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粥的風俗,臘八節的由來和風俗?

時間 2021-08-31 02:14:00

1樓:

北京的臘八粥可以說是最為講究的。摻在白米中的東西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葡萄、白果、青絲、玫瑰、紅豆、花生……不下20種。人們在臘月初七晚上就開始洗米、泡果、撥皮、去核,半夜時分開始用微火燉,直到第二天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臘八節在陝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種米、豆之外,還得加入各種乾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吃完以後,還要將粥抹在門上、灶臺上及門外樹上,以驅邪避災,迎接來年的農業大豐收。而且,臘八這天忌吃菜。

陝西有些不產或者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用各種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2樓:匿名使用者

“臘八粥,吃不完,吃了臘八粥便豐收”。農曆臘月初八,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臘八節”。關中一帶到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煮上一鍋“臘八粥”,美餐一頓。

不光大人、娃娃吃,還要給牲口、雞狗喂一些,在門上、牆上、樹上抹一些,圖個吉利。

“臘八節”吃“臘八粥”的風俗,由來已久,自從人類進入農業社會後就開始興起。古時的“臘”是祭祀的意思,遠在商周時代,我國就有連天地、神靈、祖先一起祭祀的習慣,把這種綜合祭祀,叫做“合祭”。這種祭祀,表達了古代人一種樸素的、善良的心理活動,意思是說:

一年到頭了,能得到豐農足食,該感謝神靈啊!於是就選擇臘月初八這一天,煮上—鍋“臘八粥”,藉以祭奠神靈,慶祝豐收,預祝來年的更大豐收。這就形成了臘八節吃臘八粥的風俗。

臘八節在傳承過程中,又有一個傳說,說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在臘月初八這一天,吃了放羊姑娘用蘋果糯米糰子煮的粥,在菩提樹下得道成佛。後世信佛的人,每到臘月初八這天,就念經吃粥,這樣就給臘八節增添了宗教色彩。不管怎麼說,人們吃臘八粥,都是以慶祝豐收為內容的。

“臘八粥”確實能體現出農業大豐收,因為它是用各種米(江米、黃米、白米、高梁米等),各種豆(大豆、雲豆、豇豆等),各種乾果(大棗、栗子、杏仁、花生、核桃、桂元肉等)和豆腐、肉類混合成的一種粥,這種粥集中地反映出了農業大豐收的成果。 關中一帶及附近一些地區的群眾,都十分重視“臘八節”。但縣與縣、鄉與鄉、村與村之間,又各有不同的講究。

富平縣的農家,這一天喜歡釀酒,名曰“臘腳”;長安縣的古風俗,這一天要煮肉糜,拋灑在花木之上,謂之“不歇枝”;乾縣、禮泉一帶,講究臘八節要給老人送粥,女兒家要請新女婿吃粥;鳳翔一帶則是用黃米和八種豆子,加上油鹽做一頓臘八燜飯;銅川地區的農村,在這天還流傳著為幼男幼女剃頭理髮的習慣。凡此種種,自有不同情趣。

3樓:一志三

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相傳古印度北部迦毗羅王國的太子,29歲那年出家修道,他來到摩揭陀國的尼連河邊,因飢餓和勞累過度,昏倒在地。

一位牧女看見後,把身上所帶的谷糧,加些野果,用泉水煮粥餵給他。食畢,這位王子神清氣爽,若有所悟,便在菩提樹下靜坐修行,於當年的十二月初八這天得道成佛。他就是釋迦牟尼。

後來,中國的佛教徒們於十二月初八這天,以米和果物煮粥供奉佛祖,稱“臘八粥”。吃臘八粥之風,便逐漸演變成中國民間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

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

吃剩的臘八粥,儲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裡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幹上塗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

臘八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亡國、寄託哀思的。隨著改革開放,外國的新事物新思想不斷湧入中國,許多西方節日如聖誕節、愚人節、情人節也漸漸為我們所接受,許多年輕人還把這些節日當成大事隆重地慶祝。

然而,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時,我們不應忘記祖先們留下的許多傳統。今天,提起臘八節,可能除了老人們以外,年輕人知之甚少,甚至對此一無所知。

