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送汪倫中汪倫是個什麼樣的人,贈汪倫中 李白是個什麼樣的人

時間 2022-02-17 09:45:12

1樓:匿名使用者

汪倫:李白在桃花潭結識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李白遊覽桃花潭時,汪倫常常用美酒款待他。臨走時,李白作這首詩贈與汪倫。

汪倫:李白的朋友。李白遊涇(jīng)縣(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時,附近賈村的汪倫經常用自己釀的美酒款待李白,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

宋蜀本李白集此詩題下有注曰:「白遊涇縣桃花潭,村人汪倫常醞美酒以待白,倫之裔孫至今寶其詩」。據此,後人多以為汪倫是一「村人」。

今人汪光澤、李子龍先後發現涇縣《汪氏宗譜》、《汪漸公譜》、《汪氏續修支譜》,確知「汪倫又名鳳林,仁素公之次子也,為唐時知名士,與李青蓮、王輞川諸公相友善,數以詩文往來贈答。青蓮居士尤為莫逆交。開元天寶間,公為涇縣令,青蓮往候之,款洽不忍別。

公解組後,居涇邑之桃花潭」(詳見《李白學刊》第二輯李子龍《關於汪倫其人》)。按此詩或為汪倫已閒居桃花潭時,李白來訪所作。李白於天寶十三載自廣陵、金陵至宣城,則此詩當不早於此前。

涇縣有個名叫汪倫的人,十分仰慕李白的為人和才學,很希望能跟李白交朋友。經人引薦汪倫見到了李白「先生好遊?撇處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李白聽後欣然前往。

進村 ,汪倫與眾鄉親早已在村頭迎候。李白見那裡清清涓涓,綠樹婆娑,風景十分秀麗,加上主人熱情厚道,心中好不歡喜,忙請汪倫陪自己去觀賞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這時,汪倫才躬身揖道出實情:

「信中『十里桃花』,不是說這裡有成片茂盛的桃樹林,而是乘舟十里才有一株桃花;『萬家酒店』,不是說這裡有鱗次櫛比的飯店酒樓,而是因為這裡有一家酒店的老闆姓萬。先生,我說中這樣描述,絕不是故意誆騙您,實在是真心實意想與您結交為友!先生不會見怪吧?

」 李白生性豪爽,汪倫一番肺腑之言早已讓他感動不已,於是兩人盡情暢飲,促膝談心,結為摯友。臨別時,汪倫踏歌送行,李白吟詩惜別,留下了《贈汪倫》這首千古名篇。

2樓:匿名使用者

盛唐隱士,性格豪爽,久慕李白之名,邀李村中小敘,甚投,結為摯友。李白臨別於桃花潭賦詩一首贈與汪倫,傳為佳話。

3樓:藍茆

汪倫是李白的乙個發燒友,在這之前,李白從未認識過他,因為聽說他那裡有好酒就拐道去拜訪了——很會投偶像所好的追星族

贈汪倫中 李白是個什麼樣的人

4樓:三國之長空

《贈汪倫》李白中的汪倫簡介:

汪倫,字文煥,一字鳳林,歙州黟縣(今安徽黃山市太平縣)。唐開元間任涇縣令,著名詩人李白好友。卸任後,由於留戀桃花潭,特將其家由黟縣遷往涇縣,居涇縣桃花潭畔。

天寶元年(740年)至寶應元年(761年),李白曾多次來安徽當塗、宣城、涇縣、秋浦、南陵等地,並遊歷涇縣桃花潭。汪倫以美酒待客。臨別時,李白作《贈汪倫》道: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唐朝天寶年間,汪倫聽說大詩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陽家,便寫信邀請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說:「先生好遊乎?

