲學,道與佛相融相通,由內而求外。

關於佛學的幾個問題

9樓:匿名使用者

7,佛教中的弱點

沒錯正如你所說,佛教確實存在弱點。而且曾經將就的以不同路線引領世人進入佛境的目的在今天都變味道了。都反而造成了世人的混亂。這一點是必須承認的。

從另乙個角度也要說一下,佛學畢竟只是學問,因學習的人的情況不一樣而產生理解的不同畢竟廣泛存在。這也就會產生為什麼有些人入正道了,有些人努力半天也沒明白,有些人反而走向了反面。

但,值得指出的是。佛教也是和其他科學、其他哲學一樣,在歷史的長河中是有時間和空間的侷限性的,我們應該用我們的心靈去體會它對的地方。發而光大、不斷進化下去。

而不應該停留在前人的思想上叫勁!這一點到是現代的學者沒作到的地方,我感到很遺憾。但我想既然你也認識到這一點了,那我們就應該努力去解決,去想辦法讓不僅僅是佛教應該是更多的先人偉大哲學思想在今天得到辨正的昇華,得到凝練與提高,從而為人類造福。

這才是正道!

8,道是什麼?

建議你看看王大有先生的著作,很能清楚的解發布道來。佛學和先人的許許多多偉大哲學思想(諸如:易經、道德經等等)一樣都是在追求我們生存的這個宇宙的終極真理。

其中大善、大慈大悲、從巨集觀的角度看世界看人生等等等等都是道的組成部分。但道遠沒我說的這麼簡單,就如道德經上說的一樣,道是不可言表的。

9,佛學如何發展?

剛才我已經回答這個問題了。佛學應該和其他經典偉大哲學一樣在今天被我們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不斷磨礪、不斷接合現代科學互相促進,不斷為人類造福!

10樓:煩惱即菩提

1.人間一切是苦,一切思想是苦,有些苦我們能忍受,所以佛叫我們這個世界為堪忍。舉個例子,愛情都認為是甜蜜,其實深入觀察一下,愛情很苦,神魂顛倒。

只要是慾望,都是苦。所以成佛是沒有愛、取、有,離苦得樂,沒有生、老、病、死。

2.世間人們認為,慾望的滿足才是幸福,因此,不斷地在積極進取,和他人攀比,這是輪迴眾生的天性,叫做業力,這個業力有多大呢?舉個例子,地球的執行就是業力所為,想要改變人們的世俗想法,就象要讓地球停止轉動。

所以,人們認為佛門是消極、懶惰的世界觀,是逃避現實。所以這種世界觀很難為人們接受。其實,修行是大雄,是大丈夫所為,誰能做到當被肢解身體時,不起憎恨的心呢?

3.悟道的過程是漸悟,忽然頓悟,頓悟之後,對人生、世界再沒有困惑,因此沒有煩惱。因為知道有求皆苦。

4.我們每個人的心就是本體,就是道,是一切世界的創造者。精神永恆不滅,物質是生命的依報,通俗說就是生命的附屬品。

11樓:

你的這些問題,問的好,確實是乙個喜歡思考的人,你去讀《佛教起信與入門》一書吧,我空間裡面有**,網上也搜得到這一本書,等你讀通這本書,就知道你所問的問題的答案了,因為此書太長,我無法複製到你的答案中……

回答字數在10000字以內……

12樓:慧敏

1,您現在應該是過得比較舒適的。所以對這個世界和滿意,可是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都很痛苦。生老病死,每個人都要經歷,戰爭災難應該在這個世界上也時有發生。

這個世界不是只有美好而已。人類,動物等生活的艱辛更多一點。不要因為一時的舒適就以為永遠都這樣了。

2,學校開什麼課不是佛教可以說了算的。這個有政治因素的。和國家所推崇的思想有差異,當然就不會大規模推行了。可是到底哪個更正確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不能強求的。

3,《大疏》是佛經嗎?如果不是那就和寫的人有關了,和佛有什麼關係呢?

