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要幹什麼,什麼是中元節?中元節應該做什麼

時間 2021-09-07 07:52:13

1樓:本亦千年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我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節日的意義在於緬懷先人和已故親朋,傳達思念之情。

一.祭祖

民間相信祖先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

民間通過一定儀式,夜晚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飯,直到送回為止。送回時,燒錢紙封包。

二.放河燈

河燈一般就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農曆七月俗稱“鬼月”,鬼節當天是陰氣最重的一天。民間也流傳著很多關於中元節的禁忌,日常家居生活中,大家千萬別觸犯。

1.忌半夜晾衣服

在鬼魂四處出沒的鬼月裡,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設陷阱抓鬼,它不找你麻煩找誰?

2.忌披頭散髮睡覺

鬼月,到處都是在外遊蕩的孤魂野鬼,如果披頭散髮,小心被它們誤認為同類,硬要叫你起來聊天。

3.夜遊

八字輕的人千萬不要夜遊,更加不要去偏遠或者人少的地方,否則只會自找麻煩。

4.忌半夜慶生

還是改到白天慶祝比較好。

5.忌說“鬼”字

在中元普渡時,最好謹言慎行,除了忌說「鬼」字之外,也別口不擇言胡亂說話,小心鬼魂就在你身邊!

6.忌亂踩冥紙

冥紙是獻給鬼魂的祭品,在焚燒時,鬼魂們會聚集在旁邊搶拾,如果你在焚燒冥紙的時候亂踩亂跳,難保不會阻礙到它們的行動,鬼魂們生氣之餘,自然會對你不利。

7.忌亂拍他人肩頭

民間認為每個人身上都有三把火,聚在兩肩及頭頂上,會讓鬼魂不敢近身。

因此,在鬼魂最多的中元普渡時隨意亂拍他人肩頭,豈不是想拍熄對方的火,讓鬼魂找他的麻煩?

8.忌將筷子插在碗上

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爐上,此舉只會招來好鬼魂來與你分享食物。

9.床頭忌掛風鈴

因風鈴會招陰。

10.忌偷吃祭拜的祭品

與鬼爭食,恐遭來厄運。

11.忌輕易的回頭

當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煙稀少的地方時,覺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輕易回頭,否則會有麻煩。

12.忌下水游泳

不可去危險水域戲水,傳說中“水鬼”會找人當替死鬼,以便投胎。

13.忌吹口哨

晚上吹口哨,容易吸引鬼魂的注意。

14.晚上出門忌呼喊名字

夜遊的時候千萬不要叫出名字,儘量都以代號相稱,以免被鬼魂記住你的名字

2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七月十四日為盂蘭節,俗稱中元節,亦稱鬼仔節,主要是祭祀祖先及陰曹無祀孤鬼。在唐家七月十四日開始,盂蘭醮設天師壇,有醮首、醮信、鎖榜、總理、副總理等職,另有值理十多人,醮壇**掛著三幅神像作神臺,兩旁掛地獄閻王殿圖六張,案臺擺放三個小神像及香案燭臺、生果、齋飯等,另備有紙衣、紙馬、紙錢等。十四日上午由“喃巫佬”(即巫師)主持起壇,起壇後先拜“幡稈”、井公、社公等。

所謂“幡稈”,就是用長竹樹立吊下10個燈籠,每個燈籠分別寫著:“中、元、一、品、清、虛、消、災、大、帝”10個大宇。燒衣時,點起幡稈燈籠,據說這時陰鬼就會向燈籠處奔來領取食物、金銀衣紙。

晚上進行施幽,6時計,由身著黑袍的喃巫佬,手執銅鈴,走向山邊田塋等僻靜地請鬼,約1小時後,請鬼完畢,開始施祭無主孤魂野鬼,巫師唸咒後,便將施幽包拋向他處,最後讀地榜。在建醮兩天內,村民都在家門掛上寫著“盂蘭建醮”字樣的紙紮燈籠。十五日晚,各家各戶在自家門口燒紙衣祭鬼。

