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隱《雪》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時間 2021-10-15 00:27:50

1樓:匿名使用者

羅隱 盡道豐年瑞, 豐年事若何?

長安有貧者, 為瑞不宜多。

有一類詩,剛接觸時感到質木無文,平淡無奇,反覆涵詠,卻發現它自有一種發人深省的藝術力量。羅隱的《雪》就是這樣的作品。

題目是“雪”,詩卻非詠雪,而是發了一通雪是否瑞兆的議論。絕句長於抒情而拙於議論,五絕篇幅極狹,尤忌議論。作者偏用其短,看來是有意造成一種特殊的風格。

瑞雪兆豐年。辛勤勞動的農民看到飄飄瑞雪而產生豐年的聯想與期望,是很自然的。但眼下是在繁華的帝都長安,這“盡道豐年瑞”的聲音就頗值得深思。

“盡道”二字,語含譏諷。聯絡下文,可以揣知“盡道豐年瑞”者是和“貧者”不同的另一世界的人們。這些安居深院華屋、身襲蒙茸皮裘的達官顯宦、富商大賈,在酒酣飯飽、圍爐取暖、觀賞一天風雪的時候,正異口同聲地大發瑞雪兆豐年的議論,他們也許會自命是悲天憫人、關心民生疾苦的仁者呢!

正因為是此輩“盡道豐年瑞”,所以接下去的是冷冷的一問:“豐年事若何?”即使真的豐年,情況又怎樣呢?

這是反問,沒有作答,也無須作答。“盡道豐年瑞”者自己心裡清楚。唐代末葉,苛重的賦稅和高額地租剝削,使農民無論豐歉都處於同樣悲慘的境地。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山前有熟稻,紫穗襲人香。細獲又精舂,粒粒如玉璫。持之納於官,私室無倉箱”。

這些詩句對“事若何”作出了明確的回答。但在這首詩裡,不道破比道破更有藝術力量。它好象當頭一悶棍,打得那些“盡道豐年瑞”者啞口無言。

三、四兩句不是順著“豐年事若何”進一步抒感慨、發議論,而是回到開頭提出的雪是否為瑞的問題上來。因為作者寫這首詩的主要目的,並不是抒寫對貧者雖處豐年仍不免凍餒的同情,而是向那些高談豐年瑞者投一匕首。“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

”好象在一旁冷冷地提醒這些人:當你們享受著山珍海味,在高樓大廈中高談瑞雪兆豐年時,恐怕早就忘記了這帝都長安有許許多多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露宿街頭的“貧者”。他們盼不到“豐年瑞”所帶來的好處,卻會被你們所津津樂道的“豐年瑞”所凍死。

一夜風雪,明日長安街頭會出現多少“凍死骨”啊!“為瑞不宜多”,彷彿輕描淡寫,略作詼諧幽默之語,實際上這裡面蘊含著深沉的憤怒和熾烈的感情。平緩從容的語調和犀利透骨的揭露,冷雋的諷刺和深沉的憤怒在這裡被和諧地結合起來了。

雪究竟是瑞兆,還是災難,離開一定的前提條件,是很難辯論清楚的,何況這根本不是詩的任務。詩人無意進行這樣一場辯論。他感到憎惡和憤慨的是,那些飽暖無憂的達官貴人們,本與貧者沒有任何共同感受、共同語言,卻偏偏要裝出一副對豐年最關心、對貧者最關切的面孔,因而他抓住“豐年瑞”這個話題,巧妙地作了一點反面文章,扯下了那些“仁者”的假面具,讓他們的尊容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詩裡沒有直接出現畫面,也沒有任何形象的描繪。但讀完全詩,詩人自已的形象卻鮮明可觸。這是因為,詩中那些看來缺乏形象性的議論,不僅飽含著詩人的憎惡、蔑視、憤激之情,而且處處顯示出詩人幽默詼諧、憤世疾俗的性格。

從這裡可以看出,對詩歌的形象性是不宜作過分偏狹的理解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常言道,瑞雪兆豐年,雪越大越多就越好,這是衣食無憂、養尊處優的富人心理。可是對於長安城的那些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路宿街頭的百姓而言,這迅猛冰冷的大雪不知會帶給他們怎樣的苦況呢!瑞雪兆豐年,路有凍死骨啊!

