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的現實意義

時間 2021-09-04 01:20:44

1樓:匿名使用者

為政第二

孔子說:就是辦理政治的人,或是一個機關首長要推行政策,比喻地球的北極相對的那一塊,沒有星的這一處天空,那個天空在那裡不動,其它的天空裡面那麼多無數的星球,圍繞在你這個天空的四周,都來擁護你。譬喻一個國家的君主,以『道德』來治國。

就可以安居在朝廷裡面,而你的周圍裡面那些臣子,以及全國的老百姓,都來圍繞你、擁護你。

孔子說:以德行來治理國家,就像北極星一樣安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其它的星辰便會自行在周圍旋轉執行。

這章牽涉到幾個主題:德治、無為、性善與理想。

我們先來看看無為而治。

為政篇本章常與衛靈公篇的一章拿來相比較。衛靈公篇,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

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孔子說:能夠做到事不需躬親,而又能把天下治理妥當的,該是舜了吧。

他自己都做些什麼呢?不過是恭敬端正自己的言行態度,坐在面向南方的天子之位罷了)。

事實上這兩章的確相當相近,但有一點要注意的就是無為而治。孔子所謂的無為而治應該有修己正身,任官得人,而不需每件大小事都得親自執行的意思。換句話說,即舉用賢才,而且本人必須德行良好,並以之行於自己份內應盡之職事,使周圍的部屬能效法修德,且各自盡其職事。

事成之後還得要能做到不居功。

為何能做此種解釋呢?既然孔子認為只有舜能做到無為而治,我們就拿舜作例子。泰伯篇,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舜有五位賢臣而天下得以大治。孔子說:

人才難得,不正是如此嗎)?

顏淵篇,子夏曰:…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子夏說:…舜統治天下時,從眾人中舉用了皋陶,不仁的人便都遠去了)。

堯曰篇,堯曰:諮!爾舜!

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堯對舜說:舜,注意聽著啊!

天的大任已經落到你的身上了,你要忠實地秉持合義之道而行,如果讓天下百姓陷於困苦貧窮之中,那這天所賜給你的祿位就會永遠終止了。舜後來也以相同的話告誡禹)。

孟子萬章章句上,堯崩,三年之喪畢,舜避堯之子於南河之南。天下諸侯朝覲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訟獄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堯死而且三年之喪也結束後,舜為了避讓堯之子而遷居於南河之南。可是天下諸侯都來朝覲舜,而不去朝覲堯之子;要打官司的人也都來找舜,而不去找堯之子)。

由這段可知當時的天子至少要斷獄、要接受諸侯朝覲。

禹的父親鯀,堯封於崇伯,因治水無功,被舜殺於羽山。其後舜又命禹治水多年。這表示舜之時,確有影響重大的水災,經眾人多年的努力才得以平息。

泰伯篇,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孔子說:這是多麼偉大啊!舜、禹雖有天下,他們自己卻不像是真有參與其事一樣)。

此章有三種解釋,把它們合在一起,似乎最能夠解釋孔子說這句話的原因:舜、禹之所以得到天下,並非自己有心求來,乃是經由他人禪讓而來;有天下之後,又能舉用賢能,不以天下為一己之私;待治理天下有成時,又讓人感覺好象是天下它自己太平的,舜、禹他們本人並沒有太大的功勞。這些正是舜禹真正偉大之處。

經此章間接可以得知:舉用賢才一起治理天下,使得自己看似無勞,又不居功。乃是舜治天下的方法與精神。

由以上舉例可知:舜要恭己、要斷獄、要接受諸侯朝覲、要知賢、要舉才、要殺鯀、要治水、要執義行中、要使四海不窮不困,這要做的事還真不少,怎可能真的不做事呢?換個角度來看,既然要執義行中,如果真不需做事,又何須執義行中?

是故孔子所謂的無為而治應可理解為:要能舉用賢才,適才任用,而且自己必須品德良好,並以之盡力於自己份內之職事,使周圍的部屬能效法修德,且各自盡其職事。成大事之後,還得要能做到不居功。

其次我們來看看性善與理想。

孔子本章以德來要求當時國家的主人,認為主政者本人如果品德良好,就可以使周圍的人注重他們自己的德行修養,依此類推則國自治,不需耗費大量成本。但如果參酌:

雍也篇,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孔子說:中等資質以上的人,可以告訴他深奧的道理;中等資質以下的人就很難讓他了解深奧的道理了)。

陽貨篇,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孔子說:只有最明智的人與最愚昧的人是不會改變的)。

