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家文化與龍山文化處於什麼年代,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絡

時間 2021-10-14 20:41:01

1樓:匿名使用者

齊家文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上游地區的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2023年在甘肅廣河齊家坪首先發現而得名。年代為西元前2000~前2023年。

分布在甘肅、青海省境內的黃河及其支流沿岸階地上 。共發現遺址350多處。居民經營農業 ,種植粟等作物 ,使用骨鏟、穿孔石刀和石鐮等生產工具。

飼養豬、羊、狗與大牲畜牛、馬等。製陶業發達,雙大耳罐、高領折肩罐和鏤孔豆等為典型器物。已出現冶銅業,有銅刀、錐、鏡、指環等一類小型紅銅器或青銅器。

住房多是方形或長方形的半地穴式建築,屋內地面塗一層白灰面,光潔堅實。氏族公共墓地常位於居住區附近,流行長方形土坑墓,有單人葬,也有合葬,以陶器與豬下頜骨等為隨葬品。出現一男一女或一男二女的成年男女合葬墓,其葬式是男性仰身直肢,女性側身屈肢面向男子。

這表明當時男子在社會上居於統治地位,女子降至從屬境地。反映出當時已進入父系氏族社會,婚姻形態為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

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私有制的產生,打破了貧富均等的狀態,人類有了貧富差別以及人與人之間社會地位的高下之分,男人在社會上佔據了統治地位,這時候便出現了階級和軍事民主制。墓葬反映了齊家文化中這些社會生活狀況。

齊家文化遺址古墓群 目前已發現的齊家文化墓葬共約八百多座。其中秦魏家的成年男女二人合葬墓,其中男性為仰身直肢女性則位左,側身、肢面向男性;在皇娘娘臺的成年一男二女的三人合葬墓裡,男性仰身直肢位於中間,二女分列左右,屈附其旁。這些合葬墓表明齊家文化中的婚姻狀況已由多偶婚制過渡到一夫一妻制,只有少數富裕的人家中過著一夫多妻制的生活,同時也說明男子在社會上居於統治地位,而女子卻降至從屬和被奴役的地位。

齊家文化中還存在以人殉葬的習俗,殉葬者都是奴隸和部落戰爭中的受害者。殉葬這一惡俗反映了社會地位的差別與階級分化。墓葬中隨葬品的多與少也顯示出貧富不均的社會現實。

如皇娘娘臺墓葬的隨葬器物,陶器少者一兩件,多達37件,玉石璧少的只有1件,多者83件。這種情況表明,首先齊家文化中以冶金業為主導的手工業在不斷地增長,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其次也說明社會內部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階級出現,私有制產生,原始社會將要崩潰,齊家文化進入軍事民主制階段。

齊家文化的命名

齊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半山型別最早發現於古河州的太子寺,西元前300年左右大夏人活動的中心。據史載廣河縣在東晉十六國時設定大夏縣,經歷北魏、周、隋、唐,縣址在今縣城西北約5公里處。廣河古稱太子寺。

太子寺有著各種神奇美妙的傳說。相傳秦王嬴政太子扶蘇曾監軍駐此修了座寺院,後來民間稱太子寺。清設太子寺城州判。

廣河縣東有洮河水環繞,西有大夏河、廣通河,南接茂密的太子山森林。公元2023年,考古工作者在洮河西岸的廣河縣齊家坪驚奇地發現了舊石器時期文化,並命名為「齊家文化」。

龍山文化泛指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約當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首次發現於山東章丘龍山鎮而得名,距今約4350─2023年。分布於黃河中下游的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省。

大汶口文化出現的快輪製陶技術在這一時期得到普遍採用,磨光黑陶數量更多,質量更精,燒出了薄如蛋殼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國製陶史上的鼎峰時期。漢族的先民據先秦文獻記載的傳說與夏、商、周立都範圍,漢族的遠古先民大體以西起隴山、東至泰山的黃河中、下游為活動地區;主要分布在這一地區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這兩個型別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認為即漢族遠古先民的文化遺存。