詩人詛咒這場雪,控訴那個不公平、不合理的社會。

羅隱《雪》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樓:sky永遠的青峰

題目是“雪”,卻非詠雪,而是發了一通雪是否瑞兆的議論。絕句長於抒情而拙於議論,五絕篇幅極狹,尤忌議論。作者偏用其短,看來是有意造成一種特殊的風格。

瑞雪兆豐年。辛勤勞動的農民看到飄飄瑞雪而產生豐年的聯想與期望,是很自然的。但眼下是在繁華的帝都長安,這“盡道豐年瑞”的聲音就頗值得深思。

“盡道”二字,語含譏諷。聯絡下文,可以揣知“盡道豐年瑞”者是和“貧者”不同的另一世界的人們。這些安居深院華屋、身襲蒙茸皮裘的達官顯宦、富商大賈,在酒酣飯飽、圍爐取暖、觀賞一天風雪的時候,正異口同聲地大發瑞雪兆豐年的議論,他們也許會自命是悲天憫人、關心民生疾苦的仁者呢!

正因為是此輩“盡道豐年瑞”,所以接下去的是冷冷的一問:“豐年事若何?”即使真的豐年,情況又怎樣呢?

這是反問,沒有作答,也無須作答。“盡道豐年瑞”者自己心裡清楚。唐代末葉,苛重的賦稅和高額地租剝削,使農民無論豐歉都處於同樣悲慘的境地。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山前有熟稻,紫穗襲人香。細獲又精舂,粒粒如玉璫。持之納於官,私室無倉箱”。

這些詩句對“事若何”作出了明確的回答。但在這首詩裡,不道破比道破更有藝術力量。它好象當頭一悶棍,打得那些“盡道豐年瑞”者啞口無言。

三、四兩句不是順著“豐年事若何”進一步抒感慨、發議論,而是回到開頭提出的雪是否為瑞的問題上來。因為作者寫這首詩的主要目的,並不是抒寫對貧者雖處豐年仍不免凍餒的同情,而是向那些高談豐年瑞者投一匕首。“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

”好象在一旁冷冷地提醒這些人:當你們享受著山珍海味,在高樓大廈中高談瑞雪兆豐年時,恐怕早就忘記了這帝都長安有許許多多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露宿街頭的“貧者”。他們盼不到“豐年瑞”所帶來的好處,卻會被你們所津津樂道的“豐年瑞”所凍死。

一夜風雪,明日長安街頭會出現多少“凍死骨”啊!“為瑞不宜多”,彷彿輕描淡寫,略作詼諧幽默之語,實際上這裡面蘊含著深沉的憤怒和熾烈的感情。平緩從容的語調和犀利透骨的揭露,冷雋的諷刺和深沉的憤怒在這裡被和諧地結合起來了。

雪究竟是瑞兆,還是災難,離開一定的前提條件,是很難辯論清楚的,何況這根本不是詩的任務。詩人無意進行這樣一場辯論。他感到憎惡和憤慨的是,那些飽暖無憂的達官貴人們,本與貧者沒有任何共同感受、共同語言,卻偏偏要裝出一副對豐年最關心、對貧者最關切的面孔,因而他抓住“豐年瑞”這個話題,巧妙地作了一點反面文章,扯下了那些“仁者”的假面具,讓他們的尊容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詩裡沒有直接出現畫面,也沒有任何形象的描繪。但讀完了全詩,詩人自已的形象卻鮮明可觸。這是因為,詩中那些看來缺乏形象性的議論,不僅飽含著詩人的憎惡、蔑視、憤激之情,而且處處顯示出詩人幽默詼諧、憤世疾俗的性格。

從這裡可以看出,對詩歌的形象性是不宜作過分偏狹的理解的。 ▲

參考資料:

1、吉林大學中文系 .唐詩鑑賞大典(十二) :吉林大學出版社 ,2009 :169-170 .

2、蕭滌非 等 .唐詩鑑賞辭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3 :1280-1281 .

羅隱的《雪》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4樓:z趙家大小姐

【雪】 羅隱

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

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

詩人逕以議論入詩,這在唐詩中是很罕見的。首句「盡道豐年雪」,其實所謂「盡道」,卻不是普天下人「盡道」,只是達官顯宦、富商大賈這一階層的人在「盡道」。所以,詩的第二句「豐年事若何」其實就是向這階層的人反問:

即使真的豐年,情況又會怎樣呢?只因為,唐末,苛稅重租,農民不管是豐收歉收,處境都是悲慘的,不過,詩人僅是反問,卻沒有道破底蘊,

三、四句已轉而回應這詩開始時提出的問題:「雪是否為瑞」?