其實,我們應當重新重視起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的老傳統,不能讓自己完全西化,在自己身上找不到一點中國人的影子。過臘八,可以讓平時忙忙碌碌相聚甚少的親人們多一個團聚的節日一起祭祀祖先;可以讓吃慣了油膩的肯德基麥當勞的孩子們嚐嚐地道的臘八粥,讓他們聽聽臘八的典故,也許他們會很新奇。舊中國的臘八帶有迷信的色彩,我們完全可以擯棄某些舊思想,以新的思想來完善它,並且發揚光大。

我們還可以宣傳臘八節,利用傳統節日來興旺旅遊市場,讓更多的國際友人通過臘八節瞭解中國,感受中國的傳統文化的魅力。尤其是臘八粥,完全可以作為一道中國菜了。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乾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

然後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裡,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

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4樓:糰子兒童手工坊

兒童啟蒙:大寒是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民間有喝臘八粥的風俗

5樓:老去惜花心已懶

就是臘月初八喝碗粥。

臘八節的由來和風俗?

臘八節的習俗

6樓:好木木偶

1、吃臘八粥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

不同地區臘八粥的用料雖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穀類,黃豆、紅豆、綠豆、芸豆、豇豆等豆類,紅棗、花生、蓮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圓、葡萄乾、白果等乾果。臘八粥不僅是時令美食,更是養生佳品,尤其適合在寒冷的天氣裡保養脾胃。

2、祭祀

臘八本來就是祭祀的日子,一些地方至今還保留著這樣的習俗。祭祀的物件包括:先嗇神神農、司嗇神后稷、農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開路、劃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蟲神等。

唐宋後來又融入了拜祭佛祖的成分,佛教習慣在這天祭佛。

3、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一年不會肚子疼。

4、泡製臘八蒜

北京、華北大部分地區還有在這天泡製臘八蒜的習俗,臘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直到蒜變成綠色。

5、制臘八豆腐

安徽黔縣民間習俗,是當地的風味特產,將自制豆腐晒乾可留日後吃。具體制作過程如下:用上等小黃豆做成豆腐,把豆腐抹以鹽水,在溫和的太陽下慢慢烤晒而成。

“臘八豆腐”平時用草繩懸掛在通風處晾著,吃時摘取,一般可晾放三個月不變質、變味。

6、吃臘八面

除了甜口或鹹口的臘八粥,以及臘八蒜、臘八豆腐之外,當然也少不了陝西的臘八面。在每年農曆臘月初八早上太陽出來之前,陝西人家家戶戶都要吃碗熱氣騰騰、四溢飄香的臘八面。

7樓:木兮兮悅

臘八節的習俗有:

1、吃臘八粥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不同地區臘八粥的用料雖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穀類,黃豆、紅豆、綠豆、芸豆、豇豆等豆類,紅棗、花生、蓮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圓、葡萄乾、白果等乾果。

2、祭祀

祭祀的物件包括:先嗇神神農、司嗇神后稷、農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開路、劃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蟲神等。

3、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

4、泡製臘八蒜

臘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直到蒜變成綠色。

5、制臘八豆腐

安徽黔縣民間習俗,是當地的風味特產,將自制豆腐晒乾可留日後吃。

6、吃臘八面

在每年農曆臘月初八早上太陽出來之前,陝西人家家戶戶都要吃碗熱氣騰騰、四溢飄香的臘八面。

8樓:匿名使用者

臘八節,俗稱“臘八” ,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

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

臘八節的習俗:

1、吃臘八粥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

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

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不同地區臘八粥的用料雖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穀類,黃豆、紅豆、綠豆、芸豆、豇豆等豆類,紅棗、花生、蓮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圓、葡萄乾、白果等乾果。臘八粥不僅是時令美食,更是養生佳品,尤其適合在寒冷的天氣裡保養脾胃。

2、祭祀

臘八本來就是祭祀的日子,一些地方至今還保留著這樣的習俗。祭祀的物件包括:先嗇神神農、司嗇神后稷、農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開路、劃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蟲神等。

