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遇知音,曲高和寡,古今中外莫不如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8-11 17:57:05

1樓:黑啤哈屁

高山流水遇知音是鍾子期從伯牙的琴聲裡面聽出伯牙想要表達的意思,被伯牙引為知音。鍾子期死後伯牙斷琴不彈,因為再也沒有知音能夠欣賞。太高深的東西總是不容易找到會欣賞它的人,這種事情在古今中外都是一樣的。

高山流水遇知音,曲高和寡,古今中外莫不如是,什麼意思?

2樓:阮素蘭應秋

人生得一知己已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高山流水覓知音

萬兩**容易得,知音乙個也難求

知音說與知音聽,不是知音不與談

只因覽勝探奇,不顧山遙水遠。合意客來心不厭,知音人聽話偏長。

勢利交懷勢利心,斯文誰復念知音!伯牙不作鍾期逝,千古令人說破琴。

你覺得那句可以?

參考資料:高山流水覓知音

「曲高和寡,知音難覓」是什麼意思?

3樓:苦味精味苦

1、「曲高和寡,知音難覓」即知音難得。

2、曲高和寡[qǔ gāo hè guǎ]【解釋】:曲調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少。舊指知音難得。現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出自】: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示例】:我在省城,只聽人稱讚靚雲,從沒有人說起逸雲,可知道~呢!

◎清·劉鶚《老殘遊記·續篇》第五回

【語法】:復句式;作謂語、定語、分句;含諷刺意味3、知音:相傳伯牙善彈琴,鍾子期善聽琴。

伯牙彈到志在高山的曲調時,鍾子期就說「峨峨兮若泰山」;彈到志在流水的曲調時,鍾子期又說「洋洋兮若江河」。鍾子期死後,伯牙不再彈琴,以為沒有人能像鍾子期那樣懂得自己的音志。後遂以「知音」比喻對自己非常了解的人;知己朋友。

4樓:花謝的飄零

就是比喻高雅的人或事難以被世人理解,找不到可知已來共同分享。

5樓:匿名使用者

曲調高雅,能唱和的人很少。舊指知音難得。現比喻言論或藝術作品深奧難懂,能理解的人不多

6樓:匿名使用者

曲高和寡:曲調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少。

莫不如是 前面一句是什麼

7樓:演繹未來

高山流水遇知音,曲高和寡,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曲高和寡無知音,高山流水又走微」是什麼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樂曲的格調越高,能跟著唱的人就越少,知音難覓,《高山流水》(因無人能欣賞)也漸漸淡去了。

ps.第二句的意思可以根據伯牙摔琴的故事加以佐證。

9樓:匿名使用者

高山流水遇知音是鍾子期從伯牙的琴聲裡面聽出伯牙想要表達的意思,被伯牙引為知音。鍾子期死後伯牙斷琴不彈,因為再也沒有知音能夠欣賞。太高深的東西總是不容易找到會欣賞它的人,這種事情在古今中外都是一樣的。

高山流水遇知音是啥意思呀

10樓:440的金花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優美。

高山流水遇知音出自《列子·湯問》。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

無論是「志在高山」,還是「志在流水」,伯牙在曲中每表現某一主題或意象時,鍾子期必能領會其意。一日,伯牙與鍾子期共游於泰山之陰,逢暴雨,二人止步于岩下。伯牙心情鬱悶,於是彈奏了一會琴。

琴曲起初表現的是雨落山澗的情景,接著模擬山流暴漲和岩土崩塌之音。每段曲彈奏完畢,鍾子期「輒窮其趣」,把曲中意象說的窮極通透。

伯牙於是離開琴而嘆道:「善哉,善哉,閣下能聽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我**能隱藏的了我的音聲呢?」於是二人成為人生知己。

擴充套件資料:

琴曲《高山流水》即為俞伯牙的代表作之一。高山流水遇知音,彩雲追月得知己。

《高山流水》取材於「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種譜本。有琴曲和箏曲兩種,兩者同名異曲,風格完全不同。

琴曲隨著明清以來琴的演奏藝術的發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變化。《傳奇秘譜》本不分段,而後世琴譜多分段。

明清以來多種琴譜中以清代唐彝銘所編《天聞閣琴譜》(2023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張孔山改編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滾、拂、綽、注」手法作流水聲的第六段,又稱「七十二滾拂流水」,以其形象鮮明,情景交融而廣為流傳。

箏曲箏曲《高山流水》,**與琴曲迥異,同樣取材於「伯牙鼓琴遇知音」。現有多種流派譜本。而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則是浙江武林派的傳譜,旋律典雅,韻味雋永,頗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東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韻》、《風擺翠竹》、《夜靜鑾鈴》、《書韻》四個小曲的聯奏,也稱《四段曲》、《四段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則是取自於民間《老六板》板頭曲,節奏清新明快,民間藝人常在初次見面時演奏,以示尊敬結交之意。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間毫無共同之處,都是同名異曲。