此處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處有萬家酒店。

」李白素好飲酒,又聞有如此美景,欣然應邀而至,卻未見信中所言盛景。汪倫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釀成的美酒與李白同飲,並笑著告訴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並無十里桃花。

萬家者,開酒店的主人姓萬,並非有萬家酒店。」李白聽後大笑不止,並不以為被愚弄,反而被汪倫的盛情所感動,適逢春風桃李花開日,群山無處不飛紅,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瑩,翠巒倒映,汪倫留李白連住數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別時送名馬八匹、官錦十緞。李白在東園古渡乘舟欲往萬村,登旱路去廬山,汪倫在古岸閣上設宴為李白餞行,並拍手踏腳,歌唱民間的《踏歌》相送,並又挑來兩罈酒贈於李白。

李白深深感激汪倫的盛意,作《贈汪倫》詩一首: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首詩描寫朋友之間友情,情真意切,千古動人心。詩中汪倫赤足踏歌而行,追趕到桃花潭渡口送別李白的場景,把朋友間那種即將離別難捨難分的的赤子情懷,表達得樸實無華,牽動手足之間的情誼也油然而露,感人肺腑!

汪倫也因而名留千古,婦孺皆知。

汪氏譜中還特別記載:47世祖泰元居太平,年四十卒,葬父墓側,生二子,仁泰、仁恭。到了仁泰是48世,生二子,鳳思、鳳林,鳳林即汪倫。

風思成才後在歙縣任縣令。歙縣是周公後漢末汪文和為避亂遷皖南汪氏第一居住地,40代後就遷太平縣了。所以譜中記載風思到歙縣任縣令是「復居故里」。

到風思時是49代,因此汪倫籍貫不是歙縣應是太平縣。汪倫出生在太平縣,到涇縣任縣令時,其父仁泰沒有隨長子風思去歙縣,而是隨次子汪倫遷居涇縣,直到81歲在涇縣桃花潭謝世。汪倫卸任後也定居於涇縣桃花潭。

為什麼長期以來,汪倫一直被以為是涇縣人?主要是皖南的一些《汪氏宗譜》記載有筆誤,將仁泰「自太平遷涇縣」,少了「隨子任」三個關鍵字。40世祖汪叔舉早就居歙縣(今屬績溪縣)大廟汪村,後人居太平縣。

從宋、明、清以來涇縣地方志都誤記汪倫是涇縣人。從2023年開始,桐城學者汪興吾根據桐城的多家《汪氏宗譜》考證第一次提出了汪倫是太平人的見解,隨後天津南開大學教授汪茂和經考證也認為太平縣的確是汪倫的籍貫和出生地。

5樓:文似花海

《贈汪倫》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於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遊歷時寫給當地好友汪倫的一首贈別詩。詩中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時,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十分樸素自然地表達出汪倫對李白那種樸實、真誠的情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句李白信手拈來,先用「深千尺」讚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緊接「不及」兩個字筆鋒一轉,用比較的手法,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李白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

全詩語言清新自然,想象豐富奇特,雖僅四句二十八字,卻膾炙人口,是李白詩中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

中國詩的傳統主張含蓄蘊藉。宋代詩論家嚴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

脈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補華也說詩「忌直貴曲」。然而,李白《贈汪倫》的表現特點是:

坦率,直露,絕少含蓄。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

而《贈汪倫》從詩人直呼自己的姓名開始,又以稱呼對方的名字作結,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詩的前半是敘事:先寫要離去者,繼寫送行者,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

「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之時。這句使讀者彷彿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

「忽聞岸上踏歌聲」,接下來就寫送行者。次句卻不像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只說聽見歌聲。一群村人踏地為節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

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聲先聞。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

詩的後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

桃花潭水是那樣地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絡起來。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麼汪倫送李白的情誼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尋味。

這裡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採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餘味,自然而又情真。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讚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贈汪倫李白是怎樣的乙個人

6樓:三國之長空

《贈汪倫》李白中的汪倫簡介:

汪倫,字文煥,一字鳳林,歙州黟縣(今安徽黃山市太平縣)。唐開元間任涇縣令,著名詩人李白好友。卸任後,由於留戀桃花潭,特將其家由黟縣遷往涇縣,居涇縣桃花潭畔。

天寶元年(740年)至寶應元年(761年),李白曾多次來安徽當塗、宣城、涇縣、秋浦、南陵等地,並遊歷涇縣桃花潭。汪倫以美酒待客。臨別時,李白作《贈汪倫》道: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唐朝天寶年間,汪倫聽說大詩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陽家,便寫信邀請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說:「先生好遊乎?