2023年的春天,考古學家吳金鼎在山東省章丘市龍山鎮發現了舉世聞名的城子崖遺址。他在城子崖台地的西面斷層上,發掘出了與石器、骨器共存的薄胎而帶黑色光澤的陶片。這引起了當時的**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專家的高度重視。

在此之後,考古學家們先後對城子崖遺址進行多次發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為顯著特徵的文化遺存。根據這些發現,考古學家於是把這種以黑陶為主要特徵的文化遺存命名為「龍山文化」。

自龍山遺址發現以來,考古學家分別在河南、陝西、山西、湖北等地發現了這一時期的文化遺存。但因其文化面貌不盡相同,所以又分別命名為河南龍山文化、陝西龍山文化、湖北石家河文化、山西陶寺型別龍山文化,通稱之為龍山時代文化。這一時期文化的最顯著的特徵便是城址的發現。

如在山東地區,除城子崖龍山城址之外,還有壽光邊線王城址,陽谷、東阿、茌平三縣發現的八座城址,臨淄田旺村城址等。在河南則發現有淮陽平糧臺城址、登封王城崗城址、郾城郝家臺城址、輝縣孟莊城址等。

龍山文化處於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這個時期陝西地區的農業和畜牧業較仰韶文化有了很大的發展,生產工具的數量及種類均大為增長,快輪製陶技術比較普遍,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占卜等巫術活動亦較為盛行。從社會形態看,當時已經進入了父 權制社會,私有財產已經出現,開始跨入階級社會門檻。

大部份龍山文化遺址,分布在山東半島;而陝西、山西、河南、 河北、遼東半島、江蘇、湖北等地區,也有類似遺址的發現。這個文化以許多薄、硬、光、黑的陶器,尤其是蛋殼黑陶最具特色,所以也叫它「黑陶文化」。

龍山文化除陶器外,還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蚌器等。他們以農業為主而兼營狩獵、打魚、蓄養牲畜。已有骨卜的習慣。

且可能已經出現了銅器。歷史上夏、商、周的文化淵源,都可能與龍山文化有相當的聯絡。

2樓:匿名使用者

齊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半山型別最早發現於古河州的太子寺,西元前300年左右大夏人活動的中心。據史載廣河縣在東晉十六國時設定大夏縣,經歷北魏、周、隋、唐,縣址在今縣城西北約5公里處。廣河古稱太子寺。

太子寺有著各種神奇美妙的傳說。相傳秦王嬴政太子扶蘇曾監軍駐此修了座寺院,後來民間稱太子寺。清設太子寺城州判。

廣河縣東有洮河水環繞,西有大夏河、廣通河,南接茂密的太子山森林。公元2023年,考古工作者在洮河西岸的廣河縣齊家坪驚奇地發現了舊石器時期文化,並命名為「齊家文化」。

龍山文化泛指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約當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首次發現於山東章丘龍山鎮而得名,距今約4350─2023年。分布於黃河中下游的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省。

大汶口文化出現的快輪製陶技術在這一時期得到普遍採用,磨光黑陶數量更多,質量更精,燒出了薄如蛋殼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國製陶史上的鼎峰時期。漢族的先民據先秦文獻記載的傳說與夏、商、周立都範圍,漢族的遠古先民大體以西起隴山、東至泰山的黃河中、下游為活動地區;主要分布在這一地區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這兩個型別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認為即漢族遠古先民的文化遺存。

2023年的春天,考古學家吳金鼎在山東省章丘市龍山鎮發現了舉世聞名的城子崖遺址。他在城子崖台地的西面斷層上,發掘出了與石器、骨器共存的薄胎而帶黑色光澤的陶片。這引起了當時的**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專家的高度重視。

在此之後,考古學家們先後對城子崖遺址進行多次發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為顯著特徵的文化遺存。根據這些發現,考古學家於是把這種以黑陶為主要特徵的文化遺存命名為「龍山文化」。

自龍山遺址發現以來,考古學家分別在河南、陝西、山西、湖北等地發現了這一時期的文化遺存。但因其文化面貌不盡相同,所以又分別命名為河南龍山文化、陝西龍山文化、湖北石家河文化、山西陶寺型別龍山文化,通稱之為龍山時代文化。這一時期文化的最顯著的特徵便是城址的發現。