及孔子當時的君主世襲制度,萬一國家的主政者有先天資值上的限制,就難免覺得這章有點性善及理想的味道。事實上論語中還有一些章節理想的味道相當濃厚,也確一些章節小弟讀來有點性惡的味道,這些都留待以後提到時再詳細解釋。畢竟孔子並無明言性究竟為善抑或惡,倒是強調了義。

所以既然現在國家的主人已經不應該再是一兩個人而應該是全體人民了,所以如果我們拿德來要求每一個人,應該並不違孔子對義的見解。

2樓:飛花見玉

孔子說:“實行德政的人,就如北極星,處在他的位置上而其它星辰環繞著它。”這是孔子對政治體制的一個美好設想,也是人治的最高境界了。

不過顯而易見是以嚴格的等級制度為前提的,所以沒必要美化它。不過,現實社會還是應以法治為基礎,僅僅靠道德約束,怎麼禁得住那些唯利是圖的商人投機鑽營?又怎麼威懾那些以身犯險的**汙吏?

拜金主義盛行的情況下,日益淡漠的人際關係也大大削弱了道德的教化作用,試想在一個連“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都以金錢為上的時代,還指望學生們修身養性,以德服人麼?

3樓:糾正歷史錯誤

現實來說就是螞蟻昆蟲式低等生物擁蛀統治方式,不信大家觀察下螞蟻,到死都只知每天工作的工蟻,圍繞為的是把蛀蟲(蟻皇)養的白白胖胖.所以說美麗謊言背原來是腐朽.

4樓:

這話的意思是以德治國,就像天上的北斗星,一年四季都在正北,而其他星星四季位移,但都是圍著北斗星轉。所以以德治國能夠得到國內各種族群的擁護。從當前來說,如果一個執政者能夠施以仁政,那麼大家都會擁護他而長久不衰。

5樓:匿名使用者

為政者,就是起到一個率領指導的意義而不需要做過多的事情越俎代庖等。這句話,其實就是道家的思想“無為而治”。

6樓:涐們旳青春

孔子說:就是辦理政治的人,或是一個機關首長要推行政策,比喻地球的北極相對的那一塊,沒有星的這一處天空,那個天空在那裡不動,其它的天空裡面那麼多無數的星球,圍繞在你這個天空的四周,都來擁護你。譬喻一個國家的君主,以『道德』來治國。

就可以安居在朝廷裡面,而你的周圍裡面那些臣子,以及全國的老百姓,都來圍繞你、擁護你

7樓:

當時是周天子統治天下,所以需要諸侯眾星拱月一般支援周王室

8樓:匿名使用者

不折騰,做該做的事,不亂作為。

9樓:

施行仁政,以德服人,教化人心,民眾無不真心擁護。可惜理論上來說只是夫子臆想出來的情景

10樓:匿名使用者

透過德化來管理眾人的事。採用自然感化的方式,大家才會各安其位,各得其樂。實際上,孔子的主張,是尊重禮制,也就是德治必須以制度作為基礎。

制定制度,執行制度,以及修訂制度的人,自己要重視品德修養。以有德人士來實施制度化管理,才有良好的效果。制度的制定和落實,需要良好品德的人來運作。

管理眾人的事,不能完全依賴法治,從事政治的人士用道德修養來以身作則,以道德補法律的不足,而不是僅僅用道德來教化別人。

11樓:被欺騙的狐狸

就是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意思,就像古代一個將軍養很多的幕僚一樣,簡言之,要想成功,必須有幫手

12樓:潯陽人

執政者要有良好的德行,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13樓:匿名使用者

施行仁政,以德服人,教化人心,民眾無不真心擁護。孔子說:就是辦理政治的人,或是一個機關首長要推行政策,比喻地球的北極相對的那一塊,沒有星的這一處天空,那個天空在那裡不動,其它的天空裡面那麼多無數的星球,圍繞在你這個天空的四周,都來擁護你。

譬喻一個國家的君主,以『道德』來治國。就可以安居在朝廷裡面,而你的周圍裡面那些臣子,以及全國的老百姓,都來圍繞你、擁護你。

走群眾路線就行,得民心者得天下唄

14樓:匿名使用者

這段話代表了孔子的“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說,統治者如果實行德治,群臣百姓就會自動圍繞著你轉。這是強調道德對政治生活的決定作用,主張以道德教化為治國的原則。這是孔子學說中較有價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國的基本原則是德治,而非嚴刑峻法。

現實中肯定是以法治國為首位了,然而官僚中腐敗現象十分嚴重,**若是能夠潔身自好,對這個社會民主和廉政肯定有巨大的促進作用,所以提倡以德治國還是有很大的積極意義。

15樓:使命踐行者焦竣

(二十六)不能把“政”的原則先驗地確立。其確立,而是從具體問題中找出其現實的邏輯關係來。就是“無所位而生其本、無所本而生其位”

