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中的十二因緣具體指的是什麼 十相又是哪十相

時間 2021-09-05 23:04:15

1樓:深海裡的飛鳥

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是按照緣起論來對人生進行分析,它將人生過程分為十二個彼此成為互為條件或因果的環節:

一、無明,指心的無知,包括不明善惡、不明佛法教義,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二、行,因為無明而做出善或惡的行為。

三、識,因為過去的行為累積了一定的因果,從而投生於今世,成為新的生命。

四、名色,指由精神要素與物質要素和合而形成的身心。

五、六入,人在胚胎發育時,產生眼、耳、鼻、舌、身、意的感知能力。

六、觸,人在出生後,對外界事物有所接觸。

七、受,由於與外界事物的接觸而產生苦、樂、憂、喜的感覺。

八、愛,對苦有強烈的憎恨,對樂有熱烈的渴望,強烈的欲求或渴望,就是愛。

九、為愛努力地追求。

十、有,今生為愛產生諸多行為,成為下一世的果報。

十一、生,有了今生的業因,而受來生的生命。

十二、老死,有生必有死。

十二因緣與三世因果

十二因緣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就是過去世、現在世和未來世。其中無明和行屬於過去世,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屬於現在世,生和老死是屬於未來世。

十二因緣的三個階段中有兩重的因果:過去因現在果,現在因未來果。

過去因是無明和行,無明是過去世的迷惑,行是過去世的造業。現在果是識、名色、六處、觸、受,正是由於過去因才有了現在的果,這就是第一重因果,過去因被稱為「能引」,現在果被稱為「所引」。

現在因是愛、取、有,愛和取是現在世的迷惑,有是現在世的造業。未來果是生和老死,正是由於現在因才能了未來的果,這就是第二重因果,現在因被稱為「能成」,未來果被稱為「所成」。

逆觀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是生命現象的總結,也是生命痛苦的原因。在《長阿含經·大緣方便經》中,佛祖說此法時,採用了逆觀十二因緣。

逆觀十二因緣,就是把十二因緣從後往前推,從老死逐漸逆觀到無明。

老死是觀察人生的起點,老死之所以會憂悲苦惱,是由於有生,因為沒有生就沒有死。生的條件雖有種種,但是重要的條件是有,有就是身、口、意所造的善業和惡業對後果潛伏的一種力量,有了業力為緣,必然有後果的生和死。

有又緣於取,正是對色、聲、香、味、觸五欲的執著追求。才造成了善業和惡業。

取又緣於愛,愛就是生命欲,正是有了生命欲才有執著的追求,產生了業力。

愛又緣於受,受是對客觀之事物產生的苦樂,正是這種苦樂的感覺,激發著生命的欲求。

受又緣於觸,觸是根、境、識三者和合而有心理活動的開始,才有了受。

觸又緣於六處,六處是六根對六境的認識,由此產生了觸。觸又緣於名色,名色是身心合成的組織,六根依存於身心組織。

名色又緣於識,識是名色的中心,它們之間互相依存。

識又緣於行,識和名色都是由過去所造的業,也就是行而來的。

行又緣於無明,無明就是對無常、無我的真實不認識,是人們生死痛苦的根本。

十二因緣的意義

因為十二因緣的每個要素彼此成為互為條件或因果,導致輪迴流傳不止,所以只要我們暫斷輪迴鏈上的任何乙個接點,尤其是破除無明,就可以不再被十二因緣所束縛,跳出六道輪迴,擺脫無休止的生死迴圈,這也是我們參悟十二因緣的目的。

2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十二因緣:一、無明,二、行,三、識,四、名色,五、六入,六、觸,七、受,八、愛,九、取,十、有,十

一、生,十

二、老死。

十相自在意為:壽命自在、心自在、願自在、業自在、受生自在、解自在、神力自在、資具自在、法自在、智自在。在這裡藏文man-bcu,漢文澤為「十相」,可以理解為10個符號所象徵的須彌山和人的身體的各部位!