如在山東地區,除城子崖龍山城址之外,還有壽光邊線王城址,陽谷、東阿、茌平三縣發現的八座城址,臨淄田旺村城址等。在河南則發現有淮陽平糧臺城址、登封王城崗城址、郾城郝家臺城址、輝縣孟莊城址等。

龍山文化處於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這個時期陝西地區的農業和畜牧業較仰韶文化有了很大的發展,生產工具的數量及種類均大為增長,快輪製陶技術比較普遍,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占卜等巫術活動亦較為盛行。從社會形態看,當時已經進入了父 權制社會,私有財產已經出現,開始跨入階級社會門檻。

大部份龍山文化遺址,分布在山東半島;而陝西、山西、河南、 河北、遼東半島、江蘇、湖北等地區,也有類似遺址的發現。這個文化以許多薄、硬、光、黑的陶器,尤其是蛋殼黑陶最具特色,所以也叫它「黑陶文化」。

龍山文化除陶器外,還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蚌器等。他們以農業為主而兼營狩獵、打魚、蓄養牲畜。已有骨卜的習慣。

且可能已經出現了銅器。歷史上夏、商、周的文化淵源,都可能與龍山文化有相當的聯絡。

3樓:匿名使用者

一、齊家文化

齊家文化在仰韶文化之後,大約在西元前2023年-西元前2023年。

二、龍山文化

2023年以後,大量的發掘和研究表明,原先的所謂龍山文化,其文化系統和**並不單一,不能把它視為只是乙個考古學文化。現在,我國考古專家根據幾個地區不同的文化面貌,分別給予文化名稱作為區別。

一般的分法是:

1、山東龍山文化,或稱典型龍山文化,即最初由龍山 鎮命名的那種遺存,其分布以山東地區為主,上承大汶口文化,下續嶽石文化,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為西元前2023年至西元前2023年;

2、廟底溝二期文化,主要分布在豫西地區,豫東地區也有分布,由仰韶文化發展而來,屬於中原地區早期階段的龍山文化,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為西元前2023年至西元前2023年;

3、河南龍山文化,主要分布在豫西、豫北和豫東一帶,上承廟底溝二期文化或相當這個時期的遺存,發展為中原地區中國文明初期的青銅文化,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為西元前2023年至西元前2023年,一般還分為王灣三期、後岡二期和造律臺3個型別;

4、陝西龍山文化,或稱客省莊二期文化,主要分布在陝西省涇河及渭河流域,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為西元前2023年至西元前2023年;

5、龍山文化陶寺型別以新發現的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為代表,主要分布在晉西南地區,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為西元前2023年至西元前2023年。

關於龍山文化的問題,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的異同

芙蓉花兒開 龍山文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種考古學文化,因首次發現于山東章丘縣龍山鎮而得名。龍山文化的考古,已向我們展示出當時社會的發展面貌。當時,掠奪或保護財富 資源和生存空間的戰爭連綿不斷,由此伴生的城牆越來越多,越來越高大。同時,部族集團內部的貧富分化進一步加劇,地位的懸殊越來越明顯。從隨葬...

齊家文化的淵源及發展,馬家窯文化與齊家文化的關係

齊家文化是黃河上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時代早期文化,因首次發現於我州廣河縣齊家坪遺址而得名。齊家文化上承馬家窯文化,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校正,早期的年代為公元前2000年左右,下限還當更晚。齊家文化主要分佈在甘肅 青海境內的黃河 洮河 大夏河 渭河 湟水等流域,在我州境內均有分佈,除全國重點文物保...

什麼是龍山文化時代?請各位詳細介紹一下

傾之苦旅 一 仰韶文化時期的建築佈局特點 仰韶文化時期的聚落建築的佈局整齊有序,半坡聚落儲存較完整,居住區在中心,外圍繞一週大壕溝,溝外北部為墓葬區,東邊設窯場。共揭露出40多座房屋遺蹟,有一座大房子為公共活動的場所,其它幾十座中小型房子面向大房子,形成半月形佈局。聚落房子朝向中心廣場的統一佈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