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孟子思想的最大區別是什麼,孔子和孟子思想的區別

時間 2021-08-16 10:18:13

1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是春秋時代的人,那個時候王室開始衰微,禮樂制度開始崩潰,孔子所提出的的思想主要是為了恢復舊有的禮樂制度,他的思想是以“仁”為核心的,從個人開始,然後推及到周圍,乃至全國。

孟子生活在戰國時期,戰國始於三家分晉,司馬光在《資治通鑑》開篇明確指出,周朝的禮樂制度到三家分晉的時候,被破壞殆盡了,這也就意味著,想恢復舊有的禮樂制度,是不可能的了,要建立一種新的制度。

孔子之後,有墨子出現,對儒家的思想進行尖銳的批判,“儒之足以喪天下者四政焉”,後來的法家等都認為儒家的“仁義”空洞,不講實用,於事無益。所以,孟子的思想就是為了回擊這些批判,同時完善和發展儒家思想。孟子先是批判墨家和楊朱之徒是“無君無父”之人,然後提出了“仁政”的做法,“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老百姓有吃有穿,就是仁政的開始了。

孔子說殺身以成仁,孟子說捨生取義,二者側重明顯不同。孔子提倡個人的仁,然後再推己及人,而孟子則是遊說君主,實施仁政,認為人人都有仁心,只要發揚出來,就可以使天下安定。另外,孔子講究貴賤有序,孟子認為社稷為重,民次之,君為輕。

這是因為,戰國時期戰爭十分頻繁,連年不斷,百姓深受其苦,這與春秋時期又不相同。

主要還是多讀史料,多瞭解當時的時代背景。

2樓:大道教育

孔子好傳承,主要是宣揚堯舜禹湯等賢王的治國思想。

孟子好思辨,主要是和墨、法、道等其他各派論戰。

3樓:匿名使用者

一個人講仁,一個人講義。孔子勸君主好好待人並讚美他,孟子勸君主好好待人並威脅他。

4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思想包括兩個方面:(1)既繼承了周公之「禮」,(2)又創造性地補充之以「仁」。

孟子主要繼承了孔子原創的「仁」,並進一步提出了「性善」、「良心」等重要範疇,成為宋明時期與「程朱理學」分庭抗禮的「陸王心學」的思想淵源。

簡單來說, 孔子兼顧「承前」、「啟後」兩個方面,孟子專重「啟後」一個方面。

5樓:宮帥王耘志

中國思想意識中都這樣認為“孔子思想和孟子思想是一致的,孟子思想是孔子思想的延續和發展---所謂

‘孔孟之道’

”這裡我要說的是,孔子思想是孟子思想表面是一致的,但其實質卻是完全不同的。換言之,虛的是一致的,實的方面不是。即,虛的倫理說教是一致的,實的制度構建卻完全不同。

這種不同,即展示中國的歷史命運巨大的轉變。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君君臣臣”。孟子思想的核心則是“人人皆可為堯舜”,孟子有言“君不肖,則易之”。雖然孟子與孔子同為儒家,且關於道德修養方面的主張一致,但若仔細思考他們的言論,可以看出孟子思想是孔子思想的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竟管後世所奉行的思想一直是孟子的思想,但因為孔子是儒家的創始人,言論上孔子思想又不明確,加上後人的曲解。中國儒家思想一直以“孔孟之道稱於世”。

宋代就有學者對孟子提出質疑,但因為聲音小,又缺乏論據,很快就被人們的傳統思維所淹沒。他們的最主要的論據就是“孟子沒有提到尊周室”,步調沒有和孔子保持一致。這正是孔子與孟子思想分歧之處,也是政治制度構建思想的不同之處。

這裡也有孔子的原因。孔子所表達的思想一直都處於矛盾之中。他提出根本的主張“君君臣臣”,但在論證的時候卻提出“復禮復古”。

而在其中他卻不得不面對又實在不敢反對“湯武革新”的正確性。而他又沒有意識或者能力用神學的論證來推動他的主張。“子不語怪力亂神”就是其中的寫照。

如果孟子--這個思維簡單卻又有些偏激但是頗為雄辯的人沒有登上歷史舞臺,中國的歷史可能會是另外一個樣子。或者沒有孟子中國也會構建秦到清的模式。但是中國多年受孟子思想的支配卻是事實。

