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八股迷是什麼意思,《儒林外史》中的主要人物及相關情節

時間 2021-09-13 13:33:44

1樓:打娘胎裡喜歡你

儒林外史主要人物介紹舉列如下:

1、王冕

王冕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作者據此進行了改編。王冕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個**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點,正如回目所說「說楔子敷陳大義,借名流隱括全文」。王冕作為乙個士人作為乙個「名流」,在他身上體現著中國士人的精神。

2、周進

周進原本是個教書先生,對科舉考試極為熱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卻連個秀才都沒考中。有一回,他和姐夫來到省城開科取士的考場貢院,觸景生情,傷心欲絕,竟一頭撞到木板上,暈了過去。

醒來以後,他滿心悲愴無法排解,索性嚎啕大哭,滿地打滾。這一幕被幾個商人見到了,他們出於憐憫,湊錢幫這個可憐的老頭兒捐了個監生。周進欣喜不已,向他們叩頭謝恩。

後來,藉著監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舉人,接著又中了進士,到廣東為官。

3、范進

范進時年五十餘歲,連秀才都沒考中,家中窮困不堪,他臘月還穿著單衣,凍得他直打哆嗦,廣東雖然氣候溫暖,但臘月時節溫度也不高。周進見到他,便想起了自己當年的慘狀,在惺惺相惜之下,將他錄取為秀才,後來又將他錄取為舉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進中舉」的癲狂鬧劇。

4、嚴致和

嚴致和即嚴監生,清雍正朝規定,秀才中凜生,凜生被選入國子學稱貢生,次於凜生、凜生選入國子學成為監生,而且當時一些未能入府、州、縣學而欲考舉人者,可以出資捐一監生資格參加鄉試,或直接出錢捐一監生,此種情況統稱之為捐建或者例監。

嚴監生就是書沒讀過太多,他這個監生也是花錢捐來的監生。他最被人熟知的橋段莫過於臨死前那兩根放不下去的手指了,幾個侄兒以及奶媽怎麼也猜不中嚴監生到底說的是什麼,而趙氏一語道破,原來是燈中有兩莖燈草,嚴監生怕它費油才使得嚴監生難以合眼,待趙氏挑去一根,嚴監生便一口咽了氣。

5、嚴致中

嚴致中是乙個貢生,經考選等方式進入設於京師的國子學以後就稱為貢生。這類人社會地位相對較高,嚴貢生也是因為自己是個貢生而瞧不起自己的胞弟嚴監生,入監者一般要求「學行端莊,文理悠長」,但是在作者筆下的嚴貢生卻恰恰相反,是乙個十足的衣冠禽獸。

嚴貢生的第一次出場是在第四回中,范進在服喪期被張靜齋勸說一同前去湯知縣那裡「打秋風」,剛到高要縣坐定準備喝些茶水,嚴貢生便進來搭汕,當得知二人是要去拜見湯知縣時,便開始稱自己與湯知縣是老相熟,又編造了一段與湯知縣相遇的故事,還誇讚湯知縣的為人,只是為了顯現對湯知縣的了解。

儒林外史典型人物介紹

2樓:匿名使用者

一、腐儒的典型——周進、范進

讀過《儒林外史》的人,總也忘不了書中的周進、范進這兩個人物,他們是作者在第

二、三回中分別著力塑造的兩個年紀老大而沒有考中科舉的可憐蟲,這是兩個腐儒的典型。二人在中舉之前都是很窮困的,受盡別人的白眼和嘲諷。

從這兩個人物身上,我們可以看出科舉制度對文人的毒害之深。它深深的腐蝕著文士的心靈,使一些文人因迷戀舉業而完全被動地失去了自我。作者以其悲憤和辛酸的筆觸,寫出了他們在人格意識方面的扭曲與墮落。