唐宋後來又融入了拜祭佛祖的成分,佛教習慣在這天祭佛。部分地區很隆重。

從先秦開始,臘八節就有祭祀祖先、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的習俗。而且,臘八節還是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是佛教徒的節日。所以,在臘八節這天祭神、敬佛、祭祀祖先,有祈求神靈、佛祖、先人庇佑的好兆頭。

3、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一年不會肚子疼。

4、泡製臘八蒜

北京、華北大部分地區還有在這天泡製臘八蒜的習俗,臘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直到蒜變成綠色。

舊時商號在臘八這天攏賬,把這一年的賬目盤點出來,算清楚這一年的收支盈虧。債主還會在臘八這天提醒欠錢人家準備還錢。臘月里人們講究忌諱,所以就用與“算”字同音的“蒜”,來代替算賬的“算”。

也因此,臘八蒜雖然好吃,市面上卻沒有賣的。都是家家戶戶自己動手泡臘八蒜,並且也給自家算算賬,看看這一年的開支,有多少積餘,盤算該花多少錢置辦年貨等。

5、制臘八豆腐

安徽黔縣民間習俗,是當地的風味特產,將自制豆腐晒乾可留日後吃。具體制作過程如下:用上等小黃豆做成豆腐,把豆腐抹以鹽水,在溫和的太陽下慢慢烤晒而成。

“臘八豆腐”平時用草繩懸掛在通風處晾著,吃時摘取,一般可晾放三個月不變質、變味。

成品色澤黃潤如玉,入口鬆軟,鹹中透甜,又香又鮮。如在晒制時加入蝦米等輔料,則更加美味。它既可以單獨成菜,也可與肉類搭配,或炒或燉,都是美味。

招待貴賓時,黟縣人還將其雕刻成動物、花卉的模樣,淋上麻油,拌上蔥薑蒜等佐料,配成冷盤,成為酒宴佳餚。

6、吃臘八面

除了甜口或鹹口的臘八粥,以及臘八蒜、臘八豆腐之外,當然也少不了陝西的臘八面。在每年農曆臘月初八早上太陽出來之前,陝西人家家戶戶都要吃碗熱氣騰騰、四溢飄香的臘八面。

臘八面是在臘八粥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過去在陝西大荔和臨潼、鳳翔一帶臘八節這日人們煮麵敬神,因之叫“臘八面”。起初關中農村的臘八面是用小米、黃豆煮粥下面條,而後用八種蔬菜和肉爁成臊子下面條,如今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將豆類與菜系相結合,用核桃仁、芝麻、花生米、蓮子、青菜、菠菜、黃花、木耳等同麵條同煮,調成湯麵,營養豐富,十分好吃。

走進臘月,鄉下就有了年的味兒。這味兒是從噴香的“臘八菜”、“臘八面”裡溢位來,飄出來的。

臘八節的來歷,臘八節的由來

臘八節 別稱 臘日祭 臘八祭 王侯臘,英文名 the laba rice porridge festival 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而設定的節日,也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日期是農曆十二月初八。臘八節是我國乙個比較重要的節日之一,那麼你知道這個節日的 是什麼嗎?來跟我一起看看吧!01 自上...

臘八節的來歷,臘八節的由來

臘八節,俗稱 臘八 是指農曆臘月 十二月 初八這一天。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臘八節的由來 臘八 本為佛教節日,後經歷代演變,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民間節日。臘八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按佛教記載,釋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銷骨立,遂發現苦行不是究竟解脫之道,決定放棄苦行。此時遇見一...

臘八為什麼要喝臘八粥,臘八節那天為什麼要喝臘八粥?

臘八粥的由來 農曆十二月八日是佛陀成道日。在這一天,寺院都要舉行紀念法會,稱為成道會 臘八會,並以 臘八粥 供佛饗眾。佛陀成道日為何要供養臘八粥呢?其緣由要追溯到佛陀成道之前的悉達多太子,他曾在苦行林苦修六年,日食一麻一麥,以淡泊物質來砥礪求道的心願。漸漸地太子覺悟到 世間的人追逐物慾,沈迷於聲色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