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一笑的典故,佛祖拈花一笑的典故是什麼?

時間 2021-09-02 07:47:00

1樓:黛妮

一、拈花一笑——出自宋·釋普濟《五燈會元·七佛·釋迦牟尼佛》:「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

二、拈花一笑:

拈花一笑,佛教語,禪宗以心傳心的第一宗典故,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指對禪理有了透徹的理解,二是指彼此默契、心神領會、心意相通、心心相印。

三、成語典故:

1、《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爾時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屬來奉獻世尊於金婆羅華,各各頂禮佛足,退坐一面。爾時世尊即拈奉獻金色婆羅華,瞬目揚眉,示諸大眾,默然毋措。

有迦葉破顏微笑。世尊言:「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即付囑於汝。

汝能護持,相續不斷。」時迦葉奉佛敕,頂禮佛足退。

2、宋·釋普濟《五燈會元·七佛·釋迦牟尼佛》卷一:世尊於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

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譯文】

有一次大梵天王在靈鷲山上請佛祖釋迦牟尼說法。大梵天王率眾人把一朵金婆羅花獻給佛祖,隆重行禮之後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羅花,意態安詳,卻一句話也不說。

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覷,唯有摩訶迦葉破顏輕輕一笑。佛祖當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萬有的精深佛法,熄滅生死、超脫輪迴的奧妙心法,能夠擺脫一切虛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處難以言說。

我不立文字,以心傳心,於教外別傳一宗,現在傳給摩訶迦葉。」然後把平素所用的金縷袈裟和缽盂授與迦葉。這就是禪宗「拈花一笑」和「衣缽真傳」的典故。

中國禪宗把摩訶迦葉列為『西天第一代祖師』。

四、禪宗故事:

「拈花一笑」是禪宗的乙個故事。說是有一天,教主釋迦牟尼上大課,眾多**眼巴巴地望著他,他卻一句話也不說。伸手從講台上的花盆中,拿起一朵花,在手中轉來轉去,好像在暗示著什麼。

**們誰也不懂老師這個動作是什麼意思。這就是「釋迦拈花」。

釋迦有個大**,叫迦葉。佛經記載,看見釋迦拈花,迦葉「破顏微笑」。宗教堂會,戒律極嚴。

可就在這鴉雀無聲中,迦葉尊者竟然「噗嗤」一笑,儘管不是開懷大笑,只是微笑,也是大大出乎常規的。這就是「迦葉微笑」。

這師徒兩人神神怪怪的行為,合在一起,就叫做「拈花一笑」。

緊接著,釋迦牟尼講話了:「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意思是說:

徒兒們聽好了,我有絕妙高招,可以直接悟道,剛才已經傳授給迦葉同學了啦。你們要學,就問他去吧!

據說,這也就是禪宗的起始。禪宗的特色就是:傳道授學,講求心領神會,無需文字言語表達。

相關偈語:

拈花/元覺詩

懶度庸人意,且拂明鏡臺。

我自拈花笑,清風徐徐來。

2樓:喜實琦倩

拈花一笑,佛教語,禪宗以心傳心的第一宗典故,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指對禪理有了透徹的理解,二是指彼此默契、心神領會、心意想通、心心相印。

有一次大梵天王在靈鷲山上請佛祖釋迦牟尼說法。大梵天王率眾人把一朵金婆羅花獻給佛祖,隆重行禮之後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羅花,意態安詳,卻一句話也不說。

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覷,唯有摩訶迦葉破顏輕輕一笑。佛祖當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萬有的精深佛法,熄滅生死、超脫輪迴的奧妙心法,能夠擺脫一切虛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處難以言說。

我不立文字,以心傳心,於教外別傳一宗,現在傳給摩訶迦葉。」然後把平素所用的金縷袈裟和缽盂授與迦葉。這就是禪宗「拈花一笑」和「衣缽真傳」的典故。

中國禪宗把摩訶迦葉列為『西天第一代祖師』。

注:此段引用自「拈花一笑」的部落格,原文為拈花一笑編寫。

3樓:家玉枝捷溪

「拈花一笑」是禪宗的乙個故事。說是有一天,教主釋迦牟尼上大課,眾多**眼巴巴地望著他,他卻一句話也不說。伸手從講台上的花盆中,拿起一朵花,在手中轉來轉去,好像在暗示著什麼。

**們誰也不懂老師這個動作是什麼意思。這就是「釋迦拈花」。

釋迦有個大**,叫迦葉。佛經記載,看見釋迦拈花,迦葉「破顏微笑」。宗教堂會,戒律極嚴。

可就在這鴉雀無聲中,迦葉尊者竟然「噗嗤」一笑,儘管不是開懷大笑,只是微笑,也是大大出乎常規的。這就是「迦葉微笑」。

這師徒兩人神神怪怪的行為,合在一起,就叫做「拈花一笑」。

緊接著,釋迦牟尼講話了:「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意思是說:

徒兒們聽好了,我有絕妙高招,可以直接悟道,剛才已經傳授給迦葉同學了啦。你們要學,就問他去吧!

