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館外挑簷口的疊篆文字分別是什麼

時間 2021-08-30 10:43:53

1樓:人若犯我回一針

中國館建築外觀以“東方之冠”的構思主題,表達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

國家館的“鬥冠”造型整合了中國傳統建築文化要素外,地區館的設計也極富中

震撼的“巨幅動態清明上河圖”國氣韻,借鑑了很多中國古代傳統元素。地區館以“疊篆文字”傳達出中華人文歷史地理資訊。在地區館最外側的環廊立面上,將用疊篆文字印出中國傳統朝代名稱的34 字,象徵中華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而環廊中供參觀者停留休憩的設施表面,將鐫刻各省、市、區名稱34字,象徵中國地大物博,各地團結共同進取。

2樓:仁綱潔

國家館的“鬥冠”造型整合了中國傳統建築文化要素外,地區館的設計也極富中

震撼的“巨幅動態清明上河圖”國氣韻,借鑑了很多中國古代傳統元素。地區館以“疊篆文字”傳達出中華人文歷史地理資訊。在地區館最外側的環廊立面上,將用疊篆文字印出中國傳統朝代名稱的34 字,象徵中華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而環廊中供參觀者停留休憩的設施表面,將鐫刻各省、市、區名稱34字,象徵中國地大物博,各地團結共同進取。

3樓:他吃吧那

分別是“東、南、西、北”四個方位。朝南一面的簷口全是南字,朝西的都是西字,其他兩面同樣。

世博會中國館外牆文字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細節刻畫傳統24節氣雕上外牆

地區館平臥於國家館之下,為人們的活動提供了厚重堅實的平臺。建築外觀上還鐫刻著古代疊篆文字,懸挑在基地最外側的環廊立面。根據目前的設計,中國傳統的24節氣將被刻上地區館的外牆,成為一道特別的風景線。

而細心市民可能發現,國家館外挑的簷口,如今上面已經有了一個“中國印”。其實,這並不是印章,而同樣是一個疊篆文字———“南”。未來國家館的四面,都會以方位為特徵,分別刻上“東”、“南”、“西”、“北”。

世博會中國館房頂的形狀是怎樣的?

5樓:蒙奇d與漩渦

世博會中國館屋頂花園“新九洲清晏”中國館屋頂花園的設計源於圓明園的“九州清晏”。

據世博園中國館設計師、清華大學教授張利介紹,2023年底當中國館設計接近尾聲的時候,上海世博局提出要在中國館27000平方米的屋頂上建立立體花園,而且要把中國園林的某些精神納入進去;這下可難壞了以張利為首的設計團隊。經過反覆討論,最後設計團隊從圓明園的“九州清晏”找到了設計靈感。圓明園“九州清晏”建於雍正時期,用水環繞九個小島,包括一個主島八個輔島,象徵疆土平安、社會安泰的景象,人和自然和諧統。

張利說,世博會討論的是氣候和全球環境問題,於是我們用八種不同的人居氣候條件,從農田、沼澤一直到荒漠,設計了八個州,並命名為“新九州清晏”。

6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以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為主題,表現出了“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的中國文化精神與氣質。 展館的展示以“尋覓”為主線,帶領參觀者行走在“東方足跡”、“尋覓之旅”、“低碳行動”三個展區,在“尋覓”中發現並感悟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展館從當代切入,回顧中國三十多年來城市化的程序,凸顯三十多年來中國城市化的規模和成就,回溯、探尋中國城市的底蘊和傳統。

隨後,一條綿延的“智慧之旅”引導參觀者走向未來,感悟立足於中華價值觀和發展觀的未來城市發展之路。

展館外觀

中國館,共分為國家館和地區館兩部分,國家館主體造型雄渾有力,猶如華冠高聳,天下糧倉;地區館平 臺基座匯聚**,寓意社澤神州,富庶四方。國家館和地區館的整體佈局,隱喻天地交 施工中的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

