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王勃的意思和寫作背景,王勃 《山中》的寫作背景是怎樣的是被貶了嗎請具體說明

時間 2021-10-14 22:45:50

1樓:

王勃《山中》

長江悲已滯, 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 山山黃葉飛。

這是一首抒寫旅愁歸思的詩,大概作於王勃被廢斥後在巴蜀作客期間。

詩的前半首是一聯對句。詩人以「萬里」對「長江」,是從地理概念上寫遠在異鄉、歸路迢迢的處境;以「將歸」對「已滯」,是從時間概念上寫客旅久滯、思歸未歸的狀況。兩句中的「悲」和「念」二字,則是用來點出因上述境況而產生的感慨和意願。

詩的後半首,即景點染,用眼前「高風晚」、「黃葉飛」的深秋景色,進一步烘托出這個「悲」和「念」的心情。

首句「長江悲已滯」,在字面上也許應解釋為因長期滯留在長江邊而悲嘆。可以參證的有他的《羈遊餞別》詩中的「遊子倦江幹」及《別人四首》之四中的「霧色籠江際」、「何為久留滯」諸句。但如果與下面「萬里」句合看,可能詩人還想到長江萬里、路途遙遠而引起羈旅之悲。

這首詩的題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詩人在山上望到長江而起興,是以日夜滾滾東流的江水來對照自己長期滯留的旅況而產生悲思。與這句詩相似的有杜甫《成都府》詩中的「大江東流去,遊子日月長」,以及謝朓的名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這裡,「長江」與「已滯」以及「大江」與「遊子」、「客心」的關係,詩人自己可以有各種聯想,也任讀者作各種聯想。

在一定範圍內,理解可以因人而異,即所謂「詩無達詁」。

次句「萬里念將歸」,似出自宋玉《九辯》「登山臨水兮送將歸」句,而《九辯》的「送將歸」,至少有兩種不同的解釋:一為送別將歸之人;一為送別將盡之歲。至於這句詩裡的「將歸」,如果從前面提到的《羈遊餞別》、《別人四首》以及《王子安文集》中另外一些客中送別的詩看,可以採前一解釋;如果從本詩後半首的內容看,也可以取後一解釋。

但聯絡本句中的「念」字,則以解釋為思歸之念較好,也就是說,這句的「將歸」和上句的「已滯」一樣,都指望遠懷鄉之人,即詩人自己。但另有一說,把上句的「已滯」看作在異鄉的客子之「悲」,把這句的「將歸」看作萬里外的家人之「念」,似也可通。這又是乙個「詩無達詁」的例子。

三四兩句「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寫詩人在山中望見的實景,也含有從《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遙落而變衰」兩句化出的意境。就整首詩來說,這兩句所寫之景是對一二兩句所寫之情起襯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這裡,秋風蕭瑟、黃葉飄零的景象,既用來襯映旅思鄉愁,也可以說是用來比擬詩人的蕭瑟心境、飄零旅況。

當然,這個比擬是若即若離的。同時,把「山山黃葉飛」這樣乙個純景色描寫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寫法上又是以景結情。南宋沈義父在《樂府指迷》中說:

「結句須要放開,含有餘不盡之意,以景結情最好。」這首詩的結句就有宕出遠神、耐人尋味之妙。

詩歌在藝術上常常是抒情與寫景兩相結合、交織成篇的。明代謝榛在《四溟詩話》中說:「作詩本乎情、景。

……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合而為詩。」這首詩,前半抒情,後半寫景。但詩人在山中、江邊望見的高風送秋、黃葉紛飛之景,正是產生久客之悲、思歸之念的觸媒;而他登山臨水之際又不能不是以我觀物,執筆運思之時也不能不是緣情寫景,因此,後半首所寫之景又必然以前半首所懷之情為胚胎。

詩中的情與景是互相作用、彼此滲透、融合為一的。前半首的久客思歸之情,正因深秋景色的點染而加濃了它的悲愴色彩;後半首的風吹葉落之景,也因旅思鄉情的注入而加強了它的感染力量。

2樓:亦夢之城

1、譯文

長江好似已經滯流,在為我不停地悲傷。萬里遠遊之人,思念著早日回歸。

更何況秋風風寒,黃葉在漫山飄飛。

2、創作背景

這首詩創作於唐高宗咸亨二年(672),是王勃旅蜀後期時的作品。總章二年(669)王勃入蜀,在《入蜀紀行詩序》裡他寫道:「五月癸卯,余自長安觀景物於蜀,遂出褒斜之隘道,抵岷峨之絕經。

