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關山月 李白 的相關賞析,李白 關山月 的 天山 是哪座山

時間 2021-10-15 00:10:09

1樓:亦夢之城

關山月》為樂府舊題,多寫邊塞之事,亦有抒戍邊之苦。王昌齡《從軍行》詩中有“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句,可見,在唐代邊塞,《關山月》是較常見的。 李白的這首《關山月》,也是描寫邊塞軍旅生活。

我們不妨將這首詩分成三部分去看。 第一部分,即前四句。“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寥寥數筆,便把邊塞所特有的雄渾景象描摹出來。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玉門關乃唐代重要關隘,許多邊塞詩都提及此處,如“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等。兒本詩卻寫“吹度玉門關”,似乎與“春風”句不符,其實表達的是同一意思:首先,“玉門關”是虛寫,它已經成為邊塞的象徵,如同灞橋代離別之處一樣;再者,詩人寫道“長風幾萬裡”才“吹度玉門關”,足見邊塞之遠。

這一部分,詩人主要寫出邊塞的自然環境,像描繪畫的背景,來烘托下面的內容。 第二部分,即中間四句。“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這一聯,用典故來說明該處的軍事意義。

漢高祖劉邦攻打匈奴,在白登被圍困,險些全軍覆沒。而青海灣一帶,乃草木茂盛之沃野,遊牧生活的胡人姿勢窺覦已久。詩人自然得到“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這一結論。

這一代戰禍不斷,多少將軍“馬革裹屍”,多少戰士成了“無定河邊骨”,真是“古來征戰幾人回”?這一部分承接上部分,寫出邊塞的險要,突出該處的軍事背景,同時又為下一部分“張本”。

第三部分,即最後四句。“戍客望邊邑”,一個“客”字寫出戰士遠離家鄉之愁,自然“思歸多苦顏”。此地是軍事要地,重兵把守,**能回家呢?

思歸而不能歸,只能是“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這四句其實是畫的主體,我們能想象出這樣的情景:夜深人靜,戍邊將士望著遠處,心裡卻思念著家鄉,不禁愁眉禁蹙,邊塞軍旅之苦,思鄉念家之切,同時湧上心頭,只得呆呆地望著高大的城樓,千憂萬愁便化成了一聲又一聲的嘆息。

這一部分,在前兩部分的烘托渲染下,愈見悲涼。

李白<<關山月>>的"天山"是哪座山?

2樓:千島雲

“崑崙”和“祁連”的語義都是“天象之大”,所以祁連山還有個名字:“天山”。唐代李白《關山月》詩中有“明月出天山”句,“天山”指的就是祁連山而非新疆那座天山。

《淮南子•墜形訓》中對古崑崙還有一段大氣磅礴的描寫:“崑崙之邱,或上倍之,是謂涼風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謂懸圃,登之乃靈,能使風雨:或上倍之,乃維上天,登之乃神,是謂太帝之居。

”這段話徑寫高峻非同尋常的祁連就是登天之梯。祁連主峰名天梯山,是有來由的。

3樓:牽贊

《啊,崑崙山!》是李斌奎描寫西部邊塞“大兵”生活的長篇新作。你也許要遺憾它缺少巨集大的場面、錯綜複雜的多組人物關係,但你卻能從作品關於崑崙山雄奇壯麗的風光描寫和“崑崙人”感人的奮鬥中受到革命英雄主義的激發,得到獨特的審美享受。

山,崑崙山:“千峰競起。萬仞直立,似斧、似劍、似擎天玉柱。

山連著山,峰銜著峰,紅色的巖、黑色的石,黃色的壁,在頭上,在腳下,在身邊。望不絕這山的天地哪是頭哪是尾,只見那喀喇喀什冰河時而在深谷中漫漫遊蕩,時而跌入萬丈深淵。……”暴風雪,崑崙山乍起的暴風雪:

“雲層、雲塊、雲翳,深灰色的,灰白色的、灰黑色的,……網結成厚厚的沉重的雲幕,從天邊漫上來。白晝的光亮,被壓抑的死灰的顏色無情地吞噬掉了。……耳邊響起了嗚嗚的吼叫聲,開始象是口哨,慢慢地耳膜感到擠壓——啊,怒吼了,咆哮了,彷彿賓士的千軍萬馬, 又彷彿震耳欲聾的海

祁連主峰一帶為古崑崙山,古人對此有明確的斷定。《括地誌》說,“崑崙在肅州酒泉縣南八十里”。顏師古註釋《後漢書·明帝紀》文中的“崑崙塞”說:

“崑崙,山名,因以為塞。(崑崙山)在今肅州酒泉縣西南,山有崑崙之體,故名之。”《晉書·張軌傳》載:

“永和元年,以世子重華為五官中郎將、涼州刺史。酒泉太守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崑崙之體也。

