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魯迅棄醫從文了

時間 2021-08-13 15:06:28

1樓:后羿撒了謊

魯迅由於自己經歷的事情和社會當時的大環境,他認為醫術高超只能救一部分人的生命,但是文學作品和思想卻和這不同,他認為文學可以改變人們的思想,讓人們思想上乙個更高的台階,而中國落後的根本原因在於思想,帶動更多的人民行動起來,這樣就能產生更大的能量,從而在根本上扭轉中國當時落後挨打的事實,真正的做到」醫治「人民。

魯迅所處的那個年代有很多貧困交加的老百姓沒有錢治病,很多人被疾病折磨的生不如死,而且當時魯迅的父親得了很嚴重的肺病,一直臥床不起,魯迅自己書中記載,家裡曾經叫來兩個所謂的神醫,這兩個醫生完全不懂什麼醫術,最後自己父親的病不治而死。魯迅從此便生出了想要學醫的想法,後來魯迅去日本留學學醫,但是的大環境下中國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魯迅毅然選擇奔赴文學思想的前線,選擇利用文學這個擁有巨大感染力的方式來感召激勵人民,用這種方式來拯救人民,拯救國家。

當時的中國人民,思想上還是受到一直以來封建統治的原因,思想上十分閉塞,人民難以找到有力的思想**來指揮他們去鬥爭,但是魯迅一篇篇文章的發表,逐漸解決了這個問題,人民有了思想上的**,就更有信心戰勝侵略者也有了更大的力量去進行鬥爭,正是由於魯迅當時這個決定,才使魯迅的文學才能得以發揮出來,他的思想才能夠借助文字這個媒介進行傳播。

2樓:虎鈐

魯迅,原名周樹人 (2023年——2023年),中國近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的精神被稱為中華民族魂,並且他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浙江紹興人(祖籍河南省正陽縣),原名周樟壽、字豫山。母親魯瑞、父親周伯宜。

後改字為豫才,2023年去南京求學時改名周樹人。

魯迅是他2023年為《新青年》寫稿時開始使用的筆名,從此成為世人最崇敬的筆名。

魯迅生長在乙個官僚地主的家庭裡,幼年時,他在乙個頗富足、熱鬧的家庭中度過,他常在私塾裡讀書,並熟讀「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閱讀了眾多文學名著和書籍,但在他13歲那年,他原來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獄,此後他的父親又長期患病,終至死亡,家境敗落下來,家庭的變故對少年魯迅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是家庭的長子,上有孤弱的母親,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親一起承擔起生活的重擔。天真活潑的童年生活結束了,他過早地體驗到了人生的艱難和世情的冷暖。

他經常拿著醫生為父親開的藥方到藥店去取藥,拿著東西到當鋪去變賣。在過去家境好的時候,周圍人是用一種羨慕的眼光看待他這個小「公子哥兒」的,話語裡包含著親切,眼光裡流露著溫存。但現在他家窮了,周圍人的態度就都變了,話語是涼涼的,眼光是冷冷的,臉上帶著鄙夷的神情。

周圍人這種態度的變化,在魯迅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對他的心靈打擊很大,這使他感到在當時的中國,人與人之間缺少真誠的同情和愛心。

2023年,18歲的魯迅,懷揣著母親多

方設法籌措的8塊銀元,離開家鄉進了南京水師學堂,後來又改入南京路礦學堂。這兩所學校都是洋務派為了富國強兵而興辦的,其中開設了數學、物理、化學等傳授自然科學知識的課程。期間,魯迅閱讀了外國文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著作,開闊了視野。

特別是嚴復翻譯的英國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論》,更給予魯迅以深刻的影響。《天演論》是介紹達爾文演化論學說的一部著作,這使魯迅認識到現實世界並不是和諧完美的,而是充滿了激烈的競爭。乙個人,乙個民族,要想生存,要想發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強的精神,不能甘受命運的擺布,不能任憑強者的欺凌。

魯迅在南京路礦學堂學習期間成績優異,使他在畢業後獲得了官費留學的機會。2023年,他東渡日本,開始在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後來進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他之所以選擇學醫,意在救治像他父親那樣被庸醫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譏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的健康狀況。

魯迅想通過醫學啟發中國人的覺悟。但他的這種夢想並沒有維持多久,就被嚴酷的現實粉碎了。在日本,作為乙個弱國子民的魯迅,經常受到具有軍國主義傾向的日本人的歧視。

在他們的眼睛裡,凡是中國人都是「低能兒」,魯迅的解剖學成績是59分,就被他們懷疑為擔任解剖課的教師藤野嚴九郎把考題洩露給了他,這使魯迅深感作為乙個弱國子民的悲哀。