儘管孟子直到宋以後才被列到與孟子同列的地步,但是他卻是孔子思想的最主要解釋者。正是孟子持角,諸法家合力,孔子與世俗的思想的鬥爭失敗了。

孔子提出“君君臣臣”,強調“君君”卻忽視“臣臣”。所以當法家廢除貴族繼承製的時候,孔子的繼承者卻沒有激烈的反對。也正因為“君君”與“臣臣”是相互依存的,離開了臣臣,也就開始的一亂一治,也就開始了後來我們所垢屑的“迂腐的忠君思想”。

孔子主張擁護周王室,卻強調讚美文武王,這是矛盾的,也難怪後來的儒家繼承者和幾乎所有的民眾得出錯誤的理解。

孔子和孟子思想的區別

6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君君臣臣”。孟子思想的核心則是“人人皆可為堯舜”,孟子有言“君不肖,則易之”。雖然孟子與孔子同為儒家,且關於道德修養方面的主張一致,但若仔細思考他們的言論,可以看出孟子思想是孔子思想的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竟管後世所奉行的思想一直是孟子的思想,但因為孔子是儒家的創始人,言論上孔子思想又不明確,加上後人的曲解。中國儒家思想一直以“孔孟之道稱於世”。

孔子和孟子的思想,既有區別,又有聯絡。

“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孔子主張以愛人之心調解與和諧社會人際關係。“仁”的思想在政治上的體現是以德治民,主張“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為政以德”。

孔子在政治上還主張逐步改良,認為可以通過“損益”舊法,實現歷史的不斷髮展 。當然,孔子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時代,主張維護“周禮”,社會貴賤有“序”,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另外,孔子還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他以“有教無類”的思想興辦私學,編訂和整理“五經”,推動了我國古代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

孟子主張唯心主義的性善之說,認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他要求人們通過修養,使善良的品質發揚光大。在性善論的基礎上,孟子在政治上倡導“仁政”,主張“政在得民”,與孔子”的“為政以德”一樣,反對苛政,但孟子提出了更激進的“民貴君輕”觀點(為此,“得罪”了不少後世的封建**君主,受其冷落)。

從總體上看,孟子在以儒家思想為治國指導思想的封建社會,地位僅次於孔子,被統治者尊為“亞聖”。

孔子與孟子的思想有什麼區別

7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是春秋時期的大學者(公元前551~前479年),他首開私學,創立儒家學

派。孟子是戰國時 期的大學者(生卒年不詳,一說前385~前304年,一說前372~

前289年),他繼承了孔子的學說,並 對儒家學派的傳播與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孔子生於今日山東曲阜,孟子生在距曲阜僅數十里的鄒縣, 他們都曾沐浴著以 泰

山為中心的齊魯文化。

----公元前2 世紀中葉,漢武帝認識到孔子學說有利於**集權大一統的社會格局,

因而採納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從此中國在長達兩千多年的封

建社會時期,一直尊奉孔子為聖人,尊稱孟子為亞聖;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

以及孔子後裔和孟子後裔,都自覺或不自覺地相信或認為孟子的學術思想與孔子一

脈相承或完全一致,簡言之即所謂的孔孟一家。其實,這是一個天大的誤會,或許

也是一個持續兩千年的政治陰謀。因為,實際情況是,孟子的學術思想一部分繼承

於孔子的思想,另一部分則是孟子自己的創造,而這後一部分內容已經大大地超越

了孔子。

----孔子倡導的社會結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致命的問題在於,當君

王不盡君王的責任時,或君王胡作非為時,人們沒有正當合法的途徑去糾正君王的

錯誤或更換君王。對這個難題,孔子心裡是非常明白的,但是他沒有找到或不敢(

不願?)提出解決的辦法。對比之下,孟子則鮮明地指出:“民為貴,社稷次之,

君為輕。”在中國的歷史中,是他第一個明確主張,民眾的利益是至高無上的,朝

廷的利益要服從民眾的利益,君王的利益要服從民眾的利益和朝廷的利益。

----為了約束君王的行為,孟子主張在任命或罷免**的問題上,不能由君王一個

人說了算,也不能由少數幾個大臣說了算,而是必須要徵求國人的意見;在定罪量

刑上,也不能由君王一個人說了算,也不允許君王的親信左右或大臣私自說了算,

同樣必須徵求國人的意見。對於不稱職的君王,孟子以大無畏的精神提出:“君有

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孟子·萬章下》)。”在君臣關係上,孟子

也堅持人格的尊嚴與平等,他曾當面對齊宣王說:“君之視臣為土芥,則臣視君如

寇讎(《孟子·離婁下》)。”