11樓:破碎的沙漏的愛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優美。琴曲《高山流水》即為俞伯牙的代表作之一。高山流水遇知音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

原文: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

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白話釋義:

伯牙善長彈琴,鍾子期則善長欣賞**。伯牙彈琴的時候,想著登上高山。鍾子期欣慰地說:

「彈得真好啊!我好像看見一座大山!」伯牙又想著流水,鍾子期又說:

「彈得真好啊!我彷彿看到了汪洋的大海!」伯牙每次彈琴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從他的琴聲中領會到伯牙所想的東西。

有一次,伯牙去泰山北面觀賞遊玩,遊興正盛之時,天空下起了暴雨,於是他來到一塊岩石下面避雨,伯牙突然感到很難過,於是就拿出琴彈了起來。開始彈連綿細雨的聲音,後來又彈大山崩裂的聲音。

每次彈的時候,鍾子期都能聽出琴聲中所表達的含義。伯牙於是放下琴感嘆地說:「好啊,好啊,你能想象出我彈琴時所想的意境,我的琴聲不論怎樣也逃不出你的聽力!」

《高山流水》以及伯牙鍾子期這一段千古佳話,之所以能在兩千多年裡廣為流傳,蓋因其包含了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文化精神在這段佳話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然而,伯牙的《高山流水》琴曲並沒有流傳於世,後人無從領略伯牙所彈之曲的絕妙之處。所以,後人雖不斷傳頌《高山流水》的故事,完全是「心嚮往之」,對**並無切身體會。 這個佳話之所以以流傳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伯牙與鍾子期之間那種相知相交的知音之情。

當知音已杳,伯牙毅然斷弦絕音。岳飛在《小重山》一詞中「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正是伯牙當時心境的準確反映。伯牙的絕琴明志,一者做為對亡友的紀念,再者為自己的絕學在當世再也無人能洞悉領會而表現出深深的苦悶和無奈。

想那伯牙也必是恃才傲物、卓爾不群之人,他的琴曲曲高和寡,凡夫俗子自然難以領會其樂曲的精妙。所以伯牙才會感到孤獨,才會發出知音難覓的感慨。

12樓:匿名使用者

相傳先秦時期的琴師伯牙(那時候用的是古琴)通曉音律,琴藝高超,一天在荒山野地中彈琴(練琴),這是一曲描繪高山與流水之間自然畫卷的樂曲,這時有個樵夫,名叫鍾子期,路過此處,聽伯牙一曲竟能心領神會,伯牙驚曰」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知音這兩個字的典故就是這裡來的)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直至有一天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操。

兩位「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後人,人們在他們相遇的地方,築起了一座古琴臺。直至今天,人們還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

後人有詩讚美曰: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與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13樓:匿名使用者

高山流水是古箏裡經典的一首曲子,高山流水,知音難找

14樓:匿名使用者

是伯牙與子期的談琴遇知音的故事。

15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的說就是碰到了知己了唄

16樓:仍然空空如也

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優美。琴曲《高山流水》即為俞伯牙的代表作之一。高山流水遇知音出自於春秋列禦寇的《列子·湯問》。

原文: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

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白話釋義:

伯牙善長彈琴,鍾子期則善長欣賞**。伯牙彈琴的時候,想著登上高山。鍾子期欣慰地說:

「彈得真好啊!我好像看見一座大山!」伯牙又想著流水,鍾子期又說:

「彈得真好啊!我彷彿看到了汪洋的大海!」伯牙每次彈琴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從他的琴聲中領會到伯牙所想的東西。

有一次,伯牙去泰山北面觀賞遊玩,遊興正盛之時,天空下起了暴雨,於是他來到一塊岩石下面避雨,伯牙突然感到很難過,於是就拿出琴彈了起來。開始彈連綿細雨的聲音,後來又彈大山崩裂的聲音。

每次彈的時候,鍾子期都能聽出琴聲中所表達的含義。伯牙於是放下琴感嘆地說:「好啊,好啊,你能想象出我彈琴時所想的意境,我的琴聲不論怎樣也逃不出你的聽力!」

「高山流水」、「餘音繞梁」、「曲高和寡」、「陽春白雪」、「下里巴人」分別是什麼意思?

