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的有關,林散之的有關資料?

時間 2021-10-25 07:03:34

1樓:匿名使用者

生平簡介

林散之(1898一1989),安徽和縣烏江人。原名以霖,號三痴,後改名散之,別號左耳、散耳、聾叟、江上老人。 “草聖”的桂冠,不是自封的;它自然形成並得到社會的承認。

林散之先生被稱作草聖,有其特殊的社會因素和歷史淵源。林散之童年即喜塗鴉,十四歲喪父,由筆者外祖父曾梓亭介紹,至南京跟張青甫學習工筆人物畫,練就基本功。此後隨鄉親範培開先生學習書法,範先生授以安吳執筆之法,雙鉤懸腕,中鋒豎管,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三十以後,由含山進士張慄庵引薦,負籍滬上,拜黃賓虹為師,得“五筆七墨”之祕。一九三三年,遵黃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教導,開始影響一生的萬里之行。 散之晚年曆數自己學書歷程道:

“餘十六歲始學唐碑,三十以後學行書,學米;六十歲以後學草書。草書以大王為宗,釋懷素為體,王覺斯為友,董思白、祝希哲為賓。始啟之者,範先生;終成之者,張師與賓虹師也。

此餘八十年學書之大略也。” 秋水老師謂:“散老慣長鋒羊毫,蘸水,後掭墨,力運筆端,墨注紙上,水墨交融,滲化洇散,有意想不到的情趣。

鋒長則彈強,含墨量多,他以嫻熟的手法,提按轉折,澀進疾阻,似欹反正,將倒復起,曲處見直,圓中寓方,濃纖長短適度,燥潤枯溼合宜,但覺一片化機,滿紙精彩。”

———————————————————————————————————————————

林散之作品藝術特色

林散之的書法被稱為“散體”草書。他的字極其講究用筆,重視用筆。他用長鋒羊毫作書,並保持中鋒用筆而求瘦勁,這不僅須善於擇取古學之長,而且更需千錘百煉,把握到其中的奧妙。

林散之用筆變化多端,據目睹他作書的人說,他有時行筆緩慢,如作楷書,線條凝重,沉靜,枯澀,似春蠶吐絲;有時行筆疾厲,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急轉直下,如藤蔓簷,一氣呵成。正是這種豐富而微妙的變化,造成雄偉飄逸姿態,磅礴放曠的氣勢,劃沙折股的筆意,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林散之作書,注重變法。他說:“審事物,無不變者。

變者生之機,不變者死之餘,書法之變,尤為顯著。”正是這樣,他保持著常新的藝術追求,從學唐碑到學行書,六十歲以後學草,兼收諸家。自童年摹習,白首而成。

自清代至**時期,碑派書法較盛,大家輩出,相比之下,帖派顯得式微。林散之投入帖派隊伍,併成為帖學巨擘。如果說在現代帖派中的一些大手筆還依然保留著某種傳統中的纖細、柔弱,更偏重於秀美的美學特點,而在林散之的書法中,則極大地加強了雄強、奇變、蒼辣的成分,從而加強了一種力量感,特別在晚年的作品中,具有天然渾成的樸厚與灑脫。

從這種意義上說,林散之實踐他所謂的“變者生之機”的藝術觀念,對顯得有些萎靡的現代草書,進行了一定的突破與改革,而且這種創造性的努力已經成功了。

林散之書法的意義不僅在於富有個性的“散草”的創立,以及有關相應的結字、章法、用筆等方面的創造性的價值,而且還在於,啟示現當代書家在繼承深厚傳統的基礎上,如何與新的時代共同邁進,是否敢於並能夠作出雖是循序漸進,但卻是不斷地突破性的變革。

2樓:匿名使用者

林散之(1898一1989),安徽和縣烏江人。原名以霖,號三痴,後改名散之,別號左耳、散耳、聾叟、江上老人。 “草聖”的桂冠,不是自封的;它自然形成並得到社會的承認。

林散之先生被稱作草聖,有其特殊的社會因素和歷史淵源。林散之童年即喜塗鴉,十四歲喪父,由筆者外祖父曾梓亭介紹,至南京跟張青甫學習工筆人物畫,練就基本功。此後隨鄉親範培開先生學習書法,範先生授以安吳執筆之法,雙鉤懸腕,中鋒豎管,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三十以後,由含山進士張慄庵引薦,負籍滬上,拜黃賓虹為師,得“五筆七墨”之祕。一九三三年,遵黃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教導,開始影響一生的萬里之行。 散之晚年曆數自己學書歷程道:

“餘十六歲始學唐碑,三十以後學行書,學米;六十歲以後學草書。草書以大王為宗,釋懷素為體,王覺斯為友,董思白、祝希哲為賓。始啟之者,範先生;終成之者,張師與賓虹師也。

此餘八十年學書之大略也。” 秋水老師謂:“散老慣長鋒羊毫,蘸水,後掭墨,力運筆端,墨注紙上,水墨交融,滲化洇散,有意想不到的情趣。

鋒長則彈強,含墨量多,他以嫻熟的手法,提按轉折,澀進疾阻,似欹反正,將倒復起,曲處見直,圓中寓方,濃纖長短適度,燥潤枯溼合宜,但覺一片化機,滿紙精彩。”

參考資料:http://www.freehead.com/archiver/?tid-7608.html

3樓:婉轉

林散之作品欣賞:

關於書法歷史的資料

4樓:王珂

書法bai是漢字的書寫藝術

du。它不僅是中華民zhi族的文化瑰寶,而且在世界文化藝術dao寶庫回中獨放異采。

從夏商答周,經過春秋戰國,到秦漢王朝,二千多年的歷史發展也帶動了書法藝術的發展。這個時期內,各種書法體相續出現,有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簡帛朱墨手跡等。

其中篆書、隸書、草書、楷書等字型,在數百種雜體的篩選淘汰中定型,書法藝術開始了有序發展。

近代經過考證,關於中國文字起源,賈湖遺址文化已出現了原始文字性質的符號,距今8000—2023年,早於安陽殷墟的甲骨文卜辭4000多年,是迄今為止人類所知最早的文字雛形。

5樓:三自齋

中國書法copy史是和漢字發展史一致的,bai至今已有五六千du年的歷史

了。可以zhi辨認的最早文字是刻在龜甲和dao獸骨上的甲骨文,後來又發現刻在鼓形石上的石鼓文,再就是刻在青銅器上的金文,這些後來統稱為大篆。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由李斯領導統一文字,史稱秦篆,又稱小篆。

後有名程邈者,在小篆基礎上創隸書。史稱秦隸。

公元前206年,漢朝建立,隸書受到帝王重視,發展成熟,史稱漢隸。漢字由篆變隸,從此,漢字至今沒有太大的變化,史稱漢字隸變。

魏晉南北朝是書法藝術的頂峰,晉代以王羲之為代表,書家就有198人。

隋唐是書法藝術的極盛時期,唐楷有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為代表。

宋代有新意盎然的行書宋四家,即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元代趙孟頫的趙體,可與唐代歐、顏、柳並稱四大楷體。

明清書家很多,書體均有發展。

有關恐龍的,有關恐龍的資料

手機使用者 恐龍 dinosaur 這個字字面上的意義是 可怕的蜥蜴 這個詞是由英國解剖學家理查歐恩爵士 1804 1892 所創造,用來描述不符合現今生物的化石遺骸。恐龍是出現於二億四千五百萬年前,並繁榮於六千五百萬年前結束的中生代爬行動物。或為恐龍和與它同一時代的蛇頸龍 翼龍等的模糊總稱。恐龍在...

有關臺風的,有關臺風的資料

颱風颱風是產生於熱帶洋麵上的一種強烈的熱帶氣旋。颱風經過時常伴隨著大風和暴雨天氣。風向呈逆時針方向旋轉。等壓線和等溫線近似為一組同心圓。中心氣壓最低而氣溫最高。颱風分級。颱風按熱帶氣旋中心附近最大風力的大小進行分級。過去中國氣象部門將8級至11級風稱為颱風,12級和12級以上的稱為強颱風。1989年...

有關蜜蜂的,有關蜜蜂的資料

深南大道西 蜜蜂的窩,都是六角形的小房,排列得整整齊齊。蜂窩這種奇妙的六角形早就吸引人們的注意,為什麼小蜜蜂要把窩做成六角形,而不做成五角形,三角形或者四方形呢?以前,有些學者曾經測量過蜜蜂的蜂窩的尺寸,得到一個有趣的發現,那就是六角形窩洞的六個角,都有一致的規則,鈍角等於109度28分,銳角等於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