另外佛是真語者,實語者,不易語者,不妄語者。就算佛只是方便說法,也不是說謊糊弄人的。而是就現象論現象,而不是就現象論本質。

至於,各種對於不同根基的人用不同的途徑,這個有什麼問題呢?擅長文科的從文科下手,讓他解悟,不是硬是逼他用自己不擅長的理科開始。擅長理科的從理科下手,擅長藝術的從藝術下手,擅長體育的從體育下手,目的是乙個就是要讓所有不同專長的眾生都可以體悟解脫。

真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

4,本質的東西就不會改變,在佛教就叫做佛性。而會改變的叫做現象,在佛教叫做緣起。佛教不把這兩點分開割裂,而是把事物的這種不變和萬變統一在一起。

13樓:匿名使用者

無聊了所以要成佛

寂寞了所以要度人

沒有責任感

所以不開辦學校

被自己度的人追上了

所以要修心修煉

晚上睡覺睡不著

想啊想的就覺悟了

14樓:智鎧

這些問題不是只言片語就說的清楚的

15樓:書簡湖先生

佛祖說,眾生皆有佛性,世上本無救世主,我們要自己修自己。

佛教理念的困惑

16樓:匿名使用者

佛、菩薩、阿羅漢不是地位的名稱,是學位的名稱,是覺悟程度的描述,他們對於我們就是老師,傳授我們智慧型的。

佛菩薩也不能不受因果,他們是不昧因果,簡單說,道理明白了,不種惡因,就不會有惡果。

善惡是一體兩面,但善惡怎麼來的?本源是什麼?那個本源就是真如本性,一切的本質,佛就是完全覺悟,證得本性,所以本質上是不能以善惡來描述,但形式上,完全覺悟表現為就是純淨純善。

你的思想十分有邏輯,其實很有深化的潛質,需要的是大量接觸正信佛教,因為現在言論自由,說的佛法,未必就是真正的佛法,你要自己懂判斷,有道理的,真正能為人類帶來幸福美滿的,才是佛法。

建議先看看《認識佛教》。

附:學佛次第及相關資源

淨空法師** http://www.amtb.tw/

17樓:霖然飄乎

比如民主觀念,人人平等,但現實中仍舊會因個人不同而導致經歷待遇不同,然而這並不是說權利不平等,而是要你自身努力。

眾生和佛陀在本質上平等無二,但是在事相上因為修證不同,仍有明顯的差距。這正是公平的體現——如果你沒有精進不退的修持,那麼無法成就聖道。

我要補充的是,佛教沒有統治和領導的觀念。您這是受到了民間迷信和多神教思想的誤導。而聖者本身也無法違逆因果的定則。

能力的不同完全是來自於我們自身的選擇,比如你考試前沒有好好複習,卻說考試結果不公平,這是很荒謬的。你沒有追求真理和救護眾生的道心,怎麼可能獲得超群的智慧型和能力呢?

關於相對的觀念,我所要說明的是,如果這種相對和對立無法破解,則佛教立教根本沒有意義,正是因為佛教本身是脫離一切對立的現象界的方法,才有佛教的立教。另外,有善必有惡是建立在二元論的思想之上,並非宇宙人生之真理,關於如何會有生老病死種種苦難,在佛教有十二因緣的講解。

痴,是指追求錯誤的東西,追求證果是善法欲,不能說是愚痴,正因為有智慧型,才會去追求解脫,求解脫不是痴。

如果看完我的回答對佛教有興趣,可看末學個人簡介中我推薦的佛教資料。

為什麼現在沒有動力去愛喜歡的人,沒有把喜歡的人當做動力是不是喜歡的不到位

任菊經秋 那是應為你還沒有充足的信心。既然你是愛她的,你就應該努力去爭取,努力去追求。加油,給點信心自己,相信自己! 帖菲支琬 因為大家在一起久了,又加上大家天天見天說都沒有什麼意,他又對你不理不睬.覺得他好沒有安全感?讓你心裡有點不平行,覺得他不在愛你了?你不可以拿其它情侶跟他比,都不可以的?只可...

現在的人是不是把錢看的很重,沒有幾個講義氣的了,看來錢是萬能的了

所有的真理都在金錢面前沉默了 十幾年前錢就是萬能的了 經濟社會嘛!錢當然重要。不過錢不是萬能的!只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不是錢萬能,是離了錢不能生活。是錢擠著人們這樣而為之 錢不是萬能,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萬萬不能。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就就真的不能啦。在錢面前義氣有時就什麼都不是...

為什么現在的人因為遊戲輸了一把會如此憤怒

因為這種人被遊戲玩了,而不是玩遊戲 把遊戲看的太重了吧。打遊戲的人普遍不會控制情緒 因為現在的遊戲氪金太多了 國人抵制nba如此憤怒,為什麼去看中國賽?因為有的人覺得他畢竟買了票的,也是在中國舉辦,還不如去看所以才去的 因為這裡面有我們國家的隊員,所以要去加油 可能是因為他們覺得這樣的運動會更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