17樓:帥氣的小宇宙

1、高山流水[ gāo shān liú shuǐ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2、餘音繚繞[ yú yīn liáo rào ]:優美動聽的**長久地迴盪。形容悅耳的歌聲或樂曲使人聽了不能一下子忘掉。

3、曲高和寡[ qǔ gāo hè guǎ ]:意思是曲調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很少。舊指知音難得,後用「曲高和寡」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不能為多數人所了解或欣賞。

4、陽春白雪[ yáng chūn bái xuě ]:在戰國時代成為楚國的藝術性較高,難度較大的歌曲,現在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

5、下里巴人[ bā rén xià lǐ ]:原指戰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今用於比喻通俗的文學藝術。

18樓:匿名使用者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覓。也比喻樂曲高妙。

餘音繞梁:形容歌聲優美,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曲高和寡:

曲調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少。舊指知音難得。現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陽春白雪

原指戰國時代楚國的一種較高階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

下里巴人原指戰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學藝術。

高山流水覓知音 的含義

19樓:飛去巴黎的翅膀

伯牙是春秋時期著名的琴家。荀子在《勸學篇》中說:"昔者匏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

就是說匏巴彈瑟時,連水裡的魚都要越出水面傾聽;伯牙彈琴時,正吃草料的馬也仰首而聽,高度評價了伯牙的演奏技術。

伯牙的成就來自其師成連的獨特教學方法,他年輕時跟成連學琴三年,技巧已經掌握,就是達不到精妙的地步。成連稱要帶他去見自己的老師,就把他帶到了蓬萊山,成連將伯牙留在山上,自己則乘船而歸。伯牙獨處山上,「近望無人,但聞海上汩沒崩澌之聲,山林杳冥,群鳥悲號,伯牙愴然嘆曰:

『先生將移我情』,乃援琴而歌之」。他將聽到的聲音,看見的景物,融入自己的情懷之中,果然韻律與心神合而為一。伯牙因此悟得琴之妙趣,遂成天下妙手。

俞伯牙在蓬萊仙島上學到高超琴藝後,被周天子拜為司樂太師之職。他奉命編修樂譜,專程去楚地采風。一天,俞伯牙帶著琴僮順漢水而下來到長江口,突然烏雲蓋頂,狂風大作。

霎時之間,波湧浪翻,驚濤怒吼,將俞伯牙所乘的船顛得起伏搖晃。俞伯牙待風住雨停,站在船頭一看,只見月兒初公升,掛在崖頂,月影沉碧,波瀾不驚,杜鵑啼鳴,更添幽靜,不禁觸動樂思,犯了琴癮。他便回艙開囊取琴,對著明月和浩蕩的江水彈撥起來。

一曲尚未彈完,突然琴弦斷了一根,按當時的說法,只有遇到懂得**並理解彈琴人心境的人,琴弦才會崩斷。伯牙走出船艙,果然見到有乙個身穿蓑衣,頭戴斗笠的樵夫,他手裡拿著一把斧頭,地下放著一捆柴。伯牙就高興地請他到船艙中聽琴,換好琴弦後,伯牙先彈了一首《高山》,樂曲剛完,樵夫就讚嘆說:

"太好了!多麼巍峨的泰山啊!"伯牙隨即又彈了一曲《流水》,**一停,樵夫就讚美說:

"太好了,多麼浩蕩的江河啊!"伯牙興奮極了,激動地說道:「你真是我的知音啊」!

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後來鍾子期不幸病故,伯牙傷心至極,認為知音已去,從此無人能聽懂自己的琴聲,也沒有什麼值得自己為之彈琴,遂大哭之後,將琴摔碎,畢生不再鼓琴。

高山流水遇知音,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下一句是什麼?

青遊記 一曲高山流水遇知音,開始百家號之旅 俞伯牙和鍾子期 俞伯牙,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國郢都 今湖北荊州 經考證,伯牙原本就姓伯,說他 姓俞名瑞,字伯牙 是明末 家馮夢龍在 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 史書 與 荀子 琴操 列子 等書中均為 伯牙 東漢高誘注曰 伯姓,牙名,或作雅 現代的...

高山流水遇知音,稀裡糊塗下聯怎麼對

對聯 高山流水遇知音,稀裡糊塗 平湖秋月夜西湖,寧靜致遠 平沙落雁驚飛鳥,暈頭轉向 w大惡魔 上聯 高山流水遇知音,稀裡糊塗 下聯 跑肚拉稀見病友,哎吆哼哈 橫批 有意思 上聯 高山流水遇知音,稀裡糊塗 下聯 哈酒撒尿碰酒友,吆五喝六 橫批 哇塞 對聯 上聯 高山流水遇知音,求下聯! 睢寧一指禪 知...

高山流水覓知音每當聽到這天籟之音我都有一種什麼的感覺

高山流水覓知音,每當聽到這天籟之音,我都有一種心靈受到震撼的感覺。高山流水覓知音,每當聽到這天籟之音,我都有一種像是神仙的感覺,有一種音非常好,而且會沉浸在這種歌聲裡。賞心悅目,心裡面很舒服,有種全身毛孔都煥發了乙個感覺了,心裡面很爽很舒服。彷彿置身於乙個世外桃源,藍天上飄著幾片雲,雲下便是巍峨聳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