此處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處有萬家酒店。

」李白素好飲酒,又聞有如此美景,欣然應邀而至,卻未見信中所言盛景。汪倫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釀成的美酒與李白同飲,並笑著告訴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並無十里桃花。

萬家者,開酒店的主人姓萬,並非有萬家酒店。」李白聽後大笑不止,並不以為被愚弄,反而被汪倫的盛情所感動,適逢春風桃李花開日,群山無處不飛紅,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瑩,翠巒倒映,汪倫留李白連住數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別時送名馬八匹、官錦十緞。李白在東園古渡乘舟欲往萬村,登旱路去廬山,汪倫在古岸閣上設宴為李白餞行,並拍手踏腳,歌唱民間的《踏歌》相送,並又挑來兩罈酒贈於李白。

李白深深感激汪倫的盛意,作《贈汪倫》詩一首: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首詩描寫朋友之間友情,情真意切,千古動人心。詩中汪倫赤足踏歌而行,追趕到桃花潭渡口送別李白的場景,把朋友間那種即將離別難捨難分的的赤子情懷,表達得樸實無華,牽動手足之間的情誼也油然而露,感人肺腑!

汪倫也因而名留千古,婦孺皆知。

汪氏譜中還特別記載:47世祖泰元居太平,年四十卒,葬父墓側,生二子,仁泰、仁恭。到了仁泰是48世,生二子,鳳思、鳳林,鳳林即汪倫。

風思成才後在歙縣任縣令。歙縣是周公後漢末汪文和為避亂遷皖南汪氏第一居住地,40代後就遷太平縣了。所以譜中記載風思到歙縣任縣令是「復居故里」。

到風思時是49代,因此汪倫籍貫不是歙縣應是太平縣。汪倫出生在太平縣,到涇縣任縣令時,其父仁泰沒有隨長子風思去歙縣,而是隨次子汪倫遷居涇縣,直到81歲在涇縣桃花潭謝世。汪倫卸任後也定居於涇縣桃花潭。

為什麼長期以來,汪倫一直被以為是涇縣人?主要是皖南的一些《汪氏宗譜》記載有筆誤,將仁泰「自太平遷涇縣」,少了「隨子任」三個關鍵字。40世祖汪叔舉早就居歙縣(今屬績溪縣)大廟汪村,後人居太平縣。

從宋、明、清以來涇縣地方志都誤記汪倫是涇縣人。從2023年開始,桐城學者汪興吾根據桐城的多家《汪氏宗譜》考證第一次提出了汪倫是太平人的見解,隨後天津南開大學教授汪茂和經考證也認為太平縣的確是汪倫的籍貫和出生地。

贈汪倫的詩意是什麼意思,李白贈汪倫的詩意是什麼

雨說情感 詩意 李白坐上小船剛剛要離開,忽然聽到岸上傳來告別的歌聲。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麼深,也不及汪倫送別我的一片情深。原文 贈汪倫 唐代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此詩前兩句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時,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樸素自然地表達出汪倫對李白那種樸...

汪倫是個普通村民嗎?汪倫是什麼人

學者考證 送別李白的汪倫不是村民是縣令。日前,武漢歷史散文作家任蒙推出新書 反讀五千年 乙個文化學者的歷史沉思 據他考證,李白名詩 贈汪倫 中的汪倫不是普通村民,而是當時安徽涇陽的縣令。贈汪倫 全詩為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任蒙在書中介紹,歷代出版的 李白集...

贈汪倫整首詩的意思,《贈汪倫》李白的整首詩是什麼意思?

贈汪倫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詩文解釋 我乘船將要遠行,忽然聽見岸上踏地為節拍,有人邊走邊唱前來送行。桃花潭水雖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厚。詞語解釋 踏歌 邊唱歌邊用腳踏地作節拍。桃花潭 在今安徽涇縣。詩文賞析 公元七五五年,李白因受排擠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