佛教十二因緣各是什麼

3樓:少陵五老

十二因緣又稱為十二緣起支。此十二支互相為因果,因為乙個因緣公升回起,而造成另乙個因緣也生起答,故佛經中常說:「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

」這句話的意思是:有這樣的東西生起,所以另外一樣東西也跟著生起;有這樣的東西消滅,另外一樣東西也跟著消滅。

十二因緣就是從無明到生死彼此成為條件或因果聯絡的12個環節:

1.無明,即無知;

2.行,由無明而產生的善與不善等行為(意志);

3.識,相當於托胎時的心識;

4.名色,相當於胎中的精神和物質方面的形體;

5.六入,即眼、耳、鼻、舌、身、意(心)等6種感覺器官;

6.觸,相當於出胎後開始接觸外界事物;

7.受,即對苦樂等的感受;

8.愛,即生起貪愛等慾望;

9.取,指追求色、香、味、觸等;

10.有,即生存的環境;

11.生,即來世之再生;

12.老死,是人生的終結。

4樓:匿名使用者

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

5樓:匿名使用者

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6樓:匿名使用者

一切眾生實是本來清淨,由於過去一念無明妄動,便有行為造作,有行為造業便有入版胎之識,有權

入胎之識,便有現生之胚胎,有了胚胎便具備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出胎後,六根就會有六種觸覺,有六觸覺便有六種感受,有感受便懂得愛,懂得愛之後,就會執著,極力去奪取,有所奪取便會形成未來之業因,有了未來之業因,就會領受未世之生,有生就必然會有老死,及一切憂、愁、悲、傷、苦、惱,這就是十二因緣的順生門。

若是沒有無明妄,**會有行為作業,沒有行為作業,**會有入胎之識,沒有入胎之識,**會有胚胎這個色身,沒有色身就不會有六根存在,沒有六根就不會有六種觸覺,沒觸覺就沒有感受,沒有感受就沒有愛,沒有愛就不會執著、奪取,沒有執著就不會有未來生之業因,沒有未來生的業因,就不會有未來世之生,沒有生就不會有老死,及憂傷悲苦,這就是十二因緣的還滅門。

7樓:匿名使用者

「十二因緣」把整copy個人生過程劃分為無明、行、識、名色

、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等十二個前後相續、周流不停的部分。它們之間的關係是:行緣無明、識緣行、名色緣識、六入緣名色、觸緣六入、受緣觸、愛緣受、取緣愛、有緣取、生緣有、老死緣生。

學佛不要過於執著於名詞術語,主要是以法修行,才能證果,要做「學佛」人,不要把佛教搞成「佛學」否則得不到真實的利益,這也是世尊告戒人們的,看學佛人不只要看他是怎麼說的更重要的是看他怎麼做的,在生活中按「淨業三福」修行,即得到自己的利益又能讓周圍大眾對您生起尊重心,這就是「如理如法修行」。

佛學:什麼修「緣覺」?就是十二因緣指的是什麼?

8樓:顏小二述哲文

緣覺,也就是十二因緣指的是以下內容:

十二因緣分別為:一、無明,二、行,三、識,四、名色,五、六入,六、觸,七、受,八、愛,九、取,十、有,十

一、生,十

二、老死。

一、無明:指人們心中無明煩惱,晦昧空境,無所明了,昏擾擾相,以為心性最初一念叫做生相無明,無明是粗細煩惱迷惑妄心,是分段生死與變易生死的根源。同時也是涅槃解脫,菩提寂靜的根本。

二、行:行是業行,因為有了無明迷惑妄心,所以於諸法本來無我妄執有我,本來無法可得,妄執有法。因有我法二執,就起惑造業,就有了業行。無明緣行,是過去惑業的因。

三、識:一剎那之間在父母面前,看到現前欲境,就生起一念愛心,為受生的種子,納於父精母血之中,而為胞胎。

四、名色:指心法與父精母血的色法,和合成為我們的身心。

五、六入:六入就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因為六根能入於六塵,又為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所入,六根六塵,互相涉入。譬如眼根能夠見色,就入於色塵,其他諸根也是這樣的,所以叫做六入。

六、觸:三和合是觸,因為有了六根,它就能夠感受和觸對六塵境界。觸是十二因緣中十分重要的一支,能觸是根,所觸是境。

環境的好壞,就會聯絡到我們根的感受,古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例如孟母,她為什麼要選擇鄰居呢?