周穆王見西王母,樂而忘歸,即謂此山。此山有石室玉堂,珠璣鏤飾,煥若神宮。宜立西王母祠,以裨朝廷無疆之福。

’駿從之。”

考證“崑崙”至“祁連”的名稱演化,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上古時中國之境,《神農紀》說炎帝其地“西至三危”,三危即今酒泉市轄區內的敦煌三危山;黃帝時其土地“西至崆峒”(《黃帝紀》),此崆峒指酒泉市轄區內的崆峒,而非甘肅平涼的那座;《尚書·舜典》說“竄三苗於三危”;《尚書·禹貢》說夏禹土地“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流沙指居延、敦煌一帶。那時祁連山主峰一帶雖近中國西極,但屬域內,“崑崙”一詞屢見諸典籍。

秦漢之際匈奴侵入河西后, “祁連”詞彙才開始出現。就筆者所知,“祁連”一詞最早見於司馬遷《史記》中,而稍早於《史記》的劉安的《淮南子》中尚無此詞。顏師古云“匈奴謂天為祁連”,匈奴語“祁連”和漢語“崑崙”語義相同。

“祁連”當是“崑崙”的匈奴語轉音或意譯。祁連山即古崑崙山,古崑崙山即祁連山,本是同一座山,在此可明。有關崑崙的神話,如太帝在下界的都城,西王母的玉山、瑤池、居室,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穆天子會西王母,白娘子盜仙草,等等,皆指的此山,在此亦可明矣。

《左傳》曰:后羿自鉏遷於窮石。《淮南子》注云:

窮石,山名,在張掖也。張掖距酒泉僅220公里。《山海經》敘述崑崙時曾提到羿,《淮南子·覽冥篇》說 “羿求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嫦娥竊以奔月”。

將嫦娥奔月、敦煌飛天、酒泉東風航天城這三件事物聯絡起來,充分說明酒泉是中華民族飛天理想的起源地和實踐地。

“崑崙”和“祁連”的語義都是“天象之大”,所以祁連山還有個名字:“天山”。唐代李白《關山月》詩中有“明月出天山”句,“天山”指的就是祁連山而非新疆那座天山。

《淮南子·墜形訓》中對古崑崙還有一段大氣磅礴的描寫:“崑崙之邱,或上倍之,是謂涼風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謂懸圃,登之乃靈,能使風雨:或上倍之,乃維上天,登之乃神,是謂太帝之居。

”這段話徑寫高峻非同尋常的祁連就是登天之梯。祁連主峰名天梯山,是有來由的。

4樓:匿名使用者

天山,祁連山,位於甘肅省西北部。匈奴語呼天為“祁連”,故祁連山亦稱天山。

關山月(唐)李白的詩怎麼寫

5樓:匿名使用者

《關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李白的《關山月》的意思

6樓:匿名使用者

關山月 李白

李白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名人名句:【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名人名句:【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名人名句:【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客中作  李白賞析】

【詩文解釋】

明月從天山升起,出沒在蒼茫的雲海之中。長風吹過幾萬里,一直吹過玉門關。漢武帝曾經出兵白登,胡人窺視著青海湖。

自古以來征戰的地方,看不到幾個人能夠生還。戰士們看到這一片淒涼景象,思念家鄉多是滿臉愁苦。想家中的妻子在高樓上,一定是嘆息聲不斷。

【詞語解釋】

天山:甘肅祁連山。因漢時匈奴稱“天”為“祁連”,所以祁連山也叫做天山。

玉門關:古代通西域要道,故址在敦煌西邊。

下:出兵。

白登道:指漢高祖與匈奴交戰,在白登山被困事。

胡:指吐蕃。

由來:從來。

戍客:駐守邊塞的士兵。

苦顏:愁苦的容顏。

高樓:指高樓中的思婦。

未應閒:該是不會停止的。

【詩文賞析】

在本詩中,詩人李白沒有把徵人思婦之情寫得纖弱和過於愁苦,而是用“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的萬里邊塞圖景來引發這種感情。

反映出了詩人浩渺的胸襟。用寬廣的時空做背景,把眼前的離愁別緒融合進去,從而產生更加深遠的意境,這是一種高超的藝術手筆。詩人在本詩中描寫了征戰邊疆的苦楚,展示了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痛苦及所付出的巨大犧牲,從而揭示出本詩反戰的主題。

本詩層次分明,結構緊湊,意境深遠,感人肺腑。

【賞析1】

這首詩描繪了邊塞的風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層轉入戍卒與思婦兩地相思的痛苦。開頭的描繪都是為後面作渲染和鋪 墊,而側重寫望月引起的情思。

【賞析2】

在本詩中,詩人李白沒有把徵人思婦之情寫得纖弱和過於愁苦,而是用“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的萬里邊塞圖景來引發這種感情。