二、**汙吏的典型——湯奉、王惠

如果可憐的讀書人一旦考中了進士,便可以名正言順的踏入仕途。而那些原本可憐的讀書人一旦做了官,很快便會成為**汙吏。其中湯奉和王惠就是兩個典型的例子。

這些官吏就憑藉科舉得意,公升官發財,作威作福;而貪狠、蠻橫則成了他們的共同特徵。這就進一步暴露了科舉制度的罪惡,同時也反映了當時整個封建官吏政治的腐敗不堪。

三、八股迷的典型——馬靜、魯編修

科舉既然成了讀書人獵取功名富貴的唯一手段,八股文自然就成了文章的正宗。於是無數的封建文人,孜孜不倦地鑽研八股文,其中最虔誠的八股制藝信徒當屬馬靜和魯編修了。

這不僅寫出了馬二先生之流受害而不自覺,而且也點出了他們不自覺的原因,正在於舉業是他們能做官的唯一途徑,這就觸及了封建社會的根本弊端:以腐朽的科舉制度選拔人才的不合理性

四、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

《儒林外史》中不僅有對儒林醜類的揭露和諷刺,而且有對正面人物的肯定和歌頌。作者肯定的最多的是那些不慕功名利祿的知識分子,王冕和杜少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元末詩人王冕的形象來「敷陳大義」,「隱括全文」,並作為自己理想的楷模和臧否人物的標準。王冕出身田家,天文地理經史上的大學問無不精通;而又安于貧賤,以賣畫為生,不與權貴相與,作者通過他的嘴,抨擊了科舉制度。

杜少卿輕視禮教,反對歧視婦女,反對納妾,具有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他仗義疏財,平等愛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擴充套件資料

作品評價

近代文學家魯迅:「秉持公心,指摘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

通過對種種不和諧、悖於人情、逆於常理的荒謬現象的揭露,注入描寫人物的自吹自擂、大言不慚、自作聰明、弄巧成拙、欺世盜名、自命清高、自相矛盾等等。

參考資料

3樓:大國令牌

1.周進:周進是個年紀老大而有考中科舉的可憐蟲,這是腐儒的典型。在中舉之前都是很窮困的,受盡別人的白眼和嘲諷。

2.范進:范進也是乙個連考二十餘次不取的老童生,他是乙個從二十歲考到四十歲才中舉,是個十分淒涼的人物。

3.嚴致中:嚴致中是乙個貢生,經考選等方式進入設於京師的國子學以後就稱為貢生。

4.匡超人:匡超人,原名匡迥,號超人,溫州府樂清縣人。**在匡超人的行為描寫中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是表現質樸孝順的匡超人,二是表現泯滅人性的匡超人。

4.沈瓊枝:沈瓊枝是教書先生沈大年的女兒,遵父命嫁給鹽商宋為富為妻。後來離開了家算是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儒林外史中都有哪些人物

4樓:匿名使用者

1、王冕:浙江諸暨縣、鄉村。

2、梅玖:山東兗州府汶上縣薛家集,秀才。

3、周進:山東兗州府汶上縣,進士,官至國子監司業。

4、王惠:山東兗州府汶上縣,舉人,官至南昌府知府,後降了寧王。

5、荀玫:山東兗州府汶上縣薛家集人,進士,官至工部主事。

6、范進:南海人,進士,官至山東學道。

7、張鄉紳,南海人,舉人,做過一任知縣,別號靜齋。

8、嚴大位,字致中,高要縣人,貢生,無惡不作。

9、嚴大育,字致和,高要縣人,監生。膽小、怕事,有錢的守財奴。

10、王德,高要縣人,府學廩膳生員,坐館教學。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出身望族。曾祖父和祖父兩代人「科第仕宦多顯者」(程晉芳《文木先生傳》),共有六名進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而其父吳霖起是康熙年間的拔貢。

吳敬梓2023年(康熙六十一年)考取秀才,同年父親病逝。由於不善於治理生計,他過著揮霍浪子生活。1729(雍正七年),他應科舉時,被斥責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

後憤懣離開故土,靠賣文和朋友接濟為生。

2023年(乾隆元年),吳敬梓參加博學鴻詞科預試。安徽巡撫趙國麟正式薦舉他入京廷試,但他「堅以疾篤辭」(顧雲《吳敬梓傳》),從此不再參加科舉考試。至晚年,常處於飢寒交迫。

這樣的個人經歷,令他本人對考八股、開科舉等利弊感受尤深。而在時代背景上,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國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社會表面的繁榮掩蓋不了封建社會的腐朽,統治者鎮壓武裝起義的同時。