這都是充分表明了客觀的環境,對人主觀的意識是起極大的作用。如果因緣成熟,經常能在名山古剎清淨道場,安心居住,時時刻刻常受佛教的薰陶,即能:「名山久住道心生。

」清淨佛地,因緣殊勝。

七、受:根塵相互觸對,一定就會接受所觸對的塵境,譬如我們的耳根,對聲塵,就會接受各種聲音,如笙簫鼓樂,同時演奏,我們就會同時接受,而且層次分明,清楚明白。以上識、名色,六入、觸、受,是現在世的五支苦果。

八、愛:愛是貪愛,六根既然領受六塵,對於所接之境,妄生思量分別,對於稱意的就歡喜,便生貪愛之心,不稱意的就生煩惱厭惡之心。這個貪愛和厭惡之心,它是眾生六道輪迴的生死根源,發心學佛修行,就是要修這個妄想心。

《金剛經》說: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用金剛般若妙智來迴光返照降伏妄想。

要令它對境不生愛染之心,不起分別之念,心如枯木寒灰,意似寒潭死水,一念不生,萬慮俱寂,這就是「一刀斬斷煩惱因,雙腳踢開業障苦」。記得古德說:『鐵牛哪怕獅子吼,恰似木人看花鳥,但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

這裡最為吃緊的是無心二字,就是六根對六塵不生貪愛之心,一心念佛或照顧話頭,就能降伏其心。日久月深,功夫自然成熟。

九、取:既愛了所貪的五欲境界,就想盡辦法把它攫取過來,隨心所欲的為我享受,多多益善,貪得無厭,毫無疑問,就會做出種種惡業,如果感到違反我所貪愛的環境,就橫生忿恨,不顧一切,任意胡為做出許多罪業,所以說取是罪魁禍首,我們要時刻把住這個取的關口,能夠斷除煩惱因。可以免受生死苦,這個取和上面的愛以及最初的無明,這三支叫做煩惱的迷惑因。

十、有:有就是因果不昧的有,對於所愛之境,將其取來,對不愛之境,把它捨掉,因此就做出種種業,真是業海茫茫,苦惱無量,有業因一定招感業果,因果定律,絲毫不錯。愛、取、有三支是於現世造作的未來三支苦因。

十一、生,根據愛、取、有三支苦因,依因感果,又出世投生。

十二、老死,凡有生,一定就會由少而長,由長而壯,由壯而老,步步向前邁進,最後走向死亡的道路,這是不可抗拒的客觀規律。世界每個人的生老病死苦,正如釋迦牟尼佛未出家之前,遊四門時看到的那樣,真是令人感到萬分痛苦。而且這種痛苦,世俗之人都是無法解決的,這是由於現在的愛取有三支苦因,而感招未來世的生、老、病、死的苦果。

古人有一首偈語:過去二支因,現在五支果,現在三支因,未來二支果。概括的說明了十二因緣三世二重因果,佛對緣覺人說這十二因緣法門,就是揭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因果輪迴迴圈的規律。

總的說來就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古人有四句偈:「無明愛取三煩惱,行有二支為業道,從識至受並老死,如是七事為苦道。

」是說十二因緣為惑業苦三道流轉的道理。

十二因緣又是乙個連環鉤鎖,相互牽連的關係。更有流轉門和還滅門。上面所講的就是流轉門的十二因緣道理。

闢支佛在小乘聖人中稱為利根。他們聽到佛說十二因緣流轉門的互相關係,互為因果的道理,覺悟到無明這一支,正是十二支因緣中間苦因苦果的總根源。無明一滅掉,所有其他的十一支因緣就會一起斷滅了。

因此闢支佛就下定決心來斬斷無明。譬喻砍樹一樣,先砍樹根,樹根一斷,而整棵大樹,便自然倒下。無明滅才能復還真性,滅除煩惱,所以叫做還滅門。

這就是緣覺聖人所修的十二因緣的道理。

十二因緣是什麼,佛教十二因緣各是什麼

南屏晚鐘 十二因緣又名十二有支,或十二緣起,是說明有情生死流轉的過程。1 無明 貪 痴等煩惱為生死的根本 一切生死皆源出於無明。無明 尤指執戀自我為實有的我執。自無始輪迴以來,無明便一直伴隨著我們,從沒一刻相離。這種影響便似一塊黑布,把我們的眼睛蓋著了,令我們不知事物的真相。2 行 造作諸業 由於無...

情商具體指的是什麼,情商具體指的是什麼?

八哥很熊很迷彩 情商 eq 又稱情緒智力,是近年來心理學家們提出的與智力和智商相對應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緒 情感 意志 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以往認為,乙個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現在心理學家們普遍認為,情商水平的高低對乙個人能否取得成...

十二地支是什麼?十二地支指的是什麼

十二地支又稱十二支。分別是 子 z 醜 ch u 寅 y n 卯 m o 辰 ch n 巳 s 午 w 未 w i 申 sh n 酉 y u 戌 x 亥 h i 天干地支組成形成了古代漢族曆法紀年。在漢族民俗學上認為天乾對應一些預兆。古代人拿它和天乾相配,用來表示年 月 時的次序。舊式記時法也用地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