盂蘭醮結束後,總理等負責人就會集中研究下年建醮的設想及選定負責人,並公佈本年盂蘭盛會的收支情況。

除一年一度的“盂蘭盆會”外,各地也在一定年期內設一次大醮。金鼎地區,每三年設一次大醮,每次持續7—9天,在唐家地區,打大醮是每五年一屆,每屆持續5天。

3樓:湯正清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而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東漢後道教的說法。

什麼是中元節?中元節應該做什麼

4樓:地下水汙

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在中元節這一天人們會祭祖、放河燈、焚紙錠等。

中國最早的中元節,是人們在大地即將豐收之前的祭祀節日,到了道教產生以後,出於社會道德倫理建設的需要,人們才開始將中元節逐步轉變成為了祭祀祖先和祈福後人的節日了。

5樓:鈴鐺兒凌

中元節是七月半祭祖節,又稱施孤、鬼節、齋孤、地官節。中元節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

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而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東漢後道教的說法。道教認為七月半是地官誕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因此將七月半秋嘗祭祖節稱為“中元節”;佛教中稱為“盂蘭盆節”。

中元節的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

6樓:楪米哀紫

中元節是陰曆一年當中陰氣最重的時候,在農曆七月十五日,俗稱大鬼節,這一天儘量不要出門、拜訪親友,但要祭奠先人。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成了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

從有關中元節的傳說中,可深切體認到中元節的祭祀具有雙重的意義在,一是闡揚懷念祖先的孝道,一是發揚推已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這全是從慈悲的角度出發,很有人情味。所以,在慶贊中元的同時,應該跳脫鬼的角度,期勉互愛。

參考資料:http://baike.

7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人們對祖宗思念表達的特殊日子。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有什麼說法或需要做什麼嗎?

8樓:

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

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

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中元節:

農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尤以華南,是七月十四日,相傳是宋代荷葉燈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為逃難而提早一天過節),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簡稱盂蘭節),民間俗稱鬼節、七月半。在漢字文化圈不少地區都有相關的節日活動,“先數日,市井賣冥器靴鞋、襆頭帽子、金犀假帶、五彩衣服。以紙糊架子盤遊出賣。

”各地習俗:

山東省:長島漁民以木板秫稽製成小船,上貼一紙條“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裝上食物、衣帽、鞋襪等用具,然後點燃蠟燭,由已婚的男子將小船放入海中。

河南省:商丘縣中元祀地官時,懸掛紙旗於門口,傳說可以防蟲。孟津縣中元節放風箏。

陝西省:臨潼縣七月十五日燒紙祭麻姑。城固縣中元節農家會飲,稱為“掛鋤”。延緩農家,中元節早晨至田間,擇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掛上五色紙旗,名為“田旛”。

河北省:泊頭市、南皮縣七月十五攜帶水果、肉脯、酒、楮錢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掃。並持麻谷至田梗,稱為“薦新”。

9樓:佳妻

傳說佛門**目連救母,也在這一日施孤魂祭餓鬼,念孟蘭盆經而使其母得以解脫,演而為施孤普渡的習俗。即所謂盂蘭盆會或孟蘭勝會。佛道兩家都在這一日建醺做功德法會。

潮俗在中元節要祭祀祖先。七月十五這一天,一般由善堂或父母會等組織善信備辦三牲,去修整裸露孤骨和祭拜。

隆重者舉行孟蘭勝會,搭孤棚(祭壇),陳列:酒飯、紙錢、尚、道士到來念經、主祭。祭品除上述食物外,還有衣帽、竹笠等等,甚至還有活豬、活羊和耕牛。

祭拜之後,散發實物,或編號散發竹籤牌子,讓觀眾去搶,這就是所謂“搶孤”。

十五日(中元節) 俗稱“七月半”、“鬼節”。

傳說是日陰間閻王開鬼門,各家遂在神龕設供恭迎祖先亡靈。僧道兩家競辦法 會,亦稱“孟蘭盆會”。有“釋氏蘭孟,盛於此日;道門寶蓋,獻 在中元”之說。

市民無論貧富均購錢紙、金箔,疊成紙錁,裝入 厚紙袋中,上書亡人姓名,然後焚燒,謂之“燒包袱”。《漢口竹枝詞》雲:“終歲何曾祭祀供,中元包袱萬家同”。

10樓:匿名使用者

中元節,在每年農曆的七月十五日,俗稱七月半,鬼節。在道教中這天是地官清虛大帝赦罪的日子,除此之外還有天官賜福的上元節和水官解厄的下元節。這裡先不討論,因為中元節是地官赦罪的日子,因此這天地府鬼門會大開,放出所有的鬼魂。