泰、萬物咸亨。中國館以大紅色為主要元素,充分體現了中國自古以來以紅色為主題的理念,更能體現出喜慶的氣氛,讓遊客歎為觀止。

設計理念

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

主體構思

中國館建築外觀以“東方之冠”的構思主題,表達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 國家館的“鬥冠”造型整合了中國傳統建築文化要素外,地區館的設計也極富中國氣韻,借鑑了很多中國古代傳統元素。地區館以“疊篆文字”傳達出中華人文歷史地理資訊。

在地區館最外側的環廊立面上,將用疊篆文字印出中國傳統朝代名稱的34 字,象徵中華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而環廊中供參觀者停留休憩的設施表面,將鐫刻各省、市、區名稱34字,象徵中國地大物博,各地團結共同進取。

中國元素

1)“中國紅”展民族形象 大紅外觀、斗拱造型——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是五千年中華文明奉獻給159年世博會歷史的“中國紅”,是堅持改革開放的中國呈現給世界的“中國紅”。“我們稱她為‘中國紅’。”每次遇到外賓,中國館館長徐滬濱都會自豪地說,“這是從中國古建築營造法則中,特別是故宮的紅色中,採集而來的。

2)極具中國特色的“東方之冠”的外形設計 中國館以“城市發展中的中國智慧”為主題,由於外形酷似一頂古帽,而被命名為“東方之冠”。 3)篆字的二十四節氣印於其上 既突出“冠”的古樸,又可以讓人們饒有有興趣的辨識這48個字。 4)屋頂花園:

“新九洲清晏”初露風采 九州清宴原本是圓明園中的景觀設計,設計人員將其“移植”到國家館周圍,成為國家館的景觀。經過重新設計後,新“九州清宴”——田、澤、漁、脊、林、甸、壑、漠呈半月形圍在“東方之冠”(雍)的周圍,將城市景觀與自然景觀共同融在一起,非常值得遊賞。

編輯本段建築的文化內涵

中國館融合了中國古代營造法則和現代設計理念,詮釋了東方“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的哲學思想,展現了藝術之美、力度之美、傳統之美和現代之美,是對中國文化的最好表達。

傳統文化的繼承和轉譯

“東方之冠”坐落在世博園區浦東區域主入口的突出位置,位於南北、東西軸線交匯的視覺中心,總建築面積達16萬平方米,由國家館和地區館兩部分組成。國家館居中突起,形如冠蓋,層疊出挑,制似斗拱。它有四根粗大的方柱,托起鬥狀的主體建築。

斗拱是層層疊加的,秩序井然,越抱越緊,看似零碎的部件,卻有難以估量的承載力,可以托起千鈞重量。 最大優點是結構機理“堂皇端莊、巨集偉壯觀”,4根大柱子支撐起一個“鬥冠”,鬥冠由56根(象徵56個民族)橫樑藉助斗拱下小上大的原理疊加而成。象徵了中國人民“只要團結,沒有什麼做不到”的思想主旨。

斗拱是一個極具象徵性、並能引發散發性思維的意象,我想中國人都願意賦予它這樣的意義。同時,前來參加世博會的外國人一望便知它是中國的。世界上有三大建築體系,只有中國古代建築極其智慧地採用了斗拱。

斗拱是我國傳統木構架建築中的一個奇特構件,早在公元前5世紀就已出現。它懸挑出簷,層層疊加,將簷口的力均勻傳遞到柱子上,其目的是將簷口加大並富有美感。這種形制在北京的天安門、山西應縣的木塔、西安的鐘鼓樓等建築上都有應用。

斗拱既是承重構件,又是藝術構件,它的應用使建築形成“如鳥斯革,如翬斯飛”的態勢。傳統建築中斗拱“榫卯穿插,層層出挑”的構造方式成為中國館建築形態的文化表達。中國館總設計師何鏡堂院士認為: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很難用一個具象來表達文化的精髓,因此必須從總體意象中提煉。”為了選擇一個合理的造型,他們從中國的繪畫到雕刻,從出土文物到江南園林,從象形文字到京劇臉譜,每一個文化符號似乎都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但每一個符號似乎又都不能達到心中理想的境界。經過百般琢磨,中國傳統建築中的斗拱對建築設計師啟發很大,於是決定從其入手,終獲成功。

