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讀金剛經能消除焦慮,不知道為什麼我一聽金剛經就感覺心理特別害怕 ?

時間 2021-07-18 15:10:04

1樓:如道居士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來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經中可視為一個略本;本經說“無相”而不說“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風。金剛經在中國是一部很普及的佛教經典,是記錄釋迦牟尼佛和他的大**須菩提問答對話的一部經。

金剛經教人修福修慧消業,是一部各方面都顧到的完善佛典,佛在經中說:「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叄藐叄菩提法,皆從此經出。」又說:

「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叄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金剛經的功德說得完整一點,應該是受持金剛經的功德。所以受持金剛經,簡單的說,就是明白瞭解金剛經的道理,有了信心,誠心接受,而且憶念不忘,能用在日常生活上,這樣才可以叫受持,這樣的受持讀誦,或為他人解說,並不一定要全部的**,經中一再地說「乃至四句偈等」,就是指,既使是一小段,幾句**,就已是功德大得難以想像了。

佛用恆河的沙做比喻,恆河是印度的一條大河,河中的沙很細,是出名的多沙的河。佛說如果我們有像恆河沙那麼多的恆河,再把這許多恆河的沙加起來,這麼大的數目,如果裝滿了這麼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用來佈施,你說大不大呀?須菩提說:

那真是大得無可比喻了。可是佛又說「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不僅如上所說,在金剛經的最後一段,佛用無量阿僧祇世界來比較。

「阿僧祇」是印度梵文「無數」之意。換句話說,是拿無量無數的世界的金銀珍寶來助人,這樣的福德,還不及受持金剛經,乃至四句偈等為人演說的福德。

2樓:匿名使用者

金剛經是佛教原典之一,佛的基本教義在其中,有如何安心之法,所以能解除焦慮!但要讀懂並切實修習才行。換句話就是:

你要有對自己的人生有一翻頓悟和開悟過程,開了悟,能行之,你就是佛了。

3樓:

佛法讓人明心見性,誦讀金剛經能夠斷除人的煩惱和妄念,如果你能進一步精進,體悟**中的內涵,並且身體力行,那你得到的福報會更多。

4樓:匿名使用者

以我的理解,金剛的主旨闡釋了什麼叫空,什麼叫如來,世上永珍皆由心起。焦慮的源頭是執著於慾望。

5樓:匿名使用者

不要問為什麼,只要你真誠的用心讀過《金剛經》就不會提出這個問題。

6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要看你念經有多誠

1、如果你念經非常虔誠

a、念金剛經本身功德都非常大,可以消除你很多韋緣,當然你會感覺人清爽很多!

b、**神會很敬重你!都會在周圍讚歎你了!本來一些不如意的事都會替你消解掉,這樣的話當然能夠消除焦慮!

2、如果你念經不虔誠

雖然有些功德,但是由於你的態度問題,可能**神會不怎麼給你**,還有周圍聽經的鬼神會對你起嗔心,會搗亂或者教訓你哦!

所以啊!唸經一定要虔誠,獲福無量啊!

7樓:匿名使用者

凡專心拜讀佛陀所說經典,皆能消除“焦慮”——你用心去讀,即是“代佛說法”同時自己被佛的智慧照耀,如同冬季的人在日光中,自然溫暖安詳。同時,也能漸漸啟動自己內心智慧之光。佛說:

《金剛經》“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此,“讀金剛經能消除焦慮”——知道就可以了,不要為了“消除焦慮”才去讀《金剛經》。誠心拜讀,領受佛陀教化,就可以了。

我不信佛,但是我一聽金剛經就能獲得平靜去除煩躁不安..這是為什麼?

8樓:

你不信的東西不一定就不存在,你不贊同的理論不一定就是不正確的。你有這種想法也是很正常的!末學學佛僅一年,開始學佛時也有諸多疑問,慢慢的通過上網查閱以及接觸善知識,好多疑問都有了答案,讓我信佛、學佛的決心逐漸堅決了。

佛教沒有排除異己,對其他宗教也很尊重,而且佛教教人向善,教人修心,從初始至現在為了世界的和平發展也沒少努力,它和政治也不衝突,封建社會好多國師都是佛教高僧,他們為社會的穩定也做出過貢獻。金剛經是佛教很經典的著作,講人如何降伏自心,教人不執著,不著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人要善於忘記,經常清除自己的雜念就會沒有煩惱。我覺得你因金剛經而入眠不算什麼靈異事件,你雖然聽不懂,但是聽聞金剛經還是會令你的自性清淨,所以你心無掛礙,心無掛礙所以睡覺就香嘍。

當然誦讀金剛經之處本就有龍天**的護持,有佛力的加持,一切惡魔惡鬼也會因此而心生善意,不作惡,就算你失眠因為有什麼障礙的話,也會因為被護持而得到解脫,所以入眠也很正常了。

9樓:煩惱即菩提

那就是金剛經的言辭對你產生了作用,也就是你在讀的時候,不知不覺地放下了執著,但你不知道這是如何產生的,如果想自己能主動地放下,必須明心見性,明白金剛經是如何教人去除煩惱的。

10樓:炸裂演技

我覺得是你跟佛或者神有些緣分,對於這方面的比較敏感,我自己也有這方面的體會,當看到一些關於“佛”或者腦海裡讀一些話都會感到一種身上發麻的感覺,而且不會再去胡思亂想,不能控制自己的思維,確實有靜心的作用。

11樓:匿名使用者

法不是宗教!佛教絕對不會排除異己!樓主完全可以不信佛教,因為從來沒有一個教叫佛教!