所以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活動,而一般在地方上也要祭孤魂野鬼,祈求平安。

如今說到七月半,大多數市民認為就是寫包袱,燒紙錢,寄託對先人哀思。實際上,在荊州,中元節還有很多傳統習俗。市民黃女士說:

過去七月半比春節還熱鬧,有姑娘姑爺回孃家的習俗。因為春節除夕一般在男方家中過,而七月十五,新娘與姑爺則要全部回孃家。

農曆七月進入秋季,這時已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按照慣例,人們要用新米祭祀祖先,報告今年的收成。於是,中元節又有了“嘗新”的習俗,一方面人們用新收的稻米祭祀祖先,另外,人們也可以在這一天來一同“嚐鮮”。

中元節是怎麼來的 幹什麼的?

11樓:流金煙火

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中元節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

中元節源於早期的“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七月半”的產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靈崇拜與農事豐收時祭。古時人們對於農事的豐收,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秋嘗”在其中十分重要。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人們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把時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後自己品嚐這些勞動的果實,並祈祝來年的好收成。從歷史文獻記載來看,秋嘗祭祖的活動,先秦時代已有之;起初,“秋嘗”的日期並不確定,後來逐漸固定在七月中旬,一般是立秋後第一個月圓的望日,秋氣新來之時。

七月十四祭祖習俗古已有之,原本是民間的祭祖節,而非“鬼節”。而“七月半”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東漢之後道教的說法。

12樓:匿名使用者

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元節有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

農曆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在七月十四日。

中元節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海外華人華僑在清明、中元、冬至和年兜這四節會寄批銀,否則便會被人認為是對祖宗不敬,對長輩不孝,對妻子不負責任的不成器之下等人。

傳說中元節當天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成為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節日起源:

按佛教典故,關於“盂蘭節”的起源,有著以下一個典故: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在世時,收了十位徒兒,其中一位名叫目連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於目連很掛念死去的母親,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親在地府生活的情況,原來他們已變成餓鬼,吃的、飲的都沒有,境況堪憐。目連看了後覺得很心痛,於是就運用法力,將一些飯菜拿給母親吃,可惜飯菜一送到口邊,就立即化為火焰,目連看到這種情境後非常心痛,就將這個情況告訴釋迦牟尼,佛祖教訓他說,他的母親在世時,種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後就墮入餓鬼道中,萬劫不復,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夠化解的,必須集合眾人的力量,於是目連就聯同一眾高僧,舉行大型的祭拜儀式,以超渡一眾的亡魂。

後來,這個傳說一直流傳後世,逐漸形成一種民間習俗,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衣,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遺害人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節的風俗。

中元節是個什麼節,中元節是什麼節呀?

七月半 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而被稱為 中元節 則是源於東漢後道教的說法。俗稱鬼節,從上元中元下元分,另種意思。應該就是農村的月半。中元節是什麼節呀?中元節,俗稱鬼節 施孤 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 清明節 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元節...

中元節是個什麼節啊,中元節又叫什麼節?

中元節,別名七月半 七月十 四 祭祖節 盂蘭盆節 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 放河燈 祀亡魂 焚紙錠 祭祀土地等。中元節 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 七月半 或 七月十四 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節期與古老文化中的陰陽消長迴圈之理有關,在 易經 中,七 是乙個變化的數字,是復...

中元節是啥意思,中元節是什麼意思?

中元節,又叫七月半 七月。十。四 祭祖節 盂蘭盆節 地官節,是中國一大傳統節日。中元節是道教名稱,民間俗稱七月半 七月。十。四 吉祥月 施孤 齋孤,佛教稱為盂蘭盆節。七月半 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而被稱為 中元節 則是源於東漢後道教的說法。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 放河燈 祀亡魂 焚紙錠 祭祀土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