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破山寺後禪院翻譯賞析,題破山寺後禪院全文翻譯

時間 2021-07-01 06:35:42

1樓:個z性

翻譯:早晨,我漫步到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陽照耀叢林。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靜的地方,僧侶的舍映在花草樹林。

山光的明淨使鳥兒高興,潭水清澈,臨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大自然聲音此時靜寂,只有鐘磬的音在迴盪。

鑑賞二清晨,太陽出來了,在高大樹木的遮蔽下,古寺依然沉睡在幽暗中。重重花木掩映著彎彎小路,來到禪房,更是覺得幽靜。悠長的鐘磬聲,在萬籟俱寂之中帶來深遠的禪意,使人的心靈愈加沉靜。

晨遊山寺,看到幽靜的竹林、清澈的水潭,青山煥發、鳥兒歡唱,嫋嫋的鐘磬聲時隱時現。如此清幽的環境使詩人頓去雜念,心中豁然開朗。全詩雖詠禪房寺院,實抒寄情山水及隱逸之情。

語言古樸,意象深微;構思工於造意,妙在言外,引人在平易中進入勝境。

首聯起居平平“清晨入古寺”簡直如同平白說話,毫無詩意。但卻簡單地交待了時間地點。緩之又緩,平之又平,不是孤峰突起,也不是一瀉千里,彷彿輕鬆愉悅地步入山**上。

繼而“初日照高林”亦是不加粉飾的句子,卻在眼前鋪開了幅“山林晨景圖”。樹密,但不是密不透風;林高,但不是高不可及。密密匝匝的樹林伴著初升的旭日,“初日”亮而微紅,紅又間黃,從樹縫、樹頭間漏下道道光柱,嫋娜著林間微微的霧氣,氤氳著別樣的輕柔。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此言一出足令人瞠目結舌、嘖嘖稱讚。步出高林是一叢翠竹,翠杆碧葉下是仄仄的小徑,竹影微搖,小徑隱現,前路深幽,不可輕現。隱隱有一角挑簷露在花木深處,幽僻之所,非高僧不可得也!

花木、禪房、曲徑、竹林彷彿已融為一體,渾然天成。既點題,又顯意,無怪乎令人歎賞至今。

頸聯兩句對仗工整,比興巧妙。一個“悅”字,高雅了“鳥性”,寫活了“山光”。鳥竟猶人,可識、可賞、可悅這山光。

一個“空”字,沉寂了“潭影”,澹定了“人心”。潭影幽暗而似空無一物,人心無所求無所欲,空空中而異常的滿足。

尾聯巧妙的把全詩化為一曲淡雅的樂章。起先有絲絃竹肉,金革匏陶,到此一節,萬籟俱寂,只在那鐘磬上一擊,餘音嫋嫋,不絕如縷。如縷的金玉聲縈繞在禪院上空,與那日光相融,與那紫煙相繚,彷彿梵音入耳,滌盪盡胸間塵垢,悠遠悠長,回味無窮。

2樓:抽得沒法看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曰照高林①。

曲徑通幽處②,禪房花木深③。

山光悅鳥性④,潭影空人心⑤。

萬籟此俱寂⑥,但餘鐘磬音⑦。

【註釋】

①初日:才露出地而的太陽。高林:山上的林木。

②曲徑:彎曲的小路。幽處:這裡指幽深的後院。

③禪房:寺院中僧侶的住處。花木深:這裡指在花木深處。

④山光:在日光映照下的山色。悅:使歡悅。鳥性:這裡喻鳥的情致。

⑤潭影:指人臨潭水邊被映出的身影。空人心:這裡如說“使人的妄念消除

⑥萬籟:這裡指一切聲音。寂:寧靜。

⑦但:只足。磬:佛教誦經、齋供時用的一種缽狀銅製打擊樂器。

【今譯】

一清早就進入古寺大門,初出陽光照到山頭樹林。

彎曲小路通向幽靜之處,僧侶房舍深隱木叢花蔭。

日下山色歡悅鳥兒情致,潭中身影悟人盡脫妄心。

一切響動這時都已沉寂,留下來的只是鐘磬聲音。

【賞析】

作者常建(生卒年末詳),《唐才子傳》說他是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唐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曾任盱眙尉,後仕途不得意,以遊歷隱遁終身。能詩。 “破山寺”即興福寺,在今江蘇常熟市虞山北麓。

這首詩把重點放到對清早破山寺後院風光的描寫上。首聯一筆帶過入寺所見景色,頷聯便通過彎曲小路把人引入清幽的後禪院,而僧舍義深減在花木之間,馬上就別有佳處,景象大出。這一聯向來被人們認定為詩中佳句。

頸聯寫脫俗,尾聯寫幽靜。寫脫俗則以後院的山光也讓鳥兒的情致歡悅、後院的潭中身影也讓人的俗念盡消這樣的形容托出,自然不同於寺外世界;寫幽靜則以鐘磬之音襯托,只見響者自響而靜者愈靜。這些都見詩人用筆之妙。

誦讀時注意每句的節奏。http://www.