一切的一切都是佛法,佛法和這些沒關係。所以樓主最好看南懷瑾的金剛經說什麼,給你正知正見,不要被宗教搞暈了。

12樓:

金剛經就是破除我執,去除貪嗔痴三毒,自然清淨。金剛,也叫心(別人可以傷害你,但沒法傷害你的心,除了自已傷心),也叫佛性,也叫自性、本性。佛教本來就是無神論,講究眾生本性平等與佛無二無別。

把佛教當普通宗教看,只是俗人的看法(如磕頭燒香抽籤超度),不能體會佛法的深意。

13樓:匿名使用者

哈哈哈,順其自然吧,值得這詞兒要是用上了,那就說明您比較自我,平靜就好。

14樓:只愛紅燒肉

因為佛經的音律。佛經其實是可以唱出來的,但是和尚不是歌唱家,不能要求他們唱經的水平特別好,但是又不能唱不整齊,所以佛經的平平仄仄是很緩和的,很容易唱,沒有太大的起伏變化。這就起到了一種催眠的作用。

其實你是被催眠後,睡香了的緣故。很多事情的原因都是很簡單的,只是人們不願意事情就如此簡單無聊,而刻意去追求更加複雜玄妙的道理而已。

15樓:匿名使用者

師兄與佛有緣。佛講三世輪迴,過去世修習過佛法,或在佛法中得過利益的,潛意識裡會對佛法有好感,今生再次聽到經咒,會生起歡喜心。佛法是高等哲學,高等科學。

佛法精深,浩瀚無邊,學佛是人生一大享受,不可錯過,師兄有時間可以看看。

般若文海:http://boruo.goodweb.cn/index.asp

16樓:俟丹丹

我有過和您相似的經歷,曾經在人生最低谷的時期,無意中請了一個佛教歌曲的光碟(但是根本不信佛,現在都想不起來怎麼會請這麼張光碟了),其中有《白度母心咒》,不知為什麼我聽了後頓感身心寧靜沁涼下來,那種一直折磨我的心痛都不知跑到哪兒去了。但是一不聽過一段時間就又不好了,所以乾脆把那張碟放車裡,每天只要在路上就聽,而且就是反覆的聽《白度母心咒》。從此與佛法結緣,到現在已經徹底走出了那段可怕的經歷。

真正感受到真實利益,心中唯有感恩。樓主,雞蛋好吃吃就好了何必去研究是哪隻雞下的呢?

17樓:能不能把

怎麼與你取得聯絡,想與你交流一下

18樓:梨漫的冒險島侍

六祖聞別人誦金剛經而起恭敬心 從而訪道求禪

你對佛教的偏見很正常 對這方面的認識簡直是白痴級的

大多數人都這樣 對佛教根本就一點都不瞭解 就把佛教跟迷信聯絡在一起

豈不知迷信科學 不也是迷信麼

人做好了就是佛 佛是人成就的 不是虛無縹緲的 幻想象徵

信馬的也知道 實事求是 存在了幾千年的佛教 那麼多聰明人 偉人 信仰的佛教 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被你否定的東西

你看看這個問題 稍微掃除一下“文盲”

19樓:匿名使用者

阿彌陀佛,既然樓主和此經這麼有緣,這個送給樓主。

隨喜讚歎,樓主佛緣深厚。

20樓:匿名使用者

你為什麼不問問醫生呢,這樣比較好

21樓:藕荷梔子

這是與你宿世曾修梵行有關吧

不知道為什麼我一聽金剛經就感覺心理特別害怕、?

22樓:

心神不定,雜念太多,則會胡思亂想。如果你受封建思想影響過多,心裡就會想起那些不現實的東西(我偶爾也會),進而使你產生畏懼,浮想聯翩。這時你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來消除恐懼感,如:

唱唱山歌或情歌或紅歌,也可活動活動分散思維等方法消除恐懼感。如果實在害怕就不要去聽太多,所以有人說的好:眼不見心不煩,耳不聞不受其亂

我特別煩,我整天都很焦慮難受,我不知道為什麼

季朵 所有的焦慮都 於你自己太過閒了。如果每天都被各種各樣的事情包圍著而且不得不去做的話,你就不會感覺到閒了,我剛畢業那會兒,成天焦慮的不行,因為沒有要做的事,很閒,很煩,成天杞人憂天,想了很多,但是面試通過後開始在私企上班後明顯就沒什麼焦慮了,因為很明顯,我每天早上七點起來去上班,晚上七點回來,要...

你們知道為什麼感覺愛人會感覺好累,不知道能不能堅持下去了

那說明對方不夠信賴你,不夠相信你,然後,可能就是單方面的付出這樣 時間久了確實是會累 一句話,自作孽,不可活。不作就不會死。這麼簡單的道理也不懂,還談什麼戀愛啊?那是因為你愛他 她 比她 他 愛你重。建議你找一些別的事來做,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會好很多。的確,愛乙個好累,累了就不愛了吧。因為你愛的人...

為什麼心情總這麼差,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好?求大神幫助

手機使用者 靜謐一下心靈。放寬態度看一切,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去面對,使自己的心靈得以昇華和超脫,花落時忘卻,花開時快樂。有一片靜謐和寧靜的天空。不能擁有,那麼就把手放開,靜下心來聽風吹,觀雲飄,心曠 神怡。既然環境左右我們的心情,那麼我們就左右自己的心態吧。你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控制它的寬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