反映出了詩人浩渺的胸襟。用寬廣的時空做背景,把眼前的離愁別緒融合進去,從而產生更加深遠的意境,這是一種高超的藝術手筆。詩人在本詩中描寫了征戰邊疆的苦楚,展示了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痛苦及所付出的巨大犧牲,從而揭示出本詩反戰的主題。

本詩層次分明,結構緊湊,意境深遠,感人肺腑。

【賞析3】

李白這首用樂府古題寫戍客、思婦互相熱切思念的詩歌,與其他詩人相同題材的詩作相比較,有其顯著特色。詩人先從闊遠處落墨,大得寸進尺揮酒,用四句詩描繪了河西邊地蒼茫遼闊、雄渾壯偉的景色。明月從天山後湧出,掩映在茫茫雲海之中,畫面上有巍峨的祁連山,有碧空皓月,還有明月之下的雲海,構成一幅祁連月夜圖。

“長風”兩句則是以誇張的手法,寫出了迅風勁吹,縱橫萬里,度越玉癯關的景象,超越時間、空間,抒發由古及今邊地征戰生少亡多的感嘆之情。由古代征戰無幾人生還,再寫到眼前徵人、思婦的無限愁苦和相互深切懷念,表現了詩人對久戍士兵及其妻子的同情。在藝術表現上,最後四句是景中含情,情中見景,二者渾然融合。

全詩由景到情,情景交融,層層遞進,不僅從另一側面烘托出徵人的深沉嘆息,而且在遙遙呼應明月之夜與萬里長風中,把詩的意境開拓得更為巨集闊,因而使得詩情更能感動人心,詩意也更深沉悠遠。縱觀全詩,氣勢豪邁,筆力雄渾,意境深遠。

7樓:大慄

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稱為“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李白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之所以被讚譽為“謫仙人“,很大程度上因為他的詩篇如汪洋縱橫,氣概萬千,並非枯守書齋的腐儒可比。

詩文大意:明月從天山升起來,漂浮在蒼茫的雲海之間。長風吹了幾萬裡,長風吹著度過玉門關。

當年漢軍曾經西下白登山道,而如今胡馬也窺探著青海灣。自古以來征戰的沙場,就沒見過有人得以歸還。守衛邊疆的士兵遠望邊城,期盼還鄉,容顏愁苦。

而他們的家眷今夜也正在高樓上眺望,那長久的嘆息似乎永遠不會斷絕。

詩的開篇便描繪出了一幅塞外風景,通過天山明月,蒼茫的雲海,風沙的漫卷,渲染了塞外天高風急,寥廓蒼茫的戰場的景象。又通過對史事的回憶,寫出了漢匈決戰白登山,也提到胡馬對青海灣的襲擾,無時無刻的覬覦著中原。無不生動地描繪出當時的外患的之境。

接著詩人又寫出了對於外患的戰爭的殘酷,通過“無人還“寫出了對於參戰將士們的殘酷的經歷。而“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道出了長久戍守邊疆的士兵們,他們期盼還鄉,其內心的愁苦之深,是應當寄予深刻的同情。再寫“高樓當此夜“這高樓是指軍人們在家鄉的家眷,登高遠望,期盼遠在邊疆的家人歸來。

這首詩寫出了詩人對於戰爭的無奈,邊疆受到襲擾覬覦,戰爭不可避免,同時,又寫出了對守衛邊疆戰士的憐惜之情,戍守邊疆的將士們思鄉之情,而他們的親人們也在思念著他們,人隔兩地,共此明月,相思之苦,使人悲慟於中。

有誰知道李白的第二故鄉在哪啊,有誰知道李白的第二故鄉在哪啊!

是四川的江油喲 李白5歲便從碎葉城遷到了四川江油,把四川當作第2故鄉,所以後來的詩作中有許多寫到巴山蜀水的名篇.特別是 蜀道難 中寫到了蜀山之險,這也是年少時蜀山給他留下的深刻印象形成的!湖北安陸 那地方現在已經幾乎不是古時說的那樣了 典型的中小型農業城市 如果是旅遊的話,不去也罷 呵呵,是啊,湖北...

李白的生平的事誰知道

簫灑舞劍 早年天才 長安元年 701年 李白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為是西域碎葉城 位於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 為其出生地。也有其他說法,如唐劍南道綿州 巴西郡 昌隆 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 陝西長安 甘肅天水都被稱為其故鄉。其家世 家族皆不詳。據 新唐書 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 涼武昭王李暠 九世...

誰知道李白最出名的詩是什麼? ?

飛花清寒 自己去搜,讀了就知道為什麼有名了 肯定是靜夜思 小時候就會 並且很上口。靜夜思 中國哪個不會啊。床前明月光 李白生痔瘡 求一首關於李白的詩?李白的 將進酒 將進酒。李白 唐代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