據說,這也就是禪宗的起始。禪宗的特色就是:傳道授學,講求心領神會,無需文字言語表達。

4樓:

解 釋 比喻心心相印、會心。

出 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七佛·釋迦牟尼佛》:「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

拈花一笑」是禪宗的乙個故事。說是有一天,教主釋迦牟尼上大課,眾多**眼巴巴地望著他,他卻一句話也不說。伸手從講台上的花盆中,拿起一朵花,在手中轉來轉去,好像在暗示著什麼。

**們誰也不懂老師這個動作是什麼意思。這就是「釋迦拈花」。

釋迦有個大**,叫迦葉。佛經記載,看見釋迦拈花,迦葉「破顏微笑」。宗教堂會,戒律極嚴。

可就在這鴉雀無聲中,迦葉尊者竟然「噗嗤」一笑,儘管不是開懷大笑,只是微笑,也是大大出乎常規的。這就是「迦葉微笑」。

這師徒兩人神神怪怪的行為,合在一起,就叫做「拈花微笑」。

緊接著,釋迦牟尼講話了:「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意思是說:

徒兒們聽好了,我有絕妙高招,可以直接悟道,剛才已經傳授給迦葉同學了啦。你們要學,就問他去吧!

據說,這也就是禪宗的起始。禪宗的特色就是:傳道授學,講求心領神會,無需文字言語表達。

我太懂禪學,但我喜歡禪宗的意境,那對世間美好的領悟,世間最美好的事物莫過於花,我喜歡去默默的領悟花的語言!

我喜歡曇花的剎那燦爛。積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氣,都在這短短時間轟轟烈烈地迸發出來。全部的夢想和激情,壯烈與喝彩,頃刻間揮灑淨盡,淋漓快意。

望盡了爛漫輝煌的一刻,終有落櫻繽紛。殘紅善舞。你本來是燦爛過的,因此不怕被遺忘;你本來是熱烈過的,因此甘於安守乙份不可言喻的靜默。

就這樣,你把一生的光陰凝成時光長河中那一瓣恆久的心香。笑靨如你,真情如你,希望如你,生命亦如你。

我喜歡蘭花的清幽。就那麼簡簡單單的幾片葉子,就一朵或幾朵白色的小花,卻歷經千年,依然悠遠飄逸。習慣了寂寞,不以無人而不芳。

淡淡的,一體青凝不染塵。一種從容的生活狀態,不是甘於平庸而是細膩地去感受生活中並不缺少的快樂。遠離了喧囂繁雜,空谷晨鐘,不是自耳畔響起,而是自心田深處某個被遺忘的角落。

青青一線,暗香浮動。一切如花,花如一切。所以,佛祖拈花而迦葉微笑;這一笑,便是整個世界。

人生亦是如此,或絢爛如夏花,或如秋葉飄零,不管成敗榮辱,從容面對吧。

生命如同四季,風露榮枯。知春、識秋,拈花拂雪,活出個淡雅人生

5樓:匿名使用者

和佛學有關

佛祖拈花 迦葉微笑

一天,在靈山會上,大梵天王以金色菠蘿花獻佛,並請佛說法。可是,釋迦牟尼如來佛祖一言不發,只是用拈菠蘿花遍示大眾,從容不迫,意態安詳。當時,會中所有的人和神都不能領會佛祖的意思,唯有佛的大**——摩訶迦葉尊者妙悟其意,微笑(估計別的都在默思)。

於是,釋迦牟尼將花交給迦葉,囑告他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槧秒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轉之旨,以心印心之法傳給你。

釋迦牟尼佛祖在大庭廣眾之下,像這樣一言不發,只是帶在和他那不動生色的微笑,從容不迫,寧靜安詳,其中微妙究竟何在?