----事實上,孟子的上述主張,都是孔子未曾提出過的,這表明孟子的學術思想、

政治理念與孔子有著相當大的差異,嚴格說來他們並不是一個學派,孔孟並非一家。

其實,孟子與孔子思想存在著本質不同,封建帝王及其御用文人心裡都是明白的。

朱元璋當上皇帝后,對《孟子》一書的許多主張都大為惱火,一怒之下要把孟子像

從孔廟裡遷出,但是他冷靜下來後卻發現把孟子像放在孔廟中實在是太有必要了。

這是因為,只要宣揚孔孟一家,那麼孟子便永遠屈居亞聖地位,孟子思想主張的正

確與否,也就必須以孔子思想為準;這樣便可以用正聖壓制亞聖,用孔子的思想埋

沒孟子的思想,從而扼殺了孟子倡導的民主思想的傳播。

----在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時代,墨子主張民眾有權參與國家政事,墨子的信徒還建

立了嚴密的團體組織,為實現自己的主張而身體力行。對比之下,孟子則屬於理論

家,而不屬於政治家,他希望從理論上說服君王採納一種類似“君主立憲”的管理

方式。但是,對於封建**帝王來說,最有價值的學說,乃是孔子的主張,因為孔

子的主張有助於維護既成的格局,這是期望著永遠坐穩天下的皇帝最歡迎的(打天

下的人都不用孔子的學說)。因此,孔子及其學說備受歷代封建帝王的禮遇,而墨

子的學說則受到了冷遇,孟子的學說則受到了“招安”。遺憾的是,箇中奧妙,一

般文人學者,並不明曉;至於普通百姓,更是被蒙在了鼓裡,其標誌即相信“孔孟

一家”。

8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禮”。

“仁”的主張是“仁者愛人”,這一主張是要求統治階級體察民情,反對苛政。孔子認為,要實現“愛人”,還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要求。

“禮”的主張是“克己復禮”,就是說要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禮”要求,孔子追求的“禮”是西周的等級名分制度,孔子還進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張,就是校正等級秩序,達到貴賤有序。這體現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仁政”學說是對孔子“仁學”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孟子從孔子的“仁學”思想出發,把它擴充發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施政綱領,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對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愛心。

對孔子孟子思想的認識和體會,孟子思想對孔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體現在哪些方面

靈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謂孔子曰 四方之君子不辱欲與寡君為兄弟者,必見寡小君。寡小君原見。孔子辭謝,不得已而見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門,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佩玉聲璆然。正義璆音虯。孔子曰 吾鄉為弗見,見之禮答焉。索隱上 見 如字。下 見 音賢遍反,去聲。言我不為相見之禮現而答之。子路不說。孔...

孔子和孟子思想有什麼不同

孔子與孟子思想上有不同,孔子重視克己復禮為仁,凡事都要符合禮,合禮了一切就好辦了 而孟子認為君王治理國家要以民生為重 民貴君輕 一 治民思想比較 孔子認為,上對下的基本原則是 君使臣以禮 八佾 孔子語 所謂禮,即孔子所謂 周因於殷禮 殷因於夏禮 的禮 見 為政 亦即夏代草創 殷代發展 周初成熟的宗法...

嫁給愛情和嫁給錢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貳金豆角 都會失望,讓一個人不幸福的不是你得到的不夠多,而是你的貪心永遠不足。北京遇上西雅圖 當時湯唯覺得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能得到這個男人的婚姻,但是她沒有想到,所有的得到的同時都必然面臨著失去。在美國生孩子的時候,她希望自己能夠得到國內那個男人的婚姻,但是沒有想到得到的卻是一座空空的房間,得到的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