詩人自己的答案是:「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這是告訴那些顯貴階層,不要忘記長安城裡有許多貧民,他們可能還未有機會分享「豐年瑞」的好處,就已給風雪帶來的寒流凍死!

總說詩忌議論,但劉學鍇先生認為,讀完這首詩,詩人自己的形像卻鮮明可觸。這是因為,詩中那些看來缺乏形象性的議論,不僅飽含著詩人的憎惡、蔑視、憤激之情,而且處處顯示出詩人幽默詼諧、憤世疾俗的性格。

5樓:匿名使用者

常言道,瑞雪兆豐年,雪越大越多就越好,這是衣食無憂、養尊處優的富人心理。可是對於長安城的那些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路宿街頭的百姓而言,這迅猛冰冷的大雪不知會帶給他們怎樣的苦況呢!瑞雪兆豐年,路有凍死骨啊!

詩人詛咒這場雪,控訴那個不公平、不合理的社會。

羅隱的《峰》、《雪》兩首詩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

6樓:匿名使用者

《雪》表達了作者對貧民百姓的憐憫之情。

《蜂》表達了作者對蜂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讚美之情。

馬詩 李賀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7樓:小白家裡小白

廣闊的原野,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彎如金鉤。這邊塞爭戰之處,正是良馬和英雄大顯身手之地;然而,何時戰馬才能配上金制轡腦,飛奔在清秋的大地上?

詩人自比為良馬,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慨和建功立業的抱負。

原詩:《馬詩二十三首·其五》唐代: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註釋:1、燕山:山名,在現河北省的北部。

2、鉤:彎刀,是古代的一種兵器,形似月牙。

3、金絡腦:用**裝飾的馬籠頭,說明馬具的華貴。

釋義: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如彎鉤一般。

何時才能受到皇帝賞識,給我這匹駿馬佩戴上**打造的轡頭,讓我在秋天的戰場上馳騁,立下功勞呢?

作者簡介: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是“長吉體詩歌開創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淵的叔父李亮(大鄭王)後裔。

擴充套件資料:

《馬詩二十三首·其四》唐代:李賀

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釋義:這匹馬不像是人間的凡馬,似乎是天上的房星下凡。

它看上去瘦骨磷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好像還能聽見錚錚的銅聲。

賞析:“瘦骨”寫形,表現馬的處境;“銅聲”寫質,反映馬的素質。這匹馬瘦骨嶙嶙,說明境遇不好。

在常人的眼裡,它不過是匹筋疲力盡的凡馬,只有真正愛馬並且善於相馬的人,才不把它當作凡馬看待。

銅聲悅耳,表明器質精良,從而生動地顯示了這匹馬骨力堅勁的美好素質,使內在的東西外現為可聞、可見、可感、可知的物象。“素質”原很抽象,“聲音”也比較難於捉摸,它們都是“虛”的東西。

以虛寫虛,而又要化虛為實,的確很不容易,而詩人只用了短短五個字就做到了,形象化技法之高妙,可說已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尤其可貴的是,詩歌通過寫馬,創造出物我兩契的深遠意境。詩人懷才不遇,景況淒涼,恰似這匹瘦馬。

他寫馬,不過是婉曲地表達出鬱積心中的怨憤之情。

《牧童》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國之長空 一 牧童 表達了詩人內心世界對遠離喧囂 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嚮往之情。二 擴充套件知識 1 原詞欣賞 牧童 草鋪橫野六七裡,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2 作品簡介 牧童 是唐朝詩人呂岩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反映了牧童生活的恬靜與閒...

嫦娥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人以詩中嫦娥的遭際來抒發自己本欲在仕途上求得進取,而實際卻導致長期漂泊流寓的不幸。表達了詩人對懷才不遇的不平之感。絕句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倦風舞柳 很多唐人絕句詩歌是哪一首呢 無比加革百科 素什錦年,聚也難,別也難,滿目秋蓬揮不去心的淒涼,凋零如花香凌颯的記憶,顛簸在來世苦短的輪迴...

出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出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小貝的育兒經 古詩出塞,這首詩大家都學習過,詩人要表達的感情是我們要了解的 小勳愛吃肉 出塞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爭,使國家得到安寧,讓人民過上安定生活的思想感情。 歲月不寒 表達了作者對將士們久徵未歸的同情,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希望朝廷起用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爭,使國家得到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