有一次,在上課前放映的幻燈畫片中,魯迅看到乙個中國人被日本軍隊捉住殺頭,一群中國人卻若無其事地站在旁邊看熱鬧。魯迅受到極大的刺激,這使他認識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加可怕。要改變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劇命運,首要的是改變中國人的精神,而善於改變中國人的精神的,則是文學和藝術,於是魯迅棄醫從文,離開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回到東京,翻譯外國文學作品,籌辦文學雜誌,發表文章,從事文學活動。

魯迅把個人的人生體驗同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聯絡起來,奠定了他後來作為乙個文學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礎。在當時,他和他的二弟周作人共同翻譯了兩冊《域外**集》,他個人單獨發表了《科學史教篇》《文化偏執論》《摩羅詩力說》等一系列重要**。在這些**中,他提出了「立國」必先「立人」的重要思想,並熱情地呼喚「立意在反抗,指歸在動作」的「精神界之戰士」。

3樓:匿名使用者

偶然讀到文學博士、教授葛紅兵一篇文章,裡面有一段話,講到魯迅棄醫從文,他是這樣說的:「魯迅的棄醫從文與其說是愛國的表現,不如說他是學醫失敗的結果,相比較而言,他的醫學成績實在是不敢恭維。」此文題目是《話語領袖與聖人迷信》,編在葛氏一本叫《橫眼豎看》的集子裡,第155頁(花城出版社2023年5月版)。

也許是我孤陋寡聞,這樣說法還真是頭一次看到。趕忙往下讀,連翻幾頁也沒有讀到魯迅「學醫失敗」的佐證。原來葛氏在這裡只是下了一句沒有例證的斷語,放一槍就跑掉了。

那麼,「魯迅學醫的成績」,到底是怎樣的呢?翻了一些魯迅傳記和回憶資料之類文字,有的沒有談,有的談了乙個大概,沒有分數,比如林志浩《魯迅傳》第48頁說:「在142個同學中,魯迅名列第68。

」有的談了具體分數,但科目不全,如李歐梵《鐵屋中的吶喊》第13頁:「魯迅在仙台醫專的考試成績,後來由『仙台魯迅之友社』做過專門調查,很能說明魯迅對知識的興趣,他考得最好的一門是倫理學,83分。作為乙個外國學生,平均65.

5的分數總還不錯。分數最低的一門是解剖學,得59.3分,離及格也相差不遠。

」終於查出了魯迅在仙台醫專的各科考試成績,是在周作人的回憶文集《魯迅的青年時代》第35―36頁上:「在小林博士那裡又保留著2023年春季公升級考試的分數單,列有魯迅的各項分數,照錄於下:解剖五十九分三/組織七十三分七/生理六十三分三/倫理八十三分/德文六十分/物理六十分/化學六十分/平均六十五分五,一百四十二人中間列第六十八名。

」(見河北教育2023年6月版,引文中的倫理為63分,顯為編校之誤,筆者在此照李歐梵文做了訂正)據周作人如上的回憶文章,小林即小林茂雄,是魯迅仙台學醫的同班生,後來成為醫學博士。看來以上各書分數資料,都是源自於小林儲存的分數單。

應該怎樣看這個分數單呢?

首先,顯而易見,這個分數單是無可置疑的,而且它是判斷魯迅學醫成績的最可靠也最有說服力的證據。其次,人們都很清楚,乙個人的考試分數,不論高低,孤立地去看都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必須放在同一次考試的平台上,橫向考察其所處位置的排列順序,才能說明問題,也才具有比較意義的。第三,基於以上兩點,我們看到,魯迅的總成績,雖然不是全年級的上游(47名之內),但他也沒落到全年級的下游(95名之後),68名,居全年級中游的中間位置,是中中等成績。

這樣的成績說明了什麼呢?

魯迅,當年仙台醫專惟一的一名中國留學生,聽課、記筆記、考試答卷全都用日語。而且,「仙台醫專沒有教科書、參考書也很難見到,圖書館裡的醫學書籍和雜誌也不可以輕易借閱」,有的教師還要「經常用拉丁文和德文講課」的情況下(見林賢治的《人間魯迅》109頁),魯迅只能靠聽課和筆記,同141個「坐地戶」日本學生比拼,而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我看還真就挺不錯的了,怎麼能用嘲諷的口氣說「實在不敢恭維」呢?如果連這樣的考試成績,也要成為「棄醫從文是他學醫失敗的結果」,那麼成績在魯迅之後的74名日本學生,佔了總數一半還多,按葛氏邏輯,不是更要捲起鋪蓋,棄醫而從什麼什麼去了嗎?