古代建築斗拱挑出屋簷最多可以探出4米,而現代建築用鋼結構和混凝土,可以發揮更大優勢。在建造過程中,中國館對傳統元素進行了開創性詮釋,並大膽革新,將傳統的曲線拉直,層層出挑,斗拱最短處就伸出了45米,最斜處伸長達49米,使主體造型顯示出現代工程技術的力度美和結構美。這些簡約化的裝飾線條,自然完成了傳統建築的當代表達。

如果俯瞰中國館的設計,就會發現其頂部平面呈經緯分明的網格架構,這個設計靈感來自於中國古代城市棋盤式的佈局,即所謂“九宮格”結構,與歷史上唐長安城、皇城、故宮形成呼應。其文化底蘊則**於周代王城的形制理論,《周禮·考工記》雲:“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

” 設計者們在中國文化這個富礦中找了青銅器、陶瓷器等,並從中國傳統建築的九宮網格中汲取靈感,最後對斗拱這一傳統建築構件進行提煉,以“中國之器”設計,後來又冠名為“東方之冠”。 建築本身融合了中國哲學思想,比如“天人合一”、“和諧共生”、“道法自然”等。國家館與地區館的整體佈局隱喻“天地交泰、萬物咸亨”的願望,展現了對理想人居社會環境的憧憬,與本屆世博會的口號是一致的。

中國館的建造既吸取傳統文化營養,又開拓創新,使其造型雄渾有力,宛若華冠高聳,具有現代意識,符合當代國際上的高層審美趨向。

中國特色的體現與表達

中國館“東方之冠”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它融合了多種中國元素,並用現代手法加以整合、提煉和構成,國家館的造型還借鑑了夏商周時期鼎器文化的概念。鼎有四足,起支撐作用。作為國家盛典中的標誌性建築,光有斗拱的造型還不夠,還要傳達出力量感和權威感,這就需要用四組巨柱,像巨型的四腳鼎將中國館架空升起,呈現出挺拔奔放的氣勢,同時又使這個龐大建築擺脫了壓抑感。

這四組巨柱都是18.6米×18.6米,將上部展廳托起,形成21米淨高的巨構空間,給人一種“振奮”的視覺效果,而挑出前傾的斗拱又能傳達出一種“力量”的感覺。

通過巨柱與斗拱的巧妙結合,將力合理分佈,使整座建築穩妥、大氣、壯觀,極富中國氣派。同時向前傾斜的倒梯形結構,是現代建築向力學的又一挑戰。將傳統建築構件科學地運用,是中國人的又一創造,它向世界傳達了一個大國崛起的概念,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人的文化自信。

中國館的造型具有標誌性、地域性和唯一性的特徵,它的外表是什麼顏色,這又是人們關注的問題。那麼,什麼顏色最能代表中國特色呢?設計者自然想到了“中國紅”,一種代表喜悅和鼓舞的顏色,一種大氣、穩重、經典的顏色。

可是紅色在大型建築中非常難用,由於紅色的波長強、刺眼而跳躍,搞不好會有飄起來的感覺,從而影響整體形象。其實,中國紅是一個概念比較模糊的顏色,大紅的對聯,火紅的燈籠,紅紅的中國結,這些都叫中國紅。可是在不同的歷史時空環境中,它又呈現出多種審美表達。

如故宮太和殿所展示的“紅”就達五種之多,怎樣在現代建築中用好“中國紅”呢?為此,設計者專門請來中國美術學院研究所的專家,通過反覆試驗,現場觀察,實物對比,最後商定中國館不可能用一種紅,而是借用故宮紅的色彩,採取多種漸變。於是,就有了中國館外表從上到下,由深到淺四種紅色的“退暈”漸變,上面重一點,下面輕一點,既傳統又時尚,豐富了中國紅的內涵,使整個建築呈現出一種層次感和空間感,極富生氣和活力。

中國館披上了“中國紅”,傳達出喜慶、吉祥、歡樂、和諧的情感,展示著“熱情、奮進、團結”的民族品格。這是對中國特色的又一最好解讀。 東方之冠,高高聳起,象徵著中華的鼎盛與繁榮。