5ixuexi.net/chuzhong/yuwen/shici/5188.html

詩人因為仕途不順,於是常外出遊山玩水,排遣內心的痛苦,這首詩是他遊常熟虞山時,題寫在古寺興福寺牆上的。

詩開頭的兩句,寫詩人清晨走進興福寺時,只見初升的太陽照在樹林中,給人一種廟宇寧靜、肅穆之感。 接著

三、四兩句,寫詩人走進叢林的幽深處,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一直通向幽靜的後寺院,寺院的禪房隱藏在茂密的花叢樹木間,如此寧靜優雅的環境是念經拜佛、修身養性最好的地方。這兩句是千古名句,而“曲徑通幽”這個成語又成為園林藝術家們的審美標準,也成為文學家們的—種文學追求。五、六兩句,又從後禪院內寫到禪院外,走出寺院,舉目遠眺,綠樹青山,這首詩寫詩人遊虞山興福寺的真切感受,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的不滿,想要擺脫塵世,去追求一個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同時也表明了詩人對佛家勝地的喜愛之情。

3樓:簡單heart愛

譯文早晨,我漫步到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叢林。竹林中彎彎曲曲的小路,通向幽靜的地方,僧人們的房舍掩映在花草樹林中。山光的明淨使鳥兒高興,潭水空明清澈,臨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大自然的一切聲音此時都靜寂,只有鐘磬的聲音在空中迴盪。 詩的意境清晨,太陽出來了,在高大林木的遮蔽下,古寺依然沉睡在幽暗中。重重花木掩映這彎彎的小路,來到禪房,更覺幽靜。

山光使野鳥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淨盡。悠長的鐘磬聲,在萬籟俱寂之中帶來深遠的禪意,使人的心靈愈加沉靜

賞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 “清晨”二字點明出遊的時間和地點。詩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見他對這塊佛教聖地的嚮往之切。

下句緊扣“清晨”描繪出這座寺院的全景:初升的太陽,正照著寺院中高聳的樹林。“古寺”“高林”突出了山寺的幽雅。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這一聯詩人抓住寺中獨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繪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曲徑”,竹林叢中的小路。

“幽處”幽靜的地方。“禪房”僧侶們的住所。“花木深”,指禪房深藏在花木叢中。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這一聯緊承上聯,進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山光”山中的景色。

“悅”,用作動詞,使……歡悅。“空人心”,使人心中的雜念消除。“空”,消除。

形容詞用作動詞,“使……空”。上句表面上是寫山光使飛鳥也怡然自樂,實際上,鳥的怡然自樂是詩人心情愉悅的反映。下句寫人心對潭影而空,既表達了詩人寧靜的內心感受,也隱約流露了對現實的憤慨和反感。

這兩句詩以動顯靜,因景生情,含蓄雋永。

以上六句,詩人抓住山寺中獨特的景物,運用了以靜顯動,以動顯靜的表現手法,塑造了一個幽深靜寂、安詳和平、自然高遠的境界。

“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尾聯是上一聯的補充,進一步以鐘磬音響輕輕迴盪,以動顯靜,映襯山寺萬籟俱寂的寧靜氣氛。“萬籟”,指自然界萬物發出的各種聲響。

“都”,都,全部。“寂”,寂靜,沒有聲音。成語“萬籟都寂”出於此句。

“磬”,是石或玉製的打擊樂器。和尚在念經或進行其它宗教活動時,都用敲鐘或擊磬表示開始和結束。

http://baike.baidu.com/view/162686.htm看下這個**吧,望採納o(∩_∩)o~

題破山寺後禪院全文翻譯

4樓:拱流利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點明出遊的時間和地點。下句緊扣“清晨”描繪出這座寺院的全景。“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寧靜。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抓住寺中獨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繪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這兩句用語精當,意境幽邃,成為歷代讀者讚賞的名句。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緊承上聯,進一步渲染了僧房的幽深、清寂。“悅”,用如動詞,使……歡化“空人心”,使人心中的雜念消除。