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關於魯迅棄醫從文的種種動因,是乙個複雜的問題,學界也正在**,不是這樣一篇短文可以匆忙論述的。但有一點卻完全可以肯定:魯迅決非「學醫失敗」者,因此,「魯迅棄醫從文是他學醫失敗的結果」,純是葛氏的率爾妄說。

過去,在那樣的體制下,死去多年的魯迅,也像古今中外一些名人、偉人一樣,緣於某種需要,遭遇了神化的命運。經過20多年撥亂反正,乙個真切的人間的魯迅,乙個平凡而偉大的中國人,正在向我們走來。而今,葛紅兵在魯迅棄醫從文問題上,無視考試成績這樣乙個常識性的事實,輕薄為文,以反對神化聖化之名,行矮化醜化之實,能說是正確的嗎?

由是我們看到:不論什麼「化」,這兩種極端,都是魯迅研究的障眼法,我們都要批判之否定之―――從過去到現在到將來。

4樓:傘

魯迅之所以棄醫學文,是因為感受到中國民眾的愚昧、麻木,使他深感醫學只能解救病人肉體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喚醒民眾的覺悟。

他覺得「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為不幸的」。後來他寫了大量的雜文和**,成為我國最偉大的現代文學作家。

魯迅一生追求民主,早在新文**動伊始時期便向封建舊文化宣戰,不斷與壓迫民眾的舊思想舊文化鬥爭。「女師大**」發生後與**學生的軍閥進行論爭,魯迅不畏**執筆對戰,顯示出乙個正直文人的氣概。爾後國民黨統治之下又大膽披露其黑暗統治。

5樓:匿名使用者

魯迅生長在乙個官僚地主的家庭裡,幼年時,他在乙個頗富足、熱鬧的家庭中度過,他常在私塾裡讀書,並熟讀「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閱讀了眾多文學名著和書籍,但在他13歲那年,他原來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獄,此後他的父親又長期患病,終至死亡,家境敗落下來,家庭的變故對少年魯迅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是家庭的長子,上有孤弱的母親,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親一起承擔起生活的重擔。天真活潑的童年生活結束了,他過早地體驗到了人生的艱難和世情的冷暖。

他經常拿著醫生為父親開的藥方到藥店去取藥,拿著東西到當鋪去變賣。在過去家境好的時候,周圍人是用一種羨慕的眼光看待他這個小「公子哥兒」的,話語裡包含著親切,眼光裡流露著溫存。但現在他家窮了,周圍人的態度就都變了,話語是涼涼的,眼光是冷冷的,臉上帶著鄙夷的神情。

周圍人這種態度的變化,在魯迅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對他的心靈打擊很大,這使他感到在當時的中國,人與人之間缺少真誠的同情和愛心。

魯迅棄醫從文的原因是什麼,魯迅棄醫從文的原因

因為學醫救不了當時的中國人,當時的中國人需要救的是思想不是身體,乙個人或者乙個民族只有思想活了人才會活,可在魯迅的作品中我們看到的中國人是麻木的是冷血的,他希望以筆為利劍刺痛刺醒中國人。 eternity錦繁丶 因為學醫救不了中國人,繼續學醫完成學業,回國做乙個醫生,當然在別人看來也能過得很好,但眼...

藤野先生中造成魯迅棄醫從文的直接原因是哪兩件事

朱昀欣 看電影事件與匿名信事件之後魯迅選擇了棄醫從文。他最初在東京求學,因看不慣清國留學生的作為,於是轉到仙台。在仙台期間,他因是中國人而遭到匿名信的侮辱,後來在看電影時,影片中是日本戰勝而過的情形,卻有中國人給 人當偵探,被砍頭時,圍看的中國人卻叫好。魯迅在文章中說 從那一會後,我便覺得學醫並非一...

為什麼魯迅批判拿來主義,魯迅的拿來主義一文中,什麼叫拿來主義,為什麼要提出拿來主義?

快樂無限 拿來主義 發表於1934年6月4日,作者魯迅。內容中 批判了當時國民黨的 主義政策和一些人對待文化遺產的錯誤態度,闡明了應該批判繼承和借鑑文化遺產及外來文化的論點。文章深入淺出 淺顯易懂 耐人尋味。拿來主義一詞是魯迅首倡的。中國文化受外來文化影響最集中 最劇烈的莫過於五四前後,與以往歷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