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子降兮北渚,目眇妙兮愁予 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怎

時間 2021-10-17 08:54:31

1樓:我的小太陽

【翻譯】: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我望眼欲穿心中哀愁,卻長得枝葉繁盛迷夢而已,只是在

夢中人不希望醒來。

九歌·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登白薠兮騁望,與佳期兮

夕張。鳥何萃兮薠中,罾何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朝馳餘馬兮江皋,夕濟兮西湛。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

兮偕逝。築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蓀壁兮紫壇,播芳椒兮成堂。桂棟兮蘭撩,辛夷楣兮藥

房。罔薜荔兮為帷,擗蕙榜兮既張。白玉兮為鎮,疏石蘭兮為芳。芷播芳椒兮成堂。桂棟兮

蘭撩,辛夷楣兮藥房。罔薜荔兮為帷,擗蕙榜兮既張。白玉兮為鎮,疏石蘭兮為芳。芷葺兮

荷屋,繚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九嶷繽兮並迎,靈之來兮如雲。

2樓:一生一世董永喜

1、美麗的公主快降臨北岸,我已憂愁滿懷望眼欲穿。涼爽的秋風陣陣吹來,洞庭湖波浪翻湧樹葉飄旋。

2、(1)帝子:天帝的兒女,指湘夫人。(2)渚:

水邊或水中淺灘。(3)向遠看的樣子。(4)愁予:

使我發愁。(5)嫋嫋:風力微弱的樣子。

(6)波:活用為動詞,翻起波浪。登白薠(fán)(7)兮騁望(8),與佳期(9)兮夕張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妙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這句怎麼翻譯?.

3樓:匿名使用者

]:美麗的公主快降臨北岸,我已憂愁滿懷望眼欲穿。。

(1)帝子:天帝的兒女,指湘夫人。(2)渚:水邊或水中淺灘。(3)向遠看的樣子。

(4)愁予:使我發愁。

嫋嫋(5)兮秋風,洞庭波(6)兮木葉下。

秋風吹來啊陣陣清涼,洞庭起浪啊落葉飄揚。

(5)嫋嫋:風力微弱的樣子。(6)波:活用為動詞,翻起波浪。

登白薠(fán)(7)兮騁望(8),與佳期(9)兮夕張(10)。

4樓:匿名使用者

屈原《九歌之四·湘夫人①》賞析

原 文譯 文注 釋帝子降兮北渚,②

目眇眇兮愁予。③

嫋嫋兮秋風,④

洞庭波兮木葉下。⑤

登白薠兮騁望,⑥

與佳期兮夕張。⑦

鳥何萃兮蘋中,⑧

罾何為兮木上?⑨

沅有芷兮澧有蘭,⑩

思公子兮未敢言。⑾

荒忽兮遠望,⑿

觀流水兮潺湲。⒀

麋何食兮庭中,⒁

蛟何為兮水裔?⒂

朝馳餘馬兮江皋,⒃

夕濟兮西澨。⒄

聞佳人兮召予,

將騰駕兮偕逝。⒅

築室兮水中,

葺之兮荷蓋。(19)

蓀壁兮紫壇,(20)

播芳椒兮成堂。(21)

桂棟兮蘭橑,(22)

辛夷楣兮藥房。(23)

罔薜荔兮為帷,(24)

擗蕙櫋兮既張。(25)

白玉兮為鎮,(26)

疏石蘭兮為芳。(27)

芷葺兮荷屋,(28)

繚之兮杜衡。(29)

合百草兮實庭,(30)

建芳馨兮廡門。(31)

九嶷繽兮並迎,(32)

靈之來兮如雲。(33)

捐餘袂兮江中,(34)

遺餘褋兮醴浦。(35)

搴汀洲兮杜若,(36)

將以遺兮遠者。(37)

時不可兮驟得,(38)

聊逍遙兮容與。

美麗的公主快降臨北岸,

我已憂愁滿懷望眼欲穿。

涼爽的秋風陣陣吹來,

洞庭湖波浪翻湧樹葉飄旋。

登上長著白薠的高地遠望,

與她定好約會準備晚宴。

為何鳥兒聚集在水草間,

為何魚網懸掛在大樹顛?