」在遊《遊山廟序》裡也說:「吾之有生,二十載矣,雅厭城闕,酷嗜江海。」表面看他離開長安的態度似乎很灑脫,而內心是很複雜的。

被逐出沛王府後,他無所事事,本想藉著蜀地山水名勝以消解胸中的積憤。實際上,南國物候也為詩人增添了不少的鄉思和煩憂。

3、《山中》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4、作者簡介

王勃(650-676),初唐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應舉及第,曾任虢州參軍。

後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驚而死。少時即顯露才華。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並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傑」。

他和盧照鄰等皆企圖改變當時「爭構纖微競為雕刻」的詩風(見楊炯《王子安集序》)。其詩長於五律偏於描寫個人生活,亦有少數抒發政治感慨,隱喻對豪門世族不滿之作,風格較為清新,但有的詩篇仍流於華艷。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王子安集》。

3樓:逃跑吧少年

山中[唐]王勃

長江悲已滯, 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 山山黃葉飛。

譯文:長江好似已經滯流,在為我不停地悲傷。萬里遠遊之人,思念著早日回歸。

更何況秋風風寒,黃葉在漫山飄飛。

這是一首抒寫旅愁歸思的詩,大概作於王勃被廢斥後在巴蜀作客期間,詩的前半首是一聯對句。詩人以「萬里」對「長江」,是從地理概念上寫遠在異鄉、歸路迢迢的處境;以「將歸」對「已滯」,是從時間概念上寫客旅久滯、思歸未歸的狀況。兩句中的「悲」和「念」二字,則是用來點出因上述境況而產生的感慨和意願。

詩的後半首,即景點染,用眼前「高風晚」、「黃葉飛」的深秋景色,進一步烘托出這個「悲」和「念」的心情。

首句「長江悲已滯」,在字面上也許應解釋為因長期滯留在長江邊而悲嘆。可以參證的有他的《羈遊餞別》詩中的「遊子倦江幹」及《別人四首》之四中的「霧色籠江際」、「何為久留滯」諸句。但如果與下面「萬里」句合看,可能詩人還想到長江萬里、路途遙遠而引起羈旅之悲。

這首詩的題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詩人在山上望到長江而起興,是以日夜滾滾東流的江水來對照自己長期滯留的旅況而產生悲思。與這句詩相似的有杜甫《成都府》詩中的「大江東流去,遊子日月長」,以及謝朓的名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這裡,「長江」與「已滯」以及「大江」與「遊子」、「客心」的關係,詩人自己可以有各種聯想,也任讀者作各種聯想。

在一定範圍內,理解可以因人而異,即所謂「詩無達詁」。

次句「萬里念將歸」,似出自宋玉《九辯》「登山臨水兮送將歸」句,而《九辯》的「送將歸」,至少有兩種不同的解釋:一為送別將歸之人;一為送別將盡之歲。至於這句詩裡的「將歸」,如果從前面提到的《羈遊餞別》、《別人四首》以及《王子安文集》中另外一些客中送別的詩看,可以採前一解釋;如果從本詩後半首的內容看,也可以取後一解釋。

但聯絡本句中的「念」字,則以解釋為思歸之念較好,也就是說,這句的「將歸」和上句的「已滯」一樣,都指望遠懷鄉之人,即詩人自己。但另有一說,把上句的「已滯」看作在異鄉的客子之「悲」,把這句的「將歸」看作萬里外的家人之「念」,似也可通。這又是乙個「詩無達詁」的例子。

三四兩句「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寫詩人在山中望見的實景,也含有從《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遙落而變衰」兩句化出的意境。就整首詩來說,這兩句所寫之景是對一二兩句所寫之情起襯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這裡,秋風蕭瑟、黃葉飄零的景象,既用來襯映旅思鄉愁,也可以說是用來比擬詩人的蕭瑟心境、飄零旅況。

當然,這個比擬是若即若離的。同時,把「山山黃葉飛」這樣乙個純景色描寫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寫法上又是以景結情。南宋沈義父在《樂府指迷》中說:

「結句須要放開,含有餘不盡之意,以景結情最好。」這首詩的結句就有宕出遠神、耐人尋味之妙。

詩歌在藝術上常常是抒情與寫景兩相結合、交織成篇的。明代謝榛在《四溟詩話》中說:「作詩本乎情、景。

……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合而為詩。」這首詩,前半抒情,後半寫景。但詩人在山中、江邊望見的高風送秋、黃葉紛飛之景,正是產生久客之悲、思歸之念的觸媒;而他登山臨水之際又不能不是以我觀物,執筆運思之時也不能不是緣情寫景,因此,後半首所寫之景又必然以前半首所懷之情為胚胎。

詩中的情與景是互相作用、彼此滲透、融合為一的。前半首的久客思歸之情,正因深秋景色的點染而加濃了它的悲愴色彩;後半首的風吹葉落之景,也因旅思鄉情的注入而加強了它的感染力量。

王勃 《山中》的寫作背景是怎樣的是被貶了嗎請具體說明

4樓:小願說文化

是被貶斥bai了。

這是一首抒寫旅du愁歸思的詩,大概作於zhi王勃被廢斥後dao在巴蜀作客期間。

王勃在蜀回逗留愈

答久他的鄉思愈濃。遊玄武山後,他繼續南行至成都、溫江、樂山等地。在樂山一帶,作了這首詩,詩中抒發了強烈的鄉思和羈旅之哀愁。

全詩語言洗練,寥寥數字而意象十分豐富,成功地塑造了乙個天涯遊子的典型形象。

5樓:匿名使用者

咸亨三年(672年)王勃返回長安,裴行儉、李敬玄同典選事,聞王勃文名,又數次召用,但王勃恥以文才受召,作文述志,結果觸怒了裴行儉,被斥為「才名有之,爵祿蓋寡」.第二年,王勃聽友人陸季友說虢州多藥草,他很想去,便設法做了虢州參軍.這是王勃第二次走上仕途.

但誰能想到,等待他的卻是第二次沉重的打擊.王勃恃才傲物,在虢州參軍任上與同僚的關係搞得很僵.當時有官奴曹達犯了死罪,王勃不知為什麼卻把他藏到自己府內.

後來他又害怕此事洩露出去,就私下把曹達殺了.事情很快被發現,王勃被判死刑而入獄.後又巧遇大赦,免除了死刑.

但王勃的父親卻因此事而從雍州司戶參軍的位置上被貶為交趾令.至於王勃擅殺官奴的具體情況,史無詳載,是非莫辨.不過,王勃沒有象第一次廢官後那樣寄情於山川煙霞,而是更珍惜這劫後餘生.

「富貴比於浮雲,光陰逾於尺璧.著撰之志,自此居多.……在乎辭翰,倍所用心.

」第二年朝廷雖恢復王勃原職,但他決計棄官為民而不就任.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裡,王勃完成了祖父王通《續書》所闕十六篇的補闕,刊成二十五卷.撰寫了《周易發揮》五卷、《唐家千歲歷》、《合論》十篇、《百里昌言》十八篇等,同時還創作了大量詩文作品.

這是王勃一生中創作最巨集富的時期.

《滕王閣序》的寫作背景,王勃《滕王閣序》詳細寫作背景,謝謝

熱愛影視者 公元676年,王勃去交趾 在今越南境內 探望做縣令的父親。途經洪都 今江西南昌 時,都督閻伯嶼因重修的滕王閣落成,定於九月九日重陽節在那裡宴請文人雅士和賓客朋友。他的女婿吳子章很有文才,閻伯嶼叫他事先寫好一篇序文,以便到時當眾炫耀。王勃是當時有名文士,也在被請之列。宴會上,閻伯嶼故作姿態...

王勃的簡介,王勃的個人資料

王勃 約650年 約676年 字子安,唐代詩人。古絳州龍門 今山西河津 人,與楊炯 盧照鄰 駱賓王並稱為 初唐四傑 王勃自幼聰敏好學,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讚為 神童 九歲時,讀顏師古注 漢書 作 指瑕 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之後,王勃歷時三年遊覽巴蜀山川景物...

《滕王閣序》的問題?王勃,王勃的《滕王閣序》全文

陳蕃 當時的豫章太守 徐孺 徐穉,字孺子,有 南州高士 之譽。有乙個典故 唐代著名詩人王勃在他的名篇 滕王閣序 中說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 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此陳蕃是指東漢名士陳蕃,陳蕃在京城洛陽犯言直諫得罪了權貴,從而被貶到豫章任太守。豫章住有一名名士 徐穉,字孺子,徐孺子 恭儉義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