而舒展平臥於國家館之下的地區館,則形成深厚的依託之態,為人們活動提供了厚重堅實的平臺。它的佈局借鑑了《禹貢》對疆土的概括,即“九州”之說。這個在圓明園中也有體現,其文化理念和空間意識的文化之根,可追溯到《周易》。

國家館和地區館的巧妙佈局,主次有序,象徵著國家一統的精神,寓意社澤神州,富庶四方。地區館周邊自然折轉的空中游廊、臺階步道和園林小品,相互銜接得異常完美,建築外觀鐫刻有疊篆文字,環廊外側立面印有中國歷史朝代名稱,象徵著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而環廊中的小品表面,還刻有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名稱,象徵中國地大物博和各地區間的團結合作。

所有這些都對中國特色做了全面而細緻的表達。

時代精神的彰顯與弘揚

巍峨壯觀的中國館絕對高度63米,相當於西安大雁塔(64米),具有極大的震撼力和視覺衝擊力。它的外形既像寶鼎,又像一盞巨大的酒杯,高高舉起,盛情歡迎五洲四海的朋友;同時它又像一隻展翅欲飛的大鵬,沖天而起,預示著中國將翱翔萬里,稱雄世界。 中國館建築的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發展潮流。

面對即將在中國本土舉辦的世博會,中國館已遞交了一份以建築為表述的“時代宣言”。中國館通過現代手法對中國元素的演繹創造,向世界展現出充滿活力、和諧發展的現代中國。華冠聳立的國家館,下部33米完全挑空,這些中心對稱的空間和地區館平坦延伸的空間,為人們休閒交流提供了充分的開放場所。

具體地說,有四大交流平臺,而這四大平臺正體現了現代國際建築設計的重要理念,即開放性和公共性,反映了時代精神。 在21世紀的今天,環境和能源問題是城市化程序中的現實問題,中國館的建造處處透露出環保和節能的資訊。外牆材料使用無放射、無汙染的綠色產品;所有管線和地鐵通風口都巧妙地隱藏在建築體內;國家館頂層景觀臺使用最先進的太陽能板,儲藏陽光並轉化為電能,可實現中國館照明全部自給;同時還有雨水收集處理系統,雨水通過淨化後用於沖洗衛生間和車輛;地區館表皮還設計有氣候緩衝帶,屋頂運用生態農業景觀技術,土層覆蓋達1.

5米,可實現有效隔熱,節省能源在10%以上;在地區館南側大臺階水景觀和南面的園林設計中,引入了小規模人工溼地技術,在不需要大量用地的前提下,為城市區域性提供生態化的景觀。 雄偉高聳的世博會中國館,闡釋著中國特有的建築美學,體現著厚重的中國文化,表達著億萬中國人的開放情懷,展現出城市發展的中華智慧。東方之冠,中國傳統,中國特色,中國精神。

滿意請採納謝謝

中國館的簡介,中國館上的這些文字是什麼意思?

中國館為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建築,目前已竣工,並投入使用。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是世博園區內最重要的場館專案之一,是本屆世博會主辦國設計建造並將永久保留的國家展館。中國國家館作為中國館的一部分,位於世博園區的核心地段,南北 東西軸線的交匯處。2010年世博會期間,中國國家館的展示...

上海世博園中國館什麼時候再開放?謝謝

中國館10月9日已經閉館了 中國館10月10日起開始撤展,兵馬俑等鎮館之寶將會盡快歸還借展方。動態 清明上河圖 將於10月下旬和12月開始前往我國台中和新加坡等地巡展,讓海內外參觀者繼續領略其風采。 已經閉館了,而且說那個清明上河圖要送到新加坡去,即使再開,也沒東西看了,估計不會開了,只當歷史建築放...

如何辨別世博會門票 用過,現在中國館進去還要買世博會門票嗎

世博會門票真偽辨別方法 第一種方法 是眼看。在自然光或燈光下,可以用肉眼直接觀察,門票正面的半透明波浪圖案,平視呈古銅色,傾斜角度觀察呈綠色 門票正面下端文字的背景色平視呈金紅色,傾斜角度觀察呈綠色 在門票背面,變換角度可觀察到不規則分布的方形珠光亮片,與門票融為一體 對強光透視,可清晰看見環形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