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幽蘭,

眷念公主卻不敢明言。

放眼展望一片空闊蒼茫,

只見清澈的流水潺潺。

為何山林中的麋鹿覓食庭院,

為何深淵裡的蛟龍擱淺水邊?

早晨我騎馬在江邊賓士,

傍晚就渡水到了西岸。

好像聽到美人把我召喚,

多想立刻駕車與她一起向前。

在水中建座別緻的宮室,

上面用荷葉覆蓋遮掩。

用香蓀抹牆紫貝裝飾中庭,

廳堂上把香椒粉撒滿。

用玉桂作梁木蘭為椽,

辛夷製成門楣白芷點綴房間。

編織好薜荔做個帳子,

再把蕙草張掛在屋簷。

拿來白玉鎮壓坐席,

擺開石蘭芳香四散。

白芷修葺的荷葉屋頂,

有杜衡草纏繞四邊。

彙集百草擺滿整個庭院,

讓門廊之間香氣瀰漫。

九嶷山的眾神一起相迎,

神靈的到來就像雲朵滿天。

把我的夾襖投入湘江之中,

把我的單衣留在澧水之濱。

在水中的綠洲採來杜若,

要把它送給遠方的戀人。

歡樂的時光難以馬上得到,

暫且放慢步子鬆弛心神。

①湘夫人:湘水之神,女性。一說即舜二妃娥皇和女英。

②帝子:猶天帝之子。因舜妃是帝堯之女,故稱。

③眇眇:望而不見的樣子。愁予:

使我發愁。④嫋(niao3鳥)嫋:綿長不絕的樣子。

⑤洞庭:洞庭湖。⑥登:

此字據《楚辭補註》引一本補。白薠(fan2煩):一種近水生的秋草,或謂乃“蘋”之誤。

騁望:放眼遠眺。⑦佳期:

與佳人的約會。張:陳設。

⑧何:此字據《楚辭補註》引一本補。萃:

集聚。蘋:水草名。

⑨罾(zeng1增):魚網。

⑩沅、醴:沅水和澧水,均在湖南。醴,《楚辭補註》引一本作澧,下同。茝(zhi2止):即白芷,一種香草。

⑾公子:指湘夫人。

⑿荒忽:猶“恍惚”,迷糊不清的樣子。

⒀潺湲:水緩慢流動的樣子。

⒁麇:一種似鹿而大的動物,俗稱“四不象”。

⒂蛟:傳說中的龍類動物。裔:邊沿。

⒃皋:水邊高地。

⒄濟:渡。澨(shi4逝):水邊。

⒅騰駕:駕著馬車賓士。偕逝:同往。

(19)葺(qi4氣):編結覆蓋。蓋:指屋頂。

(20)蓀:香草名。紫:紫貝。壇:中庭,楚地方言。

(21)椒:花椒,多用以除蟲去味。成:借作“盛”。

(22)棟:屋樑。橑(lao3老):屋椽。

(23)辛夷:香木名。楣:門上橫樑。藥:即白芷。

(24)罔:同“網”,編結。薜荔:一種蔓生香草。帷:幕帳。

(25)擗(pi3癖):掰開。櫋(mian2棉):簷間木。

(26)鎮:鎮壓坐席之物。

(27)疏:分列。石蘭:香草名。

(28)芷:白芷。荷屋:荷葉覆頂的房屋。

(29)繚:纏繚。杜衡:香草名。

(30)合:會集。實:充實。

(31)馨:遠傳的香氣。廡:走廊。

(32)九嶷:湖南九嶷山,即傳說中舜的葬地。繽:眾多紛雜的樣子。

(33)靈:神靈。如雲:形容眾多。

(34)袂(mei4妹):揚雄《方言》釋為“複襦”,也就是夾襖。高亨《詩經今注》以為系“祑”的傳寫之誤,作佩囊解。

(35)遺:丟下。褋(die2蝶):單衣。

(36)搴(千):摘取。汀洲:水中或水邊平地。杜若:香草名。

(37)遺(wei4味):贈送。

(38)驟:驟然,立即。

應該有幫助

5樓:匿名使用者

“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 《九歌》 ) 自從屈原吟唱出這動人的詩句,它的鮮明的形象,影響了此後歷代的詩人們,許多為人傳誦的詩篇正是從這裡得到了啟發。如謝莊《月賦》說:

“洞庭始波,木葉微脫。”陸厥的《臨江王節士歌》又說:“木葉下,江波連,秋月照浦雲歇山。

”至於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風吹木葉,還似洞庭波。”則其所受的影響更是顯然了。

在這裡我們乃看見“木葉”是那麼突出地成為詩人們筆下鍾愛的形象。

“木葉”是什麼呢?按照字面的解釋,“木”就是“樹”,“木葉”也就是“樹葉”,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說明的;可是問題卻在於我們在古代的詩歌中為什麼很少看見用“樹葉”呢?其實“樹”倒是常見的,例如屈原在《橘頌》裡就說: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而淮南小山的《招隱士》裡又說:“桂樹叢生兮山之幽。

”無名氏古詩裡也說:“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可是為什麼單單“樹葉”就不常見了呢?

一般的情況,大概遇見“樹葉 ” 的時候就都簡稱之為“葉”,例如說:“葉密鳥飛礙,風輕花落遲。” ( 蕭綱《折楊柳》 ) “皎皎雲間月,灼灼葉中華。

”( 陶淵明《擬古》 ) 這當然還可以說是由於詩人們文字洗煉的緣故,可是這樣的解釋是並不解決問題的,因為一遇見“木葉”的時候,情況就顯然不同起來;詩人們似乎都不再考慮文字洗煉的問題,而是儘量爭取通過“木葉”來寫出流傳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柳惲《搗衣詩》 )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 沈佺期《古意》 ) 可見洗煉並不能作為“葉”字獨用的理由,那麼“樹葉”為什麼從來就無人過問呢?至少從來就沒有產生過精彩的詩句。而事實又正是這樣的,自從屈原以驚人的天才發現了“木葉”的奧妙,此後的詩人們也就再不肯輕易把它放過;於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詩歌的語言中,乃又不僅限於“木葉”一詞而已。

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詩中說:“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這裡的“落木”無疑的正是從屈原《九歌》中的“木葉”發展來的。

按“落木蕭蕭下”的意思當然是說樹葉蕭蕭而下,照我們平常的想法,那麼“葉”字似乎就不應該省掉,例如我們無妨這麼說:“無邊落葉蕭蕭下”,豈不更為明白嗎?然而天才的杜甫卻寧願省掉“木葉”之“葉”而不肯放棄“木葉”之“木”,這道理究竟是為什麼呢?

事實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賦》裡已經說過:“辭洞庭兮落木,去涔陽兮極浦。”這裡我們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詞確乎並非偶然了。

古代詩人們在前人的創造中學習,又在自己的學習中創造,使得中國詩歌語言如此豐富多彩,這不過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

“木葉”之與“樹葉”,不過是一字之差,“木”與“樹”在概念上原是相去無幾的,然而到了藝術形象的領域,這裡的差別就幾乎是一字千里。

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是什麼意思

6樓:最棒的

洞庭湖水微波泛動,湖畔枯黃的樹葉隨風搖落。

出自湘夫人,屈原的作品

嫋嫋:風吹物而搖動貌.下:紛飛。

意思為:萬物不住搖啊秋風吹拂,洞庭湖波湧啊落葉紛飛。

“嫋嫋”的疊音,給人以一種不斷的持續感,並聯想到時間的流動,消逝。而隨後的“秋風”,則似乎是對“嫋嫋”的註釋——一種秋風的時間,生命最後的時間。賦體詩中的語氣助詞“兮”字很有意思,它不僅心律一般鼓盪著詩篇,它還將一句詩在形式上分成了兩座島嶼,相互註釋,相互呼應,打破了單向度的主屬關係。

7樓:ゞ蘇堇

出自湘夫人,屈原的作品

嫋嫋:風吹物而搖動貌.下:紛飛。

意思為:萬物不住搖啊秋風吹拂,洞庭湖波湧啊落葉紛飛。

8樓:匿名使用者

“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 《九歌》 ) 自從屈原吟唱出這動人的詩句,它的鮮明的形象,影響了此後歷代的詩人們,許多為人傳誦的詩篇正是從這裡得到了啟發。如謝莊《月賦》說:

“洞庭始波,木葉微脫。”陸厥的《臨江王節士歌》又說:“木葉下,江波連,秋月照浦雲歇山。

”至於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風吹木葉,還似洞庭波。”則其所受的影響更是顯然了。

在這裡我們乃看見“木葉”是那麼突出地成為詩人們筆下鍾愛的形象。

“木葉”是什麼呢?按照字面的解釋,“木”就是“樹”,“木葉”也就是“樹葉”,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說明的;可是問題卻在於我們在古代的詩歌中為什麼很少看見用“樹葉”呢?其實“樹”倒是常見的,例如屈原在《橘頌》裡就說: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而淮南小山的《招隱士》裡又說:“桂樹叢生兮山之幽。

”無名氏古詩裡也說:“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可是為什麼單單“樹葉”就不常見了呢?

一般的情況,大概遇見“樹葉 ” 的時候就都簡稱之為“葉”,例如說:“葉密鳥飛礙,風輕花落遲。” ( 蕭綱《折楊柳》 ) “皎皎雲間月,灼灼葉中華。

”( 陶淵明《擬古》 ) 這當然還可以說是由於詩人們文字洗煉的緣故,可是這樣的解釋是並不解決問題的,因為一遇見“木葉”的時候,情況就顯然不同起來;詩人們似乎都不再考慮文字洗煉的問題,而是儘量爭取通過“木葉”來寫出流傳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柳惲《搗衣詩》 )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 沈佺期《古意》 ) 可見洗煉並不能作為“葉”字獨用的理由,那麼“樹葉”為什麼從來就無人過問呢?至少從來就沒有產生過精彩的詩句。而事實又正是這樣的,自從屈原以驚人的天才發現了“木葉”的奧妙,此後的詩人們也就再不肯輕易把它放過;於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詩歌的語言中,乃又不僅限於“木葉”一詞而已。

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詩中說:“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這裡的“落木”無疑的正是從屈原《九歌》中的“木葉”發展來的。

按“落木蕭蕭下”的意思當然是說樹葉蕭蕭而下,照我們平常的想法,那麼“葉”字似乎就不應該省掉,例如我們無妨這麼說:“無邊落葉蕭蕭下”,豈不更為明白嗎?然而天才的杜甫卻寧願省掉“木葉”之“葉”而不肯放棄“木葉”之“木”,這道理究竟是為什麼呢?

事實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賦》裡已經說過:“辭洞庭兮落木,去涔陽兮極浦。”這裡我們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詞確乎並非偶然了。

古代詩人們在前人的創造中學習,又在自己的學習中創造,使得中國詩歌語言如此豐富多彩,這不過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

“木葉”之與“樹葉”,不過是一字之差,“木”與“樹”在概念上原是相去無幾的,然而到了藝術形象的領域,這裡的差別就幾乎是一字千里。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妙兮愁予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這句

美麗的公主快降臨北岸,我已憂愁滿懷望眼欲穿。1 帝子 天帝的兒女,指湘夫人。2 渚 水邊或水中淺灘。3 向遠看的樣子。4 愁予 使我發愁。裊裊 5 兮秋風,洞庭波 6 兮木葉下。秋風吹來啊陣陣清涼,洞庭起浪啊落葉飄揚。5 裊裊 風力微弱的樣子。6 波 活用為動詞,翻起波浪。登白薠 f n 7 兮騁望...

秦時明月出到哪了俄,《秦時明月之帝子降兮》湘夫人是俄皇還是女英

它出自 秦時明月.諸子百家 是現代作品,原創。全文如下 北嶺有雁,羽若雪兮 朔風哀哀,比翼南飛 翼折雨兮,奈之若何 朔風凜凜,終不離兮。應該是 莊子 朔風哀哀,比翼南飛。一折羽兮,奈之若何 朔風凜凜,終不離兮 北冥鯤,幾千里也 化其鵬,其翼幾千 駕長風,徙於南冥 南冥者,為天池也 君不聞,知己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