詳解:通常的斷句是“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共”,通假“拱”,環繞的意思。

全句一般被大致解釋成“以德行來治理國家,就像北極星一樣安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其它的星辰便會自行在周圍旋轉執行。”這類解釋都是以“道本位”為前提的,實際上把這句當成所謂行“仁德之政”的魯模式基石。

一個歷史的事實就是,孔子之後的儒家,行的都是這種所謂“仁德之政”的魯模式,而完全背離了孔子的“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這種“道本位”的魯式“仁德之政”模式,慣用的伎倆無非是先編造一些抽象的“仁德”法則,然後以此為標準立其本,再將之推廣到社會的各個方面,進而改造人、塑造人,企圖讓所有的人都成為這“仁德”模子製造出來的統一產品,這樣,就成就了一種以同一性為基礎的所謂大同。而真正的大同,只能是不同成其大而大同,讓世界成為統一產品集中營的大同,只能是這種“道本位”的魯式“仁德之政”模式所製造的怪物。

正確的斷句應該是“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為”,設定、建立,也就是立其本、立其位;“以”,使、令;“德”,得,行“聖人之道”、“善人之道”所得。

“譬如”不能像白話文那樣當成一個詞,而是“譬”+“如”,分屬前後分句。“譬”,曉諭、使人知曉,引申為彰顯。“如”,像;“居”,處在;“所”假借為“處”,處所的意思;“共”,通假“拱”,執持的意思。

“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字面意思就是北極星處在其處而其它的星星執持著它。而深層的意思就是,人把北極星的位置確定後,執持這位置而相應定出其他星星位置。

但北極星位置不是先驗的,例如,說北極星在北邊,只是因為相應的社會文化系統把那叫“北邊”,而實際上,北極星的位置不是固定不變的,甚至被稱為北極星的那星星,也是會隨著時間的改變而改變的。北極星位置的確定,只是一個人參與其中的當下、現實的具體結果,而其他星星根據北極星位置定出相應位置,也同樣是一個人參與其中的當下、現實的具體結果。

“為政以德譬”,設定、建立“政”使行“聖人之道”、“善人之道”所得彰顯,就像“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的道理一樣,其確立,也只是一個社會上所有的人蔘與其中的當下、現實的具體結果。並不能把“政“的原則先驗的確立。那種把某種特殊的國體、政體等當成先驗的、四海皆准的原則而上帝化的把戲,都不是“為政”之道,只不過是一些根據私利而製造的謊言。

有人可能說,這不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嗎?錯!這至少不是通常所說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一般意義上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只不過是用一套通用的法則在具體問題上套用,根本不是馬克思意義上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馬克思意義上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其實就是馬克思任何理論前提只能從分析現實邏輯出發的等價說法,並沒有任何先驗的邏輯是先於具體問題的,具體分析不是用一些先驗的法則去分析,而是從具體問題中找出其現實的邏輯關係來。站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和孔子又一次握手了。

而這一章,其實就是上一章所說““聖人之道”、“善人之道”是大道,更是現實之道,無位可本,又何來“本位”?正因為無位可本,才可以無所位而生其本、無所本而生其位。這,才是真正的大道、現實之道。

”的進一步。何謂“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就是“無所位而生其本、無所本而生其位”,只有明白了這句話,才可能真正明白馬克思意義上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也才可能真正明白何謂“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為政 子曰 由,誨女知之乎,女什麼意思

孔子說 由 子路 我教誨你乙個做人的道理吧。此處 女 通 汝 你 的意思。孔子說 仲由啊,讓為師教導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 女 通假字,女 通 汝 你。女 同汝,你的意思,通假字。此處 女 通 汝 是 你 的意思。子曰誨女知之乎中的誨是什麼意思 教誨的意思 原文 2 17 子曰 由 1 誨女 2 知...

孟子曰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花落丿左左 孟子說 三代所以得天下,是由於仁 他們所以失天下,是由於不仁。國家衰敗 興盛 生存 滅亡的原因,也是這樣。天子不仁,不能保住天下 諸侯不仁,不能保住國家 卿大夫不仁,不能保住宗廟 士人和百姓不仁,不能保住自身。如果害怕死亡,卻又樂意幹不仁的事,這就像害怕喝醉卻硬要多喝酒一樣。 零凌 孟子...

何為的名言,孟子曰 何為師者師者 以何為師為人師表格言

不好意思沒聽過這個,我也無能為力了啊。不管怎麼說。開心快樂每一天啊朋友 不過像樓上說的這些我可以給你找一大堆來,好啦 孟子曰 何為師者師者 以何為師為人師 言 中國古人的名人名言 1 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2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3 只看後浪催前浪,當悟新人勝舊人。4 知之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