“空”消除。形容詞用作動詞。“使……空”。

這兩句詩以動顯靜,因景生情,含蓄雋永。

“萬籟此俱寂,但餘鍾馨音”。尾聯是上一聯的補充,進一步以動顯靜,以鍾馨音響輕輕迴盪,映襯山寺萬籟俱寂的寧靜氣氛。

5樓:匿名使用者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聲。

《題破山寺後禪院》是一首題壁詩,這首詩描寫了了清晨寺後禪院的清幽脫俗的美好景緻,抒發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隱逸情懷。

以由外入內的遊寺的路線貫穿全詩。首聯從“入古寺”“見高林”寫起,點明遊寺的時間,烘托幽深的氣氛,頷聯寫踏竹徑,到進禪房,抓住山寺獨特的景物,描繪了山寺幽深寂靜的景色;頸聯點明全詩主旨,種種景物的描寫,都是圍繞“潭影空人心”層層鋪墊;尾聯以鐘磬音響輕輕迴盪,烘托萬籟俱寂的寧靜氣氛。全是井然有序地塑造了一個幽靜、高遠的境界。

這首五律是詩人仕途失意後,遊歷虞山破山寺時寫的一首山水詩。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點明出遊的時間和地點。下句緊扣“清晨”描繪出這座寺院的全景。“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寧靜。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抓住寺中獨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繪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這兩句用語精當,意境幽邃,成為歷代讀者讚賞的名句。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緊承上聯,進一步渲染了僧房的幽深、清寂。“悅”,用如動詞,使……歡化“空人心”,使人心中的雜念消除。

“空”消除。形容詞用作動詞。“使……空”。

這兩句詩以動顯靜,因景生情,含蓄雋永。

“萬籟此俱寂,但餘鍾馨音”。尾聯是上一聯的補充,進一步以動顯靜,以鍾馨音響輕輕迴盪,映襯山寺萬籟俱寂的寧靜氣氛。

這首詩以凝鍊簡潔的筆觸描繪出一個景物獨特、幽深寂靜的境界,表達了詩人遊覽名勝的喜悅和對高遠境界的追求。全詩層次分明,意境幽深,寓意含蓄,語言簡潔明淨,感染力強。由本詩演化出的成語“曲徑通幽”“萬籟俱寂”,沿用至今。

譯文 《題破山寺後禪院》

清晨來到這座古老的寺廟,初升的太陽映照著高聳的樹林。竹叢中彎曲的小路通向幽靜的地方,禪房周圍的花草更加顯得蔥鬱幽深。山林的美景使得百鳥自由地歡唱,清澈的潭水倒影讓人心地空靈。

萬物的聲響此刻全都沉寂了,只有空中偶爾傳來鍾磐的餘音。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作者〗

李白(701~762) 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其父李客,生平事蹟不詳。李白青壯年時家境富裕,輕財好施。

〖背景〗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感憤、寄以慰藉的好詩。在盛唐詩壇上,王昌齡也是璀燦的群星之一,以寫邊塞題材著稱,特別擅長七絕。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與他便有密切的交往。

王昌齡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與李白的傲岸不羈有著相似之處。王昌齡貶龍標尉的時間不可確考,有人推測大約在天寶七八年間。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遊,此時正在揚州,聽到這個不幸的訊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的友人。

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於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聞道”,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後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龍標。這兩句詩所表現的意味,有三層意思,一是說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託之於明月;二是說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她;三是說,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

詩人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的特點之一和優點之一。

想像驚人,氣概超逸,筆勢靈動,充分地顯示出李白的藝術個性,這也是《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之所以有長久的藝術魅力的真正原因。

題破山寺後禪院,題破山寺後禪院的讀音

柒色葬禮 不同。因為這是採用了以聲寫靜的手法,將靜謐更充分地表現出來。如 王維 鳥鳴澗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辛棄疾 西江月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賈島 題李凝幽居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嘩嘩痴 這句詩是用鐘聲來襯托環境的幽靜,不但沒有破壞氣氛,更有畫龍點睛之妙。相似的有 蟬噪林逾靜,鳥...

王建的《題破山寺禪院》,題破山寺後禪院 王建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原詩 編輯本段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但余鐘磬音。有時作惟聞鐘磬音。萬籟此俱寂,有時作萬籟此都寂。注釋 編輯本段 曲 一作...

題破山寺後禪院相關的文學知識,《題破山寺後禪院》的主旨是什麼?

題破山寺後禪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1 曲 一作 竹 2 初日 早上的太陽。3 禪房 僧人的房舍。4 萬籟 各種聲音。籟,凡是能發出音響的孔都叫 籟 此指自然界的一切聲音。5 俱 一作 都 6 磬 q ng 古代用...