其實,釋迦牟尼這裡所傳示的,正是一中無言的心態——一種至為安詳,靜謐,調和,美好的心態,這是不能用內用任何語言和行為來打破的。這種心態純淨無染,無慾無貪,坦然自得,樂觀自信,無拘無束,不著形跡,不可動搖,與世長存——即所謂「真如秒心」,亦即「普照一切、含藏萬法」的根本佛法——正法眼藏之所在。所以迦葉與佛祖在靈山會上心心相印,僅只拈話微笑而已,沒有任何其他的表示,但一切盡在不言中,此時無聲勝有聲。

而釋迦牟尼最後對迦葉所囑咐的話,也正好是對這種心態的最好證明。

6樓:愚濰全爾冬

佛祖拈花,迦葉微笑。出自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指已經洞悉佛道真理,或者二人心意相通,亦指佛法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精髓

7樓:習溫虢綢

拈花一笑是佛教禪宗裡的乙個故事,說是有一天迦牟尼佛在一座山上召集眾**講佛法。他拈起一枝金婆羅花(好象是這樣寫的吧。。。還有乙個說法是大梵天王獻給佛的)。

佛不語轉看他手下的**們,五百羅漢竟然全然不知其中真意,全都低頭不語,只有迦葉尊者一臉恍然做會心微笑狀。

這是佛教禪宗以心傳心的第一公案。後以喻心心相印,會心。

佛祖拈花一笑的典故是什麼?

8樓:初夏的塵埃

典故:有一次大梵天王在靈鷲山上請佛祖釋迦牟尼說法。大梵天王率眾人把一朵金婆羅花獻給佛祖,隆重行禮之後大家退坐一旁。

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羅花,意態安詳,卻一句話也不說。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覷,唯有摩訶迦葉破顏輕輕一笑。

佛祖當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萬有的精深佛法,熄滅生死、超脫輪迴的奧妙心法,能夠擺脫一切虛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處難以言說。我不立文字,以心傳心,於教外別傳一宗,現在傳給摩訶迦葉。

」然後把平素所用的金縷袈裟和缽盂授與迦葉。這就是禪宗「拈花一笑」和「衣缽真傳」的典故。

9樓:匿名使用者

白話:釋伽牟尼登壇那一天,靈鷲山上眾神畢集,仙樂齊鳴。釋伽牟尼在**們的簇擁下走上法壇坐定。

此時,梵天恭敬地走到佛的面前說:「願世尊開壇**,讓普天的眾生都得到利益吧!」說著,還呈上一枝貴重的金色波羅花。

釋伽牟尼接過花,他儀態安詳而莊重。眾**都企盼著能聽到那無上妙法,整個靈鷲山霎時間安靜下來。可釋伽牟尼卻一句話也未講,他慢慢地舉起手來,手上依舊拈著那枝金光燦燦的波羅花。

眾**的眼神隨著那枝花從左移到右,從上移到下,他們都在揣度著釋迦摩尼的用心。

這時站在下首的一位叫摩柯迦葉的老比丘破顏含笑,那笑容中蘊含著無限深意。這情景馬上被釋伽牟尼看到了,他開口說:「我有正法眼藏,涅盤妙法,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付囑與摩柯迦葉。

」 靈鷲山頓時又沸騰起來,眾神紛紛議論剛才發生的這件奇特而神秘的事。

人們通常把以上「拈花微笑」的故事說成是禪宗的緣起。

其實釋伽牟尼拈花,伽葉微笑的那一刻,就是有所心會,心領神會,他懂了,所以微笑。如果佛祖拈花,舉座沒有乙個人笑,那麼這個講經失敗了。但是佛祖拈花,舉座全笑了,其實那也很失敗,也不可能。

如果除了伽葉在微笑外,還有其他尊者或高歌;或起舞。那高歌者、起舞者也是心靈有所領會。只是領會到的感悟與迦葉不同罷了。

佛祖為何拈花一笑

佛祖拈花一笑內涵意義唯有摩訶迦葉知。為什麼一笑成佛,一笑成魔?釋迦牟尼這裡所傳示的,正是一中無言的心態 一種至為安詳,靜謐,調和,美好的心態,這不是用任何語言和行為來打破的。這種心態純淨無染,無慾無貪,坦然自得,樂觀自信,無拘無束,不著形跡,不可動搖,與世長存 即所謂 真如秒心 亦即 普照一切 含藏...

用佛手拈花做頭像的人,佛祖拈花一笑的典故是什麼?

一看這個頭像,它給人的感覺就是這個人熱愛生活,佛系之人。佛手可以拈花,佛的禪意。欣賞的是佛家的從容,安詳。相信有佛手的庇護,女人如花,此花無憂。心靜若水,這種心態純淨無染,無慾無貪,坦然自得,樂觀自信,無拘無束,不著形跡,不可動搖,與世長存即所謂 真如秒心 亦即 普照一切 含藏萬法 的根本佛正法眼藏...

迦葉尊者拈花一笑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舉手頭足皆是佛性的展現,真心的流露。不可說,不可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恆呵河大手印 講得很細。阿彌陀佛!呵呵,正確答案是 我們都不知道!想當初,佛親自傳法於三界眾生,一時間菩薩 緣覺 闢支佛出了多少?但是,當佛祖拈花之際,也只有迦葉一人明白佛的心法,試想,到了末法時期,我等劣根後學,還想在這裡妄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