採用大興***,考八股、開科舉,提倡理學以統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籠士人,吳敬梓反對八股文、科舉制,憎惡士子們醉心制藝,熱衷功名利祿的習尚。他把這些觀點反映在《儒林外史》裡,以諷刺的手法,對醜惡的事物進行深刻的揭露。

儒林外史的文學常識

5樓:種花家的小公尺兔

《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成書於乾隆十四年(2023年)或稍前,先以抄本傳世,初刻於嘉慶八年(2023年)。

全書五十六回,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於「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一方面真實的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一方面熱情地歌頌了少數人物以堅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對於人性的守護,從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白話的運用已趨純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畫也頗為深入細膩,尤其是採用高超的諷刺手法,使該書成為中國古典諷刺文學的佳作。這部**代表著中國古代諷刺**的高峰,它開創了以**直接評價現實生活的範例。

**形象地刻畫了在科舉制度下,知識階層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爛的現狀。它透過人生百態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祿的觀念、官僚制度、人倫關係和整個社會風氣。

作者從揭露科舉制度以及在這個制度奴役下的士人醜惡的靈魂入手,進而諷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聵無能、地主豪紳的貪吝刻薄、附庸風雅的名士的虛偽卑劣,以及整個封建禮教制度的腐朽和人民靈魂的扭曲。吳敬梓的諷刺顯然給了封建社會有力的一擊,宣洩了大多數心有同感的讀書人對人性卑劣、社會黑暗的控訴。

6樓:暗術師

宣告:詞條人人可編輯,建立、修改和認證均免費詳情一分鐘了解儒林外史19.9萬 1'1"

一分鐘了解儒林外史12.1萬 49"

儒林外史

清代吳敬梓創作長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成書於乾隆十四年(2023年)或稍前,先以抄本傳世,初刻於嘉慶八年(2023年)。

全書五十六回,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於「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一方面真實的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一方面熱情地歌頌了少數人物以堅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對於人性的守護,從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白話的運用已趨純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畫也頗為深入細膩,尤其是採用高超的諷刺手法,使該書成為中國古典諷刺文學的佳作。[1]

《儒林外史》代表著中國古代諷刺**的高峰,它開創了以**直接評價現實生活的範例。[2]《儒林外史》脫稿後即有手抄本傳世,後人評價甚高,魯迅認為該書思想內容「秉持公心,指摘時弊」,胡適認為其藝術特色堪稱「精工提煉」。在國際漢學界,該書更是影響頗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種文字傳世,並獲漢學界盛讚,有認為《儒林外史》足堪躋身於世界文學傑作之林,可與薄伽丘、塞萬提斯、巴爾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並論,是對世界文學的卓越貢獻。

[1][2]

儒林外史鼎元之分是什麼意思,儒林外史每回概括

來自大嵊山花見花開的美人魚 儒林外史 中 鼎元之分 的意思是狀元的資格。註釋 鼎元 狀元的別稱之一,因居鼎甲之首而得名。分,此處讀 f n 資質 成分 原句 弟也曾把這話回稟過大主考座師,座師就道弟該有鼎元之分。翻譯 小弟我把這話報告了大考官,考官就說小弟我有中狀元的資格。儒林外史 是清代吳敬梓創作...

《儒林外史》第十一回概括是什麼?

第十一回魯小姐制義難新郎楊司訓相府薦賢士。魯編修把小姐當作男兒看待教其四書五經八股,小姐也聰明,學得很好,只可惜是個女兒身中不得狀元,本想著這位姑爺入贅可了了父女的心願,沒想到這位蘧公孫卻對科舉功名一點不感興趣,並認為這是 俗事 不耐煩做,把小姐和魯編修搞得很鬱悶。到了過年正月,蘧公孫到婁府吃家宴,...

《儒林外史》第九回主要內容是什麼?

第九回鹽店管家楊先生因虧空七百兩銀子,被東家告到德清縣,已收監一年多了。婁家三公子玉亭,四公子瑟亭見這樣讀書人被守財奴如此凌虐,十分氣憤,便決定營救他。兩公子用七百五十兩銀子讓晉爵去為楊先生還債,誰知他只帶二十兩送與書辦,把楊先生釋放了,那七百多兩銀子都是晉爵笑納 楊先生只聽說是晉爵保了他。過了月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